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牛磺酸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肺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及牛磺酸对其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缺血/再灌注组(LIR)、牛磺酸 缺血/再灌注组(Tau LIR),各组动物通过大体、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测定肺系数和肺通透指数及肺组织活性氧和MDA含量.结果:大鼠LIR后肺组织出现以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加为特征的组织细胞损伤,光镜下显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大、肺泡腔中有大量蛋白渗出物,电镜下可见肺泡上皮细胞之间、毛细血管内皮之间的紧密连接松解;肺系数和肺通透指数升高;肺组织活性氧及MDA含量增加.提前给予外源性牛磺酸可使肺组织损伤变化减轻.结论:牛磺酸对大鼠LIR后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理之一与其抗氧化,保护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经典缺血预处理组(IPC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PC组)。S组仅行开腹,不作其他处理;IPC组以肝缺血5min作预处理;RPC组以双后肢缺血5min,反复3次作预处理,2个预处理组及I/R组均行肝缺血1h再灌注3h。取血用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检测。切取肝组织用于测定湿干比(W/D)、中性粒细胞(PMN)计数及观察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IPC组,RPC组ALT,AST,W/D值,及PMN计数均明显降低(P〈0.01),肝脏的显微及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强度与经典缺血预处理相当,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减轻肝脏水肿、改善肝组织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及缺血预处理对其影响,探讨胃粘膜损伤的机制及缺血预处理(IPC)的作用机理。方法:观察并测定肢体缺血4h再灌注4h后以及应用肢体缺血预处理干预后各组胃粘膜损伤指数,胃结合粘液量;检测胃粘膜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含量的变化以及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变化。结果:大鼠LI/R后胃粘膜损伤指数增加;胃结合粘液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胃粘膜中MPO、MDA、XOD的值均较对照组增加,血浆中LDH的含量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胃粘膜组织中SOD的酶活力下降;IPC组与LIR组对比,胃结合粘液量较LIR组显著增加:胃粘膜损伤指数、胃粘膜中MPO的含量、以及胃粘膜中MDA、XOD、LDH均较LI/R组明显降低;胃粘膜中SOD酶活力增强。结论:LI/R作为应激原可引起胃粘膜损伤,导致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自由基在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继发胃粘膜损伤过程中发挥作用。缺血预处理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的胃粘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损伤和NO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心肌的损伤性变化及NO的保护效应。方法:制备LI/R动物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C(control)组、I/R组、L-Arg组和L-NAME组。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大鼠血浆CK、CK-MB及NO水平,测定心肌组织XOD、SOD、MDA含量。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监测大鼠MAP、LVSP、±dp/dtmax等。结果:LI/R后,血浆CK、CK-M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心肌组织SOD活性降低而MDA、XOD含量增加(P<0.01或P<0.05);MAP、LVSP、dp/dtmax、-dp/dtmax均降低(P<0.01或P<0.05);血浆NO水平在L-Arg组明显升高(P<0.01),在L-NAME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鼠LI/R可引起心肌损伤,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可能是其发生机制之一;提高体内NO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LI/R后心肌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吸入适量一氧化碳(CO)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I/R、I/R吸入CO(RC)组;通过夹闭股动脉4h、再开放48h,复制肢体I/R损伤模型;RC组行再灌注时,使动物吸入含有CO的医用空气(CO的体积分数为0.05%),其余两组呼吸正常空气;对比观测缺血肢体大体及骨骼肌组织病理学、缺血肢体湿干重比值(W/D)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肌组织中Bax、Bcl-2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百分比,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RC组动物W/D、血清LDH及CK含量、肌组织中Bax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百分比均显著降低,肌组织Bcl-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缺血肢体大体观及肌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结论:吸入适量浓度的外源性CO对肢体I/R损伤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丙酮酸钠对失血性休克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回输全血,同时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谷胱甘肽和丙酮酸钠适量,于再灌注后3h处死动物。检测血浆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观察心、肝、肺和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丙酮酸钠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血浆LDH和GOT的活性降低,肝、肺和肾组织MDA的含量下降,心、肺和肾组织MPO活性降低,效果优于谷胱甘肽。心、肝、肺和肾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丙酮酸钠使组织损伤减轻。结论:丙酮酸钠对失血性休克后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微循环损伤的影响.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P组).IR组和P组采用Zivin改进法制备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P组在缺血30 min后行复灌1 min/缺血1 min相同处理3次.采用激光多普勒检测缺血前,缺血时及再灌注各时点血流量值,在再灌注24 h时取兔脊髓组织作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比色法检测脊髓组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含量,放免法检测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红素氧合酶(Hemeoxygenase-1,HO-1)的表达.研究发现与缺血前基础值相比,再灌注10 min时IR组与P组血流量均有增高,在再灌注30、60、120 min,IR组血流量值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IR组相比,P组血流量值在再灌注各时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与IR组相比,P组NO含量与HO-1表达均有增加,ET-1含量明显减少,NO/ET-1显著高于IR组(P<0.05或0.01),且P组脊髓病理学损伤轻于IR组.结果表明缺血后处理可减轻兔脊髓缺血再灌注微循环损伤,改善脊髓血流量,...  相似文献   

8.
缺血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肢体缺血/再灌注组(LI/R),缺血预适应组(IPC)和L-NAME组。各组大鼠均于肢体缺血4h再灌注4h处死,分别测定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浆及肺组织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计算血浆NO/ET比值;以及肺湿干比(W/D)、肺系数(LI),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结果:大鼠LI/R后4h,PaO2明显降低;W/D、LI、血浆及肺组织的MDA、NO、ET和肺组织MPO活性均明显增加,而血浆NO/ET比值明显减小。与LI/R组比较,IPC组各项损伤指标明显减轻,NO水平升高,血浆NO/ET比值明显增大。与对照组和IPC组比较,L-NAME处理组,各项损伤指标数值明显增加,NO水平降低;血浆NO/ET比值明显减小,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各组大鼠PaCO2的变化无显著性。结论:缺血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内源性NO合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 (IPC)对大鼠肺缺血 /再灌注 (I/R)损伤的保护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离体大鼠肺灌流模型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和IPC组 ,处理完毕后分别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组织湿 /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及表面张力改变 ,肺组织标本送电镜检查。结果 :①电镜下观察IPC组肺损伤明显减轻。②肺组织湿 /干重比值IPC组为 4.41± 0 .2 4,显著低于I/R组 ,但仍高于缺血前 (P <0 .0 1) ;③IPC组大鼠缺血 1h后MPAP为 ( 1.88± 0 .2 9)kPa ,明显低于I/R组 (P <0 .0 1) ;④IPC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磷脂为 ( 2 33 .42± 14.0 5 ) μg/kg ,大聚体为 ( 10 5 .39± 6 .17) μg/kg ,与I/R组相比显著增高 ,但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三组之间小聚体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⑤IPC组表面张力为 ( 36 .88± 3.49)mN/m ,显著低于I/R组 ,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I/R损伤有保护作用 ,保护机制可能与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 (PS)磷脂分泌、改善PS组成 ,从而提高PS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LI/R)时肺损伤的变化并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其保护作用。方法:复制家兔LI/R损伤模型,观察肢体缺血4 h再灌注4 h肺损伤的变化以及采用肢体IPC干预后对肺损伤的影响。从右颈外静脉和左颈总动脉采血,分别代表入肺血和出肺血,检测入、出肺血及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脂质过氧化物的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同时测定肺组织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以及肢体IPC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和缺血前比较,LI/R组松夹再灌注4 h入、出肺血及肺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和NO含量增高(P〈0.05,P〈0.01);肺组织tNOS和iNOS活性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缺血前给予IPC组,SOD活性升高,而MDA、NO含量降低,tNOS、iNOS活性也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MDA与SOD间存在明显负相关(P〈0.01),而MDA与NO及iNOS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LI/R时并发的急性肺损伤与组织氧化代谢紊乱有关,IPC通过改善LI/R时肺组织氧化与抗氧化之间的平衡,进而增强肺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对LI/R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离体心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连续多次短暂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冠脉流出液中AST、CPK、UDH及冠脉流量,心肌组织中SOD、LPO以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缺血预处理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冠脉流出液中AST、CPK、LDH的含量,提高心肌SOD活性,降低LPO水平,并且抑制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提高再灌注期间的冠脉流量。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L-精氨酸对大鼠心肌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L-精氨酸(L-Arg)对心肌相对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为研究抗心肌损伤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Wa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相对缺血损伤组和相对缺血损伤 L-精氨酸组.采用高频阈上电刺激大鼠离体心脏建立离体心肌相对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相对缺血前、缺血后15 min和30 min收集冠脉流出液,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采用Pc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测定相对缺血损伤后5 min、10 min、20 min和30 min时的心率脉压乘积(PRP)、左心室收缩压变化速率( DP/dtmax)和舒张压变化速率(-Dp/dtmAx)的恢复率.结果:L-精氨酸组的PRP、 DP/dtmax和-Dp/dtmax恢复率,明显优于相对缺血损伤组(P<0.05);L-精氨酸组的冠脉流出液和心肌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低于相对缺血损伤组(P<0.05),而L-精氨酸组的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缺血组(P<0.01).结论:L-精氨酸对心肌相对缺血/再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Apelin is the endogenous ligand for the APJ, a member of the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family. Apelin/APJ system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peripheral tissues, especially in heart, lung and kidney. Apelin plays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roles in cardiovascular system, immune system, neuroprotection, etc.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apelin on ischemia/reperfusion (I/R) injury. Apelin could activate multiple protective mechanisms to prevent heart, brain, liver and kidney I/R injury. Apelin/APJ system may be a promising therapeutic target for ischemic and other related diseas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胞自噬在大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40只SD大鼠分为5组(n=8),分别为 ① 假手术组(Sham组):只开胸3.5 h;② 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开胸夹闭肺门缺血0.5 h后再灌注3 h;③ 溶剂组(DMSO组):术前1 h腹腔注射DMSO溶液;④自噬激动剂组(Rap组):术前腹腔注射雷帕霉素溶液;⑤自噬抑制剂组(3-MA组):术前1 h腹腔注射3-MA溶液;后三组的其余操作同I/R组。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记录并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W/D)、总肺含水量变化(TLW) ,光镜和电镜观察肺组织及细胞形态,计算肺泡损伤率(IAR),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相对于sham组,其余四组肺W/D、TLW、IAR均明显升高,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AMPK、Beclin 1、LC3 II 蛋白明显增多,p-mTOR、p62蛋白明显减少(P<0.05或P<0.01),光镜下其余各组肺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渗出,肺泡结构紊乱,电镜下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加重,部分可见自噬小体;与DMSO组相比,3-MA组肺W/D、TLW、IAR明显下降(P<0.05或P<0.01),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肺间质水肿较轻,细胞渗出较少,细胞超微结构损伤减轻,未见自噬小体。而I/R、DMSO、Rap组的各项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肺缺血/再灌注可诱发细胞自噬增强,从而引起大鼠肺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脑损伤中的作用,探讨NO/ET-1平衡关系的变化对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在大鼠LI/R损伤模型上,应用NO合成前体物质L-精氨酸(L-Arg)、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氨基胍(AG)、ETA受体阻断剂BQl23进行干预,观察血浆 NO、ET-1、MDA、XOD、SOD、LDH及脑组织tNOS、iNOS、cNOS、NO、ET-1、MDA、XOD、MPO、 SOD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R组血浆MDA、XOD、LDH及脑组织MDA、XOD、MPO升高,SOD活性降低(P<0.01),脑组织tNOS和iNOS明显升高,而cNOS明显降低(P<0.01),I/R组血浆及脑组织NO、ET-1增加,NO/ET-1比值降低,脑损伤加重.应用L-Arg及BQ123后,血浆及脑组织NO/ET-1比值较I/R组升高,脑损伤减轻,应用AG后,NO/ET-1比值降低,脑损伤进一步加重.结论: 肢体缺血/再灌注后,一氧化氮与内皮素-l的比值降低时脑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30min再灌注24h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Epo组及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一氧化氮(NO)和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Epo组血清NO和脑组织匀浆中MDA含量显著下降,SOD活性显著升高,脑组织含水量显著下降,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Epo能减轻脑组织的含水量,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