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喉石(即鸟)繁殖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1960年5—6月在吉林省敦化县大石头地区曾对黑喉石(即鸟)(Saxicola torquata stejnegeri)亚种的生态习性作了观察。1978年5—8月,在长白山对其生态习性特别是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采集卵7窝(共31枚),幼鸟9只。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报道如下。 栖息环境 黑喉石(即鸟)主要活动在半山区及山区的灌木丛和落叶松的采伐迹地。在长白山  相似文献   

2.
黑头(币鸟)(Sitta V.villosa Verreaux)是一种森林益鸟。笔者于1963—1965年在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林带及林型的12个工作点作了观察,又于1971年和1974年作了补充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黑头(币鸟)在长白山是一种季节性游荡鸟类。每年4月末5月初迁到繁殖地,最早是4月26日。大部分是5月12—19日迁来。离开繁殖地最晚是11月15—25日,其间停留近200天。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地区白眉姬鹟的一些繁殖生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兴录  张良吉 《生态学报》1983,3(4):332-332
在长白山北坡安图二道白河地区,白眉姬鹏(Ficedula zanthopygia)一般4月下旬迁来,雄鸟要早于雌鸟10天左右;9月上旬南迁。居留期4个半月。分布在海拔1,300米以下,遇见率为0.7—0.8只/公里/小时。 在长白山居留期,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剖检8只成鸟,胃中检出有天牛科、拟天牛科的成虫及叩头虫、瓢虫、金花虫、尺蠖、波纹夜蛾等幼虫。所食昆虫绝大部分是农林害虫。 繁殖于较开阔的森林中,筑巢于天然树洞、啄木鸟弃洞或人工鸟箱内。巢洞离地面高度,测15巢为1—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沼泽山雀的生态习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沼泽山雀(Parus palustris brevirostris Taczanovski)是中山、低山带较常见的典型森林鸟类。关于它的生态习性,La Touche(1925—30),ⅡeMe~TKCB,r.n.等(1954),郑作新等(1958),郑作新等(1963)、范忠民等(1965)及李桂垣等(1982)均有过报道;但鉴于其生态习性的地区差异及某些环节的不足,尤其是对其生长发育的研究欠缺。为此,笔者将1963—1965,1979—1983年,在长白山北坡对该鸟生态习性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鸟类垂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正阶 《动物学研究》1980,1(3):343-352
长白山是东北有名的高山,地势高耸,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因此在长白山栖息和繁殖的鸟类在东北地区来说,不仅种类繁多,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也极为明显,是研究动物和环境之间关系的理想地方。 有关长白山鸟类的垂直分布,陈鹏(1963)有过报导。为了能有效的利用鸟类资源,保护森林,满足当前对鸟类资源的规划和利用,作者于1962—1966年,1974—1975年对长白山鸟类垂直分布的特点、原因、规律、以及垂直带的划分和各种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红交嘴雀(Loxia curvirostra japonica Ridgway)是针叶林中很有意义的鸟类,而且也是有名的观赏鸟。本亚种在国外,分布于苏联东南部、日本及朝鲜;在国內,见于东北小兴安岭、齐齐哈尔、草河口、赤峰,河北东北部,山东青岛和烟台,河南,陕西南部,江苏沙卫山岛及镇江山地等处。 在吉林长白山它是很不规则的迁移鸟。据多年观察,有的年份能见到成多群飞来,而且时间也不一,有时在春季2—4月,有时在秋季  相似文献   

7.
黑枕黄鹂繁殖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1年在山西省沁水县中村地区对黑枕黄鹂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在该为夏候鸟,种群遇见率为1.38只/km,5~8月为其繁殖期,5月底开始营巢,6月中旬产卵,窝卵数2-4枚,孵化期为16~17天,经亲鸟巢内喂育15~17天离巢,离巢后的锥鸟仍需亲鸟喂育8~10天,方可自食其力。  相似文献   

8.
普通鳾的繁殖及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普通(币鸟)(Sitta europaea amurinsis)是林区常见的益鸟。笔者于1963—1965年和1971年及1974年在长白山区对普通(币鸟)的繁殖及食性做了初步观察,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南充市郊发现褐翅鸦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郭延蜀 《四川动物》2004,23(2):131-131
1996年7月9日,笔者在南充市郊清泉坝带领学生进行野外鸟类观察时,见到一只不认识的中型鸟从对岸飞越嘉陵江后落入岸边的杨树林中。9月20日,笔者与两名学生在清泉坝一预制板厂附近一株枯死的刺槐上再次见到此鸟。用10×50熊猫牌双筒望远镜在距离约40m处观察近10min,该鸟为中  相似文献   

10.
鹰鴞(Ninox scutulata scutulata)每年4月下旬迁来长白山地区,在针阔混交林带内繁殖。9月下旬南迁。我们于1977年6月2日至1979年6月26日在长白山的二道白河和头道白河发现4个鹰鴞的巢,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1.
夜鹭幼鸟繁殖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引言 自1923年Groos对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的成鸟幼鸟进行系统测定以来,鸟类学家都以该鸟的羽色作为区分成幼鸟的形态标志的典型(郑作新,1973)。关于夜鹭成鸟繁殖生态学研究,几十年来不断有所报道,如Teal(1965)和Raymond(1982)研究夜鹭繁殖习性和繁殖率后,指出风暴和兽类干扰,是夜鹭繁殖失败的主要因素,Hafner(1980)还对夜鹭繁殖期的领域性和生态位作了讨论,但是,有关夜鹭幼鸟繁殖记录极少。1942年Noble和Wurm成功地观察到在人工监察环境中该种幼鸟的繁殖史,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1982年Thomas等人在美国Hope岛及Rhoole岛观察到夜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整个欧亚大陆生态系统保存较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自然环境复杂多变,该保护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动物、植物及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森林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茎点霉属(Phoma)真菌,经形态观察鉴定为淡黄茎点霉(P.flavescens),为我国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刘锋  李炳章  徐磊  王渊  陈越 《动物学杂志》2022,57(1):123-123
2016年5月2日在墨脱县县城附近湿地(29°19′43.18″N,95°20′03.40″E,海拔1035 m),观察记录到苇鸦属(lxobrychus)鸟类1只。发现时,该鸟位于草丛中的一条小溪边,短暂停留,然后迅速藏匿于草丛中。5月3日再次到该位置观察,发现该鸟仍在该区域活动,并由草丛飞至蕨类植物上做短暂停留后,飞至草丛中藏匿。  相似文献   

14.
正我与长白山的缘分始于2005年,经历了大学毕业、工作,当再次回到学校读研时,研究地点居然是美丽的长白山针阔混交林。选择生态学专业,完全是出于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迷恋,而长白山,是我永远无法抗拒的天堂。很庆幸,因为实验原因,2013年我能在长白山度过整个生长季,这让我有机会从各角度、各层次认识、了解和领略它的无限风光。长白山  相似文献   

15.
20 0 0年 7月 2 0日笔者由中甸乘车去德钦县途中 ,下午 4点车过金沙江伏龙桥向北行驶约 3km处 ,行政区划属德钦县奔子栏乡 ,看见在路边肥料堆上站着 1只形目鸟类。距离 5m停车观察。鸟后枕部有黄棕色斜斑 ,腹部有显著黑褐色纵纹。稍后 ,该鸟飞到 30m外玉米地边的岩石上 ,用 7× 35双目望远镜观察 ,在附近找到 1对成鸟和 1只刚离巢的幼鸟。 2 1日由德钦返回中甸 ,下午 5∶30在同一地点再次观察到 4只纵纹腹小站立在山坡土崖上 ,常做出快速伸头缩体动作。笔者用装着 40 0mm远摄镜头的照相机追随其中 1只鸟拍了几张照片 ,观察历时 30…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温带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其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与地形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开展长白山自然保护区GPP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子研究,对于了解植被生长状况和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光能利用率模型(VPM)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GPP进行估算,并分析坡度、海拔、气温、降水、总辐射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GPP多年平均值为63~1706 g C·m-2·a-1,GPP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小。气温是影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植被GPP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与GPP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研究期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年GPP整体呈极显著增加趋势,年均增加值为13 g C·m-2·a-1。年GPP增加的区域占总区域的79.9%,且各植物功能型年GPP增加面积的比例存在差异。年降水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43.2%区域的GPP呈显著负相关,而年均温和年总辐射分别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47.2%和82.4%区域的GPP呈显著正相关。在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长白山...  相似文献   

17.
黑叉尾海燕是海洋性鸟类,青岛沿海岛屿是其主要繁殖地之一。本文着重记述了其迁徙、分布、活动规律、繁殖习性、雏鸟生长等。1986、1987年共环志黑叉尾海燕2802只,1987年共回收环志鸟395只,其中春季247只,秋季148只;1986年环志的258只中回收到123只。两年的观察,该鸟5月17 ̄30日先后迁来,7月开始产卵,8月出雏。  相似文献   

18.
2021年6月22日,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背崩乡(95. 12°E,29. 16°N,海拔1980 m)观察到1只雉科Phasianidae鸟类.发现时,该鸟正在穿越乡间道路,察觉到人类后并未马上离开,而是在路边回头观望,持续了30 s左右才钻进林子.周围生境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植被茂密.该鸟额、头顶、耳羽、颈侧连接...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11月2日下午16∶00左右,笔者在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向阳村滨河公园工地(30°03'18″N,102°45'16″E,海拔735 m)发现并拍摄到雀形目鸟类一只,经鉴定为燕雀科Fringillidae的蒙古沙雀Rhodopechys mongolicus,为四川省鸟类新纪录。该鸟嘴厚重而呈暗角质色,全身以沙褐色为主,喉部、覆羽沾粉红色,胁部粉红色不明显。发现时,该鸟在防洪堤上觅食,11月3日该鸟在离首次发现地点50 m左右的草丛中觅食。此后未再发现该鸟,其居留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太湖地区夜鹭配对年龄及繁殖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夜鹭同龄配对及其与窝卵数、窝雏数、雏鸟成活率的关系,2001年4-6月对无锡太湖地区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的年龄配对及其繁殖作了观察。在方便观察的206个样巢中,二龄(2Y)、三龄(3Y)鸟参与配对繁殖的达35.4%:亲鸟“2Y 4Y^ “的2对,“2Y 2Y“的39对,“3Y 3Y“的34对。“4Y^ 4Y^ 的131对(含6对弃巢鸟)。在200个成功育雏的巢中,不同年龄亲鸟所产卵的体积和窝卵数无差异,但卵重、窝雏数、孵化率及成活率有随亲鸟年龄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