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昆虫对植物次生性物质的适应策略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植物次生性物质是植食性昆虫在取食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之一,也是天敌昆虫寻找寄主或猎物的主要信息来源。当今,昆虫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如寄主植物的识别,食性的形成,植物求救信号的释放,天敌对寄主或猎物的识别和寻找机制等等,均与植物次生性物质有关。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昆虫适应了植物次生性物质的种种不利作用,改变了这类物质对植物本身的防御作用,使其能充分地利用各分类阶元的植物次生性物质作为寻找寄主植物、昆虫寄主或猎物以及取食的信号。昆虫与植物次生性物质的这种关系是当今协同演化理论得以产生的主要依据之一。关于昆…  相似文献   

2.
1 观察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植物细胞在生长分化的过程中,及成熟后由于代谢活动产生的贮藏物质或废物统称为后含物。后含物有的存在于液泡中,有的存在于细胞器内。在后含物中主要是贮藏物质,其中以淀粉、糖、脂类和蛋白质为主。排泄物常为各种晶体。  相似文献   

3.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代谢产生的一类有机物质,并自产生部位移动至作用部位,在极低浓度下就有明显生理效应的微量物质,也被称为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萌素。  相似文献   

4.
在脂溶性化感物质的生物检测中,常规方法是使用有机溶剂对化感物质进行助溶,此法本身会对受体植物产生为害,并且不能准确定量.本研究结合药剂学理论,将动物和细胞实验中常用的增溶剂泊洛沙姆(F-68)应用于脂溶性化感物质的生物检测,用泊洛沙姆对香草醛和阿魏酸两种化感物质进行增溶,以乙醇助溶为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化感物质活性.结果表明,化感物质用泊洛沙姆增溶后,形成的溶液是一个稳定的体系,试验过程中浓度不会发生变化,可准确定量考察化感物质的活性,同时泊洛沙姆对受体植物不产生影响.乙醇助溶处理中,或由于乙醇不易完全挥发,因乙醇的存在而对受体植物产生影响,表现为化感物质活性的加强;或随乙醇的挥发,化感物质以晶体析出,表现为化感物质活性的减弱,不能准确定量考察化感物质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抗变应性物质Kyoto 大学科学家 H.J.Cho 及其同伙对21个葫芦科植物品种或变种产生抗变应性物质 bryonolicacid 的能力进行测定,发现其中19种植物及其愈伤培养物可产生该种物质。bryonolic acid 仅存在于成熟植株的根部或籽苗的胚根部分,但从产 bryonolic acid 植物衍生的细胞培养物无论是取自 bryonolicacid 累积器官还是不累积该化合物的部分都产生显著量的该种物质。愈伤培养物累积 bryonolic acid 的  相似文献   

6.
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物质运输和信号传递对于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一些内源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或核酸蛋白质复合体可以选择性地通过植物特有的亚细胞结构即胞间连丝(PD)在细胞之间运输.小分子物质主要以被动的形式在细胞间通过PD进行扩散.PD对蛋白质和核酸的运输具有选择性,这种运输受到严格调控.大分子物质在细胞间的运输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KN1,STM,SHR,TRY和WER等转录因子在细胞之间的转运对于维持植物的茎尖分生组织、根尖分生组织和表皮细胞功能起重要作用.另外,某些小分子RNA也能够在植物细胞间进行选择性运输,并通过在不同细胞中降解或抑制靶mRNA的翻译来调节植物组织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植物挥发性物质及其代谢工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植物挥发性物质在植物之间和植物与昆虫间的化学通讯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关这些次生物质的生物合成、代谢调控、生理功能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近十多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迄今为止,已经有3 0多种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合成酶基因被克隆.这些基因调控着植物萜类、芳香化合物、脂肪酸衍生物这三大类主要挥发性物质的生物合成.由于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几年该领域颇受注目,特别是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设计植物释放特殊气味物质,诸如特定的驱避剂或者其它控制植物或昆虫行为的特殊气味乃至与人类健康相关的药用气味物质.该文就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生物合成、生理和生态功能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芦丁和抗坏血酸对NBT光还原法测定植物组织SOD活性的干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NBT(nitrobluetetrazolium,氮蓝四唑)光还原法测定植物组织的SOD活性[4],操作简便且较灵敏,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2]。但在实际应用时,常遇到一些植物次生物质的干扰‘’‘。这些次生物质在不同的植物材料或不同生长时期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可能很大,因而使测得的SOD活性的可比性较差。本文以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黄酮化合物(以芦丁为代表)和抗坏血酸为例,说明植物次生物质对SOD活性测定的影响,并且探讨消除这一类影响的实验措施。材料与方法NBT光还原反应系统中含:13XIO-‘mol·L’甲硫氨酸、75X10’mol·L’NBT、…  相似文献   

9.
孔垂华 《应用生态学报》2020,31(7):2141-2150
植物间相互作用是生态学基础科学问题之一,植物能感受和识别共存同种或异种植物,进而调整生长、繁殖和防御策略。植物种间和种内的感受和识别大多是由植物产生释放的次生物质所介导,这类化学识别通讯可以启动相应的植物化感作用机制。近年发现,植物亲属间也存在着化学识别、地下根系通讯调控地上开花繁殖等植物种间和种内的化学作用关系。目前植物通过地上挥发物介导的植物化学作用已基本澄清,但根分泌物介导的植物地下化学作用机制及其信号物质还所知甚少。地下化学作用不仅决定根系侵入(接近)和躲避(排斥)行为,也能调控地上开花时间和花期。这样,植物间的化学作用还涉及植物地下和地上的协调互作。本文以植物化感作用和植物化学识别通讯及相应的化感物质和信号物质为基点,从植物亲属识别、根系化学识别和行为模式、地下化学作用调控地上开花繁殖3个方面综述植物种间和种内化学作用的研究进展,为全面理解植物间相互作用提供新视野。  相似文献   

10.
植物蛋白酶抑制素抗虫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王琛柱  钦俊德 《昆虫学报》1997,40(2):212-218
植物自身为抵抗昆虫等的为害,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化学防御体系,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一些植物化学物质。这些化合物能影响昆虫(或其它有机体)的生长、行为和群体生物学,因而又称为它感素(allelochemics)[1~3]。大多数它感素为植物的利己素,可以单一或协同对害虫起作用,构成植物的抗虫性。根据植物对昆虫取食的反应,可将植物的化学防御概括为两类:一类是组成型防御[4],即抗虫物质不依赖于昆虫的取食而存在于植物组织中;另一类是诱导型防御[5~9],即植物仅当昆虫取食时才大量合成抗虫物质。诱导型抗虫物质当然亦可以组…  相似文献   

11.
所谓生理活性物质,其含义极为广泛。它包括所有对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一些生理作用具有促进或抑制作用的物质。它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合成,也可以通过人工合成。微生物是生理活性物质的积极产生者。由它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主要可分为以下几大类,有些已广泛应用于工、农、医等方面。 1、抗菌素类;包括能抑制植物病原菌繁殖的一般抗菌素,此外也包括杀虫  相似文献   

12.
化感物质对植物根系形态属性影响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邵斌  王朋 《应用生态学报》2020,31(7):2168-2174
植物化感作用是通过释放到环境中的化感物质直接或间接影响受试植物生长而实现的。化感物质主要作用于根系,所以植物根系属性是化感作用研究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关于受试植物形态属性对外源化感物质的响应模式尚缺乏整体的认识。为此,本文对61篇有关纯化感物质(包括酚类、萜类和含氮化合物等)对植物根系形态属性(尤其是根长)影响的文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发现: 整体上化感物质处理显著抑制根长,而对根生物量、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形态属性影响较小;酚类对根长的抑制效应最大,且化感物质对草本植物根长的抑制率高于木本、作物和其他植物;酚类与根长抑制效应呈显著的线性相关。进一步量化了4种典型酚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和肉桂酸的浓度-效应关系,证实了黄酮对受试植物根长的抑制效应显著高于酚酸类化感物质。受试植物根系属性对化感物质的响应主要受化感物质类型和添加浓度、植物种类与培养条件等多因素影响,建议未来研究在土壤环境条件下综合评价化感物质对受试植物根系形态和生理属性以及根系构型等参数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3.
红树植物耐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综述了红树植物的耐盐机理。红树植物具有盐腺、叶片肉质化等形态特征,通过离子选择性积累、盐分区域化、泌盐和拒盐等机制降低体内的盐分浓度,积累或合成渗透调节物质(主要是松醇和甘露醇)来维持渗透平衡,增强抗氧化系统以清除活性氧。在分子水平上,红树植物的耐盐能力与参与合成渗透调节物质关键酶和抗氧化酶等基因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4.
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物质的研究是植物生理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在植物生理理论研究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代谢过程的调节控制都有密切关系,同时它在农业上的应用范围和效果,也逐渐扩大和日益明显。但是每一种激素或生长调节物质,在植物生理上都  相似文献   

15.
七、糖类糖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几乎所有的动植物、微生物体内都有它,其中以存在于植物界最多,约占植物干重的80%。在植物体内构成植物根、茎、叶骨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多糖。植物种子或果实里的主要储存物质:淀粉、蔗糖、葡萄糖、果糖等都是糖类。动物血液中细胞内  相似文献   

16.
植物挥发性物质与植物抗病防御反应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植物挥发性物质的许多组分具有抗菌活性,这可能是其抵御植物病原菌侵染的化学防卫因素;其中一些组分为防卫基因表达的高效调节子,是病原菌侵染植物过程中,植株自身或相邻植株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该文就植物挥发性物质的主要类群、生理作用、病原菌侵染和其他因子诱导对其影响及其在植物抗病防御反应中的作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陈澄宇  康志娇  史雪岩  高希武 《昆虫学报》2015,58(10):1126-1130
植物次生物质(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对昆虫的取食行为、生长发育及繁殖可以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对昆虫可以产生毒杀作用。为了应对植物次生物质的不利影响,昆虫通过对植物次生物质忌避取食、解毒代谢等多种机制,而对寄主植物产生适应性。其中,昆虫的解毒代谢酶包括昆虫细胞色素P450酶系(P450s)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等,在昆虫对植物次生物质的解毒代谢及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昆虫的解毒酶系统不仅可以代谢植物次生物质,还可能代谢化学杀虫剂,因而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与其对杀虫剂的耐药性甚至抗药性密切相关。昆虫细胞色素P450s和GSTs等代谢解毒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可以被植物次生物质影响,这不仅使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防御产生了适应性,还影响了昆虫对杀虫剂的解毒代谢,因而改变昆虫的耐药性或抗药性。掌握昆虫对植物次生物质的代谢适应机制及其在昆虫抗药性中的作用,对于明确昆虫的抗药性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综述了植物次生物质对昆虫的影响、昆虫对寄主植物次生物质的代谢机制、昆虫对植物次生物质的代谢适应性对昆虫耐药性及抗药性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植物抗病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梅  郭顺星 《植物学报》1999,16(6):658-664
植物与病原菌相互作用后在植物体内会产生抗性物质。植物的抗病性物质包括两大类:植物固有的抗菌物质和植物保卫素。本文就近年来对植物抗病性物质的化学组成、生物合成、代谢途径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植物抗病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植物与病原菌相互作用后在植物体内会产生抗性物质。植物的抗病性物质包括两大类 :植物固有的抗菌物质和植物保卫素。本文就近年来对植物抗病性物质的化学组成、生物合成、代谢途径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植物挥发性信号物质介导抗性的生态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植物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能够作为媒介参与植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植物挥发性物质在吸引传粉者、促进种子传播、抑制其它植物种子萌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关于植物挥发性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信号作用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受到广泛关注。总结了植物挥发性物质作为信号物质在提高植物抗性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阐述了植物挥发性物质不仅能够直接提高植物的抗性,而且可以作为信号物质在同株、同种异株和不同种植物之间进行传递,进而间接提高目标植物的抗性。最后,还对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研究方法和潜在的生态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