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邱运平  陈秀珍  朱大元   《广西植物》1982,(4):213-215
<正> (山弄)岗通城虎Aristolochia longgangensis C.F.Liang.在前文我们曾报导从其根中分得结晶性单体(Ⅰ—Ⅺ),其中四个(Ⅰ、Ⅱ、Ⅲ、Ⅳ)经鉴定为尿囊素(Allantion)、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马兜铃酸C(Aristolochic acid C)和马兜铃内酰胺-β-D-葡萄糖甙(Aristololactam-β-D-glucoside)。本文报导另外三个化合物(Ⅶ、Ⅴ、Ⅸ)的鉴定,它们分别为马兜铃内酰胺AⅡ(Aristololactam AⅡ),朱砂莲内酰胺  相似文献   

2.
赵瑞峰  马世发   《广西植物》1982,(4):201-204
<正> (山王丌)岗通城虎(Aristolochia longgangensis C.F.Liang)系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于1979年由广西(山王丌)岗综考队调查发现,是广西热带北缘岩溶森林下的一种藤本药用植物,性味功能与广西著名民间草药通城虎相似,有良好的镇痛作用,民间用于痛伤、蛇伤、高热等疾病的治疗。近年来,我所植化室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其根茎含马兜铃酸(Arist  相似文献   

3.
梁畴芬  莫新礼   《广西植物》1982,(3):143-146
<正> 马兜铃科 A ristolochiaceae (山弄)岗通城虎 新种 图1 Aristolochia longgangensis C. F. Liang, sp. nov.—Fig.1 Species A, fordianae Hemsl. et A. chlamydopyllae C. Y. Wu affinis, sedracemis saepe fasciculatis; perianthii limbo ligulato contorto; fructibus aspe-  相似文献   

4.
<正> (山王丌)岗通城虎Aristolochia longgangensis C.F.Liang.民间用于治疗小儿高烧,损伤,虫伤等疾病。(山王丌)岗通城虎是一新种,其化学成分还未研究过。我们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采用热乙醇提取其总成分,然后用冷乙醇溶解,再用石油醚洗涤,不溶物用硅胶柱层析  相似文献   

5.
<正> 葫芦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cucurbitoides C.F.Liang系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为宿根性多年生草质藤本,具圆形肉质根。分布于广西百色地区。民间用于止痛。其化学成分尚未见详细报导。我们对产自广西隆林县的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离。现介绍其主要药用成分之一马兜铃酸的分离,葫芦叶马兜铃根中含粗马兜铃酸0.15%左右。经薄层、紫外光谱、红外光谱与已知马兜铃酸比较鉴定,其结果一致。为了进一步证明是马兜铃酸,经用锌粉醋酸在油浴中回流,得到黄绿色马兜铃内酰胺C_(18)H_(11)O_4N与已知马兜铃内酰胺的薄层、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对照基本一致。证明葫芦叶马兜铃根中分离出来的黄色微针状结晶是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  相似文献   

6.
从马兜铃属植物寻骨风(Aristolochia mollisstma Hance)的茎叶中分离得10种结晶性成份。经鉴定为:马兜铃酸 A、香草酸、马兜铃酸 D、马兜铃内酰胺、6-甲氧基马兜铃内酰胺、棕榈酮、三十醇、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和硬脂酸。动物试验表明,马兜铃酸 A 具有明显的抗早孕作用。  相似文献   

7.
变色马兜铃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变色马兜铃块根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溶解部分中分得一个倍半萜内酯(B_2),分子式C_(15)H_(20)O_2,熔点94—95℃,[α]_D~(36)-49°(C=1.8,EtOH)。通过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测定了结构,并证明它与异马兜铃内酯(isoaristolactone)为同一化合物,从而使异马兜铃内酯的结构得以明确。B_2系首次从植物中分到。另从石油醚不溶部分中分得12个成分(D_1—D_3,D_(4f),D_(4y),D,—D_(10)和 C_2)。其中7个分别鉴定为6-甲氧基去硝基马兜铃酸甲酯(D_1)、去硝基马兜铃酸(D_3)、6-甲氧基去硝基马兜铃酸(D_(4f))、6-甲氧基马兜铃酸甲酯(D_(4y))、马兜铃酸A(D_5)、β-谷甾醇-D-葡萄糖甙(D_(10))和尿囊素(C_2)。D_(4f)亦系首次从植物中分到。动物试验表明,D_1、D_3和 D,均有明显的抗生育活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我室近来发现的一种天然钙调素(Calmodulin,CaM)拮抗剂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TA)的研究。利用丹磺酰标记的CaM(D-CaM)对马兜铃酸的研究表明,马兜铃酸是一种非钙离子依赖性钙调素拮抗剂,实验测得马兜铃酸与D-CaM结合的解离常数,有Ca~(2+)和无Ca~(2+)情况下分别为70μmol/L、77μmol/L。两种状况下马兜铃酸对D-CaM荧光强度的抑制分别为40%、41%。暗示马兜铃酸主要作用于CaM上Ca~(2+)诱导的疏水区之外。三氟啦嗪(TFP)引起的D-CaM荧光增强可被马兜铃酸明显降低,而TFP在达到马兜铃酸浓度的15倍以上仍未能逆转马兜铃酸对D-CaM荧光强度的降低作用,这为马兜铃酸主要作用于CaM上Ca~(2+)诱导的疏水区以外提供了又一佐证。  相似文献   

9.
选用肾发育完成(受精后3天)的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用马兜铃酸进行染毒处理,观察胚胎的表型变化及死亡情况,分析马兜铃酸对胚胎的毒性作用及规律;利用肾荧光观察及肾组织切片,观察马兜铃酸处理后胚胎肾形态和肾组织结构的改变情况;利用qPCR检测马兜铃酸处理前后nephrin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足细胞在马兜铃酸毒性作用中的功能状态。20μmol/L马兜铃酸处理24 h后,胚胎出现明显眼周水肿表现;在马兜铃酸高浓度组(40~80μmol/L),除眼周水肿外,胚胎血循环系统功能出现异常,表现为心率降低、血流缓慢甚至停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马兜铃酸处理组胚胎肾出现肾小球囊性膨胀、前肾管囊性扩张和形态异常;切片显示马兜铃酸处理组胚胎肾组织结构受到损害,表现为肾小球结构疏松、囊性扩张,前肾管上皮细胞细胞排列松散、紊乱及管腔扩张样改变;qPCR结果,马兜铃酸处理组斑马鱼胚胎nephrin的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研究表明,马兜铃酸能损害斑马鱼胚胎肾结构和功能,其毒性作用与肾小球足细胞的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从管花马兜铃中分得马兜铃酸-A,7-甲氧基马兜铃酸-A,马兜铃内酰胺-β-D-葡萄糖甙,尿囊素和Eupomatenoid-7。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蹄香中马兜铃酸A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桦江海 《广西植物》2009,29(4):548-551
用高效液相分析方法,测定了马蹄香植物体不同部位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结果表明,马兜铃酸A主要存在于马蹄香的地下根及根茎部分,地上茎中含量极少,叶中不含马兜铃酸A。在根及根茎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为0.165%~0.198%,茎中含量为0.012%~0.023%。与马兜铃科其他植物比较,马蹄香植物体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简便、快捷、准确的复方制剂中马兜铃酸限量薄层色谱(TLC)检查法。方法:采用精确定量点样薄层色谱法(TLC)对复方止咳散中毒性成分马兜铃酸进行限量检查。结果:本方法测得马兜铃酸含量在0.0808μg/g以下,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细辛药材检查项下的马兜铃酸限量标准要求。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复方制剂中马兜铃酸限量的检查。  相似文献   

13.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 ,去年年底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公布了一项针对中国草药的进口警告 ,除了麻黄外 ,含有马兜铃酸、铁线莲、木防己 (cocculus)等的草药类都被限制进口 ;其中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包括关木通、广防己、天仙藤、草木香 ;含铁线莲的有威灵仙。此外 ,除了美国加州卫生部门公布的受进口管制的中草药名单中明确禁止进口的蟾酥、麻子仁等 ,美国地方政府机构也列出其他上百种可能被限制或禁止进口的中草药。近期 ,美国FDA又宣布将禁售含有麻黄成分的保健食品。 (2 0 0 4 1 14 )美国FDA限制进口多类中草药…  相似文献   

14.
<正> 耳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tagala Champ.系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是民间有名的“蛇总管”草药,可治疗蛇伤、疔疮、瘰疠等,药用较广。本文样品采自广西的钦州、梧州。藤茎和块根粗粉,分别用酒精加热回流提取,减压浓缩,放置有结晶析出,过滤,分开溶液和结晶两部分,将溶液部分浓缩抽干上硅胶柱层析分离,依次用氯仿,醋酸乙酯-氯仿  相似文献   

15.
马金双   《广西植物》1989,9(4):367-369
<正> 马兜铃属Aristolochia L.是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的一个大属,全世界约400种,主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温带有少量分布。我国有50多种,主产横断山至华南一带。作者根据近年来的野外调查、采集及对存于国内外标本室的大量本属标本鉴定,参照有关资料的划分原则,发现该属植物在我国已有多种处于濒危、渐危或稀有状态。据已知的51种统计,除11个广布种外,其余40种(80%为我国特产)均为狭域分布,而且种群数量极为稀少;其中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马兜铃酸诱导的RAW264.7细胞向M1型极化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马兜铃酸和脂多糖(LPS)刺激RAW264.7细胞24h,伴或不伴黄芪甲苷进行药物干预处理.采用细胞计数检测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活性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分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马兜铃水提液对斑马鱼胚胎的致畸作用和心脏毒性.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马兜铃水提液和马兜铃酸A(AA)处理斑马鱼胚胎,观察致畸作用和对心脏发育影响.结果:给药组的斑马鱼胚胎出现畸形和死亡;当水提液中AA含量为0.5 μg/mL时,胚胎心率明显减慢;AA含量为5μg/mL时,胚胎在24~48 hpf之间全部死亡;水提液的LC50为1.43 μg/mL.结论:与AA相比,马兜铃水提液对斑马鱼胚胎有着更强的致畸和心脏毒性,且毒性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正> 竹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bambusifolia的化学成分,我们在前文曾报导,从其块根分得结晶性单体,已鉴定为D—甘露醇、马兜铃酸,马兜铃酸C、朱砂莲内酰胺,β—谷甾醇外,现本文通过光谱方法,报导其另一个化合物晶V1的鉴定。 晶V1:浅黄色针状结晶,溶于氯仿时呈蓝色荧光,熔点207~208℃。其红外光谱有C=O及CH_3吸收峰1710,1225,1060cm~(-1),无NO_2吸收峰。质谱m/z:340(M~+),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湖南省被子植物新记录种7个,即红枝崖爬藤(Tetrastigma erubescens)、云南黑鳗藤(Jasminanthes saxatilis)、常绿悬钩子(Rubus jianensis)、线叶马兜铃(Aristolochia neolongifolia)、大别山马兜铃(Aristolochia dabieshanensis)、山牵牛(Thunbergia grandiflora)和指叶山猪菜(Merremia quinata),其中山牵牛属(Thunbergia)为湖南省新记录属。同时,给出了各新记录种的地理分布、生境及主要识别特征。这些植物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湖南的植物多样性,也对研究湖南与周边区域植物区系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凉山马兜铃地檀香(会理、米易)新种图1 Aristolochia liangshanensis Z.L.Yang,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