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用冷冻断裂法在扫描电镜下研究了洋葱(Allium cepa)根端分生组织细胞内部的三维结构。采用了两种固定方法。冷冻断裂前只用1%锇酸固定的材料容易在细胞质和核之间断开,而用卡诺固定液(无水乙醇:冰醋酸3:1)前固定,然后再用1%锇酸固定的材料容易使细胞核断裂。前一固定方法适于研究细胞质的内部结构(细胞骨架的纤维、线粒体、内质网等及其三维分布关系):后一固定方法适于研究核内结构(染色质、核仁、核基质纤维)的三维形象,特别是核仁纤维中心染色质的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2.
锇酸-二甲基亚砜一锇酸冷冻割断法制备的样品,在扫描电镜下,可观察绒毡层及小孢子发育过程,细胞形态保存良好,结构清晰,立体感强,为用扫描电镜研究植物细胞结构提供了一个有应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一种简便的微生物标本锇酸蒸汽固定和超薄切片的结晶碘蒸汽染色装置(图1)。该装置用一有塞的青霉素小瓶,取1—3个聚乙烯包埋模囊盖,盖的直径正好小于瓶口内径,使囊盖有边沿的一面朝上,沿盖中心串插在一根大头针(或细玻棒)上,平均分成2—3层,大头针外套玻璃毛细管或涂石蜡防锈,然后将大头针倒插在小瓶塞上。固定标本时将有标本的铜  相似文献   

4.
在观察线粒体时,由于它容易被固定液中的酒精和酸类物质所破坏,所以通常很少见到。因此,固定线粒体的一切方法都是用氧化剂(如锇酸、铬酸、重铬酸钾)来进行长期作用以使结构稳定。一般都广泛应用雷戈特(Reqaud)氏溶液、阿尔特曼(Altmann)氏溶液固定线粒体。然而这两个方法前者所需时间较长(从固定到成品需16天左右),后者中的锇酸又是昂贵的化学药品。有人(山羽仪兵,1933)提出用硫酸(3%)、  相似文献   

5.
锇酸-二甲基亚砜—锇酸冷冻割断法制备的样品,在扫描电镜下,可观察绒毡层及小孢子发育过程,细胞形态保存良好,结构清晰,立体感强,为用扫描电镜研究植物细胞结构提供了一个有应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百合早前期花粉母细胞经腺苷三磷酸酶反应处理后,一部分经过锇酸后固定和铀染色,一部分不经锇酸后固定和铀染色,其余的经锇酸固定,但不经铀染色,在此三种情况下,细胞质膜和染色质中都出现有致密的,电子不通透的沉淀。进一步的X-射线微区分析表明这些沉淀物中含有一定量的铅。X-射线微区分析结果也表明核膜和胞间连丝通道内部的酶反应沉淀中也含有铅,并且质膜、染色质和胞间连丝通道中酶反应沉淀中的铅较为丰富,细胞融合期染色质酶反应沉淀物中的铅含量较高,进入粗线期后,酶反应沉淀物中铅的含量下降。本研究结果表明百合早前期花粉母细胞的质膜、染色质、核膜及胞间连丝通道内部的确具有ATP酶活性;ATP酶在细胞融合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样品制作中选用的固定剂不同,在电子显微镜下所得的图象差异甚大。高锰酸钾固定的样品中(Luft 1956,Mollenhauer1959),液泡是一个空泡,核也是一个空泡。用四氧化锇(Palade 1952)和醛类-四氧化锇双固定的样品(Sabatini等1963)核内有物质,但液泡仍是一空泡。所有电子显微技术样品制作都离不开固定、脱水、包埋等过程中化学试剂的反复处理,化学试剂处理细胞会抽去部分细胞内含物;或与细胞某些内含物结合形成络合物。从而  相似文献   

8.
粒线体是细胞质中的一些线状或粒状的小体,可用福马林-铬酸盐(如Regaud 氏液、Helly 氏液、Bensley-Cowdry氏液、Schridde氏液和Murray氏液等)和铬酸盐-锇酸(如Benda氏液、Champg氏液、Flemming氏液和Altmann氏液等)的混合液固定;用酸性复红或铁苏木精染色。  相似文献   

9.
氨基树脂可以在存在水的情况下固化,从而可以避免生物样品中的脂类因接触脱水用的有机溶剂而造成的流失。掺入少量的低分子量聚乙二醇(PEG-400)可以降低甲醛—戊二醛—尿素合成的氨基树脂固化块的脆性。固化后的标本用双三甲基硅基乙酰氨(BSA)处理,可降低树脂的亲水性,提高超薄切片的质量。蛙卵经过戊二醛固定、锇酸再固定、单宁酸媒染和醋酸铀整体染色(G-O-T-U处理),氨基树脂包埋和硅烷化反应(APE-Si处理);切片后用醋酸铀和/或柠檬酸铅复染,可以见到卵黄粒脂蛋白的晶格和边缘区中的小“脂泡”结构,后者是常规的Epon 812包埋法难以清楚显示的。硅烷化氨基树脂可以作为研究脂类超微形态的一种电镜标本的水溶性包埋介质。  相似文献   

10.
水稻的小孢子发育,通常都能看到有二次孢壁下陷过程,称之为第一和第二收缩期。本研究用戊二醛、锇酸双固定做超薄切片和电镜扫描标本;又用戊二醛和FAA及醋酸乙醇液固定,分别制成石蜡切片;还用活体涂片以光学镜观察。多种方法对照研究的结果,均发现第一、第二收缩期的存在。第一次收缩主要是由于绒毡层大量分泌造壁物质,使花药腔中水势下降,小孢子水分外渗。其后通过代谢生长,内容物增加和渗透平衡,小孢子遂复圆。第二次收缩是因为小孢子内胞质强烈水解,局部质膜破毁,胞内物质外逸,失去膨压后,受花药腔中不断增加的营养物质压迫下陷。直到花药腔中的内物质又渗入小孢子内合成贮藏淀粉,外壁发育增强硬度后又膨胀复圆。作者认为,二次收缩期的发生是正常发育的生理过程,而不是固定剂造成的人为赝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前包埋电镜技术就小麦秆锈菌菌丝体表糖基、抗原位点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受小麦秆锈菌侵染的小麦叶片经1%戊二醛和4%多聚甲醛固定液先固定后,分别用两个凝集素探针、两个抗体以及A蛋白-胶体金,对样品进行孵育反应,随后样品经2%锇酸后固定、脱水和包埋。电镜下观察到,两个凝集素探针成功地显示出相应的糖基在菌丝体表的分布状况;两个抗体也相应揭示出菌丝体表的抗原位点。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来分析测定锈菌体表的化学成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双睾吸虫自由生活的幼虫(钩毛蚴)是由寄生在沼蛙(Rana guentheri Boulcnger)膀胱内的成熟虫体所产的虫卵孵化而获得。按常规的方法清洗虫体后,于2%戊二醛和1%锇酸中双重固定,然后在各等级浓度的乙醇和丙酮中脱水,用618~#环氧树脂和Epon 812包埋剂浸透和包埋。经超薄切片后用醋酸铀和柠檬酸铅染色,最后在JEOL,JEM-100CXI,型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显微摄影。  相似文献   

13.
真菌的形态、大小、表面结构是真菌分类中的重要依据。如何能用较简单的方法,得到较满意的照片呢?目前广泛应用扫描电镜来达到上述目的(A.Kaarik等,1983)。他们认为,在制片时,不同类群真菌的孢子用不同的固定方法。接合菌亚门、粘菌门和担子菌亚门的孢子用1%高锰酸钾固定1.5小时,用丙酮脱水,临界点干燥,真空镀金。半知菌亚门的孢子用1%锇酸(OsO_4)固定1.5小时,在丙酮中脱水,临界点干燥并镀金。子囊菌亚门的孢子是在室温下干燥,镀金即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们研究了辐射诱导的小麦根尖分生组织间期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现将初步结果报告于下:材料与方法小麦干种子分别用~(60)Co-γ射线(剂量为20000伦琴)和快中子(剂量为10~(11)中子/厘米~2)照射,然后将此种子与未处理的(对照)种子同时浸泡在培养皿中发芽,待主胚根伸长1—2厘米时切取根尖,用戊二醛-锇酸双重固定,乙醇或丙酮脱水,Epon 812包埋,用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的目的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培养的小猫脊髓神经元摄取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途经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将出生后1—10天小猫脊髓在体外培养8—30天的神经元,移放在去血清的199培养液内再培养1小时,然后在含0.25%或0.6%HRP的199培液内36℃温育5—20分钟。用2.5%戊二醛固定,经3,3′-二氨基联苯胺(DAB-HCl)和过氧化氢混合液对过氧化物酶进行酶反应后,用锇酸再固定,制备超薄切片标本。电镜观察在树突末端的生长锥、丝状足和充满小泡的丘状隆起(VFM)等处有内吞的HRP颗粒较多,这些HRP颗粒位于一层由质膜包裹的小泡、短管和杯形的细胞器内。在核周质内除有较多含HRP的小泡、短管和杯形的细胞器外,还有含HRP的多泡体,并看到这种细胞器与溶酶体联合的现象。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内并没有HRP颗粒。  相似文献   

16.
用负染、投影、超薄切片电镜技术研究鸡败血症支原体S_6细胞及细胞膜的超精细结构。结果表明,鸡败血症支原体S_6和其它类型支原体一样,具有多形态特征。细胞直径约为0.6微米。鸡败血症支原体细胞一端有小疱结构,此为其独特形态。用低渗法破碎鸡败血症支原体S_6细胞分离细胞膜,当细胞培养时间为36小时,可获较纯净的膜制品。分离出的膜结构为空囊状,有时在膜囊一端可见小疱状结构。用戊二醛与四氧化锇先后固定膜和四氧化锇单固定法进行比较,发现四氧化锇单固定可获更清楚的三层膜结构。  相似文献   

17.
洋葱珠孔塞的超微结构丁惠宾,纪俊元,王耀芝(兰州大学生物系,兰州730000)本文以洋葱(Alliumcepa)胚珠为材料,戊二醛、锇酸双固定后,用醋酸铀和柠檬酸铅双染,PhilipsEM400T透射电镜观察其珠孔塞细胞、珠孔塞细胞间和珠孔塞与珠柄细...  相似文献   

18.
应用六氰酸铁钾和锇酸双染色法的透射电镜技术,对红内期疟原虫配子体形成过程中的形态生物学特征进行识别。结果表明,配子体是一渐进发育的单核、惰性(团块样、虫体不活跃)虫体,其核旁有一个由扁平囊和泡状小体极性排列组成的细胞器——高尔基体(Golgi complex),虫体被膜下有嗜锇小体。其雌性配子体的结构特点是核质较致密、内质网丰富和被膜下嗜锇小体多;而雄性配子体却是核质较疏松、线粒体发达、内织网和嗜锇小体少。结论是红内期疟原虫配子体形成与裂体增殖过程中形态结构的明显差别,雌雄配子体在结构与发育上明显的差异,都具有特定的生物学与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神经髓鞘染色新方法的建立及其原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神经病理诊断和研究工作中,髓鞘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任何因素的神经纤维损伤,均可导致髓鞘的变性、崩解或脱失。普通染色中髓鞘不易着色,在正常或病理情况下均需要特殊染色法来观察髓鞘的损害程度。常规髓鞘特殊染色多采用传统的苏木素(如Wei1氏和Loyez氏法)及锇酸染色法。  相似文献   

20.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序列的内源性的具有转录后调节功能的单链非编码小RNA,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具有广泛作用,参与了生物体生长发育、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最新研究发现,microRNA193b-365在棕色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通过上调或下调一些影响棕色脂肪细胞分化方向的因子(如Runx1t1 、Cdon、Igfbp5、PRDM16等)的表达水平,而发挥促进棕色脂肪细胞分化的功能.促进棕色脂肪形成可增加热量的产生,同时减少脂肪堆积,从而有助于减少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microRNA正性调控棕色脂肪细胞分化这一作用机制为治疗肥胖症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有可能成为脂类代谢性疾病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