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微囊藻毒素对鱼蛋白磷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微囊藻毒素是蓝藻的微囊藻属及其它几个属中的某些种或品系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由于这类蓝藻是产生淡水水华的主要生物,因而使得大量水体中有微囊藻毒素存在。这类毒素的一般结构为环(D一丙氨酸一L-X一赤一p甲基一D一异天冬酸一L-Y-Adda-D一异谷氨酸一N一甲基脱氢丙氨酸),X.Y为两种可变氨基酸,已发现五十多种异构体,其中存在较多,毒性较大的是LRYR,RR,L,Y,R分别为亮氨酸,酪氨酸,精氨酸。MacXintosh等人首次发现微囊藻毒素对蛋白磷酸酶有极强的抑制作用,随后两阶段致癌实验证明微囊藻毒素有极强的促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2.
几种东方魨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纯肉质鲜嫩、腴美,其毒素具有极高的医疗价值.近年来对其人工养殖与繁殖争相研究,而营养成分分析尚未见报道。为科学评价东方统的营养价值,充实鱼类生理学的理论和研制人工养殖饲料提供依据.1995—!997年对几种东方统进行了营养成分重复测定和统计分析。回材料与方法1.l材料暗纹东方的(Fngu.obscurusAbe)、弓斑东方统(F.ocellatUslirmaeus)、黄鳍东方的(F.mnthopterusTemnuncketSchiegel)。从扬中水产市场购得.1.2方法河地鱼个体按常规解剖,称重有关数据.每个品种三年共解剖30尾。取背部去皮肌肉、肝、性腺取其…  相似文献   

3.
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和单克隆抗体(McAb)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细菌学研究中。目前,国内外研究制备的抗霍乱孤菌脂多糖(LPC)和抗霍乱弧菌肠毒素(CT)及其亚单位的McAb达100多株,为霍乱弧菌抗原分析、CT及其亚单位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以及与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的鉴别等,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南部大口河海域是经济鱼、虾类繁殖生长的重要场所,为深入了解鱼类的摄食特点,保证渔捞种群的生存和发展,我们于1971年至1972年5、6月在山东省无棣县、水沟堡收集了大口河外海定置渔具转轴网、撩网、跨网渔获物和鱼类生物学的资料。1977年5月又在河北省、黄骅县收集了产卵对虾(Penaeus ori-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河鲀(河豚)亦名豚鱼、巴、辣头鱼及鸡泡鱼等,在我国沿海及长江下游分布甚广.我国古籍书中早就有关于河鲀的记载.本草拾遗“称为鱼、鱼".本草纲目称为"吹肚鱼或气泡鱼";并解释说:"豚、言其味美也","、谓其体圆也","、吹肚气泡,象其嗔腹也、夷、状其形丑也".河鲀是一种有毒鱼类,误食中毒,往往致死.虽然我国劳动人民已知部?其有毒部分,除供鲜食外,并可盐腌成河鲀干.而一般人只知其有毒,还缺乏科学的知识,对河鲀毒素问题,未能深刻了解.因之对  相似文献   

6.
微囊藻毒素的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微囊藻毒素的化学结构及其危害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微囊藻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重组毒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重组毒素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一系列重组毒素的衍生物构建成功,突破了原有重组毒素的经典结构框架,在实验动物研究中有很明显的细胞毒和抗肿瘤治疗效应,在临床上也得到初步应用,使用范围也在推广,对它的研究正在不断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丁彦怀   《微生物学通报》1994,21(1):62-63,57
毒蘑菇毒素及其毒性机理丁彦怀(辽宁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室沈阳110036)毒蘑菇指对人和其它动物有毒的一类高等担子菌。我国已发现有190余种毒蘑菇 ̄[1,2]。一种毒蘑菇常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又经常存在于多种蘑菇中。一种毒蘑菇含有的毒素的种类和多少,又...  相似文献   

9.
微囊藻毒素在滇池鱼体内的积累水平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富营养化水体中鱼体内微囊藻毒素(MC)的积累水平及其分布特征,2003年4月和9月份两次在滇池试验区采集了鲢、鳙和草鱼等鱼种,用ELISA方法对鱼体中肝、肾、空肠、胆、肌肉等不同组织中MC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MC在所有样品中均能检测到,且主要分布在鱼体的肝肾脏和消化道等器官,而肌肉和非消化道器官中毒素含量相对较低。不同鱼种不同组织对MC的富集程度也明显不同,鲢鳙中肝脏和肾脏这两个主要的靶器官对MC的蓄积能力就远高于草鱼。同时,不同季节MC在鱼体内的积累水平也明显不同,4月份鱼样中MC的含量普遍低于9月份鱼样中MC的含量。最后按照WHO生活饮用水安全标准的建议进行推算,所有鱼肉中的MC均没有超过其推荐的人体每日可允许摄入量(≤0.04μg/kg人体重),初步推断鱼肉中MC暂时还未危及到人体健康,但仍具有潜在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10.
志贺毒素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贺毒素(ShT)是由Ⅰ型痢疾志贺菌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致病毒力因子,具有细胞毒、肠毒和神经毒三种毒性作用。近年来,ShT已被列入生物武器核查清单剂中禁控毒素之一,成为潜在的生物毒素战剂和生物恐怖病原。本主要概述了ShT的生物学特性、分子结构与作用机制、检测与预防,以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毒菌毒素及其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毒菌毒素及其应用价值孟国良李凤玲(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450045)毒菌,是指不能直接食用的大型有毒真菌。目前全世界已发现毒菌200余种,我国180多种。在这些毒菌中,有不少种含毒轻微或在一定条件下尚可食用,真正能够引起人们食后中毒致死的有30...  相似文献   

12.
我国毒素研究和利用的现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目的和方法:在大鼠不均匀牵张膈肌标本(INSMP)上,用传统的微电极胸内记录方法。研究MTX对大鼠膈肌膈神经突触传递的影响。结果:①浴槽给予TMX(10μg/L),18.0min后,串刺激神经突然不能产生串终极电位(EFP)。 随后,突触后膜开始逐渐去极化,最大去极化27.0mV。62.7min后小终板电位(mEPP)频率逐渐增高,到70.3min达到最高频率,比给药前增加了32倍。这种高频的MEPP可以持续20-30min;②提前20min溶槽给予20μmol/L的L-型Ca^2 通道阻断剂异搏定(Veranpamil),然后给予MTX(10μg/L,78.5min后串刺激神经不能产生串EPP,与单给MTX相比时间明显延长(P<0.01)。而突触后膜最大去极化幅度、mEPP频率增高时间及最高频率与单给MTX相比没有明显区别。结论:MTX对神经肌头突触传递的阻断作用首先表现在神经纤维不能兴奋,这种作用可以部分被L-型Ca^2 通道阻断剂Verapamil所对抗。随后出现突触后膜去极化、mEPP频率显著增高,Verapamil对此没有明显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蛋白磷酸酶是在调节细胞内蛋白磷酸化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酶。研究表明,蛋白磷酸化水平与肿瘤的促进作用密切相关,激活蛋白激酶C和抑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Ser/ThrProtein…。s…atase,简称PP,根据对抑制剂的敏感性和对二价阳离子的依赖性,分为1,ZA,ZB,ZC四类)的物质都对肿瘤形成起促进作用。近期研究发现,天然有毒物微囊藻毒素对PPI和PPZA活性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l’]。对PPI和PPZA具有极强抑制作用的这一物质的发现有重要意义,从酶学研究来看,由于这类物质对酶抑制作用专一和灵敏,因而可作为理想的分…  相似文献   

15.
志贺毒素(Shigatoxin,Stx)主要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产生,是其主要的致病毒力因子,可通过引起急性肾衰竭导致死亡。迄今为止尚没有可推荐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预防或治疗Stx引起的疾病。目前,对于Stx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Stx尚未清楚的致病机理研究,Stx与HUS的相关性研究,以及预防、治疗由Stx引起的疾病的研究。本文就以上几方面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及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离并鉴定石头鱼粗毒液毒性成分,克隆其序列并进行原核表达。方法:利用SDS-PAGE及凝胶过滤HPLC分离石头鱼粗毒液,质谱鉴定其序列;利用RACE技术钓取毒素基因;将获得的毒素cDNA连入pET-22b(+)载体,转化宿主细胞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表达,用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结果:从石头鱼粗毒液中分离到NeoVTX等多种蛋白质,克隆了NeoVTXα和β亚基的cDNA序列,获得了纯度为95%以上的重组α亚基蛋白。结论:中国南海石头鱼粗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eoVTX,其α、β亚基序列与日本冲绳海域石头鱼NeoVTX的α和β亚基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大肠杆菌菌株可稳定表达α亚基。该工作为NeoVTX抗体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梧霖  史小军  米锡阳  侯天德 《生物磁学》2009,(15):2989-2991,2988
蜘蛛毒素含有多种化学成分,除毒性作用外这些物质对机体产生多重影响并具有多种活性。近年来,大量新的毒性组分不断被分离纯化,其结构和功能性作用被广泛深入研究,蜘蛛毒素成为了生物毒素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蜘蛛毒素在离子通道作用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同时还探讨了蜘蛛毒素在医学实践中新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炭疽毒素及其细胞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炭疽毒素由 3种蛋白组成 :保护性抗原 (protectiveantigen ,PA)、致死因子 (lethalfactor,LF)和水肿因子 (edemafactor ,EF) .综述炭疽毒素研究的最新进展 .主要介绍炭疽毒素的关键致病因子———LF的结构与功能 ,炭疽毒素膜转运成分PA的结构及其受体 (anthraxtoxinreceptor ,ATR)和其cDNA克隆的结构 ,并讨论了在炭疽的治疗、预防和毒素在肿瘤治疗中的可能应用 .  相似文献   

19.
西加毒素的危害及其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娟 《生物学杂志》2011,28(4):74-77
西加毒素是由少数几种海洋底栖微藻产生,具有极强毒性的生物毒素,它能够通过食物链传递而累计在多种珊瑚鱼体内,继而造成人类因食用鱼类而中毒。近年来,随着珊瑚鱼类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贸易,西加毒素中毒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为给预防西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借鉴,对西加毒素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生物来源、制毒机理、中毒症状和对人类的危害进行了综述。就目前主要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技术特性的介绍,并对常用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志贺毒素(Shigatoxin,Stx)主要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产生,是其主要的致病毒力因子,可通过引起急性肾衰竭导致死亡。迄今为止尚没有可推荐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预防或治疗Stx引起的疾病。目前,对于Stx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Stx尚未清楚的致病机理研究,Stx与HUS的相关性研究,以及预防、治疗由Stx引起的疾病的研究。本文就以上几方面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及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