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细胞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一热点问题,病原微生物之所以成为病原,一定有其成为病原的理由。不论是细菌、真菌、病毒,还是其代谢产物大都能诱导宿主细胞,特别是免疫系统中某些细胞(如巨噬细胞)凋亡,这也许为其抵抗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及免疫监视,以便在宿主体内生存,进而为大量繁殖开辟了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2.
乳酸菌作为益生菌中主要的一大分类,在食品、医药和饲料行业中具有广泛应用。乳酸菌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如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促进肠道蠕动消化、抗高血压、降低血清胆固醇、黏附或降解有害物质等。近年来研究表明,乳酸菌能够通过不同机制抑制病原微生物感染。本文就乳酸菌增强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直接抑制病毒和细菌、增强肠道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等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多种微生物能在巨噬细胞中生存、复制,并引起感染。在巨噬细胞中这些微生物可使细胞活化的信号发生改变,使之产生一种脱活化状态,从而使巨噬细胞不能增强其杀灭微生物的活性,细胞内寄生微生物的感染就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点介绍了蝗虫痘病毒、蝗虫微孢子虫、蝗噬虫霉、绿僵菌、白僵菌、米曲霉等的生物学特性、侵染机制、流行病学和应用潜力。蝗虫痘病毒和蝗噬虫霉分别由于生产成本过高和分生孢子在离体条件下存活时间过短而难以开发应用;蝗虫微孢子虫和绿僵菌已广泛应用到蝗灾治理中,有关绿僵菌致病机理的研究最深入全面;白僵菌也已成功应用到蝗灾治理中;介绍了一种新病原——米曲霉对飞蝗的毒力以及产孢量和耐热性等生物学特性。最后,提出蝗虫新病原微生物资源的开发、提高生产工艺水平、研发新的制剂和延长储存时间等是今后蝗虫微生物农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姜孟楠  魏强 《生物资源》2020,42(3):322-326
本文从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保护以及病原微生物资源的保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微生物资源保护与保藏的相互关系与重要性,介绍了微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研究进展和意义,病原微生物保藏的概述、资源的收集与共享,以及保藏机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6.
摘要:多重PCR技术能够同时扩增不同片段,具有高效、快捷、高度特异、敏感等优势,已经成为诸多实验室的常规诊断方法。本文简要论述了多重PCR技术的原理,在细菌病原体的检测、病毒病原体的检测及微生物耐药性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并进一步阐述了多重PCR 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方法已成为寻找人类疾病新病原微生物的有效方法,使一些不能正常培养的致病因子得以鉴定。利用代表性差异分析(RDA),基于共有序列的聚合酶链反应(PCR),简称共有序列PCR和cDNA文库的筛选已成功地发现了卡波济肉瘤(KS),惠普尔病,汉坦病毒肺型综合征,非甲非乙型肝炎等疾病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8.
昆虫抗菌肽对病原微生物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徐进署  张双全 《昆虫学报》2002,45(5):673-678
在诱导和非诱导情况下,昆虫能产生各种类型的具有体液免疫功能的小分子物质-抗菌肽,参与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反应,构成了机体独特的免疫系统和免疫机制。这类抗菌肽或抗菌蛋白也存在于其它动物。研究表明,抗菌肽对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都具有作用,甚至对癌细胞也具有杀伤作用。随着抗菌肽家族的不断扩大,其结构研究的深入,相继提出了一些崭新的杀菌方式和作用机制。本文从目前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入手,分析各抗菌肽的作用特点、杀菌作用模式,展望了基因工程及临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10.
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普遍存在于细菌,真菌以及哺乳动物中.在病原微生物中,PLD作为毒力决定因子在减数分裂、孢子形成等过程中起作用;在哺乳动物细胞中,PLD主要在胞膜转运、调节有丝分裂和细胞肌动蛋白骨架等一些信号转导中起作用.在病原菌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病原体和宿主细胞的PLD都被激活并发生级联反应,病原菌PLD可调节自身肌动蛋白丝的聚合和重排,并引起宿主细胞局部肌动蛋白丝的集聚,诱导宿主细胞对其吞噬.深入探讨PLD激活对感染发生的调控作用对透彻理解病原菌感染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病原微生物蛋白质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蛋白质组研究技术的发展,微生物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很快。本文从病原菌遗传变异、致病机理、潜在疫苗和对药物抗性的研究四个方面对病原微生物蛋白质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尤其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仪器及计算机理论与技术的进步,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并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检测,使得疾病诊断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根据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动向,本文对一些常规及新型检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储藏物害虫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病原细菌、真菌、病毒和病原原生动物等.本文综述了储藏物害虫病原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概况,并就病原微生物防治与其它防治方法的兼容作了简要概述,以期为储藏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通量测序是一种高效、准确、价廉的新型测序技术,随着近年来的不断推广,逐渐进入不同的研究领域。目前,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给患者和社会增加了巨大负担,耐药机制和抗菌药物的研发是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高通量测序技术也开始在病原微生物耐药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在耐药机制研究方面,解决了一些用现有的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病原菌鉴定、耐药机制、药物新靶标、耐药菌流行病学以及用药指导等方面阐述了高通量测序在病原微生物耐药方面的应用及进展,重点讨论了耐药机制和抗菌药物新靶标进展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高通量测序技术不断发展,尤其是进入病原微生物研究领域后延伸出新的研究技术和方法,随着相关的生物信息学的进步,此项技术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5.
刘雅琼  侯岁稳 《植物学报》2019,54(2):168-184
蛋白磷酸化修饰是植物细胞信号调控的普遍机制。植物-病原微生物互作过程中, 关键调控蛋白的磷酸化状态影响免疫信号的激活。多种病原微生物通过干扰宿主蛋白的磷酸化状态攻击免疫系统, 以提高致病性。该文对植物免疫调控过程中关键元件的磷酸化修饰及其在免疫信号中的调控作用进行了综述。研究植物-病原菌互作过程中关键蛋白的磷酸化修饰, 有助于深入探讨植物-病原微生物互作的分子机理。该文将为寻找广谱抗病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病原微生物检测方面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生物芯片 ( biochip)是二十世纪 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尖端技术 [1 ] 。它以玻片、硅为载体 ,在单位面积上高密度地排列大量的生物材料 ,从而达到一次试验同时检测多种疾病或分析多种生物样品的目的。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等都属于生物芯片的范畴。生物芯片根据芯片上的探针不同 ,可分为蛋白芯片和基因芯片。如果芯片上固定的是肽或蛋白 ,则称为肽芯片或蛋白芯片。如果芯片上固定的分子是寡核苷酸探针或靶 DNA,则称为基因芯片。生物芯片是继大规模集成电路之后的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科学技术革命。生物芯片能为现代医学科学及医学诊断…  相似文献   

17.
单细胞拉曼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细胞拉曼技术是基于拉曼光谱分析原理实现非培养、无标签、快速、高效、低成本揭示物质本质的新方法.近年来,单细胞拉曼技术也开始在病原微生物检测领域崭露头角.本文结合单细胞拉曼技术基本原理这一理论基础,阐述该技术在病原微生物鉴定、药物敏感性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及最新技术方向,并探讨其在临床实验室应用的可行性,为未来病原微生物检...  相似文献   

18.
宏基因组学( metagenome)是直接从土壤、海水、人及动物胃肠道、口腔、呼吸道、皮肤等环境中获取样品DNA,利用载体将其克隆到替代宿主细胞中构建宏基因文库,以高通量检测为主要技术来研究特定环境中全部微生物的基因组及筛选活性物质和基因的新兴学科。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检测特定环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扩展了微生物资源的利用空间,发展了新兴的高通量检测技术,丰富了生物信息学内容。基于宏基因组学研究方法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优势,对近年来相关领域、方法及其在人及动物病原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将此方法用于实验动物病原微生物的调查分析及动物疫情、生物安全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昆虫病原微生物对其寄主行为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病原微生物是调控昆虫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因子,其作为生物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昆虫病原物往往通过调控其寄主行为来提高自身的适应性,而有些寄主行为的改变却是其应对病原物侵染的免疫反应。发烧行为被证明可抑制病原增殖并延长寄主死亡;取食行为变化影响病原物或寄主的适应性;繁殖行为主要表现在产卵力、交配行为和性信息素等方面的变化;社会性行为改变对整个社会群体的适应性或病原物传播有影响;病原物所引起的寄主防卫和群集能力下降被认为对病原传播不利;病虫趋光和趋地行为、顶峰行为和活体寄主传病行为等被认为是病原物操纵的有利于病原微生物扩散和传播的行为。明确昆虫病原物调控其寄主行为的策略和机制对于寻找到新的害虫防治方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牛奶营养丰富,素有"白色血液"之称,随着公众对食源性疾病原因和来源问责制的需求增加,准确追踪特定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在暴发过程中所经过的途径变得越来越重要.微生物溯源研究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病原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其多样性的起源和进化,为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流行监测、综合防治等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料和科学依据.在牛奶中病原微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