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莲草直胸跳甲生殖系统与繁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磊  蔡笃程  陈青  唐超  冯岗  彭正强  金启安  温海波 《昆虫学报》2009,52(11):1255-1260
为了解与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繁殖密切相关的结构与行为特性, 结合显微解剖和室内观察, 对该跳甲雌雄成虫的生殖系统构造、雌成虫卵巢发育进度以及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莲草直胸跳甲雌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及其附腺, 左右卵巢一般不对称, 单侧有12~16根卵巢管, 受精囊豆芽状, 卵巢管为端滋式; 雄性生殖系统由睾丸、侧输精管及附腺、射精管和阳茎及附属器官组成, 阳基叉式。根据相关形态特征, 卵巢发育进度可分为发育初期(Ⅰ级)、卵黄沉积前期(Ⅱ级)、成熟待产期(Ⅲ级)、产卵盛期(Ⅳ级)和产卵末期(Ⅴ级)5个级别, 各等级在卵巢分区长度(原卵区、生长区和成熟区)及怀卵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成虫羽化2 d后即可进行交配, 16:00-18:00时为交配高峰期, 雌成虫产卵高峰期12:00-16:00时, 且偏好在寄主植株中部偏上叶片背部产卵; 22~32℃时, 雌性成虫的寿命和产卵总量随温度的上升而逐渐下降, 25~30℃间差异不显著, 但32℃时产卵前期延长至7.2 d, 寿命和产卵量显著下降, 表明32℃不利于莲草直胸跳甲繁殖。因此, 推测32℃及以上持续高温造成的子代卵量急剧减少, 可能是该跳甲夏季田间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利用室内饲养成虫,对柑桔爆皮虫的蛹及正常取食和交配、正常取食但未交配以及正常交配但未取食三种处理的雌成虫的卵巢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显示:该虫具有1对卵巢,每侧有5根卵巢管。前两种处理的雌虫卵巢管均能正常发育,成虫寿命在30天左右; 没有取食的雌虫寿命只有7天左右,在其卵巢管的生长区和成熟区均无卵形成。根据卵巢的形状、卵的产生过程、卵巢萼内有无卵粒以及卵黄沉积情况等将卵巢发育程度分为6个级别,即发育初期(0级)、卵黄沉积前期(Ⅰ级)、卵黄沉积期(Ⅱ级)、成熟待产期(Ⅲ级)、产卵盛期(Ⅳ级)和产卵末期(Ⅴ级)。每头雌虫最高怀卵量在140粒左右,根据雌虫怀卵量变化趋势,推测正常取食和交配的柑桔爆皮虫雌虫在出孔后10天左右开始产卵,产卵历期可达22天左右。据此提出该虫卵巢管发育到成熟待产期(Ⅲ级)之前(即羽化出孔后10天之内)为出孔成虫的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3.
为阐明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生殖密切相关的结构、卵巢发育以及繁殖特性,以显微解剖和室内观察的方法,对该虫的雌雄成虫的生殖系统构造、卵巢发育进度以及繁殖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椰心叶甲雄性内生殖器包括精巢、贮精囊、输精管、附腺和射精管,其中贮精囊由侧输精管特化形成;雄性外生殖器由阳茎、阳茎基和阳基组成,无抱握器。雌性内生殖器包括卵巢、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和附腺,左右卵巢呈对称分布,每侧有5根卵巢管,为无滋式;雌性外生殖器由背产卵瓣、内产卵瓣和腹产卵瓣组成。根据相关形态特征,卵巢发育进度可分为发育初期(Ⅰ级)、成熟待产期(Ⅱ级)、产卵盛期(Ⅲ级)和产卵末期(Ⅳ级)4个级别,各等级在卵巢和卵巢管的分区长度及怀卵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椰心叶甲种群在椰子叶上的最高产卵量变化幅度最小(2.39粒/♀),但产卵期最长(348 d),推测应用椰子叶饲养椰心叶甲能确保获得稳定的卵量。由于椰心叶甲种群在鱼尾葵上具有较短的产卵前期(12.7 d)和雌成虫寿命(161.8 d),以及较高的产卵量(397.7粒/♀),表明了椰心叶甲种群在鱼尾葵上具有较强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4.
瓜实蝇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害虫之一。本研究拟对卵巢发育进行分级,以判断田间捕获的瓜实蝇是否达到性成熟。室内饲养瓜实蝇成虫,对开始羽化至羽化后80 d的不同日龄成虫卵巢进行解剖,并记录了卵巢长度、卵巢宽度、卵巢指数(卵巢长度×卵巢宽度)和所含卵粒数。将瓜实蝇卵巢发育过程分为4期6个级别,分别为卵黄发生前期(Ⅰ级和Ⅱ级)、卵黄发生期(Ⅲ级和Ⅳ级)、抱卵期(Ⅴ级)、经产期(Ⅵ级)。随着卵巢的发育,Ⅰ~Ⅴ级卵巢长度和宽度迅速增长,卵巢发育成熟开始产卵以后,Ⅵ级卵巢长度和宽度逐渐减小。Ⅰ级和Ⅱ级卵巢长度与宽度大致相等,以后各期卵巢长度均大于宽度。Ⅲ级和Ⅳ级可见清晰的卵室,卵母细胞迅速增长,卵黄逐渐沉积。Ⅴ级可见清晰的卵粒,整个卵巢呈圆柱状。Ⅵ级开始排出卵子,所含卵粒数显著少于Ⅴ级;虽然此级卵巢长度大于Ⅳ级,但卵巢宽度、卵巢指数与Ⅳ级基本一致;Ⅵ级卵巢可见黄体,可结合黄体判定卵巢所处发育级别。本研究对评估粘虫板捕获的瓜实蝇雌虫生理日龄结构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首次研究意大利蝗卵巢发育级别及变化,探讨卵巢发育与温度的关系。【方法】利用室外罩养、室内恒温饲养。【结果】意大利蝗卵巢发育分为5个主级(Ⅰ级、Ⅱ级、Ⅲ级、Ⅵ级、Ⅴ级),其中Ⅱ级细分为初期、末期2个亚级,Ⅲ级细分为初期、中期、后期、末期4个亚级。卵巢发育过程显示:卵巢长度前期增长平缓,中后期增长迅速,而卵巢宽度增长较为缓慢,卵巢面积呈幂指数增长。交尾行为集中在Ⅲ级末期(70%)、Ⅳ级(30%)。在设置的26、29、32、35℃恒温条件下,卵巢发育可循环1~2次;卵巢第1次、第2次发育历期均呈极显著的负线性关系(P<0.01);同一温度条件下,卵巢的第一次发育历期均长于第2次发育历期,第1次产卵量均高于第2次产卵量。在室外自然条件下,卵巢发育可循环1~5次,其产卵量均高于所设置的恒温条件下的产卵量。【结论】意大利蝗卵巢发育主要集中于中后期;恒温23℃不适宜卵巢发育,26~35℃是卵巢发育的适宜温度,其中以32℃为最适发育温度。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卵巢形态与卵子发生过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害虫发生高峰期、 发生量的准确预测和田间防治适期的确定与种群雌虫卵巢结构及卵子发生过程密切相关。为了明确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卵巢结构及卵子发生过程, 本研究利用光学体视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对棉铃虫成虫卵巢管和卵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 并确定了发育级别划分标准。结果表明: 根据卵巢的形状、 卵的产生过程、 卵黄沉积情况等将棉铃虫卵巢发育程度分为6个级别, 即发育初期(0级)、 卵黄沉积前期(Ⅰ级)、 卵黄沉积期(Ⅱ级)、 成熟待产期(Ⅲ级)、 产卵盛期(Ⅳ级)和产卵末期(Ⅴ级)。根据卵子发生过程中滋养细胞、 卵母细胞的变化, 将卵子发生期分为3个阶段: 卵黄发生前期、 卵黄发生期和卵黄成熟期。本研究首次对棉铃虫的卵子发生进行电子显微观察, 并完善了棉铃虫卵巢发育的分级标准, 为进一步研究棉铃虫的生殖发育机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对田间棉铃虫种群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预报也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和木瓜实蝇B.papayae同属桔小实蝇复合种,形态鉴别特征主要依据产卵管长度的差异性。近年来随着两种实蝇可杂交繁殖现象的出现,其分类地位也由此引起争议。本研究为进一步验证这两种实蝇杂交可育的持续性及其产卵管长度在杂交后代的遗传特征,观测并分析了这两种实蝇杂交第33代的产卵管长度与其亲本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两种实蝇杂交后可持续繁殖,不存在严格的生殖隔离现象。不同遗传种系的产卵管长度具有差异性,但随着杂交行为的出现其差异性随之改变,表明产卵管长度在两种实蝇之间属于种群水平差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的卵巢发育和体型对起飞活动的影响, 通过对起飞和不起飞、 附蜡块及无蜡块的螺旋粉虱的卵巢解剖和体型测量, 研究了其卵巢发育与起飞活动、 体型与起飞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其腹部蜡块的意义。结果表明: (1)螺旋粉虱的卵巢发育进度可分为发育初期(0级)、 卵黄沉积前期(Ⅰ级)、 卵黄沉积期(Ⅱ级)、 成熟待产期(Ⅲ级)、 产卵盛期(Ⅳ级)、 产卵末期(Ⅴ级)共6级。绝大多数起飞成虫的卵巢处于产卵盛期(Ⅳ级); (2)附蜡块起飞个体的卵巢管数少于附蜡块不起飞个体的卵巢管数, 其怀卵量多于附蜡块不起飞个体; 起飞雌虫中, 附蜡块与无蜡块成虫的体型差异极显著; (3)附蜡块起飞个体的怀卵量和体长均与体型发育显著相关, 而其他类型个体的怀卵量和体长均与体型发育相关不显著; 附蜡块起飞个体其受精囊发育成熟的个体比例最高。由此说明, 螺旋粉虱的卵巢发育对起飞活动有一定影响, 且起飞雌虫腹部的蜡块可作为其身体及生殖系统发育成熟的指示。  相似文献   

9.
对室内饲养的二点委夜蛾Athelis lepigone(Moschler)雌成虫分时段进行解剖,观察其卵巢的结构及发育进程。结果显示二点委夜蛾具有1对卵巢,各由4个卵巢小管组成。发育进程可分为5个阶段:透明期、卵黄沉积期、成熟待产期、产卵盛期和产卵末期。河北省石家庄地区2011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田间卵巢发育的监测结果显示,Ⅰ级卵巢在整个发生期所占比例较高,Ⅳ级卵巢所占比例较低,推测其下一代幼虫的发生量将较低,并与田间调查结果吻合,因此卵巢解剖分级法可以用于二点委夜蛾的预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0.
对室内饲养的二点委夜蛾Athelis lepigone(Moschler)雌成虫分时段进行解剖,观察其卵巢的结构及发育进程.结果显示二点委夜娥具有1对卵巢,各由4个卵巢小管组成.发育进程可分为5个阶段:透明期、卵黄沉积期、成熟待产期、产卵盛期和产卵末期.河北省石家庄地区2011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田间卵巢发育的监测结果显示,Ⅰ级卵巢在整个发生期所占比例较高,Ⅳ级卵巢所占比例较低,推测其下一代幼虫的发生量将较低,并与田间调查结果吻合,因此卵巢解剖分级法可以用于二点委夜蛾的预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1.
光倒刺鲃卵巢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激素处理和生态调控的光倒刺鲃,能够完成卵巢发育的全过程。按照形态学特征将卵巢的发育分为6个时期,依组织学特点将卵巢的变化分为5个时期。大多数雌体在3~4龄性腺发育成熟,雌鱼最小成熟为3龄;繁殖期4~9月,为多次产卵类型,繁殖时不能将卵完全产出,完成第一次性成熟并产卵的光倒刺鲃,卵巢逐步由第3期发育至第4期。  相似文献   

12.
桔小实蝇是重要的检疫性害虫,可对水果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研究首先采用微卫星标记比较桔小实蝇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差异性,然后通过室内种间杂交试验,研究了两个相异地理种群(此前称谓的来自中国的桔小实蝇和来自马来西亚的木瓜实蝇)之间杂交后代在繁殖力、孵化率、发育历期、产卵管长度以及抗逆性等方面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桔小实蝇中国和马来西亚种群之间的遗传关系极为相近,不存在生殖隔离,但杂交后代在繁殖力、孵化率、幼虫发育情况、高蛹期抗逆性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其亲本种群,产卵管长度则介于亲本的马来西亚种群和中国种群之间。上述杂交种的适应性特征分析表明,杂交后代可能具有比亲本更强的传播潜力,因此,本研究结果对于桔小实蝇相异地理种群的检疫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夏诗洋  孟玲  李保平 《生态学报》2013,33(4):1118-1125
寄生蜂卵成熟动态影响其产卵决策行为,因而对于认识寄生蜂搜寻行为生态学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菜粉蝶(Pieris rapae)为模式生物,首先连续3周每隔24 h详细观察子代蜂幼期不同发育阶段的体型、卵巢管以及寄主蛹的外部形态,以此为基础观察了低温处理(模拟越冬温度)被寄生蛹对子代蜂成熟卵数量动态的影响。蝶蛹金小蜂胚后发育历时约2周,其中卵期1 d;幼虫历期约7 d。初孵幼虫体透明;胚后第3—6天体积快速增大,然后减缓,体色由绿变黄;胚后第8天进入预蛹,第9—12天蛹淡色,复眼由淡黄变为深红,第13—14天蛹暗黑色,并逐渐带有金属光泽。卵巢管在羽化当天即开始沉积卵黄,并在羽化后1—4 d连续增加直到出现卵吸收;羽化后5—6 d成熟卵数量增速不明显甚至略有减小。寄主蛹随子代蜂从卵发育至幼虫再到蛹体色从绿色变为灰褐色再到土黄色。低温处理被寄生的寄主蛹(寄生蜂处于老熟幼虫或蛹期)后,羽化成虫的卵巢管略细,成熟卵数量较少。成熟卵数量的变化不仅受低温处理的影响,而且受雌蜂体型大小和日龄的影响;低温处理明显减缓卵成熟速率,各日龄期成熟卵数量均明显减少;适温下成熟卵数量于羽化后第4天达到峰值,而低温处理下成熟卵数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延迟至第7天。研究表明,越冬低温对来年羽化的蝶蛹金小蜂卵成熟动态具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七星瓢虫雌成虫卵巢发育不同阶段体内保幼激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L.)为生测昆虫,应用蜡测定法(Wax test)测定了取食天然食物及人工饲料的七星瓢虫雌成虫在不同卵巢发育阶段体内保幼激素(JH)的含量。取食蚜虫者羽化后8日左右(卵巢管内出现第三卵母细胞,卵黄大量沉积即将排卵),雅虫JH含量达到高峰(593.3G.U.),但一经开始排卵(羽化后约10日左右)保幼激素的含量猛然下降。直至持续产卵达10次的雌虫(羽化后约25日)JH含量仍保持在比较平稳的状态。取食人工饲料者卵巢发育缓慢,羽化30日后不产卵个体的JH水平仍很低,仅及取食蚜虫组高峰的1/6。这一结果证实了JH对七星瓢虫雌成虫卵巢发育及排卵的调控,也指出了取食人工饲料的雌虫产卵率及产卵量明显偏低的重要原因。 在应用蜡测法的过程中肯定了JH浓度与大蜡螟蛾中胸背板保持的部分蛹皮面积之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环境昆虫学报》2014,(1):115-121
前裂长管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 (Ashmead) 是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 及多种其他实蝇害虫幼虫期重要的天敌寄生蜂。本文研究了该蜂低温储存的适宜虫期、温度和时间条件。结果表明,在5℃条件下12日龄的前裂长管茧蜂受低温影响最小,储存3 d后羽化率达94.67%,与对照的9533%无显著差异;储存6 d后蜂蛹羽化率下降到70.00%,低于对照但高于其他日龄。相同日龄的前裂长管茧蜂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其羽化率逐渐降低,甚至不羽化。为进一步研究冷存对前裂长管茧蜂品质的影响,以储存温度(2、5、8、11和14 ℃)和储存时间(3、6、9和12 d)为参试因子,对12日龄前裂长管茧蜂冷藏后的羽化率、繁殖子代数、繁殖子代雌蜂数、子代性比、雌蜂寿命、发育历期以及种群趋势指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2日龄的前裂长管茧蜂在8℃下储存3 d,其种群趋势指数为29.32;14℃下储存6 d和9 d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32.85和27.04,均高于对照的25.16。因此上述组合是前裂长管茧蜂蛹低温储存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两种寄生蜂的卵巢结构与卵成熟特点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开珺  古德祥  张古忍  陈宗麒 《昆虫知识》2005,42(1):69-71,F002
对斜纹夜蛾的内寄生蜂双斑侧沟茧蜂MicroplitisbicoloratusChen和南美斑潜蝇的外寄生蜂潜蝇姬小蜂Diglyhusisaea(Walker)的卵巢结构进行了研究。双斑侧沟茧蜂的2个卵巢管底部膨大有大量的卵,通过凹陷的颈部与萼区相连接,在萼区里大量成熟待产的卵浸泡在萼液中。产卵量随产卵时间延长而降低,在日产卵实验中,日产卵量202(±114SE),从1000至1800每2h的产卵量分别占日产卵量的38,32,17和13%;在一生产卵量实验中,9d产卵期,每头雌峰一生平均产卵量为502(±78SE)粒,第1d产卵量占一生总产卵量的42%。潜蝇姬小蜂的每个卵巢由3条卵巢管组成,每条输卵管中仅有1粒成熟卵,整个卵巢中只有6粒成熟卵,每次产卵数不超过6粒。结果表明,M.bicoloratus是早熟卵(proovigenic)类昆虫;D.isaea是同步卵(synovigenic)类昆虫。  相似文献   

17.
蜜蜂Apis mellifera L.蜂群中的工蜂卵巢发育和工蜂产卵现象受多种因素控制,了解其影响因素对养蜂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意大利蜜蜂蜂群设置为囚王群(tg1)、无王有子群(tg2)、无王无子群(tg3)以及正常有王蜂群(CK)4个试验组,通过对工蜂卵巢管的显微观察,确定不同处理组工蜂在不同时间段内卵巢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与CK处理组相比,tg3处理组中的工蜂卵巢发育水平最高,tg2次之,tg1最低;在31d时,4个处理组两两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tg1、tg2和tg3处理组中工蜂产卵前期时间分别为35、22和17d,而CK蜂群在试验期内未出现工蜂产卵现象;tg2和tg3处理组的工蜂产卵的封盖前期时间分别为8和6d,而tg1和CK组在试验期内未出现子房封盖现象。蜂群失王时间过长会刺激工蜂卵巢发育,并导致其产卵;蜂群的短期失王和蜂王老化也会刺激工蜂卵巢发育,但是刺激程度较低;蜂群中的蜂子能抑制工蜂卵巢管的发育,因此在蜂群短时间失王时可以适当地补充子脾延缓工蜂卵巢发育。  相似文献   

18.
前裂长管茧蜂个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裂长管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Ashmead)是许多双翅目实蝇类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为繁育寄主,系统观测了前裂长管茧蜂个体发育过程中各虫态的特征及其相应的发育历期。观察结果表明,前裂长管茧蜂整个生活史由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组成。其幼虫可划分为四个龄期,一龄幼虫具几质丁的坚硬头壳和镰刀状的颚,形态特征与行为习性与二、三、四龄幼虫完全不同。前裂长管茧蜂约需20天完成世代发育。卵、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及四龄幼虫的历期依次为1.91、2.02、1.75、2.04和2.31d;蛹的历期介于8~10d,雌性个体发育时间长于雄性。前裂长管茧蜂通常比未被寄生的寄主迟3~5d羽化,雌、雄蜂在羽化后即能交配、产卵,被寄生的桔小实蝇幼虫体表上会留下明显的深褐色产卵孔,寄主化蛹后产卵孔仍保留在其蛹壳上。  相似文献   

19.
夏邦颖  郭郛 《昆虫学报》1965,(4):395-403
东亚飞蝗卵巢在羽化后7天内,各种成分含量尚无显著变化,在第7—10天交配开始时出现明显变化,自羽化第10天以后各成分皆有迅速的增加。脂肪类物质、含氮和含磷化合物在卵巢中迅速积累,在第15—20天期间卵巢发育成熟并开始产卵,所以在第20天以后各成分的平均含量逐渐下降。卵巢匀浆耗氧量(按每个卵巢每小时计)随着卵巢的发育逐渐增加,在羽化7—10天以后增长尤为显著,这说明卵巢发育过程中代谢速率的相应变化。但以每克卵巢每小时计,则在7—10天以后耗氧量下降。 睾丸中各种成分含量约于羽化后第10天左右达到最大值,交配以后其含量和耗氧量则趋于下降;这可能与排精有关。如依百分含量计,脂肪含量于羽化后7—10天期间有明显增加,含氮量在第5天时较高,总磷量在羽化初期偏高。耗氧量(依每个或每克睾丸每小时计算)于羽化后5—7天时处于较高水平。 上述结果表明雄蝗睾丸在交配之前即已发育成熟,而雌蝗卵巢只有在经过交配活动之后才迅速发育起来。  相似文献   

20.
霍氏啮小蜂是一些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蛹的寄生蜂。本文描述该寄生蜂从亚洲玉米螟羽化后0,6 12,18,24,30,36,42,48,54,60,66和72 h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过程。霍氏啮小蜂雌性生殖系统为典型的膜翅目姬小蜂类型,包括2个卵巢,每个卵巢通常有8-9根卵巢管,另有1对输卵管附腺,1个受精囊和1个受精囊腺等。卵黄和卵子形成于羽化后12 h,刚羽化的雌蜂不含成熟卵(成熟卵指数OI=0),成熟卵出现在羽化后24 h,成熟卵数量随后不断增加至数量较为稳定。卵巢管内卵数与雌蜂的体长和头宽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9和0.907。研究结果表明霍氏啮小蜂属卵育型(synovigeny)寄生蜂,本文还讨论了卵育型霍氏啮小蜂的卵成熟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