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茜  王新华 《四川动物》2011,30(5):711-716
利用线粒体CO Ⅱ部分基因序列对直突摇蚊亚科代表性属级阶元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共测定24属30种基因序列,利用Clustal X软件对比并用MEGA 4.1软件分析其碱基组成,以Chironomus samoensis Edwards作为外群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拟开氏摇蚊属Parakiefferiella和克莱施...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摇蚊亚科中国新纪录属--脊突摇蚊属Cyphomella Seether,1977.给出了膜脊突摇蚊 C.cornea S(ae)ther,1977的详细描述、绘图以及世界脊突摇蚊属雄成虫分种检索表.标本保存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3.
记述中国直突摇蚊属两个新纪录亚属,寄莼直突摇蚊亚属Orthocladius(Pogonocladius)和钻木直突摇蚊亚属Orthocladius(Symposiocladius),雄成虫共5种,包括1新种O.(S.)futianensis sp.nov.,中国4新纪录种O.(P.)consobrinus(Holmgren),O.(S.)holsatus Goetghebuer,O.(S.)lignicolaKieffer和O.(S.)schnelli Sther,并编制了中国钻木直突摇蚊亚属4种雄虫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均保存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摇蚊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4.
王新华  郑乐怡 《昆虫学报》1990,33(4):486-489
肛脊摇蚊属Mesosmittia Brundin,1956为直突摇蚊亚科Orthocladiinae的一个小属,与Camptocladius V.D.Wulp和Pseudosmittia Goetghebuer近缘,其主要特征为:复眼光裸;触角第2、3及13鞭节生有叶状感觉毛;翅无大毛,腋瓣缘毛少;肛尖退化,第9  相似文献   

5.
戴仁怀  陈学新  李子忠 《昆虫学报》2008,51(10):1055-1064
首次在国内利用28S rDNA D2区段和16S rDNA基因序列,结合50个形态特征对角顶叶蝉亚科(Deltocephalinae)[半翅目(Hemiptera): 叶蝉科(Cicadellidae)]19个属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从无水乙醇浸泡保存的标本中提取基因组DNA并扩增了19个内群和1种外群Typhlocybinae[半翅目(Hemiptera): 叶蝉科(Cicadellidae)]种类的28S rDNA D2基因片段并测序,同时扩增了16S rDNA基因片段并测序11条,采用了GenBank中1个种类的16S rDNA同源序列。采用PAUP*4.0和MrBayes3.0两个分析软件和3种建树方法,利用同源28S D2 rDNA和16S rDNA两个基因序列与形态特征结合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二叉叶蝉族Macrostelini是一个单系,并在角顶叶蝉亚科的系统发育中处于基部的位置,是内群中最原始的族;角顶叶蝉族Deltocephalini中除了纹翅叶蝉属Nakaharanus,其余各属构成单系;殃叶蝉族Euscelini内属的归属比较混乱,可能是一个并系群,属间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隆额叶蝉族Paralimnini与顶带叶蝉族Athysanini是姐妹群。带叶蝉属Scaphoideus与纹翅叶蝉属Nakaharanus是姐妹群,二者与木叶蝉属Phlogotettix的关系最近,三者构成一个单系,建议将三者归为带叶蝉族Scaphoideini。研究结果还表明,小眼叶蝉族Xestocephalini和Balcluthini的系统发育位置不明,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时敏  陈学新  马云  何俊华 《昆虫学报》2007,50(2):153-164
本研究选取矛茧蜂亚科Doryctinae(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的6族15属18种做内群,茧蜂科其它7亚科11属11种做外群,首次结合同源核糖体28S rDNA D2基因序列片段和100个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对该亚科进行了系统发育学研究。利用“非圆口类"的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为根,以PAUP*4.0和MrBayes 3.0B4软件分别应用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法对矛茧蜂亚科的分子数据和分子数据与非分子数据的结合体进行了运算分析;并以PAUP*4.0对矛茧蜂亚科的28S rDNA D2基因序列片段的碱基组成与碱基替代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矛茧蜂亚科的28S rDNA D2基因序列片段的GC含量在39.33%~48.28%之间变动,而对于碱基替代情况来讲,矛茧蜂亚科各成员间序列变异位点上颠换(transversion)大于转换(transition)。不同的分析算法所产生的系统发育树都表明矛茧蜂亚科是一个界限分明的单系群;在矛茧蜂亚科内,除了吉丁茧蜂族Siragrini为单系群外,其他族(矛茧蜂族Doryctini和方头茧蜂族Hecabolini)都是并系群。对于矛茧蜂亚科内各属之间的相互亲缘关系,不同算法所得的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不完全一致,表明矛茧蜂亚科内(属及族)的系统发育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方响亮  傅悦  王新华 《四川动物》2012,31(6):954-956
记述了直突摇蚊亚科拟三突摇蚊属—中国新纪录种——指拟三突摇蚊Paratrichocladius guidalii Rossaro,1990.本文给出了该种的详细描述和特征图.该种区别于本属其它种的主要特征是:下附器近指状,顶端尖锐且明显向下弯曲.该种标本分别于1997年4月采集于西藏和1996年6月采集于四川.  相似文献   

8.
周东  张玮  朱利明  齐鑫  王丽卿  张瑞雷 《生态学杂志》2018,29(11):3857-3866
为了解浙江仙居国家公园内溪流中摇蚊幼虫的群落结构及其对水质的指示作用,于2016年8月对仙居国家公园内13条溪流59个点位进行了调查,运用Hilsenhoff生物指数对溪流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59个点位中有37个点处于清洁状态,19个点处于轻污染状态,3个点处于中污染状态.此次调查共获得摇蚊幼虫86种,隶属于4亚科51属.其中,摇蚊亚科种类数最多,有19属37种;直突摇蚊亚科次之,有21属35种;长足摇蚊亚科有9属12种;寡角摇蚊亚科最少,为2属2种.摇蚊亚科密度比重最大,为40.3%;长足摇蚊亚科与直突摇蚊亚科所占比重差异不大,分别为30%与29.4%;寡角摇蚊亚科比重最小,仅为0.3%.壳粗腹摇蚊为仙居国家公园溪流摇蚊幼虫绝对优势种;黄色多足摇蚊、流环足摇蚊、平滑环足摇蚊、纽流长跗摇蚊和小型棒脉摇蚊为优势种.仙居国家公园溪流中摇蚊幼虫指示种分析结果显示,平滑环足摇蚊、双色矮突摇蚊、台湾长跗摇蚊和渐变长跗摇蚊可作为污染水体指示种,流环足摇蚊可作为清洁水体指示种.  相似文献   

9.
基因序列在小蜂总科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在膜翅目小蜂总科分子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核基因中,28S rDNA序列应用最广泛,探讨的问题从种级到科级不等;其次是ITS序列,主要用于探讨种及种级以下阶元问题;18S rDNA适于探讨科级以上高级阶元的问题.线粒体基因中,16S rDNA和3个蛋白编码基因COⅠ、COⅡ和Cytb,主要用于属种级系统发育关系研究.核基因间、线粒体基因间、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间以及分子数据和形态数据间进行的联合分析,在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中均有应用.建议对更多的小蜂类群测定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的序列,不断寻找新的基因对小蜂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进行充实和拓展.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取优茧蜂亚科Euphorinae(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的8族19属23种作为内群,茧蜂其它6个亚科的8属8种作外群,首次结合同源核糖体28S rDNA D2基因序列片段和41个形态学特征对该亚科进行了系统发育学研究。利用"圆口类"的内茧蜂亚科Rogadinae、茧蜂亚科Braconinae、矛茧蜂亚科Doryctinae的3个亚科为根,以PAUP*4.0和MrBayes3.0B4软件分别应用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法对优茧蜂亚科的分子数据和分子数据与非分子数据的结合体进行了分析;并以PAUP*4.0对优茧蜂亚科的28S rDNA D2基因序列的片段的碱基组成与碱基替代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优茧蜂亚科的28S rDNA D2基因序列片段的GC%含量在40.00%~49.25%之间变动,而对于碱基替代情况来讲,优茧蜂亚科各个成员间序列变异位点上颠换(transversion)大于转换(transition);不同的分析和算法所产生的系统发育树都表明目前根据形态定义出的优茧蜂亚科Euphorinae不是一个单系群,而是一个与蚁茧蜂亚科Neoneurinae和高腹茧蜂亚科Cenocoelinae混杂在一起的并系群;在优茧蜂亚科内部,悬茧蜂族Meterorini和食甲茧蜂族Microctonini(排除猎户茧蜂属Orionis)为单系群,而宽鞘茧蜂族Centistini、大颚茧蜂族Cosmophorini、优茧蜂族Euphorini、瓢虫茧蜂族Dinocampini为并系群;悬茧蜂族Meterorini在优茧蜂亚科Euphorinae内位于基部位置的观点得到部分的支持,同时食甲茧蜂族Microctonini被判定为相对进化的类群。此外对于优茧蜂亚科内各属之间的相互亲缘关系,不同算法所得到的系统发育属的结果不完全一致,这表明优茧蜂亚科内(属及族)的系统发育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Prodiamesinae has long been impeded by lack of information, and its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Orthocladiinae remains questionable. Here, ten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s (mitogenomes) of Orthocladiinae sensu lato were newly sequenced, including three Prodiamesinae species and seven Orthocladiinae species. Coupled with published mitogenomes, a total of 12 mitogenomes of Orthocladiinae sensu lato were selected for a comparative mitogenomic analysis and phylogenetic reconstruction. Mitogenomes of Orthocladiinae sensu lato are conserved in structure, and all genes arrange the same gene order as the ancestral insect mitogenome. Nucleotide composition is highly biased, and the control region displayed the highest A + T content. All protein-coding genes are under purifying selection, and the ATP8 evolves at the fastest rate. In addition, the mitogenomes of Orthocladiinae sensu lato are highly conserved, and they are practically useful for phylogenetic inference, suggesting a re-classification of Orthocladiinae by sinking Prodiamesinae as a subgroup of Orthocladiinae.  相似文献   

12.
基于线粒体DNA序列探讨斑头鱼分类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斑头鱼Agrammus agrammus和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线粒体COⅠ、Cyt b和16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结合从GenBank中获得的六线鱼属3种的同源序列,以单鳍多线鱼Pleurogrammus monopterygius为外群,运用邻接法(NJ)、最大简约法(MP)和贝叶斯法(BI)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同时联合了3个基因片段序列,运用贝叶斯联合模型综合探讨了六线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除16S rRNA基因外,其余2个基因片段以及联合模型所构建的系统树拓扑结构完全一致,即斑头鱼与大泷六线鱼亲缘关系最近,应归为六线鱼属,拉丁学名应为Hexagrammos agrammus。Cyt 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斑头鱼和大泷六线鱼分歧时间约为175万年。结合形态学研究资料,支持将斑头鱼归为六线鱼属的观点,斑头鱼和大泷六线鱼亲缘关系最近,属于六线鱼科中分化较晚的种类。  相似文献   

13.
Karyotype structure and polytene chromosome banding patterns were studied in two Orthocladiinae siblings--Propsilocerus akamusi (China) and Propsilocerus jacuticus (Russia). Both species have haploid number of chromosome typical for Orthocladiinae (n = 3). An unusual structure of centromeric regions was observed in all three chromosomes of karyotypes in both species. Photomaps of polytene chromosomes are presented. A comparison of karyotypes of P. akamusi and Propsilocerus jacuticus revealed a high level of homology in their banding sequences, however, the presence of fixed paracentric inversions in chromosomal arms IR, IIR, IIIR of Propsilocerus jacuticus has shown a clear-cut phylogenetic divergence. No chromosomal polymorphism was found in both species.  相似文献   

14.
基于12S rRNA基因序列探讨崇安地蜥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崇安地蜥Platyplacous sylvaticus的分类地位,测定了崇安地蜥线粒体12S rRNA基因全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了东亚产10种草蜥、3种地蜥的同源序列进行分析,采用Mega V2.1软件的NJ法和ME法、PAUP4.0软件的MP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崇安地蜥线粒体12S rRNA基因全序列(952 bp)中T、C、A、G碱基含量分别为23.1%、22.9%、35.9%、18.1%;与其它同源序列比对后有978 bp,发现321个位点出现变异,占总位点数32.8%,其中199个简约信息位点,为总变异位点的62%;转换/颠换之比平均为2.16.构建的分子系统树中,NJ树和ME树完全一致,与MP树略有差异.3种构树法中崇安地蜥与南台草蜥Takydromus sauteri、峨眉地蜥P.intermedius、先岛地蜥P.dorsalis均聚为一支,崇安地蜥与先岛地蜥亲缘关系最近.本实验结果支持将地蜥属并入草蜥属和取消地蜥亚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核基因c-mos的鸫亚科部分鸟类系统发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对鸫亚科Turdinae 11属21种鸟类的核基因c-mos进行了系统发生分析.所测序列经对位排列后共572个位点,其中核苷酸变异位点111个,简约信息位点71个.以太平鸟Bombycilla garrulus作外群,采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分别构建其系统发生树.重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所研究鸫亚科21种鸟类分成2个支系,第1个支系包括鸫属Turdus和地鸫属Zoothera.第2个支系包括红尾鸲属Phoenicurus、矶鸫属Monticola、水鸲属Rhyacornis、鸲属Tarsiger、溪鸲属Chainarrornis、石即鸟属Saxicola、燕尾属Enivurus、歌鸲属Luscinia和鹊鸲属Copsychus.红尾鸲属为并系类群,水鸲属和溪鸲属聚到这一支系;歌鸲属与燕尾属互为姐妹群,再与鸲属聚合构成另一支系;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独立于鸫属及地鸫属之外,形成单独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6.
基于12S rRNA基因的鹳形目系统发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子系统学的方法探讨鹳形目5个科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文中测出鹳形目鸟类7种mtDNA 12SrRNA基因全序列,并结合来自Genbank的鹳形目另外7个物种及原鸡的同源区序列,经Clustal W软件对位排列后共1 009位点,包含405个变异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81个,260个简约信息位点.基于上述序列数据,以原鸡为外群,使用距离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及贝叶斯法分别重建了鹳形目5科14种的系统发生树.重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内群中的14个种聚合为4支:鹮科构成第一支,聚在系统树的基部;锤头鹳科与鲸头鹳科聚为一支;鹭科和鹳科各自聚成一支.在比较不同建树方法的结果并进行合意树分析后认为:在鹳形目的系统发生中,鹮科可能是最早分化出的一支;锤头鹳科与鲸头鹳科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它们祖先与鹭科、鹳科之间的分歧在时间上可能非常接近.鹳形目5个科之间的系统关系可以表示为:(鹮科,(鹭科,鹳科,(锤头鹳科,鲸头鹳科))).  相似文献   

17.
苔藓动物18S rRNA基因的分子系统发生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我国沿海较为常见的8种唇口目苔藓动物的18SrRNA基因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结合已知的其它苔藓动物(包括内肛动物和外肛动物)以及腕足动物和帚虫的相应序列,运用分子系统学方法,研究苔藓动物门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表明,外肛动物和内肛动物构成苔藓动物分子系统树中的二大平行支;本文测定的大室膜孔苔虫与Giribet等测定的膜孔苔虫在系统树中的位置间隔较远。结果也支持外肛动物包含被唇纲和裸唇纲两大类群的形态划分,而关于裸唇纲特别是唇口目内部的系统发生关系。分子数据的分析结果和形态分类之间的分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国萍  王蔚  朱世杰  申煜  常弘 《四川动物》2005,24(4):500-506
鹳形目鸟类的传统分类一直存在分歧,而近期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大多只用单个基因,其结论的可信度需要进一步验证.本文通过核c-mos基因和线粒体12S rRNA基因序列分别和合并分析,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探讨了鹳形目6科12种鸟类的系统发生关系.文中测出鹳形目鸟类6种核c-mos基因的片断序列,结合来自Genebank的其他种类的c-mos和12S rRNA基因序列,分别经Clustal W软件对位排列后,以原鸡为外类群用最大似然法、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建立系统树.系统树分析表明, 鹳形目6科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总结为:(鹭科,((鹮科,美洲鹫科),(鹳科,(鲸头鹳科,锤头鹳科)))).鹭科7个属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总结为:(麻(开鸟)属(夜鹭属(池鹭属(苍鹭属(中白鹭属(白鹭属,大白鹭属)))))).分别基于两个单基因的系统树有一定差异,而基于合并数据的系统树支持率和分辨率都高于基于单基因的系统树,表明使用在遗传上相对独立的分子数据合并建立系统树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分辨率,是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衣藻属的系统发育分析——基于形态形状和nrDNA ITS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分析莱茵衣藻 (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1个种和互连网获得衣藻属 1 5个种及丝藻属 1个种 ( Ulothrix zonata) ,共 1 7个种的 nr DNA ITS序列 ,并以 U.zonata为外类群 ,采用计算机分析软件包对其进行分析及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图。同时以 1 2个传统分类性状 ,对此 1 6种衣藻构建数据矩阵 ;以 U.zonata动孢子的相应性状为外类群原始性状 ,用Wagner法在计算机上对其进行分枝分析 ;然后比较并分析分子系统树和表征性状分支分析树的异同。初步尝试以 ITS分子序列系统发育分析作为传统性状分析的补充来研究衣藻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对隶属于3亚目、5次目、20科、23属共25个种类的唇口目(裸唇纲)苔藓虫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序列测定.结合从GenBank中获得的该类群其它7个种类的18S rRNA基因同源序列,以序列分析软件对其序列组成和变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以羽苔虫(被唇纲)和管孔苔虫(窄唇纲)为外类群,以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重建了它们的系统发生树,分析了该目主要类群系统发生关系.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经比对后序列长度为884 bp,其中保守位点241个,可变位点643个,简约信息位点357个;A,T,C和G 4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23.8%、22.8%、24.4%和28.9%.分子系统树表明:本研究所有有囊类构成1个单系群,其中檐胞次目的几种苔虫位于皮壳次目内部;无囊类形成1个多系群,其中的亚目级(新唇口亚目)和次目级分类阶元(枝室次目、假软壁次目和隐壁次目)也都为多系发生,这些结果与前人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大体一致,而与传统的形态分类体系间存在明显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