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似鮈属鱼类的形态变异及地理分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似鮈属鱼类进行了形态测量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区别似鮈和桂林似鮈的重要特征胸鳍末端是否超过腹鳍起点与尾柄高同尾柄长的比例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在研究的样本中没有截然的界限,而是有较大的重叠,难以区分。其他的特征则没有相关性。从地理分布看,同一地点的样本在上述特征上有一定的区别,但是没有发现明显的南北或东西地理变化的规律。因此似鮈属鱼类应该只划分为一个种,桂林似鮈为似鮈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2.
将采自中国云南的249尾原缨口鳅属鱼类标本以采集地分为13组,共测量20个常规性状,应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比较其形态差异。结果表明,全部标本可以水系分为3群,分别命名为澜沧江群、李仙江群和元江群。它们之间的差异系数均超过亚种水平的临界值(1.28),而且各群间的主成分分值散点间没有过渡中间类群。所以,3群应是3个不同的物种。根据原始文献描述的越南行政分区,推测李仙江分布的原缨口鳅属鱼类应为Vanmanenia tetraloba(Mai,1978),而元江分布的应为Vanmaneniastriata Chen(1980)。澜沧江中分布的原缨口鳅属鱼类标本以体型扁平、偶鳍宽大和头部骨骼小等特征组合区别于V.tetraloba和V.striata。经验证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唯一标本证实,采自禄劝掌鸠河的原缨口鳅属标本不是V.tetraloba,而应是平舟原缨口鳅V.pingchowensis。  相似文献   

3.
不同地理种群东方墨头鱼(Garra orientalis)的形态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认分布于闽江、珠江、红河水系和海南岛的东方墨头鱼居群间存在的形态差异是否达到亚种或种的水平,该文将采自上述4个水系共72尾标本根据水系分为四组,比较了10个外部形态特征,并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13个框架结构特征和23个常规特征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散点图显示,海南岛居群相对集中,但仍未能与其他3个水系居群完全区分,而其他3个水系居群则完全混杂在一起。该研究结果表明,形态特征比较和形态度量学分析难以区分东方墨头鱼的不同地理居群,其种或种下分化研究需借助于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盘鮈属鱼类口吸盘的形态分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研究盘鮈属鱼类口吸盘的形态结构入手,探讨它们口吸盘结构分化的进化意义和生物学意义。具大、小吸盘的两个类群是盘鮈鱼类在演化进程中分化成的两个自然类群,它们为适应不同的栖息环境,吸盘的微观结构和须的长短等进一步分化,分化途径在两个类群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云南盘鮈属Discogobio鱼类四新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分布于云南的盘鮈属(Discogobio)鱼类进行了整理,发现其中四个是以往文献中所没有记载过的新种,定名为多鳞盘鮈Discogobis polylepos,sp.nov.长鳔盘鮈D.macrophysallidos,sp.nov.长体盘鮈D.elongatus,sp.nov.短鳔盘鮈D.brachyphysallidos,sp.nov.现记述如下。新种的全模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云南盘鮈口吸盘发育、表面亚显微结构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盘鮈口吸盘发育可划分为5个时期,这一过程在盘鮈属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吸盘发育过程或多或少暗示了盘鮈的起源和演化,为进一步探索它们的起源提供了一点线索。吸盘的一些细微结构不失为好的分类性状,有助于系统分类和进化研究。在野外观察和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宏观和微观形态比较相结合的基础上,阐述口吸盘的功能和适应意义。口吸盘是抵御急流冲击的吸附器官和运动辅助器官,在取食活动中的作用更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水系中间黄颡鱼(Pelteobagrus intermedius)的形态差异及地理分化问题,采用形态学方法, 测量12个水系中间黄颡鱼150尾样本的18个形态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其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58.918%,并可将这12个水系的群体分为3簇.华南沿海地区西部诸独立入海小水系中的中间黄颡鱼群体与海南岛群体之间的相似性大于与西江干流群体的相似性.防城港地区3条直接入海的小水系的群体在形态特征上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其分化主要表现在吻、眼和尾的变异.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不同水系中间黄颡鱼 (Pelteobagrus intermedius) 的形态差异及地理分化问题,采用形态学方法, 测量12个水系中间黄颡鱼150尾样本的18个形态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其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58.918%,并可将这12个水系的群体分为3簇。华南沿海地区西部诸独立入海小水系中的中间黄颡鱼群体与海南岛群体之间的相似性大于与西江干流群体的相似性。防城港地区3条直接入海的小水系的群体在形态特征上已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其分化主要表现在吻、眼和尾的变异。  相似文献   

9.
张竞男  周巍等 《广西植物》2001,21(2):146-149
对小毛莨的3个地点共6个居群的形态变异作了观测,该种的株高、叶形、花瓣数目等性状具有显著的居群内和居群间变异。用31个形态及生境性状作出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小毛莨巨群遗传分化主要与居群所在生境因素相关,与地理位置之间仅有不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小毛茛居群分化研究(Ⅰ)——居群内和居群间的形态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毛茛的 3个地点共 6个居群的的形态变异作了观测。该种的株高、叶形、花瓣数目等性状具有显著的居群内和居群间变异。用 31个形态及生境性状作出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小毛茛居群遗传分化主要与居群所在生境因素相关 ,与地理位置之间仅有不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云南盘鳇消化系统解剖学、组织学及消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形态学、组织学及酶学方法对云南盘逗(Discogobio yunnanensis)成体消化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云南盘逗消化系统有以下特征: 口下位, 口腔上皮分布有较多味蕾及杯状细胞, 食道粗大, 含有大量黏液细胞, 无胃, 肠道较长, 盘旋于体腔中, 成鱼盘旋10回, 肠道系数为5.06±0.61, 肠分为前中后三段, 肠腔中密布肠绒毛。消化腺为肝胰脏, 肝脏分为左右两叶, 胰脏弥散分布在肝脏中。消化系统不同部位消化酶活性大小不同, 脂肪酶活性: 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 胰蛋白酶、淀粉酶、碱性磷酸酶活性: 前肠>中肠>肝胰脏>后肠。云南盘逗口下位, 食道粗短, 肠道细长, 肠绒毛丰富, 肠道含较高的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 消化系统所具有的这些特征与其以固着藻类为食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钉螺螺壳形态性状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数量分类法对21个湖北钉螺种群的11个螺壳形态数量性状指标进行了聚类和主成分分析,以来自安徽贵池和枞阳两地钉螺种群间的欧氏距离最少为0.59,以四川丹棱和湖南华容两地钉螺种群间的欧氏距离最大为9.83,平均为4.13.从钉螺螺壳形态数量性状上可以将21个钉螺种群划分为3类:1)包括四川的广汉、蒲江、丹棱和西昌,云南大理和江苏宜兴的钉螺;2)包括湖南省洞庭湖区的君山、南县和华容,江西省鄱阳湖区的南昌、星子和都昌,湖北阳新、汉川和蔡甸的钉螺;3)包括江苏的江宁和丹徒,安徽的枞阳、贵池和铜陵,湖北江陵的钉螺.  相似文献   

13.
Yang Q  Zhou W  Yang LP  Lan JH 《动物学研究》2011,32(3):343-347
对中国岭鳅属圆尾群现有3个种及采自广西环江毛南县关安村的岭鳅标本进行外部形态比较,结果表明,采自关安的岭鳅标本与无眼岭鳅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差异,它与多斑岭鳅和平头岭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缺少过硬的划分指标。鉴于此,该文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了关安的岭鳅标本与多斑岭鳅和平头岭鳅的形态差异,共测量了63尾标本的26个框架结构特征和20个常规特征。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它们分别在散点图上占据明显不相重叠的区域。此结果提示,采自关安的岭鳅标本很有可能是一个隐含的岭鳅新种,但为了最终确定其分类地位,仍需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In recent years, studies based on isoenzymatic patterns of geographic variation have revealed that what is usually called the Africanized honey bee does not constitute a single population. Instead, several local populations exist with various degrees of admixture with European honey bees. In this paper, we evaluated new data on morphometric patterns of Africanized honey bees collected at 42 localities in Brazil, using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canonical) trend surface an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es. The clinal patterns of variation found for genetically independent characters (wing size characters and some wing venation angles) are concordant with previous studies of malate dehydrogenase (MDH) allelic frequencies and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larger honey bees in southern and southeastern Brazil originated by racial admixture in the initial phases of African honey bee colonization. Geographic variation patterns of Africanized honey bee populations reflect a demic diffusion process in which European genes were gradually lost because of the higher fitness of the African gene pool in Neotropic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5.
云南松居群核型变异及其分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分析研究6个云南松居群核型变异的基础上,应用常规统计方法和巢式分析方法,在常规染 色体水平上探讨云南松居群间、个体间和细胞间的变异式样及其分化。结果如下:(1)云南松居群核型 变异不显著,6个居群的核型公式均为2n=24m(6~10SAT),核型类型均为1A。(2)云南松居群仅相 对长度系数、臂比和次缢痕数目及其分布有小的变化。6个居群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分别为: 滇中居群P1=16M2+6M1+2S;滇东南居群P2=14M2+8M1+2S;滇西居群P3=12M2+10M1+2S; 地盘松居群P4=14M2+8M1+2S;细叶云南松居群P5=14M2+8M1+2S;云南松与思茅松渗入杂交 居群P6=10M2+12M1+2S。(3)巢式方差等级分析表明,云南松染色体结构变异有10%左右来源于居群间,有90%左右来源于居群内个体间或细胞间。  相似文献   

16.
左家哺   《广西植物》1994,14(2):185-192
本文比较研究了二种不同种源即贵州省威宁县河块乡树舍村和云南省安宁县绿乡官地村的云南含笑苗期的地径、苗高、根系、叶面积等因子生长状况及其生物产量;其次,分析了生物量以及各生长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第三.根据实际调查与测定数据拟合了关于生物量与各生长因子以及各器官生物量之间的34个数学模型。文末拟定了云南含笑一年生苗木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中华稻蝗形态特征与地理特征的关系,选取中华稻蝗体长(LB)、头长(LH)、前胸背板长(LP)、前胸背板宽(WP)、前胸背板侧片长(LLP)、前胸背板侧片高(HLP)、前翅长(LEL)、后足股节长(LF)、后足股节宽(WF)和后足胫节长(LT)等10个性状,采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进行比较,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体长方差分析、各个性状在不同种群间的多重方差分析以及各性状间与海拔高度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9个中华稻蝗种群分为南方组、北方组及一个过渡种群,雌雄虫中北方种群的体长均明显小于南方种群;各性状测量值呈现出随纬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10个性状中除前胸背板长、前翅长、后足股节长和后足胫节长与海拔高度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之外,其余性状均与海拔高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结果表明,秦岭的分隔是造成南北方种群形态特征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体型较大、后腿股节较宽的中华稻蝗更有利于在高海拔环境生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八种麻蜥(蜥蜴科,麻蜥属)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种麻蜥外部形态进行主成分分析,可分为4个种组:1)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与山地麻蜥Eremiasbrenchleyi;2)快步麻蜥Eremias velox与虫纹麻蜥Eremias vermiculata;3)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荒漠麻蜥Eremias przewalskii与敏麻蜥Eremias arguta;4)网纹麻蜥Eremias grammica.研究表明丽斑麻蜥前额鳞数不稳定;密点麻蜥莎车亚种Eremias multiocelfata yarkandensis可能为独立物种;荒漠麻蜥物种有效性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