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细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机制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奈唑胺是一种重要的噁唑烷酮类药物, 对临床上具重要意义的革兰阳性菌, 包括多重耐药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有抗菌作用。目前虽然细菌耐利奈唑胺的情况并不严重, 但临床耐药株的出现值得关注。本文综述了细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机制及检测方法。其耐药机制主要由细菌单个碱基突变和甲基转移酶的产生所介导, 还有一些耐药机制尚不明了。检测方法主要有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部分方法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社区获得性金葡菌肺炎应用利奈唑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1-1至2009-3-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儿科及青岛市儿童医院诊断社区获得性金葡菌肺炎患儿22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体温、咳嗽、肺部罗音、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0±2.26天,有效率100%,不良反应发生率4.55%.结论:利奈唑胺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金葡菌肺炎有较高的临床治愈率,可快速改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利奈唑胺治疗革兰氏阳性菌(G+)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相关肺炎者104例分成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4例,观察组静脉滴注600 mg利奈唑胺注射液;对照组静脉滴注1.0 g万古霉素注射液,均为1次/12 h。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G+菌清除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52.0%,37%)、病死率(28.0%,44.4%)、G+菌清除率为(72.0%,55.6%)、机械通气时间短、副作用少,差异显著(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抗菌药物利奈唑胺治疗革兰氏阳性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对肾功能不全G+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有肾功能不全分为肾功能不全组(33例),正常组(59例),检测用药前、用药后血小板计数,观察停药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肾功能不全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及正常组(P0.01),正常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不全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5);停药后正常组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短于肾功能不全组(P0.01);肾功能不全组血红蛋白下降率高于正常组(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患者肾功能可影响利奈唑胺所致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应用利奈唑胺时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  相似文献   

5.
郝丽杰  杨伟  马丽娜  李耘  冯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33):6487-6488,6495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治疗高龄重症肺炎患者致血小板减少的特点,为高龄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高龄重症肺炎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危险因素,总结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男14例,女2例,年龄81-99岁,平均91.2± 1.4岁.有13例(81.25%)发生血小板减少,多在用药3~7天发生,停药后恢复时间5~10天.结论:利奈唑胺治疗80岁以上重症肺炎患者血小板下降发生机率高,建议应用利奈唑胺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象,一旦发现血小板减少,及时停药,以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医院获得性感染中革兰阳性菌感染呈上升趋势,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成为医院感染中的常见病原菌,具有多重耐药特征,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利奈唑胺是第1个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唑烷酮类抗生素,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等耐药革兰阳性菌有广谱抗菌作用。本文报道1例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予利奈唑胺治疗后胸部CT示炎症明显吸收,血常规恢复正常,未再发热,病情好转出院。结果显示,利奈唑胺能有效治疗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 MRSA)肺炎的 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 年10 月至2013 年10 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MRSA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 不同,将所选病例分为利奈唑胺组和万古霉素组。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 并对两种药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利奈唑胺组治疗有效率为83.33 %,致病菌清除率为86.67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 %; 万古霉素组治疗有效率为86.67 %,致病菌清除率为84.33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 %;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RP、TNF-alpha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利奈唑胺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万古霉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0.05)。结论:两种药物治疗老年MRSA 肺炎的疗效差异性不大,但利奈唑胺整体优于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8.
分析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粪肠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防治耐利奈唑胺粪肠球菌感染提供临床参考。选取2010年1月-2015年9月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住院的165例粪肠球菌感染患者,根据药敏结果分为利奈唑胺敏感组(103例)和利奈唑胺中介/耐药组(62例)。165例粪肠球菌主要来源于中段尿培养,占53.94%,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培养(21.82%)、血培养(6.06%);科室分布以泌尿外科和肝胆外科为主,分别占35.76%和9.70%。单因素分析显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暴露、留置尿管与感染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暴露、留置尿管为耐利奈唑胺粪肠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提示应严格掌握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适应证,加强医院内感染的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10例利奈唑胺不敏感肠球菌血流感染(Blood Stream Infection,BSI)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7例肠球菌血流感染患者中10例利奈唑胺不敏感肠球菌BS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原菌药敏结果。结果 10例利奈唑胺不敏感肠球菌血流感染患者均合并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及在培养阳性前2周内接受过侵入性操作,均无1年内利奈唑胺暴露史。8例患者有2周内抗菌药物暴露史、6例患者3月内有手术病史。10例患者中4例接受了碳青酶烯类药物治疗,4例接受了糖肽类药物治疗,1例接受了替加环素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1例接受了喹诺酮类联合氨基糖苷类治疗。预后:7例患者细菌清除,6例患者治疗好转出院,4例患者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0例患者送检血培养标本,检出6株耐利奈唑胺肠球菌株,4株利奈唑胺中介菌株,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替考拉宁均敏感,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结论利奈唑胺不敏感肠球菌BSI患者往往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有反复住院及抗生素暴露史,其药物耐药谱广,临床抗感染治疗困难,死亡率高。应严格掌握抗生素应用指征,加强院感控制及管理,是有效减少耐药菌产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利奈唑胺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2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8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利奈唑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2周,检测和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血清PCT、CRP、TNF-α水平及白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7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FEV1/FVC值、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PCT、CRP、TNF-α水平都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肺炎患者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可能与其降低血清PCT、CRP、TNF-α水平,提高白细胞计数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自上市以来一直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等疾病,但随着该类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日益增多。为此,研究者们一 直致力于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研究,希望开发出对耐药菌有效、抗菌谱广的半合成衍生物。综述近年来对大环内酯9 位羰基结构 修饰的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一些活性较好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石杉碱甲结构改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杉碱甲是高效、高选择性的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是治疗早老性痴呆症的一个有前景的药物.本文概述了石杉碱甲的性质、结构和构效关系,从结构简化、C10、吡啶酮环、脂桥环、环外双键和桥头氨基等方面综述了石杉碱甲结构改造的研究进展,并描述了所得的新型石杉碱甲类似物的抗乙酰胆碱酯酶的生物活性.在已合成的大量的石杉碱甲类似物中,部分类似物的活性优于天然石杉碱甲,石杉碱甲结构改造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酶因其特异性和可持续性而成为广泛应用的绿色催化剂,其稳定性和催化活性是决定酶适用性的关键因素。为满足实际应用需求,通过蛋白质结构修饰赋予其所需的催化特性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提高热稳定性的策略有:引入非共价/共价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氢键、盐桥、芳香环相互作用、二硫键)、环截短、C端和N端工程,及增加脯氨酸/减少甘氨酸的数目等;获得具有高效性和多样性的生物催化剂的策略有:降低空间位阻、拓宽催化口袋、增加底物亲和力及调节活性位点灵活性等。然而,在稳定性或催化功能改造的过程中,新突变的引入会削弱其他功能,致使进化过程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相互制约。因此,采用基于理性计算优选突变热点、基于多重蛋白质稳定性或活性改造策略的共进化,以及基于高度稳定的蛋白质骨架创造或/和优化蛋白质功能等多种策略克服酶稳定性-活性之间的权衡。本综述重点阐述了结构修饰方法在提高酶稳定性或/和催化活性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Magnolol and Honokiol are the primary active components that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extracted from Magnolia officinalis, and several investigation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y have significant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Despite their therapeutic benefits for a wide range of illnesses, research 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compounds have been hindered by their poor water solubility and low bioavailability. Researchers are continually using chemical methods to alter their structures to make them more effective in treating and preventing diseases. Researchers are also continuously developing derivative drugs with high efficacy and few adverse effect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derivatives with significant biological activities reported in recent research obtained by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The modification sites have mainly focused on the phenolic hydroxy groups, benzene rings, and diene bonds. Changes to the allyl bisphenol structure will result in unexpected benefits, including high activity, low toxicity, and good bioavailability. Furthermore, alongside earlier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 our laboratory,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magnolol and honokiol were preliminarily summarized, providing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improving thei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相似文献   

15.
生物转化对天然药物进行结构修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转化对天然药物进行结构修饰,是筛选活性化合物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根据生物体系中酶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以及生物转化具有副产物少、选择性和专一性强等特点,系统性的综述了近几年来在天然药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生物转化进行结构修饰的常见反应类型:羟基化、糖基化、水解和环氧化反应等,并简述了生物转化法在开发具有活性的新药物和改变天然药物活性如改变细胞毒性、增强抗耐药性、减小毒副作用或提高生物利用率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滇乌碱是云南乌头属植物中分布最广,含量最高的一种二萜生物碱成分,但其毒性高。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丰富的资源,我们用滇乌碱为起始物合成了7个衍生物,本文对衍生物合成的方法及合成产物的光谱数据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17.
结构生物学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近年来,结构生物学的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新态势.精确测定的生物大分子结构以指数曲线增加,速率已达到5.1个/d.截止1998年4月的统计,已从PDB库释放出来的生物大分子原子坐标套数已达7 454.同时,以精确结构知识为基础揭示生命活动的规律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在技术和方法方面,近年来第三代同步辐射的应用与一些新方法的结合,可用极小的晶体测定极大的结构,使某些膜蛋白及亚细胞器的精确结构测定成为可能.NMR溶液结构测定的分子质量已突破35 000,电子晶体学阐释结构的分辨率已接近0.3 nm,可探测的动态过程的时间尺度已达到10-9 s.结构生物学与基因组学的结合正在产生一个新的科学领域: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它在未来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A new cis‐stilbenoid, 1,9‐dihydroxy‐10‐methoxy‐6H‐dibenzo[b,f]oxocin‐6‐one ( 2 ) was isolated from the AcOEt extract of the stem barks of Acanthopanax leucorrhizus, along with three known stilbenoids, 9‐hydroxy‐10‐methoxy‐6H‐dibenzo[b,f]oxocin‐6‐one ( 1 ), 5‐O‐methyl‐(E)‐resveratrol 3‐Oβ‐d ‐glucopyranoside ( 3 ), and (E)‐resveratrol 3‐Oβ‐d ‐xylopyranoside ( 4 ). Two derivatives ( 2a and 2b )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of compound 2, which exhibited certain cytotoxic activities against HT‐29 and HeLa cell lines in vitro. All compounds were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ir spectroscopic data and comparison with literature information, and evaluated for their cytotoxic activities against three human tumor cell lines (HL‐60, HT‐29, and HeLa) by the standard MTT assay in vitr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erivatives 2a and 2b exhibited strong activities than compounds 2 against HT‐29 and HeLa cell lines.  相似文献   

19.
ω-芋螺毒素MVIIC的N及C端修饰对折叠及活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 ω-芋螺毒素 MVIIC的三种 N及 C端修饰肽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CD及生物体内活性实验 ,研究了其 N及 C端修饰对折叠及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MVIIC N端用 Phe及 Ser修饰后降低其线性肽形成正确折叠的比例及结构的稳定性 ,对小鼠的脑室给药活性也相应降低 ;C端酰胺转为电负性羧基端后活性降低 ,CD谱存在显著差异 .  相似文献   

20.
羊毛硫肽类化合物(Lanthipeptide)生物合成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毛硫肽化合物(Lanthipeptides)是由核糖体合成并经过翻译后修饰得到的一大类肽类天然产物。这类化合物广泛的产生于不同种类的细菌,具有丰富的结构和生物活性多样性,为活性药物研究和开发提供重要的来源。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羊毛硫肽化合物生物合成进展,从其合成酶结构,进化机制,区域和立体选择性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展示了羊毛硫肽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特殊而迷人的酶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