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弄清科尔沁沙地东南部樟子松人工林是否受土壤磷素供应的限制,找出反映土壤磷素供应状况的最佳叶片养分指标,分析了樟子松人工林不同年龄针叶中全磷、无机磷、有机磷和全氮浓度以及土壤有效磷浓度.结果表明:研究区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有效磷浓度较低,为0.12~0.63 mg·kg-1;土壤有效磷浓度与当年生针叶无机磷和全磷浓度显著相关,而与针叶全磷的相关性来源于针叶中无机磷与全磷的相关.与当年生针叶全磷浓度相比,针叶无机磷浓度能更为准确、直接地反映土壤的供磷水平.  相似文献   

2.
不同磷浓度对玉米生长及磷、锌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不同磷水平(0.1、1.0、5.0、10和100μmol·L-1P)的水培液中培养玉米苗,测定不同培养时期玉米的生长和玉米植株对P、Zn吸收和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玉米在100μmol·L-1P的溶液中生长速率最大,而根冠比在0.1μmol·L-1P的溶液中为最大.随着水培液中P水平的增加,植株对P的吸收速率增加,而利用效率降低;玉米根系含Zn量增加,而冠层含Zn量变化不大,说明增P使Zn在根内富集,Zn向冠层转移速率较小,玉米幼苗根系中P和Zn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长期施磷对黄壤旱地磷库变化及地表径流中磷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对贵州黄壤旱地进行采样以及盆栽试验,探索黄壤旱地磷库的变化及其对地表径流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磷后黄壤旱地无机磷占全磷的比例逐渐增高,Al-P、Fc-P和Ca-P积累的顺序为Fe-P>Al-P>Ca-P。长期施磷后黄壤旱地的有效磷和藻类可利用的总磷也不断积累,高磷(Olsen-P>25mg·kg^-1)旱地藻类可利用的总磷与Al-P、Fe-P和Ca-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9、0.903和0.650,Fc-P对藻类可利用磷量的影响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在模拟雨强为63.2mm·h^-1下,降雨30min后,低磷黄壤旱地(Olsen-P为4.62-15.9mg·kg^-1)径流中磷酸根磷含量仅为2.81-4.17μg·L^-1,生物有效性磷含量为0.723-0.876mg·L^-1;高磷黄壤旱地(Olsen-P)为29.4-59.2mg·kg^-1)径流中磷酸根磷含量达到0.026-0.714mg·L^-1,生物有效性磷含量增加到0.996-1.281mg·L^-1;高磷黄壤旱地地表径流磷量能加速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营养液不同磷浓度对柠条苗期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室内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磷浓度对柠条苗期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磷浓度对植株主根长度、侧根数、株高、根冠比、鲜重、干重、茎叶中含磷量、吸收量和磷的利用效率等都产生显著的影响.通过不同的磷浓度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和综合植株主要生长发育性状指标,发现柠条苗期营养液培养的适宜磷浓度为10~500μmol·L-1,最适宜磷浓度为100μmol·L-1,缺磷的临界浓度在1~10μmol·L-1间.柠条苗期植株地上部含磷量随外界营养液中磷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外界磷浓度达到1000μmol·L-1时对植株生长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两种沉水植物对间隙水磷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立志 《生态学报》2015,35(4):1051-1058
为研究两种根系特征的沉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间隙水中磷浓度的影响,选取根系较多的沉水植物苦草和根系相对较少的沉水植物黑藻作为实验材料,监测底泥中间隙水各形态磷含量及环境因子的变化,探讨不同根系特征沉水植物对间隙水中磷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藻和苦草实验组沉积物间隙水中各形态磷的浓度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黑藻和苦草对于稳定水质,减少底泥中磷向水中转移具有明显的效果;沉水植物不同,底泥间隙水中溶解性总磷(DTP)和溶解性活性磷(SRP)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结束时黑藻组和苦草组间隙水中DTP的浓度分别为0.24,0.01 mg/L,SRP的浓度分别为0.22 mg/L,0.004 mg/L。间隙水中磷的形态主要以DTP和SRP为主,溶解性有机磷(DOP)的含量相对较低。沉水植物对间隙水中磷的吸收是降低间隙水中磷含量的重要原因,苦草的吸收能力大于黑藻。沉水植物根系通过降低底泥p H值,提高氧化还原电位(Eh)的方式抑制了底泥中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6.
以感染内生真菌(endophyte-infected,EI)和不感染内生真菌(endophyte-free,EF)的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为材料,在温室沙培条件下研究内生真菌对高羊茅适应缺磷及利用不同形态磷肥的影响。结果表明,1)缺磷条件下,高羊茅EI和EF植株生长差异不显著;正常供磷条件下,高羊茅EI植株拥有更多分蘖数和绿叶数。说明正常供磷条件下内生真菌改善了宿主高羊茅的生长。2)与水溶性磷相比,高羊茅根有机酸和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Pase)活性在难溶性磷条件下显著增加,而根总酚含量无显著变化。在水溶性磷条件下,高羊茅EI植株根总酚含量显著高于EF植株,此时EI植株比EF植株拥有更多分蘖数和绿叶数,说明在水溶性磷条件下内生真菌对宿主地上部生长具有一定贡献。在难溶性磷条件下,虽然高羊茅EI植株根总酚含量仍然高于EF植株,但同时EI植株根有机酸含量显著低于EF植株,因此内生真菌感染只是增大了宿主植物的根冠比,而对分蘖数和绿叶数等无显著影响,说明内生真菌对宿主利用难溶性磷贡献不大。可见,内生真菌对宿主植物的生长在水溶性磷条件下更有利。  相似文献   

7.
鱼类对水生生态系统的营养盐循环特别是磷循环产生重要影响.该文以惠州西湖予湖--南南湖(面积1.2×105m2)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中鱼类的去除,研究分析了磷的变化.结果表明:水体总磷在鱼类去除后短期内浓度上升明显,与颗粒态磷浓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叶绿素a浓度也明显上升;而溶解性总磷浓度变化不明显,可溶性活性磷在整个实验期间浓度非常低.这表明颗粒态磷浓度的增加是总磷浓度上升的直接原因.其可能机理是:鱼类去除后,短期内悬浮物含量下降,水体透明度增加,水体光合作用增强,pH值增加,促进底泥营养盐特别是磷的释放,进而促进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造成水体颗粒态磷含量明显增加;同时鱼类去除后对浮游植物牧食压力的减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磷钼酸铵测磷中条件进行了试验,确定了最佳吸收波长,试剂浓度,稳定性等分析条件。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壤磷素特性及其与地下水磷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采集了8个南京市的城区土壤剖面及同位置地下水样品,进行了P素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土壤的全P,有效P和可溶性P含量分别为1.26-11.41g.kg^-1,19.48-166.74mg.kg^-1和0.5、-5.41mg.kg^-1,远高于相同地区的农业土壤,土壤有效P与全P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可溶性P与全P,有效P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土壤有机C,全N与土壤全P,有效P,可溶性P不相关,城市地下水中溶解态P和总P的浓度分别为0.010-1.759mg/L^-1和0.079-1.876mg.L^-1,它们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地下水中溶解态P,总P浓度与土壤剖面全P,有效P,可溶性P的加权平均值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三种水华蓝藻对不同磷浓度生理响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实验研究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FACHB469)、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 FACHB245)和浮游颤藻(Oscillatoria planctonicaFACHB708)对磷浓度变化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在缺磷条件下,A. flos-aquae对低磷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O. planctonica其次,M. aeruginosa最差;在磷充足条件,微囊藻对磷过量吸收的能力明显高于其他两种蓝藻。三种蓝藻胞外碱性磷酸酶活性(APA)与培养基中磷浓度呈负相关性,其产生碱性磷酸酶(AP)的能力由高至低为:A. flos-aquae>O. planctonica>M. aeruginosa。磷缺陷时A. flos-aquae产生的胞外APA约是M. aeruginosa的10倍,是O. planctonica的5倍。  相似文献   

11.
在缺硼和高硼条件下,棉花的Imax明显降低,Pi的吸收受抑,高硼大于缺硼,磷由根向地上部的运输也有受抑的趋势,0、5.4、108mmol/L的硼对棉花吸收的Pi的Km值匀无明显,说明H3BO3与H2PO4^-和HPO4^=不存在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12.
生命现象中的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在生命化学过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如作为核酸分子中桥连基团的磷含量达到DNA分子式量的9%,绝大多数酶活性的调节借助于磷酰化和去磷酰化过程来实现,生命物质的新陈代谢离不开ATP对磷酰基的给出或再获得。磷在生命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的一些事实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以根据相对产量为指标筛选出的6个不同磷效率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为材料,对其苗期在缺磷条件下生长、根冠磷含量及其分配,以及叶片韧皮部汁液中磷浓度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缺磷抑制植株地上部生长,但刺激根系生长,导致植株根/冠比增加.无论在供磷或缺磷条件下,磷高效品种的根冠生长速率都低于磷低效品种.缺磷导致植株体内的磷含量下降与根系相比,地上部磷含量的下降速率更快.但在缺磷条件下,不同磷效率的小麦品种根冠间的磷分配变化没有差异.研究发现,在正常供磷条件下,磷高效小麦品种的叶片韧皮部汁液中磷浓度较低,而磷低效品种的叶片韧皮部汁液中磷浓度较高.但开始缺磷后,磷高效品种的叶片韧皮部汁液中的磷浓度下降较慢,使其相对磷浓度较高.缺磷后1 0天,磷低效品种叶片韧皮部汁液中的磷浓度为供磷对照的35.9%,而磷高效品种叶片韧皮部汁液中的磷浓度为供磷对照的59%.  相似文献   

14.
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对缺磷胁迫反应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以根据相对产量为指标筛选出的6个不同磷效率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为材料,对其苗期在缺磷条件下生长、根冠磷含量及其分配,以及叶片韧皮部汁液中磷浓度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缺磷抑制植株地上部生长,但刺激根系生长,导致植株根/冠比增加。无论在供磷或缺磷条件下,磷高效品种的根冠生长速率都低于磷低效品种。缺磷导致植株体内的磷含量下降与根系相比,地上部磷含量的下降速率更快。但在缺磷条件下,不同磷效率的小麦品种根冠间的磷分配变化没有差异。研究发现,在正常供磷条件下,磷高效小麦品种的叶片韧皮部汁液中磷浓度较低,而磷低效品种的叶片韧皮部汁液中磷浓度较高。但开始缺磷后,磷高效品种的叶片韧皮部汁液中的磷浓度下降较慢,使其相对磷浓度较高。缺磷后10天,磷低效品种叶片韧皮部汁液中的磷浓度为供磷对照的35.9%,而磷高效品种叶片韧皮部汁液中的磷浓度为供磷对照的59%。  相似文献   

15.
在碳酸盐褐色土上的6年试验表明,总施肥量相同情况下,6年一次大剂量和每年小剂量两种施磷方式的作物增产效果相似而以后者略高,但后者在提高土壤有效磷方面明显优于前者。在碳酸盐褐色土上一次施磷的残效至少可持续5年以上,虽然大剂量施磷第1年的利用率仅为7%,但6年累加利用率可达34%。土壤中残留肥料磷进入速效库的比例以每年小剂量处理较高,施肥第6年该比例为17%;一次大剂量施肥后6年只有2%的残留肥料磷进入速效库。  相似文献   

16.
土壤可溶性无机磷对微生物生物量磷测定的干扰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林启美 《生态学报》2001,21(6):993-996
对于可溶性无机磷含量高于50mg/kg土的土壤,薰蒸处理前必须去除这部分磷,否则将严重干扰微生物量磷的测定,讨论了去除土壤中可溶性无机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建会  邹晓明  杨效东 《生态学报》2006,26(7):2294-2300
热带和亚热带酸性土壤磷矿物的沉淀通常被认为会限制土壤有效磷的供应.选择以西双版纳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代表的热带亚热带酸性土壤,探讨两类森林维持土壤有效磷水平的磷转化过程.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腐殖质厚、而西双版纳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的腐殖质几乎不存在.两地均显示土壤有效磷库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减少而降低.有机质含量较低的西双版纳表层矿质土(0~10 cm)的微生物生物量磷库大于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的哀牢山表层矿质土的微生物生物量磷库,且微生物对磷的固定占有效磷来源(磷矿物的溶解和有机磷的矿化)的比例为74%,高于哀牢山表层矿质土的63%.哀牢山表层矿质土的土壤有效磷库大于西双版纳,其土壤有效磷库可能更多的依赖于覆盖于其上的腐殖质分解后向下的磷输入.与两地的矿质土相比,哀牢山腐殖质具有高的磷净溶解率、总有机磷矿化速率和磷微生物固定速率.结果表明,热带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通过微生物固定来避免土壤磷矿物的沉淀和保持土壤磷的有效供应;而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除具有较高的微生物固定外,地表腐殖质层的存在也帮助避免土壤磷矿物的沉淀而保持土壤有效磷的供应.  相似文献   

18.
沙地土壤磷循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磷素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沙地生态系统的限制性养分因子,沙地土壤磷循环对沙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维持至关重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对沙地土壤磷的来源、磷库容量、磷循环途径和影响磷循环的因素等关键问题进行综述,认为磷循环研究方向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沙地土壤磷循环各因素的作用机制;2)不同磷循环途径的磷收支通量;3)不同土壤利用状态下,磷平衡状况;4)不同土壤利用状态下,土壤生产力的可持续性;5)维持土壤磷平衡采用的生态恢复手段.上述研究,对于维持沙地生态系统稳定的生产力,解决人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均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磷高效基因型小麦对缺磷胁迫的根际适应性反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奶箱分隔栽培试验法,进行了磷高效与磷低效小麦基因型根际土壤PH与有效磷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根际土壤PH和有效磷含量皆明显低于外围土壤,表现出明显的根际效应特征;磷高效基因型小麦的根际PH和有效磷含量明显低于磷低效基因型,PH变异范围和磷素亏缺区也表现明显较大。为了进一步验证磷高效小麦基因型这的这一根际特征,同时进行了施用水溶性,枸溶性磷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水溶性磷肥对根际PH和有效  相似文献   

20.
在磷浓度不同的基质中种植密度对野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3种不同磷浓度(低浓度27.56±0.78μg·g-1,中浓度52.85±1.30 μg·g-1,高浓度115.61±2.72μg·g-1)基质中,不同种植密度(11和32株·m-2)对野菱(Trapa incisa Sieb.et Zucc.)生长和不同部位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浓度不同的基质中,野菱单株的根、茎和叶干质量及总干质量都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增加.种植密度的高低对野菱茎直径和叶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在3种基质中,种植密度高的野菱植株的叶数都高于种植密度低的野菱植株.种植密度埘野菱各部位干物质分配以及磷含量的影响因基质中磷浓度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规律性;种植密度高的野菱植株的茎和叶片中的磷含量高于种植密度低的野菱植株,种植密度低的野菱植株的茎生物量比和根中的磷含量均高于种植密度高的野菱植株.研究结果显示,提高种植密度不仪能促进野菱个体的生长,且能促进磷在野菱体内的运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