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生物表面活性剂和一般的化学表面活性剂一样,都拥有亲水和疏水基因,是微生物生长在水不溶的有机物中并以营养物而产生的代谢产物。在油田应用中,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是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机理之一,具有水溶性好、反应产物均一、安全无毒、驱油效果好等特点。本文从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种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类型、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实验研究、矿场实验及展望等五个方面综述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应  相似文献   

2.
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表面活性剂主要是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具有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的两亲性物质,它们能显著降低表面与界面张力。与化学表面活性剂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毒性低、生物兼容性好、可降解等优点,在众多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高生产成本限制了商业化发展。本文旨在分析微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重点是生产过程和代谢途径的优化,以探索产量与成本的关键因素,为生物表面活性剂商业化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类具有表面活性的代谢产物,与化学表面活性剂相比,具有高效、低毒、易降解的优点。本文综述了氨基酸、酵母提取物、金属离子和有机酸作为促产因子时,对生物表面活性剂产量、结构和同系物组成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促产机理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对此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产生的鼠李糖脂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效代谢表面活性剂的菌种,并对菌种和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采用菌种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种进行鉴定,采用紫外光谱扫描、色谱柱层析、薄层层析、单糖分析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进行鉴定,并对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从油田采出水中筛选出一株高效代谢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T-1,经16S rDNA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aeruginosa)。该菌种以甘油和大豆油为碳源的培养基培养4 d后,其发酵液表面张力30.216 mN/m,EI24为100%。根据表面活性剂的红外光谱分析并结合薄层分析,可确定T-1样品中含有糖脂类物质,进一步的表面活性剂的单糖分析显示水解终产物为单一的鼠李糖,最终确定其产物为鼠李糖脂,苯酚-硫酸法测定其鼠李糖脂产率为5.2 g/L,从发酵液提取的棕黄色生物表面活性剂粗品,其表观临界胶束浓度为45 mg/L,该鼠李糖脂对环境(耐温、耐酸碱、耐盐)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该表面活性剂对恶劣环境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可应用于微生物采油等用途。  相似文献   

5.
槐糖脂是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因其低毒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及良好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利用球拟假丝酵母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槐糖脂极大地加速了其产业化进程。对槐糖脂在球拟假丝酵母中的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的特点和基因工程改造假丝酵母合成新型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扩展球拟假丝酵母作为糖脂化合物合成底盘细胞提供建议和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6.
鼠李糖脂是生物表面活性剂中一类非常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微生物发酵产物,在环境污染修复中需求量越来越多。针对近十年来国内外对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较系统地总结了其化学结构、性质、生物合成机理及产量调节方法,及大规模生产鼠李糖脂的基础研究工作,并对其在城市生活垃圾堆肥中的应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槐糖脂的生物合成、发酵及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玉景  龙旭伟 《微生物学报》2021,61(5):1123-1142
槐糖脂是一类由酵母菌代谢生产的糖脂型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越的表/界面活性和稳定性,且无毒、无刺激、易被生物降解,在众多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最具潜力替代化学表面活性剂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之一。历经50余年的研究,槐糖脂的发酵生产工艺日趋成熟,但产品的分离纯化仍是难点。本文系统地综述了槐糖脂的结构、生物合成途径,重点关注近年来槐糖脂的发酵生产研究现状,以及分离纯化研究现状。并对槐糖脂的发酵生产和分离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促进槐糖脂的规模化生产与市场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酵法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发酵法生产表面活性剂相对于化工法而言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综述了发酵法生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源、发酵机理、发酵条件和产物分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简要介绍了其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强化采油(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MEOR)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迅速的一项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微生物在油藏中高效生产表面活性剂等驱油物质是微生物采油技术成功实施的关键之一。然而,油藏的缺/厌氧环境严重影响好氧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在油藏原位的生存与代谢活性;油藏注空气会增加开采成本,且注入空气的作用时效和范围难以确定。因此,开发厌氧产表面活性剂菌种资源并强化其驱油效率对于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利用厌氧产表面活性剂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微生物厌氧产表面活性剂的相关驱油机理、菌种资源开发现状以及油藏原位驱油应用进展,并对当前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及其产生微生物,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开采、食品工业、农业、药品和化妆品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作了介绍,展现出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