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靶向MDM2反义寡核苷酸(ASON)联合紫杉醇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的影响。方法:合成一段与MDM2 mRNA特异性结合的反义寡核苷酸和与反义寡核苷酸有4个碱基不同的的错义寡核苷酸(MON),脂质体2000介导不同浓度的MDM2ASON转染MCF-7乳腺癌细胞系,转染的乳腺癌细胞通过1μmol/L紫杉醇药物处理后,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DM2 ASON联合紫杉醇的协同作用及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的抑制效率,MTT观察给药后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药物敏感性。结果:MDM2反义寡核苷酸联合紫杉醇明显下调MDM2 mRNA及MDM2蛋白表达水平,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随着MDM2 ASON浓度的增加,MDM2表达越来越低,协同作用越来越强,呈剂量依赖关系,A500联合紫杉醇的协同作用最明显,MTT显示紫杉醇处理的转染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高,A500抑制增殖作用最明显,抑制率达(13.0±0.84)%。结论:不同浓度MDM2 ASON转染后的乳腺癌MCF-7细胞,等浓度紫杉醇处理后,乳腺癌MCF-7细胞MDM2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凋亡增加,,MDM2 ASON联合紫杉醇对MCF-7细胞有协同作用,提高了乳腺癌MCF-7细胞对紫杉醇的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配体(TRAIL)联合化疗药物多西紫杉醇对鼻咽癌CNE2细胞凋亡诱导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多西紫杉醇的抗癌活性,计算其亚毒性剂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多西紫杉醇及TRAIL单独或者联合作用于鼻咽癌CNE2细胞后的细胞凋亡发生率,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发生情况。结果:鼻咽癌细胞对TRAIL的作用敏感,多西紫杉醇可以增强其凋亡诱导作用。结论:TRAIL与多西紫杉醇具有协同抗鼻咽癌作用,有望应用于鼻咽癌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姜黄素和紫杉醇联用对前列腺癌PC3裸鼠移植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姜黄素和半量紫杉醇联用对前列腺癌PC3裸鼠移植瘤生长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PC3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溶酶对照组,姜黄素组,紫杉醇组和姜黄素+紫杉醇(半量)组(n=6)。姜黄素每隔2天腹腔注射100mg/kg,紫杉醇每3天腹腔注射10mg/kg,联合组紫杉醇减半,对照组注射药物溶剂。每6天测量计算移植瘤体积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药物注射30天后,取移植瘤组织标本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和定量RT-PCR,检测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移植瘤体积在24~30天时,姜黄素组和紫杉醇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姜黄素+紫杉醇(半量)组在第30天内肿瘤生长体积和紫杉醇组相近,30天后合用组肿瘤体积小于单纯紫杉醇组(P<0.05)。姜黄素和紫杉醇明显降低PC3移植瘤组织中PCNA和MMP2mRNA的表达(P<0.01)。姜黄素+紫杉醇(半量)组瘤组织中PCNA和MMP2的mRNA表达均低于紫杉醇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CNA和MMP2蛋白表达在治疗组均降低,和瘤组织中mRNA表达变化相一致。结论... 相似文献
4.
两株耐紫杉醇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稳定的肿瘤多药耐药(MDR)细胞株是肿瘤MDR机制研究的基础,以MCF-7细胞林为亲本细胞株,采用低浓度加量持续诱导和高浓度短期作用分别建立MCF-7/Taxola和MCF-7/Taxolb细胞模型,并对其耐药谱、动力学周期变化、表形变化、细胞侧群分布、药物蓄积等生物学特性比较评价.结果表明,MCF-7/Taxola和MCF-7/Taxolb细胞的紫杉醇(paclitaxel/Taxol)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是亲代MCF-7细胞的525倍和330倍,并且都对多种化疗药物交叉耐药;MCF-7/Taxola细胞S期细胞显著增加,G,期细胞减少;MCF-7/Taxolb细胞各个期变化不大;MCF-7/Taxola细胞P-糖蛋白(P-gP)、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和还原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水平较亲代有显著增加,而MCF-7/Taxolb细胞GSTπ的表达水平较亲代也有显著增加,另外,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两株耐药细胞中表达都明显下降,而两株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都表达丢失;光镜下耐药细胞MCF-7/Taxola明显变大并且形态不规则而MCF-7/Taxolb变化不大;电镜下MCF-7/Taxolb表面纤绒毛成小球状隆起和絮状,而MCF-7/Taxolb表面成絮状:MCF-7/Taxola撤药10天后细胞中有紫杉醇蓄积,而MCF-7/Taxolb中没有紫杉醇蓄积.两个模型都具有MDR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可用于肿瘤MDR机制的研究,通过两种耐药细胞的比较,推测MCF-7/Taxolb细胞是MCF-7/Taxola细胞的一个亚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人内皮抑素联合TP方案对MCF-7裸鼠移植瘤模型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将36只荷瘤鼠随机分为A、B两大组,A、B两大组内均设有单一化疗组、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单一化疗组给予紫杉醇 顺铂(TP方案).联合用药组给予重组人内皮抑素 TP,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A大组内各组裸鼠的抑瘤率,肿瘤生长曲线.ELISA方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取肿瘤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微血管密度(MVD)、凋亡指数,并观察B组所有动物生存期.结果:联合用药组VEGF,MVD,较单一化疗组及对照组低,凋亡指数比单一化疗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与化疗组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生存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重组人内皮抑素联合TP方案对MCF-7裸鼠移植瘤对肿瘤生长及肿瘤血管抑制优于单一化疗,但1个周期联合化疗用药不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简便的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并探讨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雌激素受体阴性的MDA-MB-231和SK-BR-3人乳腺癌细胞株,分别接种于10只裸鼠左侧腋窝皮下,移植细胞总数为1×107/只。观察肿块生长情况,第42天处死荷瘤鼠,切除肿块作病理切片。结果 MDA-MB-231接种后第5d在接种部位可见结节,成瘤率为90%(9/10),接种42 d肿瘤体积426.6±333.8,瘤重0.417±0.276,病理学检查为浸润性导管癌;SK-BR-3接种后第11天在接种部位可见结节,成瘤率为80%(8/10),接种42 d肿瘤体积357.5±246,瘤重0.325±0.167,病理学检查为浸润性导管癌。结论该方法建立的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皮下移植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成功率较高,肿瘤可部分保持人乳腺癌生物学特性,为研究人乳腺癌提供了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iR-21对MARCKS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与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多西紫杉醇耐药的关系。方法:通过基因芯片筛选到miR-21在亲代敏感细胞株(MDA-MB-231/S)与多西紫杉醇耐药细胞株(MDA-MB-231/Doc)中存在差异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方法验证此差异,同时分别检测MDA-MB-231/S细胞和MDA-MB-231/Doc细胞转染miR-21模拟物和抑制物后的表达变化;通过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miR-21与MARCKS基因的关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流式细胞术、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iR-21表达变化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多西紫杉醇耐药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与MARCKS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与MDA-MB-231/S相比,miR-21在MDA-MB-231/Doc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03±0.06)倍(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MDA-MB-231/S细胞转染miR-21 mimics后miR-2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2.26±0.07)倍(P0.05),而MARCKS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均明显下调。MDA-MB-231/Doc细胞转染miR-21 inhibitors后,miR-21表达水平是阴性对照组的(0.36±0.03)倍(P0.05),MARCKS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高于其阴性对照组。转染miR-21 mimics后的MDA-MB-231/S细胞IC50显著高于其阴性对照组(P0.05),相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DA-MB-231/Doc细胞转染miR-21 inhibitors后,其IC50显著降低(P0.05)。MDA-MB-231/S转染miR-21 mimics后,miR-21表达量明显上调,MARCKS基因分别是阴性对照组的(3.564±0.336)倍和(2.019±0.268)倍(P0.05)。结论:miR-21可能通过靶向调节MARCKS基因增强乳腺癌细胞对多西紫杉醇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建立不同浓度下制备人胃癌细胞株BGC-823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培养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细胞,并分别以四个浓度皮下注射于裸鼠腋下每只0.2 mL。根据BGC-823细胞注射浓度将40只裸鼠随机分为四组:组一5×107个活细胞/mL(n=10);组二1×107个活细胞/mL(n=10);组三1×106个活细胞/mL(n=10);组四1×105个活细胞/mL(n=10)。观察各组裸鼠摄食、活动情况、精神状态、死亡率、成瘤时间、成瘤率、肿瘤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各组裸鼠摄食、精神情况正常,无死亡现象。除组四1×105个活细胞/mL浓度组成瘤率为0%外,其余各组成瘤率均为100%,瘤体出现时间在3~7 d,肿瘤血管密度MVD平均为:(123.26±31.57)个/mm2。结论初步建立了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及建立此细胞系模型的最低浓度。为胃癌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方法:收取2010年2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3例患者给予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多西紫杉醇以3周为1个周期连续用药4个周期,曲妥珠单抗连续使用8周~52周。对照组39例患者只给予曲妥珠单抗单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受益反应指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51P1察组总有效率(60.47%)高于对照组(43.5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76.74%)显著高于对照组(4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对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患者临床受益高。 相似文献
10.
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裸小鼠模型,研究其生物学特性,观察MDA-MB-231乳腺癌细胞在移植前后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将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接种于裸鼠腋窝处皮下,每3天测量肿瘤大小,第30天处死小鼠。肿瘤组织及相关脏器送病理切片。皮下肿瘤组织细胞及细胞株培养HE染色。结果-肿瘤生长较快,成功率为72%,病理检查符合人乳腺癌细胞特征。肿瘤组织细胞及培养细胞形态学未见显著差异。结论-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裸小鼠模型建立方法较简便,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且保持了人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敲减葡糖6-磷酸脱氢酶(G6PD)表达的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A375-G6PDΔ) 呈现生长增殖抑制和凋亡率升高. 为明确G6PD缺陷对裸鼠体内成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用A375-WT与A375-G6PDΔ细胞制作裸鼠荷瘤模型,观察体内瘤体生长,real-time 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瘤体组织G6PD mRNA、G6PD蛋白及酶活性,Western 印迹分析凋亡相关蛋白,分光光度法测定NADPH和GSH/GSSG水平. 结果显示,A375-G6PDΔ细胞注射组的裸鼠成瘤时间延长,瘤体生长明显减慢,瘤体的体积与质量显著低于A375 WT细胞注射组(P <0.01);与A375-WT细胞注射组相比,A375 G6PDΔ细胞注射组的裸鼠瘤体组织中G6PD mRNA表达、G6PD阳性细胞数与G6PD活性分别降低了87.10%、77.20%与75.77%(P<0.01),G6PD、p53和Bcl-2的表达分别降低了67.92%、65.54%和62.32%(P<0.01),Fas升高了86.38%(P<0.01),NADPH和GSH/GSSG分别降低了74.37%和86.02%(P<0.01). 结果提示,G6PD缺陷可能通过减少核酸等合成的原料、改变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抑制裸鼠瘤体生长与增殖,这为黑色素瘤发生和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应用低温同步法与秋水酰胺处理,对人体乳腺癌细胞系Bcap-37和MCF-7的中期及早中期细胞进行G-显带分析。研究表明,Bcap-37细胞染色体众数为63,可识别其结构的标记染色体17条;MCF-7细胞染色体众数为56,可识别其结构的标记染色体13条。结合文献报道以及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中最常涉及到第1、3、5、7、11、13和17号染色体结构及数目的异常,染色体断裂点1p11(1q11)、1p13、3p21、3q11、5q11、6q13、6q23、7q22、11p13和11p15也经常涉及;它们可能与癌相关基因的激活和抗癌基因的丢失有关,从而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Breast cancer is known a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invasive cancer in women. It is well-known that phenolic compoun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This study hypothesized that isoeugenol based two polyphenolic compounds 1 and 2 exerts its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s through the induction of apoptosis and cell migration arrest on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 Based on this hypothesis, the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anti-proliferative, anti-migrative effects of these compounds and their possible basic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ction in MCF-7 cell lines. As a result, isoeugenol-based compounds 1 and 2 showed anti-proliferative, anti-apoptotic and anti-migrative effects in MCF-7 breast cancer cells. This result was supported by molecular analyzes and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re were changes in the expression of some gene regions involved in apoptosis and migration. Additionally, it was a remarkable result that cell viability inhibition did not occur in healthy breast tissue cells and no cytotoxic effect was observed. The existence of such a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cancer cells and healthy cells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potential of these compounds to be used as chemotherapeutic drug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side effects. 相似文献
14.
探讨慢病毒介导的靶向VEGF小干扰RNA联合应用化疗药物5 FU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机制。以携带VEGF siRNA的慢病毒载体感染MCF-7细胞,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VEGF mRNA、VEGF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慢病毒VEGF siRNA干扰组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凋亡相关蛋白P53及P21表达上调,而SIRT1、Bcl-2及Survivin表达下调。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慢病毒干扰组及5-FU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联合治疗组的协同作用更为明显。上述结果表明: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能明显抑制MCF-7细胞VEGF的表达,通过下调SIRTI蛋白的表达,导致P53蛋白表达上调,并调控其下游P21、bcl-2和Survivin的表达,从而诱导MCF-7细胞的凋亡,并且提高了MCF-7对5-FU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16.
PLGA-5-氟尿嘧啶缓释微球治疗结直肠癌裸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PLGA-5-氟尿嘧啶缓释微球瘤周给药对结直肠癌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只结直肠癌荷瘤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A、B组瘤周注射PLGA-5-氟尿嘧啶缓释微球,5-氟尿嘧啶剂量分别为200mg/kg和100 mg/kg;C、D组瘤周注射5-氟尿嘧啶注射液,5-氟尿嘧啶剂量分别为200 mg/kg和100 mg/kg;E组瘤周注射PLGA微球,800 mg/kg;F组不给予任何治疗。于0、3、6、9、12、15d观察裸鼠生存状况、称体重、测量肿瘤大小。15d时处死动物,称瘤重,计算抑瘤率,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取血行白细胞计数、肝肾功能检查。结果A、B组肿瘤生长曲线平缓,15 d时A、B组肿瘤体积与C、D、E、F组比较,结果差异有显著性,C、D组肿瘤体积与E、F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B组抑瘤率分别为75%和62%,与C、D组比较,结果差异有显著性;A、B、C、D、E组体重在0 d及15 d与F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5 d时各组白细胞计数及肝肾功能检查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PLGA-5-氟尿嘧啶缓释微球瘤周给药能有效抑制结直肠癌移植瘤的生长,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重组慢病毒介导的NUP88-shRNA载体,通过RNAi技术分别观察沉默NUP88后对MCF-7增殖,粘附,侵袭和转移情况的影响,为乳腺癌的临床基因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 构建NUP88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包装后检测滴度,以最佳复感染指数转染乳腺癌MCF-7细胞,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MCF-7细胞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效率;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检测NUP88基因被干扰后对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细胞侵袭实验检测NUP88基因被干扰后对MCF-7侵袭力的影响。结果 四组病毒及一组阴性对照均构建成功,滴度均为4E+8TU/ml;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经NUP88-shRNA转染的MCF-7细胞组NUP88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与经阴性转染组和空白MCF-7细胞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测定NUP88-shRNA1组沉默效率最高,沉默率可达到86%;MTT法结果表明:实验组经NUP88-shRNA1慢病毒转染后细胞增殖程度显著减少,与空白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MCF-7细胞凋亡结果表明:实验组经慢病毒转染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侵袭实验表明:在肿瘤细胞常规培养24h后,实验组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穿膜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NUP88重组慢病毒可以通过RNAi成功抑制MCF-7中NUP88基因的表达,并能显著抑制其增殖及远处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