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了4种蜘蛛(拟水狼蛛、食虫瘤胸蛛、粽管巢蛛、菱头跳蛛)与褐飞虱共存系统捕食量的数学模型.对此模型的分析可以了解各天敌不同数量或者密度与褐飞虱不同密度组合下对褐飞虱捕食量的影响.应用该模型还可以预测相应时期的捕食量大小,所得预测值与实际值几乎一致.同时利用关联度来分析了系统中对褐飞虱捕食量影响最大的因素以及各蜘蛛与褐飞虱捕食量关联程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3.
特征根回归法在稻田捕食性天敌捕食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进龙  吴进才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2):1592-1594
应用特征根回归法建立和拟水狼蛛(Pirta subpiraticus),食虫瘤胸蛛(Oedothorax insecticeps),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和菱头跳蛛(Bianor hotingchiehi)4种蜘蛛与竭飞虱(Nlaparvata lugens)共存系统捕食量的特征根回归模型:y=6.6600 6.3399(-0.0138X1^* 0.0895X2^* 0.0078X3^*-0.1067X4^* 0.6742X5^*)。以此模型对蜘蛛捕食量进行了模拟或预测分析,并同LS回归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特征根回归法可用于蜘蛛对褐飞虱捕食量的定量分析,比LS回归方法提高精度10%。  相似文献   

4.
真水狼蛛对褐飞虱捕食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瑾  赵敬钊 《蛛形学报》1998,7(1):67-73
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的设计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的天敌密度、害虫密度、温度和光照时间的动态系统中,真水狼蛛对稻田主要害虫褐飞虱的捕食作用。得出其控制作用的数学模型为:y=27.4087 3.1667 x_1 6.8333 x_2-1.1667 x_3 0.5000 x_4-0.4258 x_1~2-0.9258 x_2~2-3.1758 x_3~2 .2500 x_1x_2 0.5000 x_1x3-1.5000 x_3x_4通过模型的主效应分析.得出了各环境因子对天敌捕食作用的影响。真水狼蛛对褐飞虱的日捕食量为19.372头。  相似文献   

5.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发生的分形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飞  李红兵  程遐年 《生态学报》2001,21(2):279-285
运用分形理论以安徽省庐江县植保站和江苏省吴县值保站1979~1990年及太湖地区农科所1986~1998年间褐飞虱发生的田间系统调查资料为例,对褐飞虱发生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庐江站、吴县站和太湖地区农科所褐飞虱发生在一定标度域内具有分形性质。其分维值分别为0.7158、0.52l2和0.2816;(2)褐飞虱发生的分维值是表征一定标度区间的发生程度差异的一个新的参数,分维值大,则发生程度轻,反之则重(3)分维数D值与褐飞虱发生的聚集程度是密切相关的,D值小聚集程度大,反之聚集程度小,D值可以作为褐E虱聚集分布程度的一个指标;(4)褐飞虱发生具有多重分形结构,其广义维数谱Dq曲线可以用于褐飞虱发生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6.
中稻田三种飞虱的捕食性天敌优势种及农药对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优0923非防治的中稻田白背飞虱、灰飞虱和褐飞虱与其天敌间的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生态位分析方法,对盆拍法调查的3种飞虱与其捕食性天敌在数量、时间和空间三方面关系进行分析,对每一种天敌对应的关联度、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相似性比例等参数标准化后的密切指数相加,按照密切指数值之和大小排序,评判3种飞虱捕食性天敌优势种.并用同样方法分析常规防治田农药对飞虱捕食性天敌的影响,以期为合理施药,科学保护和利用天敌优势种提供科学依据,其结果是,非防治田白背飞虱前三位天敌是条纹蝇虎、草间小黑蛛和锥腹肖蛸;灰飞虱的是八斑球腹蛛、茶色新园蛛和锥腹肖蛸;褐飞虱的是纵条蝇狮、四点亮腹蛛和黑肩绿盲蝽.防治田白背飞虱前三位天敌是条纹蝇虎、草间小黑蛛和锥腹肖蛸;灰飞虱的是拟水狼蛛、四点亮腹蛛和草间小黑蛛;褐飞虱的是黑肩绿盲蝽、拟水狼蛛和四点亮腹蛛.盆拍法的防治田和非防治田之间3种飞虱前三位的相同天敌,白背飞虱完全相同,灰飞虱没有相同天敌,褐飞虱的是黑肩绿盲蝽和四点亮腹蛛.飞虱与天敌在时间和数量关系上,扫网法的防治田和非防治田之间3种飞虱前三位的相同天敌,白背飞虱的是锥腹肖蛸和四点亮腹蛛,灰飞虱完全相同,褐飞虱的是纵条蝇狮和条纹影虎.两种稻田的差异主要是农药杀伤了飞虱,使飞虱数量减少,并对天敌有一定杀伤力,进而影响到天敌的发生规律.非防治田的盆拍法和扫网法之间,3种飞虱前三位相同的天敌,白背飞虱的是锥腹肖蛸,灰飞虱的也是锥腹肖蛸,褐飞虱的是纵条蝇狮.防治田两调查方法结果之间,白背飞虱的是锥腹肖蛸,灰飞虱和褐飞虱前3位天敌中没有相同天敌,其差异主要是两法调查稻株的部位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7.
褐飞虱泌露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俞晓平  巫国瑞 《昆虫知识》1992,29(4):235-237
<正>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排泄的蜜露作为定量测定其相对取食量的指标已多次被实验所证实。一般的固定式(滤纸固定不动)蜜露测定法(图1b)由于简单易行,已广泛应用于褐飞虱生物型监测和水稻抗虫性鉴定。然而,由于褐飞虱雌成虫具有固定取食的特点,飞虱排泄的蜜滴往往重复滴落在滤纸的同一点而影响蜜露量的正确估算。綦立正等和王希  相似文献   

8.
常瑾  赵敬钊 《蛛形学报》2000,9(2):116-121
应用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稻田生态系统中3种捕食性天敌(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a(Tabricius)、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ra(Sundevall)、真水狼蛛Pirata piraticus(Clerk)和1种害虫(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的共存系统进行研究,获得了天敌对害虫控制作用的数  相似文献   

9.
为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于2011年和2012年在调查了浙江富阳不同品种稻田褐飞虱和蜘蛛的发生密度后,利用荧光定量PCR分子探针技术分析了9科27种3 807头蜘蛛对褐飞虱的捕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Oryza sativa L.不同生育期,稻田总的褐飞虱和蜘蛛密度等参数值均随调查时间呈规律性变化,且在调查时间点间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各科蜘蛛对褐飞虱的捕食阳性率均随水稻生育期的发展呈增加趋势,整体上,狼蛛科Lycosidae、皿蛛科Linyphiidae、球腹蛛科Theridiidae、肖蛸科Tetragnathidae、跳蛛科Salticidae和园蛛科Araneidae捕食率在DAT21,DAT35和DAT77,DAT91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2012年两品种稻田的褐飞虱和蜘蛛密度等参数值均显著高于2011年的值,两年间汕优63(SY63)稻田的褐飞虱和蜘蛛密度均显著高于IR64的密度;2012年各科蜘蛛对褐飞虱的捕食阳性率显著高于2011年的值(P<0.05),且狼蛛科和球腹蛛科对褐飞虱的捕食阳性率在两品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稻田4种蜘蛛优势种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 (Bosenberg & Strand)、八斑球腹蛛Theridion octomaculatum (Boes. et Str.)、食虫瘤胸蛛Oedothorax insecticeps (Boes. et str.)和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 (Thoren)的捕食阳性率均随褐飞虱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该捕食功能反应曲线可用非线性模型P=aN/(1+bN)拟合;除锥腹肖蛸外,其它3种的捕食功能反应曲线均呈饱和状态;拟环纹豹蛛捕食褐飞虱的DNA残留量显著高于八斑球腹蛛、锥腹肖蛸和食虫瘤胸蛛的残留量(P<0.05)。本研究结果充分说明稻田各蜘蛛类群对不同生育期、不同品种水稻的褐飞虱均具有较强的捕食作用,是生物防治策略中的重要因素,应加强田间蜘蛛的保护工作和增强自然天敌的控害功能。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褐飞虱种群调控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用Schoolfield等提出的生物物理模型描述了褐飞虱不同发育阶段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非线性回归关系。组建了褐飞虱在不同温度下的种群生命表,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与温度的关系式为:Y=-9628.90 1058.66x-36.66x^2 0.40745x^3,在最适温度24.2℃时,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为295.5。而在34℃温度下,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仅为0.56,短翅型雌成虫和雄成虫对高温最敏感。40℃恒温下,成虫平均寿命为21.4至23小时。长翅型雌成虫对高温有一定的耐性,而16℃的低温对成虫死亡率影响较小,对若虫的死亡率影响较大。本还研究了江淮杂交稻田小气候温度与气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褐飞虱种群生命系统管理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引用太湖稻区单季晚稻褐飞虱种群动态和为害损失研究的结果,以车厢法(boxcar train)原理为基本框架,建立褐飞虱种群动态模拟模型,并结合Bellman的动态规划最优化原理组建褐飞虱种群生命系统管理模型。经川沙县1984—1989年预测圃资料验证,模型模拟值与田间实查值相当吻合,累积虫量误差在1.4%—16.3%之间,平均11.4%;种群管理的模型决策与实际经验决策的准则不同,造成两种决策结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水稻品种抗性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TN1、N22、AsD7和Ptb33等4个抗虫性差异明显的水稻品种测定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它们上面的栖息率、落卵量、卵存活率、若虫存活和发育状况,以及后代种群数量表现。结果表明,Ptb33通过减少2种飞虱的栖息率、落卵量,降低卵和若虫存活率,延长若虫的发育时间,抑制后代的种群数量增长,表现出明显的抗性。N22对白背飞虱、AsD7对褐飞虱的后代种群建立与发展均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2种飞虱在TN1上  相似文献   

13.
抗性水稻品种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麟  张古忍  古德祥 《昆虫知识》2002,39(4):265-268
在半自然状态下 ,用生命表方法初步比较了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 era在 4个抗褐飞虱水稻品种ASD7,IR3 6,JX89和Mudgo上的种群参数。初步的结果表明 ,白背飞虱在 4个抗褐飞虱水稻品种上具有较高的繁殖率 ,较短的发育时间和较大的种群增长。对褐飞虱各种群参数影响最大的是JX89,对白背飞虱影响最大的是Mudgo。与感性品种TN1比较 ,这些抗褐飞虱的水稻品种对 2种稻飞虱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性。这些结果说明 ,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同样具有一定的抗性 ,但白背飞虱对这种抗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如果在一个地区长期推广抗褐飞虱的水稻品种 ,势必会导致白背飞虱的大发生  相似文献   

14.
采用控制论中的脉冲采样法结合杀死飞虱计数法研究了田间蛛蛛对飞虱的每日捕食量估计并与室内,盆栽罩笼水稻功能反应的捕食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田间蜘蛛平均每头每日对飞虱的捕食量为0.669头,这一捕食量比室内和盆栽水稻的捕食量要小得多;田间捕食百分率与飞虱密度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即飞虱低密度和高密度捕食百分率均低于中等密度,在每穴10头飞虱左右,捕食量和捕食百分率最高,在有一定存量蜘蛛时,捕食量与微蛛,狼蛛数量呈显著的二元线性回归关系,但偏相关系数为负,由此表明随蜘蛛密度的增加捕食量反而下降,这与一些多物种共存系统和田间罩笼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稻褐飞虱NilaparvataIugens(Stal)雌、雄成虫均能发出由固体介质(寄主植株)传递的鸣声(振动)信号,用于交尾前的个体间通讯。雄虫对雌虫鸣声或重放鸣声录音具有强趋性。由此研制的声诱集器有可能首先用于改进褐飞虱测报的田间采样技术。声诱集效果受若干因素的影响。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声诱集具有种的选择性;诱集率随雄虫虫龄变化,对羽化后4-5日龄雄虫的诱集率最高2异性干扰对诱集效果有明显影响;一天中,中午前后诱集率最高,9:00一18:00的诱集量占总诱集量的54.0%±10.8%2诱集率随气温变化,26℃-28℃诱集效果最好;而室外晴、阴、雨等天气差异对诱集率无显著影响;另外,随诱集信号播放时间的延续.诱集率下降;间断信号的诱集效果高于连续信号。  相似文献   

16.
多物种共存系统中3种蜘蛛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稻田生态系统中天敌蜘蛛优势种食虫沟瘤蛛(Oedothorox insecticeps)、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和水稻主要害虫飞虱(Nilaparvata lugenis)组成多物种共存系统,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统计方法探讨多种蜘蛛对1种稻虫的控制作用,分析天敌之间以及天敌与害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出了天敌对害虫的捕食量模型2个。对模型进行主次分析表明,害虫自身密度的大小对天敌的捕食量影响较大。天敌中对捕食量作用最大的是粽管巢蛛,其次是拟水狼蛛,食虫沟瘤蛛的作用稍小。分析天敌间的交互作用表明,天敌个体大、活动能力强、生态位窄及其重叠值高、捕食量大,它们的种内种间干扰程度也大,特别是粽管巢蛛的种内干扰、拟水狼蛛和粽管巢蛛的种间干扰作用十分明显。最后讨论了天敌蜘蛛能有效控制害虫的最大密度,以及在该害虫密度下各种天敌密度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7.
应用单克隆抗体评价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褐飞虱的单克隆抗体 4 B8研究了 1999年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农场汕优 6 3单季晚稻田中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捕食作用。采用盘拍法的调查结果表明 ,褐飞虱、拟环纹豹蛛种群数量高峰期均在水稻生长后期 (9月中旬 ) ,最大种群密度分别为12 6头 /丛和 1.83头 /丛。对每次捕获的每头拟环纹豹蛛样品的抗体夹心 EL ISA检测结果表明 ,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单克隆抗体的阳性反应率与田间褐飞虱的生物量及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占有量显著相关。定量评估结果表明 ,在此密度条件下 ,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最大捕食率仅为 2 .2 8%。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平均捕食量、总捕食量和捕食率与田间褐飞虱的生物量显著相关。总捕食量、捕食率与拟环纹豹蛛种群密度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褐飞虱 ( Nilaparvatlugens)是一类水稻主要害虫。由于稻飞虱对抗虫水稻品种的适应 ,以及化学农药的毒副作用 ,其间歇性大发生的局面仍没有改变 ,因此 ,以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为主的生物防治方法日益受到重视。褐飞虱的天敌种类很多 [1~ 4 ] ,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不是由某一种或几种完成的 ,而是褐飞虱天敌群落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而有必要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褐飞虱天敌 ,了解天敌群落的结构和动态 ,从而使天敌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更好地发挥。本文对综防区和非综防区稻田生境中稻飞虱卵寄生蜂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小黄家蚁对褐稻虱的捕食作用.养虫笼及大试管捕食试验结果表明,小黄家蚁对褐稻虱若虫尤其是低龄若虫具有良好的捕食效果,捕食率分别为93%和30%,捕食的功能反应为HolingⅡ型反应,水稻品种抗性与捕食反应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温度下浸水对褐飞虱生存,繁殖及其寄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仲贤  俞晓平 《生态学报》2000,20(4):624-628
不同温度下浸水对褐飞虱卵化,敬虫存活率、成虫取食和繁殖及其寄主水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对低温22℃和21~26℃的自然变温条件下,产卵后立即浸水对浙江和文凭22个褐飞虱种群的卵孵化影响均不明显,而在产卵的4天浸水对浙江种群的久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8℃浸水5天和35℃浸水1天后卵孵化率显著下降且孵化进程延和 浸水后的初孵敬虫的存少胡卵浸水时间的延长明显下降,稻株浸水对其体内所含的虫虫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