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猫外膝体脑片上用单电极电压钳位的方法研究了低阈值T-型钙离子通道的动力学特性.采用阻断各种钾和钠离子通道、减小钙离子电流和选择适当的维持电位等方法,改善了脑片实验的空间钳位.所得结果与大鼠外膝体急性分离神经元的结果一致.说明猫外膝体神经元T-型钙离子通道的动力学特性与大鼠的相同.  相似文献   

2.
视觉信号识别训练可改变视觉通路神经元的可塑性, 其神经机制尚不清楚。已有少数研究显示, 动物(猴) 长时间进行特定方位的光栅识别学习后, 视皮层部分神经元对视觉刺激的反应表现出与学习任务相关的敏感性变化。这种敏感性变化是否亦存在于皮层下结构尚无报道。本实验训练两只成年猫分别进行水平和垂直方位的条形静止正弦光栅的识别以获得食物奖赏, 两只猫的行为识别能力逐渐提高, 4 个多月后识别的正确率达85%以上, 用与训练方位垂直的正弦光栅检测发现, 识别正确率明显下降。细胞外记录外膝体背核(Dorsal lat eral geniculate nucleus, dLGN) 神经元对不同方位正弦光栅刺激的反应显示, 与正常猫相比, 训练猫外膝体细胞的最优方位并未向着训练方位发生明显改变, 对于感受野位于中央区15度视角以内的细胞来说, 其方位选择性强度以及在训练方位的发放强度与正常猫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表明, 猫对特定方位的光栅识别学习不改变外膝体神经元的方位敏感性, 其行为上方位识别特异性的提高可能与视皮层细胞的方位编码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罗茀荪 《生理学报》1988,40(1):1-12
家兔的视觉系统有其特色,其外膝体的解剖和生理特性与猫的情况有所不同。本文综述了家兔外膝体神经元回路研究的进展,特别是关于返回抑制回路的组成和机能意义为研究进展,并以此为例说明丘脑-大脑皮层的复杂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孙坚原  付崇罗 《生理学报》1996,48(5):487-492
利用细胞外记录,在乌拉坦麻醉和三碘委按酚麻痹的37只新西兰兔上,考察刺激杏仁基底核对外膝体神经元感受野反应特性的影响。实验观察到,在117个具有“ON”反应外膝体神经元中,47个单位在电刺激杏仁基底核时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或易化性影响,即细胞反应强度和/或感受野范围均有改变。产生这些影响的潜伏期为7-41ms,最大时程约28ms。撤除电刺激3min后,感受野反应特性即告恢复。单独刺激杏仁核不能引起外  相似文献   

5.
迷走神经背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迷走神经背核(DMV)是一个重要的内脏运动核团和内脏感觉核团。DMV与中枢及外周存在广泛的纤维联系。DMV和孤束核、最后区一起构成了“迷走感觉运动中枢”。DMV存在神经-体液回路,使DMV神经元可以直接感受外周血及脑脊液中的信息。DMV含乙酰胆碱、儿茶酚胺、神经肽类等多种递质及相应受体。DMV参与中枢调节胃肠、心血管及内分泌等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麻醉并麻痹的猫上观察到:刺激中缝背核(DR)可引起小脑皮层浦肯野细胞(PC)兴奋或抑制(主要是抑制);由被动性腕关节屈伸运动刺激引起的外周本体传入可以增强或减速PC对DR刺激的反应。这些结果表明中缝-小脑5-HT能纤维的传入活动可以调制PC的放电活动,并与外周传入有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PTSD促进大鼠中缝背核细胞色素c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变化。方法应用无连续单一刺激(SPS)方法建立PT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SPS刺激后1d、4d、7d和对照组,应用酶组织化学法和RT-PCR方法观察中缝背核神经元Cyt-c的表达变化。结果光镜酶细胞化学法和RT-PCR法显示中缝背核神经元Cyt-c染色阳性细胞于SPS刺激后1d明显高于对照组,4d逐渐增高,并于7d达到高峰。电镜下显示Cyt-c阳性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中缝背核神经元线粒体膜,SPS刺激后可见Cyt-c释放到胞浆中。结论 SPS刺激引起Cyt-c在PTSD大鼠中缝背核神经元呈过表达。  相似文献   

8.
马嵘  徐光尧 《生理学报》1991,43(5):489-493
The effect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hypothalamic arcuate nucleus (ARC) on intragastric pressure (IGP) was observed on 80 Wistar rats anaesthetized with urethan.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ARC could cause an obvious decrease of IGP. (2) The reduction of IGP induced b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ARC was not affected by 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njection of naloxone. (3) After lesioning of locus coeruleus or dorsal raphe, the effect of ARC stimulation was depress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locus coeruleus and dorsal raphe nucleu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reduction of IGP induced by ARC stimulation, but without the involvement of beta-endorphinergic neurons.  相似文献   

9.
王建军  肖幼平 《生理学报》1991,43(6):519-529
In anaesthetized and paralyzed rats, the effect of dorsal raphe (DR) conditioning stimulation on cerebellar Purkinje cell (PC) responses to mossy fiber and climbing fiber inputs were examined.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Stimulation of cerebral sensorimotor cortex elicits widespread activation of mossy and climbing fiber inputs to PCs in contralateral VI and VII lobules of the cerebellum and generates two kinds of evoked responses, i.e. the simple spike (SS) and the complex spike (CS) responses with respectively a latency 8-25 and 12-30 ms. (2) These PC responses could be markedly suppressed by stimulation of DR at intensities which by themselves were subthreshold for directly affecting PC's spontaneous SS and CS activities. (3) This DR-induced depressive effects on evoked PC's SS and CS excitations could be attenuated or blocked by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5-HT receptor blocker methysergide.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erotonergic fiber input from DR can suppress the efficacy of mossy and climbing fiber synaptic action on PC, or decrease the responsiveness of PC itself to afferent synaptic acti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lso suggest that the raphe-cerebellar serotonergic fiber afferent system may be involved in some of the important neuronal processing in the cerebellum.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在位(in vivo) 胞内记录技术,研究了单眼视觉剥夺猫外膝体(LGN) 神经元的双眼反应特性(binocularity) , 结果发现单眼剥夺猫外膝体几乎所有的双眼反应神经元都对非优势眼的闪烁光斑刺激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并且剥夺层和非剥夺层神经元在反应特性上没有明显差异。但是,与非剥夺层神经元相比,几乎没有剥夺层的神经元能对非优势眼的正弦移动光栅刺激起反应,并受其空间频率的调制。结果提示皮层下外膝体水平上这种双眼反应的某些精细反应性质可能与后天视觉经验的修饰有关,并可能受皮层反馈输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Sher.  SM 《生理学报》1997,49(3):307-313
在离体猫丘脑脑片上观察了乙酰胆碱对外膝体中继神经元膜的低阈值T-型钙电导的影响。电流箝位和电压箝位实验结果都显示:将膜电位箝制到给药前的对照水平,排除了乙酰胆碱的去极化作用后,大多数(82%)外膝外神经元的低阈值钙电导仍然被乙酰胆碱所抑制。说明这种抑制作用独立于乙酰胆碱引起的膜电位变化,而是对低阈值T-型钙通道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逸峰  寿天德 《生理学报》1996,48(2):195-198
记录和测定了视觉剥夺猫(dark-rearedcats)外膝体344个细胞的方位调谐等感受野特性,多数细胞(82%)具有方位敏感性(Bias>0.1)。最优方位的分布与正常猫类似,偏向于水平方位,但分布特性强于正常猫。与正常猫类似,视觉剥夺猫外膝体细胞的最优方位与该细胞感受野在视网膜上的位置有关,偏向平行于视网膜中心区与感受野中心的连线(向心线);外膝体内位置相邻近的细胞具有相近的最优方位,亦呈现初步有序排列。结果表明:外膝体细胞最优方位的分布特性与后天视觉经验无关而可能来源于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用 HRP逆行追踪结合谷氨酸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外侧膝状体背侧核 (d L GN)中继神经元的化学递质。光镜下 HRP标记细胞与谷氨酸免疫阳性细胞清晰可辩。HRP单标记细胞位于外侧膝状体背侧核内 ,胞浆及树突基部充满棕色颗粒。免疫金银法 (IGSS)单标记的谷氨酸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于外侧膝状体背侧核与腹侧核 ,胞体内充满黑色银颗粒。在外侧膝状体背侧核内可见 HRP和谷氨酸双标记细胞 ,其数目占 HRP标记细胞总数的 70 .9± 6 .4%。本文提示 ,谷氨酸可能是外侧膝状体背侧核投射至视皮质的中继神经元的神经递质之一。  相似文献   

14.
猫外侧膝状体年龄相关性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青年猫与老年猫外侧膝状体(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s,LGN)神经元及γ-氨基丁酸(gama-aminobutyric acid,GABA)能神经元的年龄相关性变化,探讨老年个体视觉功能衰退的相关神经机理。方法Nissl染色示猫外侧膝状体分层结构(A、A1、C3层)及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法示GABA免疫阳性神经元。光镜下观察、拍照,Nissl染色切片测量外侧膝状体各层厚度、神经元胞体直径并计数神经元数量;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测量外侧膝状体各层中GABA阳性神经元胞体直径并计数GABA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青年猫及老年猫外侧膝状体各层厚度、神经元数量及胞体直径无明显改变(P>0.05);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外侧膝状体各层中GABA阳性神经元数量及胞体直径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下降(P<0.01),且GABA免疫阳性反应减弱。结论在动物个体衰老进程中,外侧膝状体总体神经元保持相对稳定可能对老年个体维持视觉功能具有一定意义;老年个体外侧膝状体GABA能神经元对视觉信息传递及整合过程的抑制性调节功能削弱,可能是外侧膝状体水平上导致老年个体视觉功能衰退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十二只成年猫上用多管玻璃微电极记录了外膝体神经元对不同空间频率和不同方位的移动正弦光栅刺激的反应,共详细测定并对比研究了38个方位敏感性细胞在微电泳荷包牡丹碱前后的方位调谐特性。在最优空间频率附近的较低空间频率下,微电泳荷包牡丹碱后,外膝体细胞的方位敏感性强度(Bias)降低,而在截止频率附近的较高空间频率下,微电泳前后外膝细胞的方位敏感性强度(Bias)从总体上看没有显著变化。结果表明,以空间频率为截止频率附近的移动正弦光栅作为刺激,外膝体细胞的方位敏感性可能主要是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兴奋输入所形成,而非外膝体内抑制机制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青年猫与老年猫外侧膝状体(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s,LGN)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中S100蛋白与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的年龄相关性变化,探讨导致相关变化的原因及其在动物视觉功能衰老中的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示S100蛋白阳性细胞及GFAP阳性细胞。光镜下观察、拍照,计数外侧膝状体各层中S100蛋白阳性细胞及GFAP阳性细胞数量。结果 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外侧膝状体各层中S100蛋白与GFAP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增强(P〈0.01)。结论 动物视觉衰老进程中,外侧膝状体星形胶质细胞存在着明显的反应性胶质化(reactive gliosis),这种胶质化与老年动物视觉功能之间关系将在文中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用微电极在猫外膝体进行记录时,有时同一支微电极能同时记录到两个神经元放电,通常是一个给光中心细胞和一个撤光中心细胞。这一对神经元具有共同的感受野,并且对光刺激的反应类型也相同(同属于瞬变型细胞,或者同属于持续型细胞)。当正弦调制的光点投射在它们的感受野中心时,在不同的刺激强度下,给光中心细胞和撤光中心细胞的反应相位彼此相差半个周期(180°)。在低的刺激频率(5Hz)下,给光中心和撤光中心细胞的反应峰值延迟时间(相对于光调制信号的最大和最小值)也相同,表明它们具有相同的反应潜伏期。这种相位互补特性使具有共同感受野的一对细胞工作于“推挽”方式。对于瞬变型细胞来说,尽管它们在单独活动时显示半波整流特性,然而组成互补对以后则能传递全周期光调制信号。  相似文献   

18.
已知大鼠外膝体内有中脑上丘来的含P-物质的神经末梢,其机能不明。在离休的大鼠外膝体脑片上用单电极电压箝位的方法研究了P-物质对外膝体神经元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的作用。结果表明,P-物质可以使静息膜去极化,并降低膜电导。这提示P-物质抑制了线性钾漏电流。此外,P-物质还抑制去极化激活的慢失活的钾电流、低阈值钙电流和超极化激活的内向整流(H或Q)电流。P-物质还可能抑制早钾(A)电流。因此,P-物质在外膝体视觉信号传递中的作用是使外膝体神经元从爆发反应方式或振荡状态转化为中继反应方式,易化突触传递,使视网膜的视觉信号忠实地传递到大脑皮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