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恩多  李小骝 《生命的化学》2022,(10):1957-1960
<正>王应睐先生是新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二十世纪中下叶,王应睐先生成功组织并完成了世界上首次具有生物活力蛋白质(胰岛素)的人工合成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合成。2021年5月14日,国际命名公报宣布将2008年3月3日紫金山天文台在盱眙观测站发现的小行星(355704)命名为王应睐星。  相似文献   

2.
<正>值此纪念我国生化事业奠基人、著名科学家王应睐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回顾他在国际核心科技组织——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及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盟(IUBMB)中的影响力,对激励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到国际组织任职,发挥中国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王应睐担任中国生化学会第一至第三届理事长。中国生化学会1980年恢复与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盟的合作关系,王应睐先生功不可没。1982年,中国科协恢  相似文献   

3.
讣告     
《生命的化学》2001,21(3):175
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 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前院长、中国科学院原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前所长,全国第三、五、六 届人大代表、上海市第二、三、四、七届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前中央委员、中央常委、上海市副主委,中国生化学会 前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上海生化学会前理事长,中国对外友协上海分会前副会长、上海欧美同学会前副会长,比 利时皇家科学、文学和美术学院外国院士、匈牙利科学院名誉院士、捷克科学院 外籍院士,美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名誉会员王应睐教授,因病医治无 效,不幸于二00一年五月五日十九时十分在上海逝世,享年九十四岁. 王应睐教授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我国生化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是领导 重大国际前沿科学研究工作的卓越组织者.他辉煌的一生,为科学事业,尤其为 我国的生化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遵照王应睐教授遗愿,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兹定于二00一年五月十八 日上午十时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王应睐教授遗体告别仪式. 谨此讣告. 王应睐教授治丧委员会 二00一年五月八日  相似文献   

4.
丹桂飘香,菊花争妍的季节,迎来了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生化所名誉所长王应睐教授85岁寿辰。11月13日上午,王应睐先生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近二百余人,在生化所礼堂举行学术报告会,庆祝王应睐教授85寿辰。祝寿的花篮花红叶绿,带来了满室的活力。台上置放着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上海市科技党委送来的贺礼和寄自海内外的贺卡。整体的布置简朴而隆重。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生物化学学会组织的国际生物化学会议(IMB),于1987年8月17日到22日在北京富丽堂皇的长城饭店召开。在8月17日下午的开幕式上,国际生化会议组委会主席、中国生化学会主席王应睐教授首先发言。我国著名生化学家曹天钦、邹承鲁、张龙翔教授都是大会组委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负责同志也到会祝贺。参加这次会议的正式代表来自世界各地30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应睐教授因病医治无效 ,不幸于 2 0 0 1年 5月 5日晚 7时 1 0分和我们永别了。从此 ,我们党失去了一位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奋斗终身并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党员 ,科学界失去了一位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 ,他的同行、同事和学生失去了一位诚挚的良师益友。今天 ,他虽然离开了我们 ,但是他的科学业绩和崇高品德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王应睐教授于 1 90 7年诞生在福建省金门县一个华侨家庭。他二岁丧父 ,六岁丧母 ,童年是相当艰辛 ,但这却在一定程度上使他养成坚强、发奋的秉性。他 1 92 5年先后进入福建协…  相似文献   

7.
唁电     
《生命的化学》2001,21(3):178-181
1 .领导部门及有关单位的部分唁电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惊悉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应睐先生不幸病逝 ,深感悲痛 !我谨代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 ,并以我个人的名义 ,致以最深切的哀悼 !并请向王生生的家属和亲友转致最诚挚的慰问 !王应睐先生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 ,是我国生化事业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是重大科研工作的卓越组织者 ,是我国生化界当之无愧的伯乐。他在中国生化领域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的创建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在世界上首次完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人工合成牛胰…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化学》2007,27(6):577-577
11月12日,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王应睐院士百年诞辰及纪念铜像揭幕仪式在岳阳路320号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 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应睐基金会、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9.
<正>原生化所实验大楼一楼门厅的布告栏前,经常可以遇到一位已是耄耋之年的先生正专注地阅读着研究所新闻和各色学术海报,许久之后,才缓缓柱起拐杖,悠然地步上楼梯朝着实验室走去。他,就是生化所的首任所长、我国现代生物化学的主要奠基人——王应睐先生,而这一幕便是先生留给我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从事生物化学研究的人都知道,王应睐先生是学界最响当当的人物。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作为英国剑桥大学生化学博士,王应睐先生谢绝了  相似文献   

10.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有一句诗句 :“有的人死了 ,但却活着” ,我所尊敬的导师王应睐先生就是一个永远活着的人。他对中国生化事业的贡献 ,将永远记录在中国的科学史册上。“十年动乱”结束后我有幸成为王应睐先生的第一个研究生 ,毕业后到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做访问学者。无论学习期间还是回国后的研究工作 ,无不得到王应睐先生的培养、支持和关怀。尤其是近 10年来我与王应睐先生同在一个研究组工作 ,他那种时时以中国的生物化学事业为重、以他人为重、惟独没有他自己的高尚的精神境界时时感染、教育着我。王应睐先生虽然学术地位很高 ,但…  相似文献   

11.
我最早认识王应睐先生是1946年。当时我有幸考取公费去英国留学,而王先生那时刚从英国回国担任前中央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授。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化学》2001,21(3):176-177
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应睐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1年5月5日晚7时10分和我们永别了。从此,我们党失去了一位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奋斗终身并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党员,科学界失去了一位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他的同行、同事和学生失去了一位诚挚的良师益友。今天,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科学业绩和崇高品德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应睐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01年5月5日晚7时10分和我们永别了.从此,我们党失去了一位为发展我国科学事业奋斗终身并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党员,科学界失去了一位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他的同行、同事和学生失去了一位诚挚的良师益友.今天,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科学业绩和崇高品德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我最早认识王应睐先生是1946年.当时我有幸考取公费去英国留学,而王先生那时刚从英国回国担任前中央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授.王先生在英国学习和工作8年,对英国生物化学的教学和科研情况非常熟悉.因此,我求见王先生向他请教,去英国学习生物化学在选择学校和导师等方面请他指点.王先生热情接待了我这个年青的学生,详细地回答了我的问题.他强烈建议我去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认为,剑桥大学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最活跃的生物化学研究中心之一,不仅在生物化学各个分支领域都有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在各相关学科,也都实力雄厚,加以学术空气浓厚,对学习和进行研究工作十分有利,他还建议我师从他自己的导师Keilin教授.他说Keilin教授不仅在学术上有崇高的国际学术地位,并且为人厚道,对中国学生也好.他还给我写了一封推荐信,叫我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去求见Keilin教授,请求帮助.  相似文献   

14.
李载平 《生命的化学》2001,21(3):186-188
王应睐先生是创建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 1 984年后他虽退居二线任名誉所长 ,但是多年的习惯 ,称他王所长仍是我最感亲切的称呼。2 0 0 1年 5月 5日晚 ,突然传来李伯良所长电话告知的噩耗 ,敬爱的王所长已于当晚离开了我们。不 !王所长不会离开我们 ,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我们回忆起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生命科学的发展 ,多少开创性的功绩都离不开王应睐先生 ;在为祖国科学发展的奋斗历程中 ,他为中国生物化学的发展举旗开路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就我个人 ,作为王所长的一个学生 ,永远忘不了在我进行基因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道…  相似文献   

15.
学者的借鉴;但他过于谦逊。这也是他的美德。王应睐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物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主要从事酶学研究。自任所长以来,对组织该所的研究工作,培养青年科学家,贡献很多。此外,他还担任中国生物化学会理事长多年,对开展国内生物化学学术活动以及与国际间的交流,亦甚热心。本刊特约请他撰写此文,介绍他从事生物化学事业的经历,以为后来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的11月13日是王应睐先生110周年诞辰,他的家人一直保存着一张他伏案工作时的照片,王应睐先生在这张照片里架着眼镜,执笔专注地在纸张上记录着什么。我年轻时对王应睐先生的印象也与此照片中的他并无二致。王应睐先生从1958年起任生化所所长,此后的五十多年里即使卸任也始终为研究所发展出谋划策,殚精竭虑。直到最后病倒入院前他都坚持到研究所上班,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办公室里认真翻阅文献,或仔细研读文件。王应睐  相似文献   

17.
20 0 4年5月4日上午,刘思职院士诞辰1 0 0周年纪念座谈会及纪念铜像揭幕仪式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生化楼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韩启德院士和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前理事长邹承鲁院士为铜像揭幕.北京大学统战部和医学部领导、刘思职院士生前同事、好友和学生1 0 0多人参加.刘思职院士纪念铜像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和他生前的学生们、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和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发起并赞助,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敬立.刘思职教授是我国生物化学奠基人之一.上世纪30年代…  相似文献   

18.
<正>1985年2月,中国生物化学会主办的高级学术刊物《生物化学杂志》(即《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前身)(创刊号)正式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这是中国大陆生物化学界一件值得纪念的大事,它适应并促进了我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蓬勃发展的大趋势。时任"中国生物化学会"(现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长的王应睐院士说:"建国以来生物化学事业获得了极大发展。解放前,我国没有生物化学专门刊物;生化论文主要在《中国生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化学》2001,21(3):178
中国生物化学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著名生化学家王应睐教授遗体告别仪式于 5月 1 8日上午1 0时在龙华殡仪馆举行。参加今天告别仪式的有上海市委副书记罗世谦、中科院副院长陈竺、市政协副主席谢丽娟等领导、科学家、生前好友、生化与细胞所职工共 35 0余人。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光召、吴阶平、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嘉锡、王文元、原国务委员张劲夫、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中科院院长路甬祥 ;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市人大主任陈铁迪、常务副市长陈良宇、市委副书记龚学平、刘云耕、罗世谦、副市长左焕琛、…  相似文献   

20.
<正>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于1958年开始,到1965年完成.这项艰巨工作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化学系合作完成的.参与这项工作的确切人数很难统计,因为很多工作人员没有在发表的文章中署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王应睐所长和曹天钦副所长.我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