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曾璠  冷俐  包维楷  周志琼 《生态学杂志》2009,28(12):2452-2459
岷谷木蓝(Indigofera lenticellata)是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广泛分布的豆科灌木.本文对其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岷谷木蓝种子具有物理休眠,其萌发困难的原因在于种皮的不透水性;种子的硬实比率高(85%),针刺种皮和沙摩处理能有效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其中沙摩7 h最为快速有效.岷谷木蓝种子发芽温度范围较广,10℃~30℃均可发芽,最适温度范围为20℃~30℃,低温不利于种子萌发.岷谷木蓝具有一定的抗旱性,在聚乙二醇6000(PEG)溶液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种子在25% PEG胁迫下仍能达到100%的发芽率,但水分胁迫对种子发芽有一定的延缓作用,发芽率和发芽速度降低,发芽周期和发芽准备期增长,发芽高峰期滞后.其中对于发芽能力检测的各项指标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顺序为发芽指数>发芽势>发芽率.岷谷木蓝种子的发芽特征是对干旱河谷生存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野外播种的适宜时间为4月初,并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7 h的沙摩处理.  相似文献   

2.
【摘要】为了探讨黄河三角洲盐地碱蓬和芦苇种子萌发阶段在不同盐胁迫条件的竞争关系, 以及氮添加对其竞争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床法, 分析了不同浓度氮、盐及混合培养等条件下两种种子发芽率、发芽速度的响应。结果表明, 盐胁迫对盐地碱蓬和芦苇种子发芽率均有显著性影响, 盐浓度低于300 mmol·L-1时盐地碱蓬发芽率并未有显著降低, 而芦苇种子发芽率随着盐浓度增加而呈现显著降低趋势; 低盐条件下, 氮添加未对两物种发芽率产生显著影响, 但高盐胁迫条件下适度的氮添加显著增加了种子发芽率。混合培养显著增加了低盐环境中芦苇的发芽率, 当盐胁迫浓度升高时, 培养模式对两物种发芽率影响程度降低。对于发芽速度而言, 低盐处理下单独培养盐地碱蓬的发芽速度显著高于混合培养, 氮添加对盐地碱蓬发芽速度未产生显著影响; 而低盐条件(0、100 mmol·L-1)下芦苇的发芽速度则是在混合培养高于单独培养方式, 当盐浓度升高(400 mmol·L-1)时, 混合培养抑制了芦苇的发芽速度, 此时, 高氮(40 mmol·L-1)添加处理则能够显著缓解混合培养对芦苇发芽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三角洲滨海典型物种生态适应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小蓬(Nanophyton erinaceum)种子萌发特性和小蓬幼苗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蓬在20℃条件下的发芽效果最好;小蓬种子的发芽不需要光照,但是全光照情况下发芽速度比在黑暗条件下快;在变温条件下,小蓬种子的发芽率有所提高,其中以15℃和10℃变温条件下的发芽效果最佳;不同坡向种群种子发芽率和千粒重存在明显差异,表明不同种群种子是异质的;通过调查发现小蓬主要在靠近母株一定范围内依靠种子进行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4.
周志琼  何其华 《生态学报》2020,40(17):6037-6045
通过测定横断山区干旱河谷18个川滇蔷薇种群新采集种子以及低温层积8周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分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与种子特征以及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阐明川滇蔷薇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地理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8个川滇蔷薇种群种子具有不同程度的休眠,新采集种子发芽率变化幅度大,为15.8%±5.0%至82.7%±2.3%,发芽速度指数范围:2.3%±0.2%至5.3%±0.5%。不同种群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差异显著。新采集种子的发芽率在流域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金沙江流域 > 雅砻江流域 > 大渡河流域和岷江流域。新采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随着采集地点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增加,即种子休眠程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降低趋势。低温层积8周显著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但减弱了种子发芽率和发芽速度在流域以及海拔间的差异。偏相关分析表明:瘦果皮厚度与新采集种子萌发速度成显著负相关关系;环境因子中年蒸发量与发芽率以及发芽速度之间关系最为密切,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次为年降水量,与发芽率和发芽速度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表明,川滇蔷薇种子休眠与萌发在横断山区干旱河谷存在较强地理空间差异。环境因子中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以及植物自身特征瘦果皮厚度是引起种子休眠与萌发地理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硒对小麦和水稻种子萌发的生态毒理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水培试验,比较研究了硒在不同浓度下对小麦和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生态毒理效应。结果表明,硒在适量范围内(<0.5 mg.L-1)对种子萌发过程中各生理指标有促进作用,高剂量(>5 mg.L-1)时,对种子活力、α-淀粉酶及幼苗和根生长具有胁迫效应。硒对小麦种子发芽各指标抑制率大于水稻,硒对种子根伸长的抑制率远远大于发芽抑制率。对硒浓度与种子发芽各项指标抑制率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应用小麦根伸长抑制率可作为化学物质生态风险评价的一项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研究水稻种子萌发特性和抗旱性关系的高渗溶液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鉴定农作物抗旱的方法大致可分为田间鉴定法、干旱棚或人工模拟气候箱法以及实验室法。在实验室法中根据高渗溶液中种子萌发百分率评价品种苗期的抗旱性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如Ashraf等的模拟不同水分张力的方法以及陈培元等对采用甘露醇溶液模拟水分胁迫条件测定小麦种子萌发特性等。但由于标准掌握不一,因而对实验室法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高渗溶液下的发芽率不能代表出苗期的抗旱性,二者之间的相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香附有效成分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皿培养法,分析不同浓度的香附浸提液浸种后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高度、根长、根数、整株鲜重及干重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香附浸提液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香附浸提液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与浸泡蒸馏水的对照相比,香附浸提液浸种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活力、苗高、根长、植株鲜重和干重。  相似文献   

8.
旋转磁场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正婷  蹇兴亮 《广西植物》2016,36(9):1076-1081
以“淮麦19”小麦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磁场强度为11 mT的旋转磁场进行处理,设定不同的时间梯度(10、20、30、60 min),以未经磁场处理的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处理时间下旋转磁场对小麦种子发芽指标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旋转磁场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不同处理时间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均有显著提高,随着时间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处理30 min为最高,分别比对照提高了8.24%、7.37%、11.24%。经旋转磁场处理后,小麦根系发达,根长、根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幼苗生长加快,株高除处理60 min外,其他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以处理30 min为最大,高出对照11.13%;叶片数除处理10 min外,其他处理均高于对照,以处理30 min为最大,比对照高出38.89%,且差异显著。旋转磁场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幼苗的物质积累,不同处理时间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对幼苗生物积累量影响最佳的是处理20 min。这说明旋转磁场处理提高了小麦种子的萌发能力,加快了小麦幼苗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包衣处理“8802”和“徐州-24”两个小麦品种,在20℃下发芽,并测定种子发芽率、α-淀粉酶活性及幼苗的湿重、干重、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等的含量。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后,能够有效地提高小麦种子发芽率、α-淀粉酶活性、幼苗湿重、干重及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等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桑寄生植物的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寄生植物的种子无休眠期,在果实内可以发芽。月平均温度15—26℃,相对湿度78—88%时,种子在多种死、活物体上均能发芽,总平均发芽率87.3%;极大多数种子在室温18—32℃时、2—8天发芽,发芽率97.3%;冰箱内温度4—5℃时,10—31天发芽,发芽率78%,但发芽种子移室温下不再继续生长。去果肉的种子发芽时间短,发芽率比带果肉的种子高。室内弱光照下的种子发芽率比不见光的高。桑寄生的幼苗只能在其寄主树上生长成株,完成生命周期。人工栽培必须用新鲜果实内的种子,在适宜的温湿度和光照下,播种在其寄主树的小枝上。从播种至开花结果约需1.5—3年。  相似文献   

11.
光照和不同药剂浸种对龙葵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超富集植物龙葵种子的快速发芽方法,以滤纸为发芽基质,采用恒温培养箱及温室培养的方法,对龙葵种子进行不同浸种处理,探讨光照及不同浸种液对龙葵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 光照条件是龙葵种子发芽的重要条件之一,光照条件下的发芽率约为无光照条件下发芽率的5倍(P<0.05);不同浸种液均能显著提高龙葵种子的发芽率,其中以双氧水的处理效果最好,发芽时间最短(P<0.05);浸种后不经清洗处理的龙葵种子发芽率约为浸种后再经清洗处理发芽率的2~3倍(P<0.05).  相似文献   

12.
外源GA_3浸种处理促进火龙果种子发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龙果种子播种育苗存在着种子发芽慢、发芽不整齐、发芽率低及幼苗细弱等问题。为了探讨提高火龙果种子发芽速度、发芽率和种子活力的方法,本试验以白肉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 Brit.t Rose)种子为材料,采用4个不同浓度(100mg/L,200mg/L,300mg/L和400mg/L)外源GA3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在适宜的光、温、水、气条件下催芽,通过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鲜重和活力指数的测定,研究不同浓度外源GA3浸种处理对火龙果种子发芽的影响,不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外源GA3浸种处理对火龙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种子活力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400mg/L处理效果最好,300mg/L处理次之,再次是200mg/L、100mg/L,对照最差。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火龙果种子播种育苗及育种工作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生命科学研究》2014,(5):423-430
初步研究了褐煤精华液(brown coal distillate,BCD)溶液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BCD处理小麦种子烟农19和鲁原301,在无盐胁迫和125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培养小麦3 d后测定种子发芽率、胚芽鞘的相对伸长速率、质量、渗透调节能力、丙二醛含量及胚根质量。结果显示,BCD能促进小麦种子的发芽,增加胚芽鞘和胚根的质量,提高发芽种子在盐胁迫下的渗透调节能力,降低胚芽鞘中膜脂过氧化产物的增加量。由此推断,BCD可以缓解盐对小麦萌发阶段的伤害,促进小麦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4.
不同发育时期小麦种子活力的变化及其对环境温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麦22和山农23号为试验材料,利用标准发芽试验法对不同年份小麦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种子活力变化进行研究,分析环境温度对不同发育时期小麦种子活力变化的影响,为早期小麦种子的利用及高活力种子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 伴随着小麦种子发育,鲜种子在花后26 d左右出现发芽能力,之后其发芽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干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花后5~8 d迅速升高,之后保持相对稳定,活力指数主要受到幼苗单株干质量的影响而持续升高,一般在完熟前4~6 d达到最大值;不同发育时期小麦干种子的田间种植及其后代种子的活力测定表明,济麦22花后17 d以后的干种子田间出苗较好,并可成穗结实,其后代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在不同样品间无显著差异.环境温度对不同发育时期小麦种子活力变化的影响显著,小麦花后日平均温度均值、日最高气温均值以及日最低气温均值均高,且花后日温差均值大的年份,种子发育时间短、百粒重及种子活力达到最大值的时间较早;反之,发育时间较长、百粒重及种子活力达到最大值的时间较晚,但完熟期积温高,种子活力较高.  相似文献   

15.
水分胁迫对蔓性千斤拔种子萌发和生理指标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模拟水分胁迫条件,测定蔓性千斤拔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速度、苗长等萌发特性及渗透调节物质、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显示,随着PEG浓度的增加,苗长受到明显抑制,发芽率影响不大,降低了平均发芽速度,在4%浓度范围内提高了发芽指数;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些结果表明,在一定的PEG胁迫浓度范围内,蔓性千斤拔种子萌发有较高的膜保护酶系统及渗透调节能力,并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其萌发的整齐度。  相似文献   

16.
以青藏高原野豌豆属窄叶野碗豆(Vicia angustifolia)种子为材料,就其休眠类型、发芽对温度与水分的响应以及休眠破除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窄叶野碗豆新鲜种子具有复合休眠特性,而贮藏种子仅具有物理休眠特性。(2)与贮藏种子相比,新鲜种子的发芽温度范围变窄,高温显著抑制其种子的发芽,在25℃条件下新鲜种子的发芽率仅为4%,而贮藏种子可达90%以上。(3)新鲜种子发芽对水分的要求较高,在-0.4 MPa以及10℃、15℃、20℃条件下,新鲜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85%、55%、8%,而贮藏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95%、91%、89%。(4)氟啶酮(FL)和赤霉素(GA3)对贮藏种子的发芽与发芽速率均无明显作用,但可显著提高新鲜种子的发芽速率;与贮藏种子相比,新鲜种子的发芽对脱落酸(ABA)的抑制作用更为敏感;除高浓度多效唑(PA)显著抑制新鲜种子的发芽外,其他浓度的PA对新鲜种子与贮藏种子均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脱落酸可能是引致窄叶野豌豆种子生理休眠的主要原因;硫酸及切破种皮处理均可破除贮藏种的物理休眠,其中硫酸处理20min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荒漠植物小叶碱蓬种子在发芽期对温度、光照、盐胁迫和干旱胁迫的响应,为小叶碱蓬在干旱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叶碱蓬(Suaeda microphylla Pall.)为材料,采用培养皿法研究其在不同温度、光照、NaCl溶液、PEG-6000溶液下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状况。结果:小叶碱蓬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30/15℃,发芽率为45.00%,过低温周期对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5%PEG-6000溶液可促进小叶碱蓬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且根长响应更为敏感,但随着PEG浓度的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高度整体呈下降趋势;NaCl胁迫下,小叶碱蓬种子表现出较差的耐盐性,在50 mmol·L-1NaCl处理下,小叶碱蓬种子发芽率仅为11.00%。光照对小叶碱蓬的发芽率影响不显著。结论:温度、水分与盐分是小叶碱蓬种子发芽期和幼苗期的主要限制性生态因子,而光照不是主要生态因子。小叶碱蓬耐盐和耐旱性较差,但适宜的水分胁迫能显著促进小叶碱蓬发芽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的休眠生理生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刘震  王艳梅  蒋建平 《生态学报》2004,24(5):959-964
为了探讨亚热带树木休眠理论以及休眠与树木分布的相互关系,研究了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的休眠生理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白花泡桐种子适宜发芽温度范围在20~30℃,经过低温处理后,适宜发芽温度范围扩大到15~30℃,具有浅低温休眠特性;5℃的低温处理不仅提高了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而且加快了发芽速度,尤其在15℃发芽温度条件下的促进效果更加明显;40d的5℃低温处理效果最好.20d、60d的低温处理效果相对较差;没有用低温处理的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除了在25℃发芽温度下的发芽势差异不显著外,在不同发芽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与发芽势都存在着显著差异,但在20℃、25℃发芽温度下的平均发芽时间差异不显著。在15℃发芽温度条件下,除了桂林种源以外,没有用低温处理的白花泡桐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都随着种源纬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在20~30℃的适宜发芽温度范围内随种源纬度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对低温处理反应差异明显。低温处理后的中亚热带以南的低纬度种源白花泡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都较北亚热带的高纬度种源高。低温处理后的中亚热带株州种源和北亚热带南部的宜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最长,而随着纬度的降低或增加平均发芽时间都变短。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的浅休眠特性不同,是对不同种源地气候的一种生理生态适应。  相似文献   

19.
取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鲁麦5号大小一致的籽粒,用不同浓度的稀土(河南商丘冶炼化工厂生产)溶液浸种16小时,以水浸种为对照。然后将种子均匀排在纱网上,放到盛有自来水的搪瓷盘上,于22±1℃培养室中发芽。每天光照(2500lx)14小时。逐日定时记录发芽数,至第7天测幼苗高度,称地上部和根鲜重,计算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用密闭式气路二氧化碳斜率法测定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  相似文献   

20.
菜用大豆种子活力与激素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用大豆(Glycine max)品种“六月拔”种子在不同条件下贮藏6个月后分别成为高活力种子(4℃,硅胶干燥贮藏)、中活力种子(自然干燥种子,聚乙烯袋密封贮藏)、低活力种子(自然条件下布袋贮藏)及无活力种子(30℃,90%RH),发芽率分别为90%、50%、30%以上及0。发芽试验方法:取30粒种子置于铺有2层滤纸的15cm培养皿中,在25℃暗中进行发芽,重复3次,2 d计算发芽势,3 d计算发芽率。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