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从日本PCT申请中寻找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研发的思路。方法:对申请日从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日 本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药物PCT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后失效的专利申请及专利数据进行整序和分析,依据其在日本本土的法律状态确定 其技术含金量。结果:未得到中国专利保护的日本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药物PCT申请共167件。结论:167件日本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药 物PCT申请进入日本国家阶段后,107件申请在日本本土未得到保护,2件需继续跟踪在日本的法律状态,其所含信息量应该相当于公开 发表的论文的信息量,58件在日本本土授权的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金量,目前在中国已经进入公知公用领域,经过自由实施检索和 专利尽职检索后可以无偿使用。  相似文献   

2.
生物医药产业是中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本文对Derwent数据库中收录,在中国申请的与生物医药领域相关的专利申请数据进行了研究,分别从专利申请量及年度变化、生命周期、专利权人和德温特分类号等角度深入分析了生物医药专利的整体产出情况、重点技术领域和主要申请机构的专利战略布局情况。通过研究发现中国生物医药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进入相对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艾滋病感染人数急剧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为了对抗HIV药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通过在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数据库中检索2006-2012年的抗HIV药物专利。对采集的专利信息用TDA软件进行数据清洗,利用专利计量分析方法,借助可视化的分析工具,从专利申请数量、优先权国、专利技术机构和专利技术领域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近几年抗HIV药物专利申请数量较为平稳;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和中国;抗HIV药物的技术领域主要集中在天然产物、发酵工业和杂环化合物等方面。美国在专利申请数量方面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足以见美国在抗HIV药物研发的活跃和强劲的技术实力。我国虽然在专利申请数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4.
日本专利厅制作完成了2005年度的专利申请技术动向调查报告书,2006年4月公布。关于2005年度的主题之一的RNAi指出,专利(PCT)申请件数以美国为中心正在急剧增加。而且,从相关论文的分析结果显示出,在RNAi医药领域中中国的影响正在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抗癌疫苗领域的整体情况以及探索未来的发展趋势.方法:运用专利计量的分析方法,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从专利申请量、专利技术生命周期、高被引专利等角度深入分析了抗癌疫苗专利的整体申请概况、重点技术领域和主要申请机构等情况.结果:研究发现抗癌疫苗的专利申请量从1993-2009年经历了缓慢上升期、快速上升期、缓慢下降期,到2010年专利申请量又有所回升;专利申请总量最多的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接下来是美国和中国;美国的公司/机构在抗癌疫苗领域的整体实力最强,其次是法国和日本;抗癌疫苗的研发主要涉及医学、生物化学和有机化学等领域,重点集中在医用配制品、微生物、酶、药物治疗活性等方面,其中关于疫苗生产、测试检测、载体、免疫刺激剂、野生型编码序列、肿瘤诊断等方面的专利比较多;抗癌疫苗专利的技术生命周期经历了萌芽期、增长期、瓶颈期.结论:抗癌疫苗领域虽遭遇技术瓶颈,但整体发展迅速,美国在该领域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和专利优势,中国在抗癌疫苗研发方面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专利文献深入分析天然抗肿瘤药制剂技术的发展态势。方法:采用专利计量分析、统计学趋势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结合药学专业知识的定性分析方法从专利申请数量、国家/地区分布、专利技术领域等方面对天然抗肿瘤药制剂技术领域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结果:天然抗肿瘤药制剂技术专利年申请数量在3000件左右,处于比较稳定平稳的发展时期;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中国;专利技术领域主要集中在抗肿瘤活性和剂型的相关研究。结论:美国专利申请数量排名第一,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且专利质量很高,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中国虽然在专利申请数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专利质量亟待提高,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7.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其与癌症的治疗密切相关。目前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了PD-1抑制剂抗体作为癌症治疗药,因此,PD-1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目前在专利领域,全球各大药企均已经开始专利布局,而在中国申请的专利也是日趋增多,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把握时机提前布局专利申请,有利于识别竞争对手,抢占市场。本文通过分析以PD-1为靶点的药物专利现状,特别是研究的重点领域,专利申请的国内重点布局等方面,为国内的申请人未来的研发方向和专利布局提供适当的指引。  相似文献   

8.
利用PatSnap(智慧芽)数据库分析1985-2017年间大麻相关专利研发态势及技术构成。设计合适的检索式进行检索,检索时要通过更细致的逻辑策略或手工对检索出的专利进行翻译、初筛和清洗。结果显示,大麻相关专利申请总量为28 542件,其中发明专利24 521件,有效专利7 565件、失效专利13 233件。世界范围内专利申请数量排在前三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德国,中国排在前三的省是江苏、浙江、山东。高校的专利申请量较少,绝大部分的发明权掌握在企业。大麻相关的专利保护范围主要集中在医用、食用、纺织、建材等领域。通过专利分析有利于我国及时发现大麻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更科学地开展研发。  相似文献   

9.
肿瘤目前成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危胁,肿瘤基因诊断是对肿瘤的各种原癌基因、抑癌基因进行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是目前临床基因诊断应用最广泛的诊断技术,具有普及率高、特异性好、简便快捷等特点。肿瘤基因PCR诊断技术可以用于已知基因突变的检测,快速了解突变状态,有效制定治疗方案,为肿瘤患者带来福音。本研究主要基于专利数据,对肿瘤基因PCR诊断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了全球与中国在肿瘤基因PCR诊断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在Innography数据库共检索到PCR技术相关专利16,939件,专利家族6,285件。在肿瘤基因PCR诊断技术领域中,荧光定量PCR技术占比较大,约占肿瘤基因PCR诊断技术总量的三分之一。从技术技术生命周期来看,肿瘤基因PCR诊断技术目前仍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美国是肿瘤基因PCR诊断技术的发展领先国家。该技术的主要来源国为美国,全球42.09%的专利来自美国,同时美国也是同族专利的主要分布地区。在肿瘤基因PCR诊断技术领域,排名前15位的顶尖机构中,来自美国的机构有7所。中国在肿瘤基因PCR诊断技术领域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该技术领域申请的专利数量仅次于美国。中国申请的肿瘤基因PCR诊断技术的专利绝大多数都只在中国进行专利保护,并没有布局全球市场的意愿。  相似文献   

10.
血糖仪是监测血糖的仪器,能够迅速、便利、准确地监测自身血糖水平,对机体血糖平衡起着重要的监控作用。随着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血糖仪相关技术得到极大的重视和发展,血糖仪相关领域的研究也随之成为热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Innography数据库收录的4,332件血糖仪相关专利数据进行了分析,分别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年度趋势,发明人所在地,专利申请地,专利技术生命周期,联合专利分类体系分布以及专利权人等角度深入分析了血糖仪领域专利的整体产出情况、技术成熟度、重点技术领域以及研发机构情况等。研究表明,血糖仪相关技术经过近15年的快速发展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罗氏、强生和雅培等全球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都在大量申请相关专利,以达到利用专利屏障实现市场垄断的目的;美国在血糖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优势非常明显,其技术研发能力最强,实力居世界首位;中国的专利数量较多但技术分散,缺少世界级顶尖企业,许多研发活动是在大学和研究所开展,其血糖仪市场在未来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基础研究、专利申请、临床试验角度对比分析中美间充质干细胞领域发展现状和趋势,了解中美间充质干细胞领域研究的主要特征,为中国间充质干细胞领域的发展提供建议。方法:检索SCI论文数据、DII专利数据及Clinical Trials临床试验数据及新药审批情况,利用Excel、DDA工具对检索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和讨论。结果:中国在间充质干细胞基础研究、专利申请及临床试验方面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论文、专利和临床试验数量快速增长,2014年起发表论文数量及2016年申请专利数量均超过美国,临床试验注册已达200余项;在骨质疏松、脊髓损伤等研究领域,内分泌系统疾病、自体免疫疾病等临床试验方面形成一定优势,已具备坚实的团队与技术基础。但我国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仍面临激烈的竞争,存在进步与发展空间。结论:我国间充质干细胞研究应发挥已有优势,加强战略性布局;重视发展以企业为主导的新药开发路径;做精做细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加大资金投入和产业政策的支持;健全监管机制及评价体系,抓住机遇的同时积极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2.
The products of Plant Molecular Farming are recombinant proteins or their metabolic products. In this study, patent data was employed to assess industrial trend in th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rocess of Plant Molecular Farming within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ntext. The US Patent and Trade Organization (USPTO),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EPO) issued a total of 585 patents covering Plant Molecular Farming from 2002 through 2006. By nationality, US inventors predominated as recipients of PMF patents, followed by Germany, Denmark, and Japan. The PMF patents were catagorized in five major areas of research namely pharmaceutical and nutraceuticals with 170 patents (31%) and plant expression tools and methods for alternative production systems with 169 patents (29%) were the dominating patent applications, followed by 102 patent claims associated with antibodies (17%), 71 patents of industrial molecules (12%), 48 patents of vaccines (8%), and finally 18 patents related to post-translational protein glycosylation (3%). The greatest proportion of patentees was of US origin (52%), and PMF associated patenting activities at the USPTO and EPO were dominated with 67% by private organization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study do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those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相似文献   

13.
以国家知识产权数据库为统计源,对1995~2014年间的生物医药技术研究的专利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给出江苏生物医药专利的总体发展态势、地区分布、IPC技术构成和专利高产机构,同时基于技术领域的专利组合,与国内代表性省市北京、山东、上海以及美国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重点分析了江苏生物医药企业专利申请情况及地区分布,为江苏及各省制定更加合理的技术发展对策提供专利视角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该文略述美国湿地植物指示指标由来并以俄亥俄州立大学湿地研究园人工实验湿地为例,详细地列出了该人工湿地建成15年后的植物及美国湿地植物指示。这个实例有助于中国的湿地恢复及保育。  相似文献   

15.
通过Thomson Innovation(TI)专利平台数据库中相关专利的检索,利用专利计量学的方法,从专利申请数量、受理国家、申请机构、技术生命周期以及研发热点等方面对水稻分子育种技术国际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分子育种技术目前整体呈快速发展趋势,并已趋于成熟。其中,美国的申请量最多,是全球最受重视的技术市场。大型跨国公司不仅是全球最主要的专利申请主体,而且在我国的专利申请活动也较为活跃。我国在水稻分子育种技术领域专利数量较多,并且具有一定优势,相关专利申请主体为科研机构和大学。对专利文献内容的深入分析表明,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挖掘和转基因技术是分子育种技术领域当前的研发热点。  相似文献   

16.
脑科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美国是该领域的科技强国。本文基于科技论文和专利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比较中国和美国在脑科学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差距。结果表明,基于论文分析的理论研究对比,发现中国较美国起步晚,目前论文数量上的差距正在缩小,但学术影响力的差距较大;基于专利分析的应用研究对比,发现中国在专利申请数量上已略超过美国,但在代表专利技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国际专利数量、技术布局、龙头企业及企业参与研发比重等方面,差距还非常之大。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在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中血药浓度的监测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42例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替考拉宁的给药剂量分A组和B组,每组21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患者第5天用药前30 min的血药浓度,利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两组血药浓度,临床疗效及PCT水平的差异,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B组患者血药浓度(15.12±4.68)mg/L高于A组的(11.76±5.31)mg/L,且B组患者PCT水平(0.86±1.21)ng/mL低于A组的(2.23±1.6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5.24%(20/21),A组临床有效率为71.43%(15/21),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1%(5/21),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4/2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患者血药浓度(17.21±6.64)mg/L高于无效组的(10.14±5.48)mg/L;且有效组患者PCT水平(0.65±1.31)ng/mL低于无效组的(2.63±1.8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感染的血液病患者,提高替考拉宁初始负荷剂量可以达到较高的有效血药浓度,临床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未见增加。对感染的血液病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