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贝类帕金虫及其病害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帕金虫属于细胞内寄生的原生生物,是导致海洋贝类大量死亡的最重要的病原物之一,采用传统的FTM检测法和组织切片方法,结合分子检测技术,目前已经在不同的贝类中鉴定了7种帕金虫,并且在帕金虫的生物学特征、对宿主的危害性以及防治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本文对危害海洋贝类的帕金虫的分类与系统学、形态和生活史特征、检测鉴定技术、流行病学特征、帕金虫与宿主间的侵害与抵御关系以及帕金虫病的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综述,并对贝类帕金虫病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我国海洋贝类帕金虫病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DNA条形码在鞘翅目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媛  郭晓华  刘广纯  张卓 《昆虫知识》2011,48(2):410-416
近年来,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已经成为生物分类学研究中备受关注的新型技术,并在鞘翅目昆虫系统发育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总结了鞘翅目昆虫DNA条形码研究所用COⅠ基因序列,概述了DNA条形码在鞘翅目昆虫的物种分类鉴定、发现新种和隐存种、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并对DNA条形码研究技术新进展和标准序列筛选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鱼类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是一种在分子水平上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得力工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FISH技术在鱼类的基因定位,性别鉴定,染色体变异及种间杂交等研究中的应用;并将此技术在鱼类的基因定位,早期性别鉴定,染色体重排与进化,染色体鉴别与分类及杂交鉴定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4.
真菌是自然界中一个大的生物类群,就医学真菌而言,如何确定其分类地位以及属,种等问题很多,传统分类法从形态表型出发,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医学真菌方面已逐渐形成了以其因分析为基础的分类与鉴定系统,真核生物的rRNA基因结构的独特性使其在医学真菌的分类与鉴定中应用广泛,结合聚合酶链反应,随机扩增片段多态性,限制性酶切片多态性及核苷酸序列分析等技术,rRNA基因适合于各分类水平(各系发生、种内分型及种间鉴别)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Cyt b基因与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戴金霞 《四川动物》2005,24(2):222-225
细胞色素b(cytochrorrle b,Cyt b)是线粒体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结构和功能被研究得最为清楚的基因之一,该基因的进化速度适中,适合研究种内到种间甚至科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内容涉及种及种下阶元的分类鉴定、种上阶元的系统发育分析、种群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研究、分子进化研究等方面,本文对Cyt b基因的分子特点及其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细菌分类与鉴定的新热点:16S—23S rDNA间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细菌的分类鉴定亦从传统的表型分类进入到各种基因型分类水平、如(G+C)mol%、DNA杂交、rDNA指纹图、质粒图谱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rRNA存在于所有细菌中,rRNA基因由保守区和可变区组成,在细菌中高度保守。rRNA基因包含5‘端到3‘端的若干种成分,分别是16S rDNA、间区、23S rDNA、间区和 5S rDNA。16S-23S rDNA间区近年来在细菌系统发育学,特别是相近种和菌 区分和鉴定方面倍受关注。作为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一个热点,本文将就16S-23S rDNA间区的一些特性及其胡细菌分类鉴定方面的作用做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观赏鱼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市场上多是以商品名命名,在物种鉴定分类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本研究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探讨其在观赏鱼中物种鉴定与分类应用的可行性。通过PCR扩增,获取18种观赏鱼249个个体的COⅠ基因序列。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利用MEGA软件计算18种观赏鱼种间和种内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观赏鱼类的种间遗传距离明显大于种内遗传距离,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可以用于物种鉴定。在系统进化树中,系统进化关系跟传统分类方法所得数据一致性高。研究表明,观赏鱼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在物种鉴定与进化分类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我国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昆虫病原真菌之一,其种类繁多,迄今为止种的定名沿用传统分类方法,这对于种间的分类是合理的,但对于种以下菌株的分类鉴别带来很大困难,从而限制了优良菌株的筛选和鉴定。近年来,应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对白僵菌种间和  相似文献   

9.
同工酶在半翅目昆虫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近二十几年来同工酶在半翅目昆虫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 ,认为同工酶在半翅目昆虫的分类研究、进化研究以及捕食者—猎物关系的研究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捕食者-猎物关系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捕食者和猎物相互关系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动物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这种研究可区分为3种类型:第一是理论研究,即组建各种数学模型以便模拟捕食者和猎物间的相互关系;第二是实验种群研究,通常是在实验室内选用原生动物和节肢动物实验种群对捕食一猎物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第三是在田间对自然种群中的捕食者-猎物关系进行研究,并利用从理论研究和实验种群研究中所总结出来的各种基本原理对观察资料进行分析。在应用生态学领域中,常常靠引进新的更加有效的天敌来控制各种害虫。这些实际工作有些已获得成功,也有不少未取得预期效果,不管成功与否,它们都可被看作是对捕食者-猎物关系所进行的田间实验.  相似文献   

11.
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序列标记在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传统的真菌分类主要根据真菌菌株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与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提升了真菌分类鉴定研究的手段。真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在进化上比编码区快,种内的不同菌株之间高度保守,但在种间变化极大,故可为真菌学的研究提供丰富的遗传信息。简要综述了ITS序列分析技术在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现状、相关问题及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目前已在木耳属真菌中广泛应用的几种DNA分子标记技术(RFLP、RAPD、AFLP、ISSR、SRAP、SCAR、ITS、IGS),以及这些标记在木耳属真菌系统发育、分类研究、种间和种内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这些标记技术在木耳属真菌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DNA条形编码在蚜虫类昆虫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3年提出的DNA条形编码技术给生物分类研究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蚜虫类昆虫具有多型、转主寄生等复杂的生物学特性,其形态特征多有特化或退化,因此,DNA条形编码在蚜虫类昆虫中的应用必将给蚜虫分类学研究带来巨大的活力.文章总结了国际DNA条形编码技术的研究进展和现状,并展望了DNA条形编码在蚜虫类昆虫研究中应用的方向,该研究技术主要用于对蚜虫物种快速准确的鉴定、解决多型性问题、发现隐存分类单元,探讨蚜虫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蚜虫与寄主植物的关系,解释蚜虫地理分布格局和推测近期分化物种的成因等.  相似文献   

14.
牙源干细胞是由人类牙齿及其周围相关组织中分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自2000年从牙髓组织中发现和分离出牙髓干细胞以来,已有7种牙源干细胞被分离和鉴定。近年来,学者不但对这些干细胞的分离、鉴定、生物学特征和功能进行了大量基础方面的研究,而且对其临床应用也作了广泛的探讨。该文对牙源干细胞在口腔科学领域的应用,如牙体、牙髓和牙周组织的修复和再造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它们在全身疾病的治疗潜能方面作概括的介绍,如在治疗脑血管意外损伤、脊髓神经损伤、帕金森氏病、心肌梗死、糖尿病和免疫缺陷性疾病等方面的研究,以促进牙源干细胞在基础与临床应用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DNA条形码是一种分子分类方法,近年来在物种鉴定方面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应用.本研究分析了我国27属32种鸟类(61只)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的条形码片段,分别用阈值法、聚类法和诊断核苷酸进行了分析,探究DNA条形码鉴定我国鸟类的准确性.结果显示,种内CO Ⅰ序列变异很小,种间存在较多的变异位点,种间的遗传距离显著大于种内的遗传距离,DNA条形码序列能够鉴定所有鸟类.  相似文献   

16.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内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内生菌作为微生物中的一个研究领域,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不仅是因为内生菌在农牧业生产和环境净化方面应用的良好表现,而且还为新药研制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此同时,植物内生菌分类鉴定的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特别是在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到其中后。基于这点,就最近10年来有关植物内生菌分类鉴定的文献所使用的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种间关系中一方以自身生长过程中的一部分物质和能量为对方所利用的现象便是一个物种为对方付出的代价。在中性的种间关系中,两个物种彼此不受影响,无所谓代价;在偏性的种间关系中,受害者付出无谓的代价,受益者得到无偿的利益(如寄主与寄生物、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  相似文献   

18.
天敌对害鼠种群控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卫平  杨荷芳 《动物学杂志》1991,26(3):55-58,64
国内学者应用“天敌”这一概念,一般指某类动物的捕食者(predator)。对于害鼠与其天敌的关系的研究,历来是国际生态学界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由于鼠害防治等生产实践的需要,我国学者也逐渐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蛋白质芯片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种新技术。具有高通量、微型化、连续化、自动化、快速和准确等特点。已成功地应用于蛋白质的鉴定、量化和基础功能及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在微生物的监测、检测、分离、鉴定分类和微生物资源开发等方面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就蛋白质芯片技术及其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20.
PCR-RAPD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其在植物抗病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CR—RAPD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技术,能够在对生物细胞或组织中DNA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系统进化分子标记检测的同时进行基因定位与遗传作图。本综述了PCR—RAP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以及近年来在植物抗感病品种(品系)间亲缘远近关系分析、植物抗病性遗传基因的DNA分子标记与检测、植物抗病基因的标记和定位、植物抗病基因的分离与克隆、植物抗病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检测等植物抗病性分子机制研究方面的应用,并对该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