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国产链霉亲和素直接包被塑料板孔,生物素标记抗体,建立的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测定血中地高辛浓度.其测定灵敏度为0.0964 μg/L,最低检测限为0.2251 μg/L,测定三份低、中、高浓度的血清标本,批内变异系数为8.9%,5.9%,2.4%;批间变异系数为15.8%,10.1%,9.2%,测定回收率在89.1%~107.22%之间,此法与FPIA方法相关良好(r=0.9488).  相似文献   

2.
高灵敏白介素6放射免疫分析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人工重组的白介素6(IL-6)多次免疫兔和豚鼠,获取高效价的IL-6抗体.用氯氨T法制备 125I标记IL-6,经Sephadex G-25纯化,抗原抗体反应采用平衡一步法,4℃温育24 h后经PR试剂分离结合和游离的标记抗原.该法测定范围0.1~3.2 μg/L最低检出量为0.l μg/L,批内和批间误差分别小于6.4%和10%.健康男性115例血清IL-6含量为(0.27±0.13) μg/L.女性101例血清IL-6为(0.26±0.10) μg/L.男女无差异.此外,用该法检测兔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后24 h血清IL-6水平明显升高.失血性休克大鼠淋巴液中IL-6水平明显上升,经山莨菪碱(l mg/kg)治疗休克后IL-6又明显下降.内毒素同人牙周纤维细胞共同培养不同时间也促进IL-6释放并明显高于对照水平.  相似文献   

3.
赭曲霉毒素 A 的高灵敏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TRFIA) 技术建立快速的高灵敏度的赭曲霉毒素 A (OTA) 全自动检测方法 . 将 OTA-BSA 作为免疫分子免疫 Balb/c 小鼠, OTA-KLH 为筛选用抗原包被板,用间接酶联免疫分析 (ELISA) 法筛选出专一针对 OTA 的高效价的阳性克隆 3G9 ,用杂交瘤细胞制备抗 OTA 单克隆抗体 . 用 OTA-BSA 包被 96 孔板为固相抗原,与游离 OTA 共同竞争有限的抗 OTA 单克隆抗体,以稀土离子 Eu3+ 标记的羊抗鼠抗体进行示踪,采用间接竞争免疫分析方法在解离增强荧光免疫分析体系中建立 OTA-TRFIA. 该方法的灵敏度为 0.03 μg /L ,测量范围为 0.03 ~1 000 μg /L ,批内和批间变异分别为 3.7% 和 5.3% ,平均回收率为 94.2% ,与赭曲霉毒素 B 的平均交叉反应为 3.7% ,与黄曲霉毒素 B1 、 牛血清白蛋白和苯基丙氨酸无交叉反应,说明抗体的特异性很好 . 8 条不同时间进行的间接竞争 OTA-TRFIA 的效应点均值 ED80 、 ED50 、 ED20 分别为 (0.33±0.02) μg /L、 (1.44 ±0.08) μg /L 和 (5.22 ± 0.12) μg /L ,说明方法的稳定性好,样品经 TRFIA 和 ELISA 试剂盒同时检测 OTA ,两者的相关系数为 0.925 ,结果相符 . 研究表明, OTA-TRFIA 是目前报道的 OTA 检测中最灵敏的方法,该分析方法稳定性好,可测范围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相似文献   

4.
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阿萨希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asahii)ZZB-1产酰胺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运用单因子试验筛选出麦芽糖和酵母浸膏为最适碳源、氮源,金属离子Ca2+、Mn2+可提高发酵酰胺酶产量;通过最陡爬坡实验逼近以上4个因子的最大响应区域后,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产酰胺酶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麦芽糖18.84 g/L、酵母浸膏9.55 g/L、NaCl 5g/L、KH2 PO41g/L、MgSO4·7H2O 0.2 g/L、FeSO40.001g/L、CaCO370.84 μmol/L、MnSO4 65.39 μmol/L(1%丙烯酸诱导),NH4·H2O调节pH至7.0.培养基优化后酰胺酶产量由初始2554U/L提高到4156 U/L,为原始发酵培养基配方酶活产量的1.63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藏红花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效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丹参组、藏红花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予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复方丹参组、藏红花组分别予复方丹参、藏红花溶液灌胃,第8周末处死动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肝组织切片HE、MASSON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结果:藏红花组大鼠肝纤维化病理改变较轻,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和Ⅳ型胶原水平下降,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藏红花具有减少肝纤维化大鼠的胶原沉积,抗肝纤维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钐(Sm3 )标记抗胃蛋白酶原Ⅰ单克隆抗体(PG Ⅰ)及铕(Eu3 )标记抗胃蛋白酶原Ⅱ单克隆抗体(PGⅡ),建立了双标记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同时检测人血清PGⅠ和PGⅡ.将抗PG Ⅰ单克隆抗体8003#、抗PGⅡ单克隆抗体8101#以一定比例共包被于96孔微孔板上,用Sm3 标记抗PGⅠ单抗8016#、Eu3 标记抗PGⅡ单抗8102#,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建立PGⅠ/PGⅡ的双标记TRFLA.标准曲线由TRFLA检测仪自带的Log-LogB函数处理.PGI可测范围为0.2~300μg/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5.2%和8.1%,平均回收率为96.9%;PGⅡ可测范围为0.05~55μg/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7.1%和11.7%,平均回收率为103.7%;双标记PGⅠ/PGⅡ-TRFLA与PGⅠ-ELISA法、PGⅡ-ELISA法的测定结果高度相关,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426和0.9396.检测300例健康人员的PGⅠ为(157.3±51.0)μg/L,PGⅡ为(10.6±5.9)μg/L,PGⅠ/pGⅡ比值为(14.8±4.3)μg/L.PG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在55.3~259.3μg/L之间,PGⅡ正常参考值为<23μg/L,PGⅠPGⅡ>6.双标记PGI/PGⅡ-TRFLA方法的研究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是一种灵敏、简便、快速、经济并可用于大批量样品筛查的方法,有利于各种胃病的大规模普查筛选及患者病程监测.  相似文献   

7.
血浆氨酶促终点法测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用谷氨酸脱氢酶-还原辅酶Ⅰ(GLDH-NADH)为反应系统的血浆氨酶促终点比色测定法.反应体系中加入1.9 kU/L的乳酸脱氢酶(LDH),可排除内源性丙酮酸盐引起NADH消耗所致的吸光度持续下降对测定的干扰.此法测定线性范围为6~200 μmol/L,回收率为90%~105%,批内变异系数小于5%,常规条件下的变异系数小于10%.30例健康志愿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浆氨水平为10~70 μmol/L.此法操作简单、迅速、精确,适合于常规分析.  相似文献   

8.
任和  韩霜  陈祥  李帅鹏  白仲虎 《生物工程学报》2021,37(12):4406-4414
为了建立定量检测人血清中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Type Ⅰ procollagen N-terminal peptide,PINP) 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方法,首先在谷氨酸棒状杆菌中分泌表达了PINP-α1链重组蛋白,以其为免疫原制备单抗,获得了2B10、8C12和1F11共3株可稳定分泌抗PINP-α1链的单抗杂交瘤细胞株。进一步配对筛选后,以单抗8C12偶联生物素作为捕获抗体,单抗1F11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作为检测抗体,二者与样本中的PINP结合形成夹心复合物,再与包被有链霉亲和素的磁微粒形成完整的检测系统,从而定量检测人血清中PINP的浓度。对该方法进行条件优化后,确定捕获抗体、检测抗体的最佳工作浓度均为3 μg/mL,孵育时间为30 min;本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22 ng/mL,批内、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内,线性范围为5–1 100 ng/mL,回收率在93%–107%之间。通过对160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本方法检测结果与罗氏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R2为0.906 2。开发的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方法可定量检测人血清中PINP的含量,有望成为骨骼疾病检查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尿中微量白蛋白的测定及应用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应用免疫浊度法在自动分析仪上测定了尿中微量白蛋白.对140名健康人一次尿样品测定后求出排出率的参考范围(可信区间95%),上限为2.83g/mol肌酐.此法结合尿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测定应用于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以检测早期肾损伤.结果表明此法能灵敏地检出早期的尿中白蛋白漏出,对肾损伤早期诊断比传统的尿蛋白试验更为可靠.尿中溶酶体酶(如NAG)对肾小管损伤是更特异和灵敏的标志物.联合应用尿中微量白蛋白和酶的测定可进一步提高检出率,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同时用血清Ⅳ型胶原测定对糖尿病人作了观察,结果糖尿病人血清Ⅳ型胶原均值也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这一指征反映了肾单位基底膜胶原蛋白的合成动态.  相似文献   

10.
用单克隆抗载脂蛋白(a)抗体为包被抗体,酶标抗纤维蛋白溶酶原(Pg)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了人血清脂蛋白(a)[Lp(a)]中Pg位点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方法特异,测定范围为28~880 mg/L,变异系数批内为4%~6%,批间为7%~9%.检测了正常人、冠心病(CHD)和肾衰血透患者(CRF)血清Lp(a)、Lp(a)中Pg位点和Pg/Lp(a)比值.结果示正常人血清Lp(a)水平分别同Pg、Pg/Lp(a)呈正、负相关.CHD和CRF患者Lp(a)、Pg位点和Pg/Lp(a)比值明显高于正常人,认为Lp(a)中Pg位点测定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研究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磁免疫电化学发光检测肺癌血清p53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抑制基因——p53基因的突变可能产生p53抗体.p53抗体在肿瘤的诊断、预后及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检测p53抗体的方法,如酶联免疫分析方法,需要多个步骤,比较费时,且大部分检测指标只能是半定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磁免疫电化学发光(IM-ECL)分析方法定量检测人血清p53抗体.这种新的分析方法检测人血清p53抗体的最低检测极限可达到10 ng/L,标准曲线的动力学范围和线性范围达到5个数量级(0.01~1 000 μg/L).我们应用IM-ECL分析法检测肺癌病人血清,只需要50 μl的样品量,30 min的孵育时间和少于50 s的采集时间,得出肺癌血清中p53抗体的阳性率为28.6 %,然后通过标准曲线定量阳性血清中p53抗体的浓度.从肺癌血清的结果中发现,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p53抗体浓度增加.IM-ECL分析方法在检测限、线性范围、分析时间等方面都优于酶联免疫分析,是一种可行的快速、灵敏、定量检测人血清p53抗体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朱砂根抑制α-葡萄糖苷酶与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利用96微孔板法筛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采用DPPH、ABTS和FRAP方法分析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部位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最高(IC50=39.27 μg/mL),石油醚部位次之(IC50 =56.11 μg/mL),正丁醇部位活性最弱(IC50=62.05μg/mL),但均远大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1081.27 μg/mL);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能力最强,正丁醇部位次之.乙酸乙酯部位清除DPPH自由基(IC50=38.55 mg/L)的能力比BHT( IC50=18.71 mg/L)低1/2,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IC50=3.60 mg/L)比BHT(IC50=7.44 mg/L)强,但比BHA(IC50=1.74 mg/L)弱,还原Fe3+的能力(FRAP=512.99 ±6.80 μmoTE/g)为BHT(FRAP=1581.68±97.41μmol TE/g)的1/3.结果显示朱砂根乙酸乙酯部位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抗氧化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3.
人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是炎症以及各种相关疾病如病毒感染、心血管疾病等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临床检测指标。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CRP定量免疫测定方法,将表达纯化的重组CRP作为抗原免疫小鼠,获得了5株稳定分泌抗体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DAS-ELISA)初步鉴定筛选的抗人CRP单克隆抗体,并分别选择m Ab 9D6和m Ab 9G4作为捕获抗体与检测抗体,建立用于人CRP检测的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chemi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oassay, CLEIA),最后通过测定分析临床血清CRP样本,评价CLEIA的性能。结果显示,基于9D6/9G4-AP单克隆抗体对的CLEIA测定范围为0.176 7~500μg/L (可扩展至100 mg/L);所建立的CLEIA与医院采用的免疫散射比浊法(R2:0.949 6, P<0.000 1)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且Bland...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人肌型特异烯醇化酶(hMSE)的放免分析法,抗血清的亲和常数为5.1×109L/mol,采用改良的BHR法制备了 125I-hMSE,后者非特异结合率为3%,与抗血清(1∶103)结合率达50.16%;批内和批间CV分别为8.6%和13%.回收率为95%-105%.标准曲线范围为5-320μg/L.最小检出率为5μg/L.最佳反应条件:0.1mol/LpH7.4PBS(含5mmol/L MgSO4,0.1%吐温-20,0.1%NaN3);反应温度和时间:37℃反应0.5h和4℃,0.5h,作为快速测定;或选用4℃反应24h.65例健康人血清hMSE浓度为23.9±10.9μg/L(x±s).hMSE超过57μg/L(x+3s).为阳性值.测定了AMI和肌病患者,血清hMSE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5.
以棕榈残渣(Empty fruit bunch,EFB)为原料,通过预处理、酶解、发酵等过程制备纤维乙醇.首先对比了碱、碱/过氧化氢等预处理条件对棕榈残渣组成及酶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稀碱预处理效果较好.适宜的稀碱预处理条件为:NaOH浓度为1%,固液比为1∶10,在40℃浸泡24 h后于121℃下保温30 min,在该条件下,EFB的固体回收率为74.09%,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分别为44.08%、25.74%和13.89%.对该条件下预处理后的固体样品,以底物浓度5%、酶载量30 FPU/g底物酶解72 h,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酶解率分别达到84.44%和89.28%.进一步考察了酶载量和底物浓度对酶解的影响以及乙醇批式同步糖化发酵,当酶载量为30 FPU/g底物,底物浓度由5%增加至25%时,利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接种量为5%,VIV)发酵72 h后乙醇的浓度分别为9.76 g/L和35.25 g/L,可分别达到理论得率的79.09%和56.96%.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小鼠肺纤维化血清中Ⅳ-C型胶原及透明质酸的的影响.方法:C57BL/6雄性小鼠60只,分为三七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强的松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盐酸博莱霉素,假手术组小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第2天开始给药,持续到处死动物的前一天.三七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120、60、30mg/kg/d,强的松组为0.56mg/kg,假手术组、模型组分别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28d后处死,观察比较各组小鼠血清中Ⅳ-C型胶原及透明质酸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Ⅳ-C型胶原、透明质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相比,三七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均能降低小鼠血清中Ⅳ-C型胶原、透明质酸舍量,其中中、高剂量组的降低作用较为显著(P<0.01).结论:三七总皂苷可通过降低肺纤维化小鼠细胞外基质含量而发挥治疗肺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藤茶总黄酮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藤茶总黄酮(Tengcha flavonoids,TCF)对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66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10只),正常喂养;模型组(14只):采用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TCF治疗组分为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4只):在造模的同时,每日分别予以TCF25mg/100g、50mg/100g、100mg/100g体重灌胃。于第12周末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水平以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CF各剂量组血清中ALT、AST、HA、LN、PCⅢ、CⅣ的水平显著下降(P<0.05);SOD活性明显增高,MD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TCF对CCL4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特种五谷虫(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蝇蛆的俗称)脂肪酸的体外抗肿瘤、抗HIV-1整合酶活性,并确定其组分构成,通过溶剂萃取和油脂酶解获得2种脂肪酸FA1和FA2,采用MTT法/SRB法测定其体外抗人白血病细胞HL-60/人肺癌细胞A-549活性,以及采用Biotin-ELISA法检测其对HIV-1整合酶的抑制作用;并由GC-MS分析确定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FA1和FA2对人白血病细胞/人肺癌细胞均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在35~65 μg/mL;对HIV-1整合酶同样具有强烈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86.7 μg/mL和98.5 μg/mL。GC-MS分析表明,FA1和FA2化学组成相似,均含有15%~16%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其中有2个组分为ω-6 PUFA。提示特定培养的五谷虫,其脂肪酸成分具有显著的体外抗肿瘤、抗HIV-1整合酶活性,其中含有的PUFA,尤其ω-6 PUFA,可能是主要活性组分;FA2在来源上和FA1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酶解液中Ⅱ型胶原的盐析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SDS-PAGE电泳及圆二色谱对其纯度和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酶解液中Ⅱ型胶原的最佳盐析条件为NaCl浓度3.5mol/L、22.3℃、31.08h,在此条件下Ⅱ型胶原回收率为90.88%;采用盐析法从酶解液中制备的Ⅱ型胶原,具有较高纯度并保持着完整的3股螺旋结构。  相似文献   

20.
用火箭电泳法测定溶菌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测定体液中溶菌酶含量的方法有免疫学和酶学方法两大类。常用的琼脂平板打孔法是一种酶学测定法,其测定范围为10—1000μg/ml。但人和小鼠血清溶菌酶活性分别约为2μg/ml和5μg/ml,低于上述测定范围。因此单用琼脂平板打孔法研究血清溶菌酶活性的细微变化是有困难的。我们将酶学方法和电泳方法结合在一起。由于酶的作用区域增加,灵敏度随之提高。此法类似抗原抗体在电冰过程中形成沉淀的火箭电泳法,但实际上并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