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吗啡对于蟾蜍离体脊髓的兴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蟾蜍离体脊髓标本上,吗啡10~(-5)—10~(-3)M 能增大背根-腹根反射(DR-VRR),此增大作用不被纳洛酮拮抗,但10~(-4)M 的纳洛酮可轻度增大 DR-VRR。含菲核结构的阿片生物碱蒂巴因、可待因的兴奋作用强于吗啡,这三种药物在更高浓度时则抑制、甚至取消 DR-VRR。不含菲核结构的合成镇痛药美沙酮、哌替啶及脑啡肽类似物 FK33-824对 DR-VRR只起抑制作用。虽然吗啡能阻滞脊髓突触前抑制,并以可被纳洛酮逆转的方式取消刺激腹根诱发的背根电位(VR-DDRP),吗啡增大 DR-VRR 并非由于它的去抑制作用。本文结果提示,吗啡的兴奋作用与阿片受体无关,并为含菲核结构的阿片生物碱所特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吗啡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吗啡组,各18只.四动脉阻断法建立脑缺血模型,吗啡组在脑缺血前60 min腹腔内注射吗啡1mg/kg.脑缺血8 min再灌注12h、72h及168h各取6只大鼠的脑组织,观察海马区病理学改变、神经元凋亡及Bcl-2表达.结果:吗啡预处理能使各灌注点海马神经元病理改变减轻、凋亡细胞数减少(P<0.01)、Bel-2表达增加(P<0.01).吗啡组细胞凋亡数减少趋势与Bcl-2表达上调趋势一致.结论:吗啡预处理可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吗啡抗凋亡作用机制与Bcl-2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吸入含有二氧化硫(SO2)的空气会出现鼻阻塞反应。本研究使用麻醉猪测量SO2对鼻腔血管和气道阻力的影响以及其控制机制。将相同通气量的空气从呼出方向通入两侧鼻腔或直接经支气管入肺,测量鼻腔及支气管的气流压力并计算鼻腔及支气管气流阻力的改变。同时记录体动脉的压力和鼻腔动脉的血流量以计算血管阻力的变化。空气中含有2 ppm SO2时,血压及鼻血管阻力下降但鼻气道及支气管阻力上升。空气中SO2含量上升至8 ppm时,血压、鼻血管阻力和支气管气流阻力均上升,但鼻气道阻力下降。直接鼻腔刺激和经支气管入肺引起的反应相同。单侧鼻腔刺激引出双侧反应。钌红抑制鼻腔刺激反应。两侧迷走交感神经切除抑制肺刺激反应。因此2 ppm SO2引起经受体反射鼻血管扩张令鼻阻塞,而较高浓度SO2引发经受体反射鼻血管收缩令鼻阻塞减轻。短时间暴露(STEL)于2 ppm SO2所引起鼻阻塞及支气管收缩可限制SO2进入肺部,而较高浓度SO2引发鼻阻塞减轻可令总气道阻力下降以对抗支气管收缩产生的肺通气减少。  相似文献   

4.
灵芝发酵液酸性醇提物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世光  王林 《菌物学报》2009,28(6):832-837
通过灵芝发酵液酸性醇提物对小鼠的镇咳、祛痰实验,及烟熏小鼠肺部组织的形态学观察,研究灵芝酸性醇提物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灵芝发酵全液,不同剂量的灵芝酸乙醇提取物、灵芝酸正丁醇提取物均能显著延长二氧化硫诱发的小鼠咳嗽潜伏期,并显著抑制小鼠咳嗽次数,有明显的镇咳作用。60mg/kg给药量的正丁醇提取物使小鼠气道酚红排泄量较对照组提高了50.7%,祛痰疗效也明显优于双黄连口服液。肺组织切片病理检查表明,灵芝酸性提取物明显减轻烟熏小鼠的气管、支气管粘膜损伤,慢性支气管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轻于单纯烟熏模型组,且抗炎、抗损伤作用与双黄连相当,这可为灵芝酸产品的研究开发提供一定的药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探究克班宁的镇痛作用部位并初步明确其镇痛机制为目的。采用小鼠足趾注射甲醛法、热板法及腹腔注射醋酸(扭体法)所致疼痛模型,探讨克班宁的镇痛作用;以小鼠输精管经壁电刺激法,了解克班宁对吗啡受体的影响。结果发现克班宁在3.2 mg/kg时对三种疼痛模型均显示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抑制小鼠输精管经壁电刺激所引起的收缩,且该收缩不能被纳络酮所拮抗。因此,克班宁可能具有中枢样镇痛作用,但作用机制与吗啡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6.
在17只麻醉开胸犬,观察局部充胀胸部降主动脉(TDA)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充胀 TDA 引起心率、心肌收缩力、肾及股薄肌灌注压和全身动脉血压增加;TDA 局部去神经后反应消失,表明上述心血管效应系 TDA 受牵张刺激引起的正反馈性神经反射现象。2.切断动物两侧颈迷走神经和窦神经后,充胀 TDA 引起的心血管效应增大。3.用心得安(1mg/kg)消除心脏的β-效应后,充胀 TDA 引起的升压反应有所减小;用酚妥拉明(3mg/kg)阻断血管的α-受体效应后,多数动物即不再出现血压增高,从而提示充胀TDA 时的血压升高主要是反射性外周阻力增加所致。在缓冲神经完整的条件下,上述 TDA加压效应是存在的,但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缓冲反射对其有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Sun YM  Yang JZ  Sun HY  Ma YY  Wang JH 《动物学研究》2012,33(1):14-18
吗啡是一种有效的镇痛药,但易使动物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在该实验中,中缅树鼩(Tupai a belangeri chinensis)连续7d,每天接受三次肌肉注射递增剂量(5、10、15、20mg/kg体重)吗啡后对吗啡产生耐受和依赖;吗啡注射完成后,腹腔注射纳洛酮(1.25mg/kg体重)催瘾,可诱导其条件性位置厌恶(conditioned place aversion,CPA)及相应吗啡戒断症状的出现。该结果提示树鼩慢性吗啡依赖模型的建立可用于研究吗啡依赖和耐受的生物学机制,以及减轻戒断症状药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8.
实验在62只乌拉坦、氯醛醣麻醉兔上进行,用三碘季铵酚制动,由人工呼吸机维持通气。电解损毁下丘脑弓状核区或者在该区微量注射纳洛酮(2μg/1μl)可消除刺激腓深神经对刺激下丘脑诱发的期前收缩的抑制作用。在下丘脑弓状核区微量注射吗啡(2μg/1μl)可减少刺激下丘脑诱发的期前收缩次数,而注射纳洛酮(2μg/1μl)则使期前收缩数增多。无论损毁延髓中线区或在中央灰质内微量注射纳洛酮(2μg/1μl),均可消除下丘脑弓状核区微量注射吗啡(2μg/1μl)对刺激下丘脑诱发的期前收缩的抑制作用。因而,在下丘脑弓状核区微量注射吗啡,可能经中脑中央灰质而发挥对刺激下丘脑诱发的期前收缩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脑啡肽对离体动脉条收缩活动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谨之  林树新 《动物学报》1992,38(2):202-207
亮氨酸脑啡肽(L-ENK)和甲硫氨酸脑啡肽(M-ENK)对兔耳动脉条在电场刺激下所产生的收缩反应具有抑制作用,此抑制效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并且可以被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阻断。用荧光法测定动脉条去甲肾上腺素(NE)释放量的实验表明,脑啡肽(ENK)是通过抑制支配动脉壁交感神经末梢释放NE,继而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的。实验还证明,吗啡对动脉条的收缩无抑制作用,从而表明在兔耳动脉上以δ亚型阿片受体为主,可能无μ亚型阿片受体。可卡因和育亨宾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使动脉条释放NE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咳喘安胶囊的镇咳和祛痰作用及对哮喘小鼠肺NF-kB表达的影响,阐述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小鼠气管酚红排泌实验观察咳喘安胶囊祛痰作用.以氨水诱导的咳嗽实验观察咳喘安胶囊的镇咳作用.采用卵清白蛋白激发小鼠哮喘,然后采用咳喘安胶囊进行干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NF-kB在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咳喘安胶囊中、高剂量组能显著促进小鼠气管酚红排泌,而低剂量组则没有明显祛痰作用.咳喘安胶囊中、高剂量组对氨水诱导的咳嗽有明显的延长诱导时间和镇咳作用.各哮喘模型对照组小鼠肺支气管壁NF-kB面积及积分光密度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各用药组小鼠支气管壁NF-kB面积及积分光密度值均显著小于模型对照组(P<0.01),且中药高剂量治疗组支气管上皮细胞及肺泡壁炎性细胞胞核阳性的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哮喘组(P<0.05).结论:咳喘安胶囊有很好的镇咳祛痰作用.咳喘安胶囊能显著降低哮喘小鼠气道壁细胞内NF-KB的表达.提示抑制NF-KB的表达是咳喘安胶囊治疗哮喘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1.
缰核痛相关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和吗啡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缰核痛相关神经元对经典镇痛药吗啡的反应,了解缰核的痛觉属性.方法:实验在浅麻醉下的成年大鼠进行.通过脑室插管微量注射,或经五管微电极电泳吗啡、纳络酮、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等,并记录缰核内痛相关神经元的单位放电.结果:在内侧缰核、外侧缰核记录的痛相关神经元放电,又可分为痛兴奋性神经元和痛抑制性神经元.在缰核微电泳吗啡后,痛兴奋性神经元以抑制反应为主,痛抑制性神经元以兴奋反应为主.微电泳纳洛酮可以翻转吗啡对缰核的作用.在吗啡耐受大鼠腹腔注射吗啡10 mg/kg,LHb痛相关神经元表现为镇痛效应的数量远大于MHb痛相关神经元的,表明外侧缰核受吗啡的作用程度高于内侧缰核.对吗啡耐受大鼠脑室注入CCK拮抗剂后,再由腹腔注射吗啡,可减弱对吗啡的耐受程度.反之,在腹腔注射吗啡(10 mg/kg)10 min后,侧脑室注射CCK-8(15 ng/10μl),CCK-8可拮抗吗啡对LHb的镇痛作用,但对MHb的拮抗作用不明显.结论:缰核的痛兴奋性神经元和痛抑制性神经元对伤害性(痛)刺激敏感而不易发生适应.其中外侧缰核神经元对吗啡的敏感性高于内侧缰核神经元.  相似文献   

12.
已知脑室注射硫化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吗啡镇痛效应(用辐射热甩尾反应的潜伏期作测痛指标)有对抗作用。本工作研究了脑室注射CCK-8对吗啡引起的大鼠丘脑两侧束旁核痛反应神经元同时电变化的影响。结果如下:(1)腹腔注射吗啡(10mg/kg)可抑制痛兴奋神经元(PEN)和加强痛抑制神经元(PIN)的电活动。(2)脑室注射CCK-8(15ng/15μl)能对抗吗啡引起PEN放电的抑制作用和PIN电活动的加强作用。无硫CCK-8对吗啡的效应没有对抗作用。(3)注射CCK-8可同时对抗吗啡对束旁核中一个PEN的抑制作用和一个PIN的加强作用。上述结果与甩尾阈测痛的结果一致,即CCK-8对吗啡引起的镇痛效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吗啡对炎性大鼠触诱发痛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电生理技术记录后二头半腱(PBST)肌肌电及胫神经A、C类纤维单位放电.结果:静脉注射吗啡(1 mg/kg)能明显抑制大鼠炎症侧PBST肌伤害性屈肌反射,此作用可被纳洛酮(1 mg/kg)阻断;相同剂量的吗啡对来自炎症脚趾的胫神经A类纤维自发放电无影响,但却可明显抑制相同侧C类纤维的自发放电.结论:吗啡抑制炎性大鼠触诱发痛,此作用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而非通过外周神经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14.
刺激家兔肾内感受器和肾传入神经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戈  何瑞荣 《生理学报》1990,42(3):262-268
在39只麻醉家兔观察刺激肾脏机械和化学感受器以及电刺激肾传入神经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增加输尿管压8—22mmHg 及经输尿管向肾盂内逆向灌注 NaCl(1.0 mol/L)及 KCl(0.15mol/L)溶液时,引起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下降;切断双侧缓冲神经后,MAP 降低更为显著。电刺激肾传入神经时,HR 减慢,MAP、肠系膜动脉和后肢动脉灌流压降低,左心室收缩压及其微分值下降,心输出量(CO)和总外周阻力(TPR)减小;切断双侧窦神经和减压神经后,除 HK、CO 和 TPR 外,其余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减弱更为显著。由此提示,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对肾传入神经激活的心血管效应有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5.
Yang G  Liu XF  Liu N  Zhang J  Zheng JW  Sun HY  Zhang WD  Ma YY 《生理学报》2007,59(3):305-310
药物成瘾被认为是药物长期作用于脑而产生的一种慢性复吸性脑疾病,长期反复的药物(如吗啡)滥用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如药物依赖、药物耐受、强迫性药物寻求等。本实验利用条件化位置偏好(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模型来检测大鼠对吗啡依赖和心理渴求等过程;采用双声刺激听觉诱发电位来研究大鼠在慢性吗啡给予、戒断以及再给药过程中海马感觉门控(N40)的动态变化。吗啡组大鼠注射吗啡(10mg/kg,i.p.)12d,经历第一次戒断12d,再次注射吗啡(2.5mg/kg,i.P.)1d,之后经历第二次戒断2d;对照组大鼠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其余实验条件与吗啡组相同。CPP实验表明,这种药物给予方法促使大鼠对吗啡产生药物依赖和心理渴求。双声刺激诱发电位实验表明,吗啡组大鼠在吗啡给予期间海马感觉门控受到损伤;第一次戒断期的第1~2天海马感觉门控能力减弱,第3天增强,第4~12天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再次给予吗啡后海马感觉门控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并且随后2d的戒断期内海马感觉门控能力也一直保持较低水平,表明再次给药使大鼠海马感觉门控对吗啡更加敏感化。结果提示,长期反复的吗啡给予及再给药干扰了海马的感觉门控能力,吗啡成瘾对大脑可能产生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6.
桑叶药用有经霜采收的要求,为研究桑叶经霜采收对传统功效清肺润燥的影响,本文采用小鼠氨水刺激引咳、豚鼠电刺激引咳、大鼠气管毛细管排痰和小鼠气道酚红排泄等现代药理模型和实验方法研究经霜前后桑叶对清肺润燥、镇咳祛痰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桑叶和霜桑叶对浓氨水诱导小鼠咳嗽的镇咳作用强度R值分别为134.85±3.17和156.84±11.72;对电刺激诱导的豚鼠咳嗽抑制率分别为24.58±5.38%和37.68±7.29%(P0.05)。呼吸振幅的抑制率分别为46.99±7.22%和54.26±8.87%(P0.05);霜桑叶可显著提高大鼠4 h内气道的排痰量(P0.01);青桑叶和霜桑叶对小鼠气道酚红分泌量的提高率分别为45.42±0.27%(P0.05)和97.96±0.52%(P0.01)。研究表明霜桑叶的镇咳、祛痰效果优于青桑叶。  相似文献   

17.
家兔用乌拉坦(700mg/kg)和氯醛糖(35mg/kg)静脉麻醉,用三碘季铵酚制动,在人工呼吸下进行实验。用电刺激下丘脑近中线区的方法诱发室性期前收缩(HVE)。中脑中央灰质(CG)内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A,4μg/2μl)对 HVE 有易化效应,使 HVE 次数增多。微量注射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心得宁(2μg/2μl)使 HVE 次数明显减少,而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2μg/2μl)则对 HVE 次数无明显减少作用。事先在 CG 内微量注射心得宁也可阻断 CG 内注入 NA 对 HVE 的易化效应。在 CG 内注射 NA 后,再在 CG 内微量注射吗啡,后者对 HVE 的抑制效应仍然存在。但在 GG 内注射 NA 可减少或消除刺激腓深神经对 HVE 的抑制作用。上述结果提示,在 CG 内β-受体的激活可增加 HVE 次数。刺激腓深神经对 HVE 的抑制作用可能部份是通过内源性吗啡样物质抑制 CG 内 NA 的释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进一步探索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在吗啡镇痛与纳洛酮拮抗吗啡镇痛中的作用。实验在清醒受限制的大鼠上进行,以电刺激鼠尾出现的甩尾和嘶叫为痛反应指标。结果表明:(1)侧脑室注射微量纳洛酮后,可使电刺激 PAG 或注射微量吗啡于 PAG 所引起的镇痛效应受到明显拮抗;(2)损毀 PAG 或注射微量纳洛酮于 PAG 后,可使由侧脑室注入微量吗啡所引起的镇痛效应显著减弱。由此可见 PAG 既是侧脑室注射吗啡镇痛作用的重要中枢部位,又是侧脑室注射纳洛酮拮抗吗啡镇痛的重要中枢部位。  相似文献   

19.
钙拮抗剂(CA)通过改变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的某些Ca~(2 )依赖性或非Ca~(2 )依赖性的功能活动,产生降压、抗癫痫及增强吗啡镇痛的效应。CA可能成为一种新型的神经节阻滞剂以及抗癫痫和吗啡镇痛的协同药物。  相似文献   

20.
Li YC  Wang H  Cao Y  Tang D  Wang GM  Yu SY  Song G  Zhang H 《生理学报》2005,57(3):395-399
本工作旨在观察脑干孤束核内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是否参与了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的呼吸反应调节。实验采用电生理和微量注射相结合的方法,以膈神经放电为观察指标,观察呼吸变化。通过吸入10%氧气(10%O2,90%N2)引导出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在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us,NTS)处分别微量注射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genistein和其非活动性抑制剂daidzein以及AMPA受体阻断剂CNQX,观察这些药物对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的影响。结果显示,吸入低氧混合气后,动物呼吸加深加快;在NTS处微量注射CNQX或genistein都会不同程度削弱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引起的通气反应,而微量注射daidzein后对反射没有影响。另外,在NTS处微量注射CNQx后再注射genistein,其削弱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的作用与单独微量注射CNQx或genistein基本相同,二者并无协同作用。结果提示,NTS处的蛋白酪氨酸激酶对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并且NTS处磷酸化修饰,AMPA受体可能是PTK发挥这种调节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