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扁蓿豆不同分布区野生居群形态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数量统计分析对扁蓿豆14个居群的14项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叶长、荚果长、荚果宽、荚果形状、种子长和千粒重以外,其余形态性状在居群间或居群内都表现显著差异;以14个形态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所研究的14个居群分为4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株高、叶面积、花序结荚数、花序种子数和种子宽等5个性状是造成扁蓿豆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山丹居群在孢粉学方面的遗传多样性,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25个居群的山丹花粉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山丹花粉粒形态为单花粉粒,极面观为椭圆体,具单萌发沟。不同居群的花粉粒在大小、网眼直径、萌发沟宽、P/E值和外壁纹饰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且居群间花粉性状的变异大于居群内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25.52%。  相似文献   

3.
以27个种源的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种子为实验材料,对不同种源间麻栎种子的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含量的筹异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麻栎种子的长度、宽度和种子百粒重以及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麻栎种子的长度和宽度的变化幅度分别为1.69~2.26 cm和1.06~2.50 cm;种子百粒重的变化幅度为83.55~637.38 g;种子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幅度分别为0.051~0.105 mg·g-1、0.278%~0.471%和21.502~34.696 mg·g-1.麻栎种子百粒重与种子的长度、宽度及可溶性糖含量间显著正相关,种子的长度与可溶性糖含量也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麻栎种子品质的主要性状是种子的长度、宽度及种子百粒重.通过聚类分析,将27个麻栎种源划分为3组,其中第1组包括江苏下蜀、安徽太湖、安徽黄山、安徽休宁、安徽滁州、安徽潜山、浙江开化、浙江富阳和山东蒙阴等9个种源,种子品质较好,为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4.
铁力红松种子园无性系种子形态及营养成分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铁力红松种子园15个无性系的种子形态数量指标和营养成分组成及含量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无性系选择,结果表明:红松种子形态数量性状存在一定的变异,其中种仁重的变异系数最高,为21.92%,种长变异系数最低为8.43%;松籽的主要营养成分由油脂、蛋白质、多糖、粗纤维、灰分、碳水化合物等组成,其中油脂含量最高,占56.55%,变异系数较低为6.76%,碳水化合物的变异系数最高为60.30%。松籽脂肪酸中可检测到11种脂肪酸,包括5种饱和脂肪酸和6种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C18:2)含量最高,达到42.5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形态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在无性系间均差异显著,多重比较表明,无性系TL1357、TL1383的出仁率较高,分别高出无性系总平均值的11.86%、10.98%;无性系TL1194的千粒重最高,高出无性系平均值24.33%;无性系TL1131、TL1383的种仁重较高,分别高出无性系平均值27.04%、26.37%;TL1194无性系的种长最高为15.77 mm,比无性系平均值长11.69%;无性系TL1024的油脂含量最高,比无性系平均值高10.79%,无性系TL1024、TL1061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分别高出无性系平均值28.62%、28.50%,无性系TL1194、TL3083的多糖含量较高,分别高出无性系平均值26.04%、23.50%,TL1024的灰分含量最低,为1.49%,比无性系平均值低67.11%,无性系TL1185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为62.53%,TL1271含量最低为58.23%。相关分析表明,红松种子千粒重指标与种仁重、种皮重、种长、种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出仁率指标与所测性状均无显著的相关性,出仁率可以做独立选择;松籽组成各成分间除多糖含量与碳水化合物具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外,其余性状间相关性均不显著,则可以根据经济性状独立选择出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5.
不同地区精河沙拐枣居群果实形态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居群生态学调查方法,对分布于不同地区的精河沙拐枣居群的果实进行大量观测,结果表明:精河沙拐枣果实(瘦果)形态以及果实的刺毛长短、果肋扭转程度在株间、居群内、居群间3个层次均存在差异.精河沙拐枣果实沟槽宽窄的变异幅度为0.08~0.55mm、深浅的变化范围为0.19~0.44mm,沟槽颜色与光照呈正相关,在居群间呈现规律性变化,表明精河沙拐枣果实形态具有多样性和可塑性,产生差异性的原因可能与环境差异性及其居群分化有关,这也是该属植物较难鉴定的原因之一.对三列沙拐枣的模式标本和精河沙拐枣(艾比湖沙拐枣)模式标本进行观察,从果实形态上重新认识精河沙拐枣的植物分类特征,为研究和鉴定该属其它种植物分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白檀在湖南地区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及遗传变化程度,对湖南地区6个白檀天然居群的189个个体的11个表型性状进行形态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个表型性状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H'=1.389),居群间的平均方差分量为52.60%,居群内的平均方差分量为37.03%,说明在白檀形态性状多样性分布上是居群间多样性程度大于居群内,即居群间的形态变异是白檀形态变异的主要来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居群的表型性状并没有严格依地理距离聚类,主成分与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11个表型中树型因子是主要形态变异因子,年降雨量与树型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其他表型变异受遗传的影响可能大于受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不同居群轮叶蒲桃叶形态与表皮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省16个不同居群轮叶蒲桃叶片形态特征、叶表皮特征的观察及叶片主要性状的测量,探讨不同居群轮叶蒲桃叶型、叶表皮特征多样性,为属下种间鉴定提供依据。对16个居群轮叶蒲桃叶型多样性进行观察,采用直尺测量叶片主要性状如叶长、叶宽等;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叶表皮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6个居群轮叶蒲桃叶片中,闽西居群叶形为阔椭圆形;闽东、闽北、闽南等各地居群叶形为长椭圆形或近带形。不同居群轮叶蒲桃叶片表皮毛、角质层纹饰、气孔器形态与类型等表现一致,但表皮细胞垂周壁式样差异明显,具波状、浅波状、平直、弓形等几种类型,且在上下表皮间存在式样一致或有多元化现象。由此说明,福建省不同居群轮叶蒲桃叶形与表皮细胞垂周壁式样均处于较强烈分化的状态,表皮细胞垂周壁式样不能作为属种间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居群野生早樱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数量分类学手段对福建武夷山和江苏宝华山不同居群野生早樱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2大居群24项形态指标的分析,不论是聚类分析还是主成分分析,2大居群的各个个体均归并为2类,自然体现出不同居群野生早樱表型特征的较大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叶部特征的长度、宽度、叶基夹角等,以及花部特征的花萼筒、花冠幅、花序总梗等是造成不同居群野生早樱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单因素方差分析也印证了这一结论。最后,建议在分类学关系上将福建武夷山野生早樱做为大叶早樱新变种处理。  相似文献   

9.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15个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居群(11个野生居群及4个栽培居群)植株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包括气孔器、表皮毛和气孔周围表皮细胞的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量,并据此编制了15个黄独居群的检索表.观察结果表明:15个黄独居群植株叶片在气孔器外拱盖内缘类型,气孔器旋转方向,气孔长轴长度及密度和深度,叶片表皮毛的有无及类型,叶肉腺毛的长、短轴长度及密度,气孔周围表皮细胞垂周壁和平周壁的形态以及平周壁表面颗粒形状等特征上均有明显差异.气孔器外拱盖内缘有光滑和浅波状2种类型;气孔器的旋转方向分为不定向旋转、左旋和右旋3种方式;气孔长轴长度和密度的变化幅度分别为18.59~31.93 μm和86~356 mm-2.叶片表皮毛均仅存在于下表皮,可分为乳突和多细胞头单细胞柄腺毛2种类型,乳突主要分布于主脉,腺毛主要分布于二级脉和叶肉;叶肉腺毛的长、短轴长度的变化幅度分别为25.00~55.00和24.86~44.29μm,大部分居群腺毛密度的变化幅度为6~29 mm-2.叶片气孔周围表皮细胞垂周壁的形状有平直、平直隆起、平直脊状隆起、弯曲、弯曲脊状隆起和弯曲拱状隆起6种类型;表皮细胞平周壁的表面纹饰有具瘤条纹和光滑条纹2种形态,其扩散方式也有2种形式:一种为不环绕气孔且四方扩散,另一种为环绕气孔2~3周后扩散但扩散方向不定;平周壁上的颗粒形状有簇晶状、屑状、密集粉状、粉状、粒状和片状6种类型.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黄独不同居群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多态性较为丰富,地理分布相近的居群微形态特征的相似性较高,这些特征与黄独的各种下分类群相对应.  相似文献   

10.
为了从数量上分析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天然居群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的变异,对分布在武陵地区的15个蛇足石杉天然居群的9个表型性状进行了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顶叶长、顶叶宽、顶叶长宽比、茎基径、基叶长、基叶长宽比、株高、节间长在居群间表现显著差异;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15个居群可分为3类,顶叶长、顶叶长宽比、茎基径、株高、节间长这5个性状是反映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山茱萸( 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为山茱萸科( Cornaceae)山茱萸属( Cornus Linn.)的多年生木本植物[1],主要产自中国的陕西、河南和浙江等地,在四川、安徽和山东等地亦有栽培[2]。山茱萸是世界三大名贵木本药材之一[3],临床上常以成熟果实去核后的果肉入药,而占山茱萸果实质量约80%的种子则被大量废弃。因此,对山茱萸种子资源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山茱萸的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猕猴桃属(Actinidia Lindl.)植物大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该属植物的果实以富含维生素、酸甜可口且风味特异而著称。葛枣猕猴桃也Actinidia polygama (Sieb. et Zucc.) Maxim.页俗称葛枣子、木天蓼,为猕猴桃属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分布范围较广。其果实既可直接食用,也可酿酒、榨汁或制作干果;叶和芽则可制茶饮用;果实、茎和叶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此外,葛枣猕猴桃果实具有降血压及抗氧化等功能,果实提取物还能致某些癌细胞死亡。目前,关于其果实营养成分及矿质元素含量方面的研究甚少。  相似文献   

13.
对伞形科(Apiaceae)当归属(Angelica L.)东当归〔A.acutiloba(Sieb.et Zucc.)Kitag.〕的分生果形态特征和解剖结构进行了全面观察。该种分生果的外观呈倒椭圆状长卵形,有三角状萼齿,果棱、棱槽和腹面表面均有黄白色斑点。果实横切面解剖结构具有以下特征:外果皮终止于果棱顶端的腹面处,合生面宽阔,外果皮和中果皮细胞中有大量淡黄色晶体,油管在棱槽和合生面处连续分布等。东当归的这些果实形态及解剖结构明显不同于当归属的其他种类,其分类地位有待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天目山山胡椒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表面消毒法,从浙江天目山野生山胡椒[ Lindera glauca( Sieb.et Zucc.) Blume]的茎、叶和树皮中分离出内生真菌,基于ITS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并以内生真菌的分离率、定殖率、分离频率、多样性指数(H')及相似性系数为指标,分析了山胡椒内生真菌的菌群组成及多样性.结果显示:在26株山胡椒样株的728块组织块中共分离得到328株内生真菌(茎、叶和树皮中分别有161、40和127株);共鉴定出44个分类单元(茎、叶和树皮中各有19、18和28个),其中25个分类单元鉴定到种、17个鉴定到属、2个鉴定到科,ITS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从JF502420至JF502462.在44个分类单元中,有40个分类单元属于子囊菌(310株),存在于山胡椒的各个部位;仅有4个分类单元属于担子菌(18株),且仅存在于茎和树皮中.山胡椒茎、树皮和叶中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分别为65%、60%和15%,分离率分别为0.77、0.61和0.19;叶和树皮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均为2.63,远大于茎(H’=1.83).山胡椒内生真菌的优势属为Phomopsis、Paraconiothyrium、Phoma和Colletotrichum,大量存在于叶、茎和树皮中.山胡椒茎与树皮、茎与叶及叶与树皮间内生真菌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27、0.19和0.18,显示树皮和叶之间以及树皮和茎之间内生真菌的组成极不相似.研究结果表明:山胡椒体内存在大量的内生真菌,其茎、叶和树皮的内生真菌菌群组成具有一定程度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且内生真菌的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皂荚天然群体间种实表型特性及种子萌发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位于湖北京山、湖南城步、贵州兴义、重庆秀山、四川成都、广西桂林、山东费县和甘肃天水的8个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天然群体间果实和种子表型特性及种子萌发率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种子特性与萌发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皂荚群体间荚果的长度、宽度、厚度和质量以及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和百粒质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O.01);在低纬度、高降雨量和干扰程度相对大的区域产生的荚果及种子均较大。在不同温度(昼/夜温度35℃/20℃、30℃/15℃、25℃/10oC和15℃/5℃)条件下,8个皂荚群体间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平均萌发率为7.70%;种皮经人为损伤后种子萌发率总体上有所提高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差异显著,其中在昼/夜温度15℃/5℃的条件下种子萌发率低于其他处理温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和百粒质量与萌发率均呈正相关,但总体上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说明:不同皂荚群体的荚果和种子特性变异较大,且在降雨量高的地区其果实和种子较大;低温对皂荚种子的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种皮损伤处理可解除皂荚种子的物理性休眠,但皂荚种子还可能存在生理休眠现象;一定程度的种子复合休眠可能是皂荚群体适应不同生境的重要生存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6.
半夏种内居群形态变异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同一栽培条件下,对主要引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15个半夏〔Pineliaternata(Thunb.)Breit.〕居群的16个主要形态性状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在置信水平λ=0.6764时,将15个居群划分成4个类型:(1)双珠芽类型:主要形态特征为叶柄上均具双珠芽,但叶型和块茎形状变异较小;(2)普通类型:主要形态特征为叶柄上均只着生单珠芽,但叶型和块茎形状变异较大;(3)长茎类型:主要形态特征为叶柄上具单珠芽,但着生位置较低,块茎呈矩圆形;(4)复合类型:主要形态特征为叶柄上具单珠芽,但居群内常有双珠芽个体出现。  相似文献   

17.
皂荚南方天然群体种实表型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系统揭示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为目的, 对皂荚(Gleditsia sinensis)南方分布区的10个天然群体的11个种实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 对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以及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皂荚果实、种子等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丰富的变异, 11个性状在群体间、群体内均达显著差异; 荚果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均大于种子性状, 11个性状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0.42%, 群体内的变异(32.28%)大于群体间的变异(7.19%), 群体内的变异是皂荚的主要变异来源; 皂荚各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11.20%, 变异幅度为4.55%-18.38%。群体间荚果的变异(14.75%)高于群体间种子变异(6.95%), 表明种子变异稳定性高。荚果和种子各性状之间多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表现为荚果越大, 则种子越大, 种子的千粒重也越大; 荚果表现为同地理经度的南北变异, 种子则表现为同地理纬度的东西变异。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皂荚遗传育种、保护生物学研究和皂荚种质资源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尖叶拟船叶藓居群叶形态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东桠特有濒危植物尖叶拟船叶藓4个地点9个居群叶的形态变异进行了初步观测,结果表明,7个形态指标除叶表外,叶的形状、叶细胞形状、叶基部反曲和宽窄程度、叶边缘的分化及齿的类型和数量、叶尖和中肋的相对长度等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尤其是后三者变异程度较大,在梵净山的4个居群中,随着海拔的上升,叶的宽度递减和长度递增,叶缘齿的数量递减,叶尖和叶中肋的相对长度却以中度海拔的居群较大。  相似文献   

20.
羊草受精作用及其胚与胚乳早期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方法研究了羊草受精过程及胚与胚乳的早期发育,其主要结果为:(1)授粉后1h,花粉管破坏1助细胞,释放2精子。精子为眼眉状,难以区分其细胞质鞘;(2)授粉后1~2h,2个精子分别移向卵细胞与极核;(3)授粉后2~3h,精核分别贴附于卵细胞与极核核膜上;(4)授粉后3~10h,精核与卵核融合,并出现雄性核仁,形成合子;(5)授粉后3~4h,精核与极核融合,并出现雄性核仁,形成初生胚乳核,精核与极核的融合比与卵核融合快;(6)传粉后20h,合子分裂,合子的休眠期为10h左右;(7)传粉4h,初生胚乳核分裂,初生胚乳核没有休眠期;(8)羊草双受精作用属于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9)胚胎发育属于紫菀型,胚乳发育属于核型胚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