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6 毫秒
1.
探究短周期叶用林模式下不同杜仲无性系枝皮的化学成分及含量特征,为叶用林杜仲枝皮质量控制以及合理利用提供基础依据。采用HPLC、HS-SPME-GC-MS分析技术分别对8个杜仲无性系枝皮的主要活性成分、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其指纹图谱。结果显示,环烯醚萜类物质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和京尼平苷在杜仲枝皮中含量较高,各活性成分含量在8个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在8个杜仲无性系枝皮中分离鉴定出酯类、醇类、醛类、萜类、酮类、内酯、烯类7大类70种挥发物质成分,其中,醇、醛、酯类是杜仲枝皮的主要挥发物质成分。萜类物质异植物醇在无性系EU2、EU5以及EU8中相对含量均最高,分别占7.24%、9.40%、6.35%。主成分分析表明在PC1上对无性系EU1、EU4、EU5有贡献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环烯醚萜类物质。将8个杜仲无性系划分为3组,其中I组包含无性系EU1、EU4、EU5,II组包含EU3、EU4,III组包含EU2、EU6、EU8,并通过PLS-DA筛选出22种差异挥发物质成分,其主要为酯类挥发性成分。EU1、EU4和EU5无性系在1 053 cm^(-1)处具有较强的红外吸收峰。本研究为今后杜仲叶用林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飞机草挥发油对真菌和昆虫的生物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结果表明 :飞机草挥发油在中等浓度 (80 0mg·l-1)时 ,对水稻稻瘟病菌 (Pryiculariagrisea)的抑制作用最强 ,对长春花疫病菌 (Phytophthoranicotianae)的抑制作用次之 ,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的抑制作用最弱 ,其抑菌率分别为 6 1.4 0 %、2 9.2 7%和 14 .4 4 %。用 10~ 2 0 μl·株 -1的飞机草挥发油 ,对小菜蛾 (Plutellaxylostella)和黄曲条跳甲 (Phyllotretastriolata)有显著的驱避产卵作用。用GC/MS详细分析了飞机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共鉴定了 3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是萜类化合物 ,如反式 石竹烯 (16 5 8% )、δ 杜松烯 (15 .85 % )、α 可巴烯 (11.5 8% )、氧化石竹烯 (9.6 3% )、大根香叶烯 (4.96 % )和α 律草烯 (4.32 % )。  相似文献   

3.
马缨丹叶片水提物与挥发油的生物活性及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少群  贾正晖 《广西植物》2002,22(2):185-188
研究了马缨丹 ( Lantana camara L.)叶片水提物和挥发油水溶液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 ,马缨丹叶片水溶物浓度在 0 .2 5 g FW m L- 1时 ,对所有受试植物的幼苗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浓度降至 0 .1 0 g FWm L- 1时 ,其抑制作用显著降低 ;马缨丹叶片挥发油水溶液在浓度为 1 0 0、2 0 0、30 0 μg m L- 1时 ,对受试植物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且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采用 GC/MS分析了马缨丹叶片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鉴定了 1 9种化感物质 ,其中α-子丁香烯和β-子丁香烯为主要物质 ,分别占挥发油含量的 1 6 .2 9%、2 2 .2 9%。  相似文献   

4.
刘萍  蒋晓璇  马火娣 《蛇志》2002,14(1):50-51
我们自 1 995年至 2 0 0 0年采用门冬氨酸钾镁与黄芪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心律失常 3 4例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符合 1 970年 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疾病命名及诊断标准》。本组3 4例中 ,男 2 8例 ,女 6例 ;年龄 5 2~ 78岁 ,平均6 5岁。病程 6~ 2 4年 ,平均 1 5年。其中 ,冠心病心绞痛者 1 6例 ,占 47%;并发室上性早搏者 6例 ,占 1 7.6 %;合并慢性房颤者 6例 ,占 1 7.6 %;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者 4例 ,占 1 1 .7%;室上性心动过速者 2例 ,占 5 .8%。1 .2 治疗方法 门冬氨酸…  相似文献   

5.
多毛番茄(Solanum habrochaites)为重要的番茄种质资源, 其叶表存在大量次生代谢物质, 对多种虫害具有趋避或/和毒害作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栽培番茄(S. lycopersicum ) 9706与3份多毛番茄(LA2329、LA1777和PI134417)材料叶表次生代谢物质。结果表明, 3份多毛番茄叶表可检测到的次生代谢物质种类和总含量均高于普通番茄, 同时多毛番茄亚种间次生代谢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也存在差异。普通番茄叶表次生代谢物质为3种单萜和3种倍半萜类物质, 其中单萜和倍半萜类物质分别占次生代谢物质总量的60.3%和39.7%。多毛番茄LA2329和LA1777叶表倍半萜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较高, 有些萜类物质具有物种特异性。如LA2329中含量最高的α-姜烯, 其含量为2 409.1 μg·g–1; LA1777中含量较高的γ-榄香烯和E-β-法尼烯, 含量分别为573.3 μg·g–1和289.9 μg·g–1, 在其它番茄材料中未检测到这3种倍半萜类物质。PI134417中含量最高的是月桂酸乙酯, 其含量为5 312.8 μg·g–1, 在普通番茄中这一物质未见报道。PI134417中甲基酮类物质含量也较高, 其中2-十一烷酮和2-十三烷酮的含量分别为689.8 μg·g–1和1 459.7 μg·g–1。研究结果可为番茄种质资源利用和次生代谢物质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陕西三种特种稻米氨基酸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陕西洋县产茉莉香米、红香米和绿香粳米等 3种特种稻米为材料 ,分析了氨基酸及其它品质指标。结果表明 ,茉莉香米、红香米和绿香粳米均含有 1 7种氨基酸 ,氨基酸总含量 (mg/ 1 0 0 g)分别为 730 0、72 70、74 90 ;除Trp外 ,7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分别为 34 .6 %、34 .5 %、34 .8% ;Lys含量 (mg/ 1 0 0g)分别为 5 5 0、5 2 0、5 30 ;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是 9.94 %、9.2 3%、8.5 2 % ;Cu含量 (mg/ 1 0 0g)分别是 0 .6 2、0 .94、0 .79;Zn含量 (mg/ 1 0 0 g)分别是 1 .99、1 .75、2 .0 2 ;Fe含量 (mg/ 1 0 0 g)分别是 1 .5 5、3.70、4 .5 0 ;直链淀粉含量分别是 1 5 .6 %、3.7%、1 5 .1 % ;胶稠度分别是 33mm、4 0 .6mm、78mm ;糊化温度分别是 6 .1级、6 .8级、7级 ;水分含量分别是 1 1 .2 7%、1 1 .5 5 %、1 2 .5 2 %。这 3种特种稻品质较优 ,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华山松木蠹象聚集信息素分离鉴定和引诱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制华山松木蠹象Pissodes punctatus Langor et Zhang的引诱剂,对华山松木蠹象的虫粪和雄虫后肠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析鉴定和室内外生物活性测试。经GC-MS测定,发现在华山松木蠹象的新鲜虫粪和雄虫后肠挥发性物质中,除了松树挥发性的单萜烯如α-蒎烯、β-蒎烯和3-蒈烯以外,还存在1-甲基-2-异丙烯基-环丁烷乙醇(grandisol)。室内Y-型嗅觉仪趋向实验表明,较低浓度的3-(+)-蒈烯、1-甲基-2-异丙烯基-环丁烷乙醇及其相应的醛1-甲基-2-异丙烯基-环丁烷2醛(grandisal),引起华山松木蠹象的正趋向反应。林间引诱试验表明,1-甲基-2-异丙烯基-环丁烷乙醇和1-甲基2-异丙烯基-环丁烷2醛对华山松木蠹象具有一定的引诱作用。由此推断,1-甲基-2-异丙烯基-环丁烷乙醇可能是华山松木蠹象的集结信息素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10月至2 0 0 2年9月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直接观察和在不同生境类型分层抽样进行网捕的方法研究了保护区内赤麂种群的数量、年龄结构、群体大小和组成等。结果显示,赤麂主要生活在落叶季雨林和有刺灌丛中,种群数量为716 13±4 7 6 2只,种群密度为5 4 5±3 6只/km2 。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呈倒三角形,成体最多,占6 2 5 0 % ,亚成体占2 8 85 % ,幼体最少,占9 6 2 %。成年个体的雌雄性比是1 32∶1 0 0 ,亚成体为1 5 0∶1 0 0 ,幼体是1 5 0∶1 0 0。群平均大小为1 32只,其中独居个体最多,占总观察次数的6 8 31% ;2只群次之,占31 15 % ;3只群最少,占0 5 5 % ;没有观察到3只以上的群  相似文献   

9.
松乳菇中氨基酸及其它营养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秦巴山区野生松乳菇子实体为材料 ,分别对其菌盖和菌柄样品中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总糖、灰分及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在所测定的 1 7种氨基酸中 ,菌盖含有 1 7种 ,菌柄含 1 6种 ,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 1 9.89%和 1 3 .79% ;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 3 6.75 %和 3 5 .95 %。菌盖和菌柄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总糖、灰分含量分别为 2 4 .2 7% ,1 9.0 3 % ;6.84 % ,5 .0 2 % ;1 1 .5 2 % ,1 5 .2 6% ;3 7.4 1 % ,2 3 .89%和 7.4 2 % ,5 .2 8%。钙、铁、锌、铜、锰 5种微量元素中 ,铁含量最高 ,在菌盖和菌柄样品中分别为 0 .1 68% ,0 .1 2 %  相似文献   

10.
稀有鲫汉源种群和彭州种群全鱼中共检测到 3种饱和脂肪酸 (SFA) ,它们是C1 4∶0、C1 6∶0、C1 8∶0。 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 (MUFA) ,它们是C1 4∶1、C1 6∶1、C1 8∶1、C2 0∶1。 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 ,它们是C1 8∶2、C2 0∶4、C2 0∶5 (EPA)、C2 2∶6 (DHA)。SFA占总脂肪酸的2 3 6 3— 2 8 97% ,MUFA占 40 73— 5 4 3 2 % ,PUFA占 9 96— 2 3 1 7% ,EPA占 0 41— 1 74% ,DHA占 0 1 1— 5 3 7%。EPA含量一般低于DHA。UFA(MUFA +PUFA) % >SFA % ,且MUFA % >PUFA % ,n 3FA/n 6FA为 0 3 3— 0 99。此外还测定了鱼肌、内脏脂肪、肝脏、性腺等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  相似文献   

11.
砂地柏中6种萜烯类化合物分离鉴定及其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为研究砂地柏杀虫化学成分特征,采用活性示踪法,从砂地柏果实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6种萜烯类化合物:4-表-松香醛(1)、7,13-松香二烯-3-酮(2)、4-表-松香醇(3)、日本扁柏酮(4)、β-谷甾醇(5)和豆甾醇(6),其中日本扁柏酮是从砂地柏中首次分离得到.以砂地柏中另2种主要杀虫活性成分鬼臼毒素和脱氧鬼臼毒素为对照品,采用小叶碟添加法和浸叶法分别测试了上述化合物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的拒食活性和对菜青虫(Pieris rapae)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2种木脂素类化合物鬼臼毒素和脱氧鬼臼毒素的活性高于本研究得到的6种化合物,其中4种二萜类化合物的活性高于2种甾醇三萜类化合物;4种二萜类化合物的活性差异较大,其中4-表-松香醇和7,13-松香二烯-3-酮对粘虫幼虫的拒食活性较高,其48 h AFC50分别为2.92和3.02mg·mL-1,7,13-松香二烯-3-酮对菜青虫毒杀活性较高,其48h LC50为3.40mg·mL-1.所得到的4-表-松香醇和日本扁柏酮2种化合物的杀虫活性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孙网保 《蛇志》2001,13(4):32-33
我院 1 984~ 2 0 0 0年共收治蝮蛇咬伤患者 6 98例 ,现将临床治疗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 98例患者中 ,男 45 2例 ,女 2 4 6例 ;6 0岁以上 41例 ,40~ 5 9岁 1 5 4例 ,2 0~ 3 9岁3 78例 ,2 0岁以下 1 2 5例 ,年龄最小 4岁 ,最大 87岁。咬伤部位 :下肢 43 8例 ,上肢 2 5 2例 ,头部 3例 ,胸部 4例 ,会阴部 1例 ,咬伤 2处者 2 6例。1 .2 临床分型 全部病例均符合 1 997年广东湛江第一届国际蛇伤学术研讨会制订的毒蛇咬伤的临床病情分型标准 ,其中轻型 6 0 5例 ,占 86 .6 8% ,重型 80例 ,占 1 1 .46 % ,危型 1 3例…  相似文献   

13.
用核糖体ITS区序列验证自然杂交种Meconopsis × cookei G.Taylor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被认为是自然杂交种的绿绒蒿植物Meconopsis×cookeiG .Taylor及其可能的亲本红花绿绒蒿(M punicea)和五脉绿绒蒿 (M .quintuplinervia)的核糖体DNAITS区进行了序列测定 ,所得序列的长度为 6 6 7~ 6 6 8bp ,其中红花绿绒蒿的序列长度为 6 6 7bp ,另外两个种的序列长度均为 6 6 8bp。利用软件ClustalX对所得序列进行排序和碱基比较 ,排序后的序列长度为 6 6 8bp ,其中ITS1长度为 2 5 4bp ,5 8S长度为 16 2bp ,ITS2长度为 2 5 2bp。整个ITS区序列共有 16个变异位点 ,占序列总长度的 2 4 0 % ,其中ITS1的变异位点 9个 ,占 5 6 2 5 % ,占整个序列长度的 1 35 % ;ITS2的变异位点 6个 ,占 37 5 0 % ,占整个序列长度的 0 89% ;5 8S的变异位点 1个 ,占 6 2 5 % ,占整个序列长度的 0 15 %。分析结果表明 ,M .×cookei同时具有红花绿绒蒿和五脉绿绒蒿的两种ITS序列 ,也就是说M .×cookei与红花绿绒蒿和五脉绿绒蒿之间在ITS基因上的变化规律符合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从而从分子水平上证明M .×cookei是红花绿绒蒿和五脉绿绒蒿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栽培料培育的茶薪菇氨基酸含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屑栽培茶薪菇和稻草培茶薪菇均含有 18种氨基酸 ,前者氨基酸总量为 18.35 % ,其中必须氨基酸质量分数为 8.14% ,鲜味氨基酸质量分数为 5 .88% ;后者氨基酸总量为 2 0 .2 1% ,其中必须氨基酸质量分数为 8.96 % ,鲜味氨基酸质量分数为 6 .37%。提示稻草栽培茶薪菇的氨基酸营养价值优于木屑栽培茶薪菇  相似文献   

15.
环境因子对大石鸡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卫明  侯鹏  黄族豪  刘迺发 《生态学报》2002,22(4):528-534
大石鸡是我国特有种 ,仅分布于青海东部 ,甘肃中部 ,宁夏六盘山以西 ,是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荒漠环境指示鸟类。研究其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不仅是生态遗传学的前沿领域 ,而且在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领域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 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 ,测定了甘肃境内由北向南的 5个大石鸡 ( Alectorismagna)种群 (兰州、榆中、定西、武山和礼县 )的线粒体 DNA( mt DNA)控制区 ( D-loop) 4 5 7~ 4 5 8个碱基长度的基因序列。结果表明兰州、榆中、定西、武山和礼县种群的平均碱基含量中 A( F=0 .30 F0 .0 1( 4 ,32 ) =3.97)、T( F=6 .4 4>F0 .0 1( 4 ,32 ) =3.97)差异极显著。 5个种群的基因变异率分别为 0 .32± 0 .2 7%、0 .4 8± 0 .4 5 %、0 .6 2± 0 .4 3%、0 .4 4± 0 .2 4 %、0 .1 7± 0 .1 4 % ,种群内的平均基因变异率为 0 .4 1± 0 .1 7% ,种群间的平均基因变异率为 0 .4 6± 0 .1 0 % ,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平均基因变异率差异不明显( F=2 .5 90 .0 5 )和无霜期 ( r=-0 .81 0  相似文献   

16.
流感嗜血杆菌在两种培养基分离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岩  李珊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2,14(3):176-176,178
流感嗜血杆菌是引起小儿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本文用配的羊、兔血巧克力培养基从6 4份小儿肺炎标本 (痰和咽拭子中分离到流感嗜血杆菌分别 2 9株、32株、阳性率 4 5 .3%、5 0 % ;差异无显著性 (P>0 .5 )在 32株流感嗜血杆菌中用 RHA法进行分型 ,b型占 18.75 % ,d型占 6 .2 5 % ,e型占3.13% ,不定型占 71.88%。  相似文献   

17.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林窗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为探讨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的林窗干扰特征 ,对王朗自然保护区的这一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该类型森林中林窗的数量、大小、形状及其成因 ;林窗形成木 (GM )的类型、数量和物种构成。结果表明 ,在川西亚高山原始针叶林林区 ,大多数形成木都是因树木达到一定年龄后衰老等原因引起其抗性下降而死亡的 ;由树木基折形成的林窗最为普遍 ,占 5 1 2 3% ,由干折形成的占 2 0 37% ;单株形成木林窗几乎达到所调查林窗的一半 (占总数的 4 6 99% ) ,平均每个林窗拥有 1 95株形成木。扩展林窗大小多在 10 0~ 4 0 0m2 ,10 0~ 2 0 0m2 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 ,占 2 6 5 1% ;而 30 0~ 4 0 0m2 所占的面积比例则最大 ,占 2 2 6 4 %。冠空隙的面积多在 2 0 0m2 以下 ,其中以 5 0~ 10 0m2 所占的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均为最大 ,分别为 32 5 3%、17 72 %。冠空隙、扩展林窗的平均面积为 71 6 8m2 、15 4 14m2 。  相似文献   

18.
竹叶楠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抗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得坡  王发松  张宏达  任三香   《广西植物》2000,20(2):181-184
利用 GC- MS联用技术从竹叶楠 (Phoebe faberi)叶挥发油中鉴定了 2 6个萜类化合物 ,如(Z) - (R) - (+) - 3,7,11-三甲基 - 1,6 ,10 -十二碳三烯 - 3-醇 (相对含量 39.34% )、β-丁香烯 (2 9.18% )、姜烯 (5.16 % )和氧化丁香烯 (4 .2 1% )。该挥发油具有一定的体外抗真菌活性 ,在培养基油浓度小于2 .0 μL/ m L的情况下 ,能够完全抑制新型隐球菌、申克氏孢子丝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球毛壳霉等皮肤真菌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9.
采用传统的细菌性阴道炎 (BV)诊断方法检查 5 0例 BV患者 ,同时采用美国 Gryphus Diagnos-tics公司生产 IBX4 0 4 1药盒行 BV Blue试验加以对比。结果表明 :采用传统的诊断方法 ,5 0例 BV患者胺试验、p H>4 .5及线索细胞均为阳性 ,阴道液匀质稀薄者 4 6例 ,占 92 %。 BV Blue试验阳性 4 5例 ,占 90 % ,阴性 3例 ,占 6 % ,可疑阳性 2例 ,占 4 %。P值 >0 .0 5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BV Blue试验可作为诊断 BV简便而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过路黄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植物名称 过路黄 (Lysimachiachristinae)。2 材料类别 茎段。3 培养条件 芽生长培养基 :( 1 )MS + 6 BA 0 .5mg·L- 1 (单位下同 ) +IBA 0 .2。增殖培养基 :( 2 )MS+ 6 BA 1 .0 +IBA 0 .2 ;( 3)MS + 6 BA 1 .5 +IBA 0 .5 ;( 4 )MS + 6 BA 1 .5 +NAA 0 .5。生根培养基 :( 5 )MS ;( 6)MS +IBA 0 .1。所用培养基均加 0 .8%~ 0 .9%琼脂、3%白砂糖 ,pH 5 .6~5 .8,培养温度为 ( 2 5± 2 )℃ ,相对湿度 65 %~ 75 % ,光照 1 2~ 1 4h·d- 1 ,光照度 1 5 0 0~ 2 0 0 0lx。4 生长与分化情况4.1 无菌材料的获得 选取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