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影响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成年人.研究表明,免疫激活在高血压进展中高度参与,且与终末器官损害密切相关.除了免疫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尤其是交感神经系统,是维持机体内稳态的最保守的系统之一.高血压患者的免疫和交感神经活动同时增加,提示这两个系统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主要免疫细胞,参与交感神经张力的调节.既往的研究指出小鼠模型中小胶质细胞的缺失改变了神经炎症以及高血压的进程.本文综述了近年小胶质细胞在稳态和疾病状态下发生发展以及功能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综述了高血压状态下自主神经系统与外周免疫的相互作用.小胶质细胞通过调节交感神经活动在高血压病中桥接中枢和外周炎症,对未来探索高血压及相关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治疗角度.  相似文献   

2.
摘要: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s,THs)参与免疫功能的调节,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Hs异常分泌所致的免疫功能失调被认为参与了格雷夫斯病和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THs在固有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肥大细胞)中的作用已得到了较好的阐明,但THs对适应性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本研究从适应性免疫细胞的角度出发,重点讨论了THs对这些细胞的发育、分化及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为进一步理解THs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脾脏是人体外周最大的免疫器官,其与细胞免疫以及体液免疫关系密切,对脾内及外周血内的免疫活性细胞的量和比例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脾脏免疫功能的研究愈来愈深入,尤其是神经对脾脏免疫的调控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支配脾脏的神经主要是腹腔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其既参与调节脾脏免疫功能,同时也受到免疫应答系统的影响,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完成脾脏功能.明确相互之间作用机制,对临床某些疾病发病机理以及治疗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通过 T 淋巴细胞增殖效应的定量分析(LTT),研究了针刺大鼠“足三里”时纹状体内源性亮脑啡肽(LEK)的合成和释放对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结果如下:(1)针刺“足三里”,LTT 增加时 LEK 含量增高;纹状体微量注射纳洛酮,LTT 受抑。(2)纹状体微量注射 LEK引起的 LTT 增加比电针引起的增加更强。(3)纹状体微量注射 LEK 抗血清时,电针引起的LTT 受抑。以上结果表明,LEK 在电针调节免疫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作用可能通过它在纹状体中作为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所促成的。  相似文献   

5.
肠神经胶质细胞分布于消化道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其具有广泛的异质性和可塑性。黏膜层最靠近肠腔,易受病原体侵袭和炎症影响,因此黏膜稳态备受关注。肠黏膜神经胶质细胞(mucosal enteric glial cells,mEGCs)与肠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细胞等非神经元细胞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来看,mEGCs可能处于中心调控位置。最近研究不断揭示mEGCs的亚型和新功能,表明mEGCs在病理条件下存在功能改变。了解mEGCs如何引起黏膜功能障碍及其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将总结mEGCs在维持粘膜内环境稳定和调节炎症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在肠道免疫稳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增殖、分化和T细胞亚群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可以改变肠道免疫系统的状态。本研究综述了肠道微生物对主要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免疫系统中,细胞凋亡调节着体内免疫细胞群的合适比例,制约免疫应答的过程及强度,决定免疫耐受和免疫记忆的产生。本文将综述细胞凋亡在淋巴细胞发育中的作用,淋巴细胞凋亡的途径及调控因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免疫机制特别是T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在高血压肾损伤中备受关注.高血压期间新抗原产生、共刺激信号、交感神经兴奋和高浓度盐可激活T淋巴细胞,被激活的T淋巴细胞不仅通过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肾损伤,还可以通过促进氧化应激、影响水盐代谢、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导...  相似文献   

9.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酶超微结构定位与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ATP酶、G6P酶、5′ND酶的超微结构定位与活性。结果:1ATP酶主要定位在淋巴细胞膜下方,在内质网及线粒体等膜相结构也见到此酶的分布。G6P酶主要定位在内质网、线粒体等膜相结构。5′ND酶主要定位在细胞膜外表面。三种酶定位准确,颗粒清晰。2此结果与我们对人体淋巴结淋巴细胞酶超微结构定位结果相同。结果提示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可以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酶活性变化,对于判定免疫细胞功能状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酮类化合物杨梅素(myricetin,MYR)具有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但在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尚未完全了解,因此本实验通过建立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免疫低下小鼠模型来研究MYR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称重小鼠脾脏和胸腺以及计算指数评价MYR对模型小鼠症状的缓解程度,用MTT法、溶血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等免疫学相关实验技术检测T、B淋巴细胞增殖,T细胞亚群分布情况,血清溶血素含量,抗体形成细胞数以及细胞因子白介素-2、白介素-4、白介素-6、干扰素-γ的分泌水平。实验数据表明,MYR能提高小鼠免疫器官脾脏、胸腺指数,促进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分泌,提高细胞因子水平和抗体形成细胞数量。结果表明MYR能在免疫反应中起积极作用,调节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恢复机体免疫力的平衡,改善免疫力低下的症状。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In experiments on Black Sea skates (Raja clavata), the potential of the receptor epithelium of the ampullae of Lorenzini and spike activity of single nerve fibers connected to them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electrical and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Usually the potential within the canal was between 0 and –2 mV, and the input resistance of the ampulla 250–400 k. Heating of the region of the receptor epithelium was accompanied by a negative wave of potential, an increase in input resistance, and inhibition of spike activity. With worsening of the animal's condition the transepithelial potential became positive (up to +10 mV) but the input resistance of the ampulla during stimulation with a positive current was nonlinear in some cases: a regenerative spike of positive polarity appeared in the channel. During heating, the spike response was sometimes reversed in sign. It is suggested that fluctuations of the transepithelial potential and spike responses to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reflect changes in the potential difference on the basal membrane of the receptor cells, which is described by a relationship of the Nernst's or Goldman's equation type.I. P. Pavlov Institute of Physiology,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Leningrad. I. M. Sechenov, Institute of Evolutionary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Leningrad. Pacific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Far Eastern Scientific Center,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Vladivostok. Translated from Neirofiziologiya, Vol. 12, No. 1, pp. 67–74, January–February, 1980.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