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北部鹅喉羚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6年10月至2007年8月,作者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研究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保护区鹅喉羚的四季食性以及冬季绵羊的食性.结果发现:鹅喉羚共采食16科47种植物;不同季节间鹅喉羚食性有明显变化,秋季采食7科24种植物,冬季采食6科17种植物,春季采食16科41种植物,夏季采食12科30种植物;藜科、禾本科植物是鹅喉羚全年的主要食物来源,占鹅喉羚总采食量的38.8~85.1%,非禾本科草本植物也在鹅喉羚食物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春季短命和类短命植物对鹅喉羚有重要意义,占春季采食量的27%.针茅在四季都是鹅喉羚采食的主要植物;春季和夏季鹅喉羚采食较多的驼绒藜,秋季和冬季梭梭被较多采食.由于干旱胁迫,春季、夏季和秋季鹅喉羚喜食含水量较高的多根葱、骆驼蹄瓣、粗枝猪毛菜等非禾本科草本植物.冬季鹅喉羚与绵羊间的生态位宽度相近,食物重叠指数高达76.6%,绵羊与鹅喉羚之间食物竞争明显.  相似文献   

2.
新疆莫索湾地区短命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莫索湾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部主要由固定、半固定以及半流动的沙丘、沙地组成,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组成部分。是典型的温带荒漠气候,代表性植被是小半乔木荒漠。在这种严酷的大陆性荒漠气候条件下,由下列原因使短命植物得以发育;1.年降水量虽少,但冬有积雪,春有一定降雨,为短命植物的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水分条件;2.基质为疏松沙层,毛细管作用微弱,在少雨干旱的环境中,具有一定的保水特性。春季至夏初间,湿沙层的存在为具浅根系的短命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间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水分供应;3.虽然冬严寒,夏炎热,但春季和暖。其热量状况可满足短命植物进行高效光合生产的需要,尤其是较大的日温差,对光合产物的积累非常有利。莫索湾地区共有短命植物42种,分属于38属,16科。其生活型组成有短营养期多年生和短营养期一年生植物两大类群,根据繁殖特点和地下器官的形态特征等生态生物学特点进一步细分为7类。本区短命植物是两种梭梭群落的重要成员,盖度很大,在春季产量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明显的层片作用。另外,在莫索湾地区短命植物常以植物群聚形式出现在裸露基质上,构成群落发展的先锋阶段。  相似文献   

3.
近30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短命植物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呈  吴玲  王绍明  贺凌云 《生态学报》2017,37(8):2642-2652
基于1985—1999年的GIMMS-NDVI数据和2000—2014年的MODIS-NDVI数据提取短命植物的时空格局,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和1985—2014年气象站点气温和降水数据,从不同时空尺度上分析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短命植物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短命植物层片整体表现出物种组成简单,优势度高、多样性和覆盖度低等特征,且层片特征主要是由优势物种所主导,在早春至盛夏期间,由于短暂的生活史造成层片整体在物候上有一个明显的起伏差异。(2)沙漠中短命植物覆盖度最高的区域为南部和中东部,北部次之,西部最少。就时间变化趋势而言,受近30年早春温度和冬春降水增加的影响,短命植物覆盖的区域面积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3)1985—2014年间3、4月温度和冬春两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而反映短命植物长势的NDVI值与冬春两季降水量也呈正相关性,但就相关性程度而言,冬季降水量与NDVI呈显著性相关(P0.05,r=0.405),而春季降水由于时滞效应并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两种短命植物春萌秋萌个体生态生物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涛  孙羽  田长彦  冯固 《植物生态学报》2007,31(6):1174-1180
短命植物是新疆北部荒漠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对稳定该区沙漠生态系统、丰富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对短命植物的研究多集中在春季萌发的短命植物,秋季萌发的短命植物研究很少,对秋季萌发短命植物和春季萌发短命植物的生态生物学特征的异同以及它们对稳定荒漠生态系统的意义缺乏了解。选择小车前(Plantago minuta)和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rhynchum)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点标记观测和室内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两种短命植物春季萌发和秋季萌发两种表现型在冠幅、生物量、物候期、菌根侵染率等生态生物学特征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秋季萌发的小车前和尖喙牻牛儿苗能够在覆雪下越冬,其单株的冠幅、叶片数量、干重等均远远大于同一时期生长的春季萌发的小车前和尖喙牻牛儿苗,尤其是单株结种数量更是比春季萌发小车前和尖喙牻牛儿苗的高13.0和4.4倍;秋季萌发的小车前和尖喙牻牛儿苗的花期分别比春季萌发小车前和尖喙牻牛儿苗早14和7 d,植株黄枯期和成熟期分别提早3和4 d;此外,秋季萌发小车前和尖喙牻牛儿苗各时期的菌根侵染率也显著高于同期春季萌发小车前和尖喙牻牛儿苗。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秋季萌发的小车前和尖喙牻牛儿苗在稳定和扩大其后代种群繁衍能力、提高防风固沙能力、稳定荒漠生态系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疆的短命植物(一)独特的生态生物学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命植物又称短营养期植物、短期生植物。它包括当年完成其生活周期、整个植株干枯死亡,来年春季再由种子形成新个体的一年生短命植物;也包括植株当年生地上部分枯死,而地下器官则处于休眠状态,到第二年春天既可由种子繁殖新个体,也能从地下芽生长出新植物体的多年生短命植物。前者称为短命植物,后者叫做类短命植物。原苏联的中亚地区,是短命植物区系的现代分布中心。在我国,它集中分布于新疆北部的山前平原及低山丘陵地带,是新疆植物区系组成的一个独特类群,在学术上和生产实践中都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同的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各种…  相似文献   

6.
新疆准噶尔荒漠短命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水热适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短命植物是一类利用短暂湿季快速生长的特殊植物类群, 包括一年生短命植物和类短命植物。作者在新疆北部准噶尔荒漠的莫索湾地区从2005-2008年进行了连续4年的群落调查研究, 通过25条样线201个样方的调查, 并结合同时段冬春季节的气温、降水资料, 探讨了短命植物对环境水热变化的适应性特征。结果表明: (1) 早春季节, 短命植物在准噶尔荒漠植物群落组成中占据优势地位, 物种数均占调查总物种数的52%左右; (2) 从群落优势种来看, 7种植物标准频度在40%以上, 其中6种是短命植物, 分别是旱麦草(Eremopyrum orientale)、卷果涩芥(Malcolmia scorpioides)、硬萼软紫草(Arnebia decumbens)、狭果鹤虱(Lappula semiglabra)、四齿芥(Tetracme quadricornis)和沙滨藜(Atriplex dimorphostegia); (3) 群落中短命植物萌发的个体数量与前一年冬季温度关系极为密切, 较低的冬季温度更易激发其萌发, 而当年群落外貌特征则更多地依赖于早春季节的降水, 若早春季节温度过低也会影响短命植物的萌发; (4)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年际间变化趋势与同期冬春降水总量变化趋势一致。总之, 温度和降水的不同配置是引起短命植物多样性发生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新疆的短命植物(三)群落学意义和资源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亚西部荒漠亚区,短命植物种类丰富(乌兹别克斯坦即有250种之多),且发育繁茂。由其所形成的草群,外貌状若草甸、草原或荒漠,曾被一些早期的地植物学家描述为不同的植物群落类型。我国的植物学工作者,对局部地段或小生境中群集生长的短命植物草被现象,常称之为“小群落”或“群聚现象”,在文献中也从不使用短命荒漠、短命草甸、萨旺纳或半萨旺纳等植物群落类型的名称。新疆的短命植物总是或多或少地出现在某些植物群落之中,所以我们更加强调它的群落学意义。在新疆北部的莫索湾沙区,短命植物种类占白梭梭群落全部种类组成的…  相似文献   

8.
短命植物是我国荒漠植物区系的独特部分,主要分布于准噶尔盆地,对维持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丘稳定作用显著,然而对其分布的降水依赖至今缺乏定量研究。本文在2009、2011和2012年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73个样地短命植物调查基础上,利用ArcGIS 10.0软件对中国逐日网格降水量实时分析系统数据集进行样条函数插值(分辨率0.05°),提取每个调查样地的每日降水数据,分别以短命植物的丰富度和盖度为因变量,生育期、季节、月份降水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不同类型降水对短命植物分布的影响,以及10个广布种和10个窄布种的影响特点。结果表明:短命植物的丰富度与不同降水类型中的春季、展叶期、5月份的降水相关,盖度与春季、结果期、5月份的降水相关。影响广布种盖度的降水是5、6月份,窄布种盖度与3、4、5和7月份降水都相关,综合认为5月份降水是影响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短命植物分布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
梭梭萌生与初期存活的关键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媛  李建贵  潘丽萍  赵岩 《生态学报》2010,30(18):4898-4904
在梭梭的主要分布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就种子萌发、幼苗存活展开研究,以确定在梭梭萌生初期,决定其成活的关键影响因素。实验于2008年36月进行,设置了9个水分处理(3倍降雪、正常降雪、无降雪条件与人工降雨、自然降雨、无降雨处理的交叉组合),同步监测梭梭萌发、存活数量动态及春季短命植物数量。结果表明,梭梭种子萌发数量与积雪量增加无显著相关关系,短命植物萌发数量与积雪量呈显著正相关。总体水分条件较好时,梭梭幼苗与短命植物萌发数量都增多,但由于短命植物竞争,幼苗成活率未必高;反之,在水分条件较差时,梭梭幼苗与短命植物萌发数量都降低,短命植物消耗的水分减少,梭梭幼苗存活率反而高。也就是说,在梭梭幼苗的生长初期,它在与短命植物的水分竞争中处于劣势,直接的降水增加并不能提高其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0—12月和2015年3—5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对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us春季和冬季的取食空间生态位进行了研究,主要记录暗绿绣眼鸟的数量、取食时段、食物种类以及包括取食高度、水平取食位置、取食方向等相关取食行为数据。结果表明,暗绿绣眼鸟为杂食性鸟类,主要采食植物嫩叶、果实,偶尔采食昆虫或花瓣。春季取食的植物有31种,食物生态位宽度为13.86;冬季取食的植物有21种,食物生态位宽度为11.75;春季和冬季的食物生态位重叠度为0.903。春季暗绿绣眼鸟在06∶00—09∶00取食频次最高(占42.93%),而冬季则是在09∶00—12∶00取食频次最高(占38.04%)。卡方独立性检验表明:春季和冬季暗绿绣眼鸟在取食时间和取食高度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水平取食位置和取食方向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贺兰山野化牦牛冬春季食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8年11-12月和2009年4-5月对贺兰山野化牦牛的冬季和春季食性进行了分析,在其分布的哈拉乌沟收集冬季粪样500 g,春季粪样498 g,利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分析贺兰山牦牛取食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比例,结果表明,冬季牦牛取食11科20种(属)植物,主要取食禾本科(59.10%)和菊科(26.05%)植物,其中针茅(35.86%)、冷蒿(23.96%)、冰草(8.28%)、莎草(7.60%)、虎尾草(6.81%)、芦苇(6.58%)构成了冬季食物总量的89.09%,为冬季主要食物。春季取食植物11科21种(属)植物,主要取食禾本科(52.76%)和莎草科(18.80%)植物,其中针茅(22.72%)、莎草(18.80%)、冰草(13.23%)、狗尾草(9.93%)、唐松草(6.46%)、冷蒿(6.31%)占春季食物总量的77.45%,为春季主要食物。此外,冬春季均取食一定量的毛茛科和豆科植物。冬春季针茅都是贺兰山野化牦牛的大宗食物。冬季食物生态位宽度低于春季,而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春季。  相似文献   

12.
春夏秋冬是众所周知的四季的名称。如果要问 :“春季与冬季的界线究竟在哪里?”恐怕很多人回答不好。我查了三本最新的 ,有权威性的“百科全书”。对于这个问题 ,竟然有两种不同的答案。不列颠百科全书给出了如下的表格 :北半球冬季春季夏季秋季12月3月6月9月1月4月7月10月2月5月8月11月南半球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在我的印象中 ,在上小学时 ,老师就是按照这一标准教育我们的。它清楚地表明 :北、南半球的季节乃是不同的 ,因为事实上 ,北半球的冬季恰好是南半球的夏季。所以 ,对于北半球而言 ,冬季与春季的界线在2月末 ,或3月…  相似文献   

13.
神农架川金丝猴冬春季节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样方调查法和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法研究了冬季和春季神农架地区川金丝猴的食性。结果表明:川金丝猴冬季取食的植物有7科9属15种,以蔷薇科、松萝科、松科和木樨科为主,春季取食的植物有25科37属48种,以蔷薇科、松萝科、四照花科、卫矛科、樟科、桦木科和木樨科为主;春季食物组成与食源植物相对高度、相对频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生物量、相对丰富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冬季食物组成与相对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高度和相对丰富度呈正相关,与相对频度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差异均不显著;神农架川金丝猴的食物组成中,松萝类植物所占比例冬季(16.51%)明显高于春季(5.69%),说明这类植物只是冬季食物较缺乏时的一种补救,并非是它们的主要食物。  相似文献   

14.
河南太行山自然保护区猕猴冬春季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1月-2009年4月,在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了40份太行山猕猴粪样和38科91种植物标本,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法研究了太行山猕猴的冬春季食性。结果表明:1)太行山猕猴在冬季采食植物13科21种,其中栓皮栎、青冈、羊胡草、露珠草、大叶榉是其冬季的主要采食植物,共占所采食植物总量的55.4%;小叶榉、千金榆、南蛇藤、君迁子等10种是常见采食植物,共占所采食植物总量的39.1%;第三类是少见采食植物,包括板栗、毛栗、辽东栎,蒙古栎、黄荆等5种,共占所采食植物总量的5.2%;2)共记录到猕猴春季采食植物24科37种,其中栓皮栎、青冈、早熟禾、大叶榉、小叶榉、千金榆、鹅耳枥、枳椇、构树、博落回等10种为主要采食植物,共占所采食植物总量的70.8%;唐松草、白丁香、紫丁香等14种是常见采食植物,共占所采食植物总量的23.4%,少见采食植物包括马齿苋、铁线莲、槐、胡枝子等16种,共占所采食植物总量的5.7%;3)部分植物在冬季和春季均被猕猴取食,但在2个季节所取食的部位有所不同,在冬季主要取食嫩芽和果实,在春季则主要取食花和叶。太行山猕猴在春季的取食植物比冬季更广泛。  相似文献   

15.
以分布于新疆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的12种短命植物为研究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其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探讨12种短命植物的叶解剖结构对荒漠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关系。结果显示:(1)12种短命植物中,有8种植物的叶肉栅栏组织发达,表现出等面叶特征;有7种植物侧脉维管束具有花环状结构,表现出C4植物特点。(2)12种植物叶片均具有气孔下室,其中,小花荆芥等7种植物叶片具有发达的气孔下室。(3)12种植物叶肉及叶脉中常有晶体存在,晶体数量及大小在不同植物中有差异。研究认为,12种短命植物从总体上呈现出旱生结构特征,从个体角度看这些特征是不同类群的植物以不同方式适应沙漠干旱环境的结果,但不足以改变该类植物的中生性质。  相似文献   

16.
理解植物多样性变化的影响因素一直是群落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大量研究显示, 植物多样性受到海拔、古气候、现代气候、土壤养分和地上生物量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然而, 很少有研究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和相对重要性。本研究以北疆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为研究对象, 以2017年和2018年对32个样地调查的物种丰富度为基础, 通过一般线性模型和偏最小二乘通径模型分析了海拔、气候因素(年平均温度、冬季降水、2‒5月降水以及末次冰期以来2‒5月降水变化距平)、土壤养分(pH、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和地上生物量与该类植物物种丰富度平均值的关系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显示: (1)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物种丰富度与海拔、年均温度、2‒5月降水、末次冰期以来2‒5月降水变化距平、土壤pH、土壤碳氮比和地上生物量均呈现显著的单峰型关系, 而与冬季降水之间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 表明该类植物多样性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海拔、气候因素和土壤养分不仅对该类植物物种丰富度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 也可通过改变地上生物量进而对其物种丰富度产生间接影响; (3)这些因素中, 气候因素是影响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物种丰富度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其次分别为地上生物量、海拔和土壤养分。海拔、土壤养分、气候因素及地上生物量共同驱动了北疆地区一年生早春短命植物丰富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短命植物是新疆植物区系中一类独特的植物。但以往有关新疆短命植物的报道,零星而不系统,且多见于地区性的植被研究论著之中。因此,对新疆短命植物区系物种多样性的估计,也极粗略。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毛祖美研究员,对新疆短命植物区系进行了系统采集和研究,先后发表两篇有份量的论文。其一为《新疆短命植物区系的研究》(新疆植物学研究文集,1992,科学出版社);其二是《新疆北部早春短命植物区系纲要》(干旱区研究,第11卷,1994,第3期)。据她统计,新疆短命植物区系的组成共有205…  相似文献   

18.
刘建国  刘卫国 《植物学报》2017,52(6):756-763
短命植物是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短命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随生长季变化的特点,选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6种优势短命植物(3种一年生短命植物,3种多年生类短命植物)为研究对象,对比了2种生活型短命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随生长季变化特点。结果表明,3种一年生短命植物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rhynchum)、小花荆芥(Nepeta micrantha)以及条叶庭芥(Alyssum linifolium)N含量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1.23±7.16)、(14.11±6.38)和(10.85±6.14)mg·g–1;P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82±0.73)、(3.12±1.24)和(3.43±0.55)mg·g–1;3种多年生类短命植物独尾草(Eremurus chinensis)、雅葱(Scorzonera pusilla)和簇花芹(Soranthus meyeri)N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9.97±5.94)(15.08±4.01)和(17.94±9.03)mg·g–1;P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55±0.83)、(2.73±1.11)和(5.03±0.65)mg·g–1。由此可见,短命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各物种N、P含量在生长初期都大于其它生长季节,在生长旺季随叶片生物量增加,N、P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在生长末季N、P含量又有所回升。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生活型短命植物元素间的关系存在差异,但同一生活型短命植物元素间的关系并无显著差异,体现了种内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对贺兰山高山麝冬春季的食性进行了研究。采集高山麝活动区域内粪样和植物样本,采用频率转换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高山麝冬春季的食性组成及比例。结果表明:高山麝冬季共取食植物19科30种(属),其中蔷薇科(17.16%)、忍冬科(16.64%)、豆科(15.64%)和莎草科(10.93%)组成了高山麝冬季的主要食物;春季共取食植物20科31种(属),其中蔷薇科(27.37%)、杨柳科(13.28%)和豆科(12.84%)为主要食物;秦氏黄芪(Astragalus chingianus)为冬春季共同的主要食物,分别占冬春季食物的11.33%和11.04%;此外,高山麝也取食乔木类植物,取食量从冬季的9.53%上升至春季的18.67%;根据高山麝粪样镜检结果,计算其取食植物的Shannon指数、均匀度指数、生态位宽度指数,分析高山麝食物组成及其多样性,结果显示,3种指数冬季均高于春季。  相似文献   

20.
陕西凤县林麝的冬、春季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履冰  徐宏发  薛文杰  姜海瑞  孟秀祥 《四川动物》2008,27(1):110-114,F0004
利用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对陕西凤县野生林麝冬季和春季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麝冬季主要取食常绿或半常绿灌木和乔木的落叶,经检验确认的有14科16种;春季主要以当年生枝条以及非禾草类草本植物为食,共确认17科18种.其中黄瑞香Daphne giraldii和色木槭Acer mono分别为冬季和春季主要食物,分别占该季食物的20.51%和11.16%.另外,林麝也取食禾草类植物,取食量从冬季的3.01%上升至春季的9.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