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字识别的眼动特性-字频效应及信道容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眼动测量方法,对字频为4×10-3至1.6×10-5范围内笔画数为4至14的常用汉字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汉字识别时间与笔画数无关,而是存在识别时间随字频减小而增大的字频效应,即当汉字字频每减小一个对数单位其识别时间增加约0.079秒;识别眼动的注视次数(numberoffixations)也随字频减小而增多,注视时程(fixationduration)基本不变;采用"二决一"及"重复显示"汉字识别实验,证实字频效应反映了识别时间与该字在识别时的先验概率的关系,从而可由实验数据计算出识别的信道容量(ChannelCapacity)约为42bits/s。  相似文献   

2.
视觉图像辨认眼动中的Top-down信息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视觉图像辨认过程中,眼球不是均匀地扫描全幅图像,而是通过一系列快速的眼球跳动来改变注视点位置,有选择地通过注视停顿来采集图象中的关键信息。通过实验对不同图像刺激时的眼动轨迹进行记录与分析,发现:(1)对于简单的几何图形,眼动注视停顿主要集中在图像中几何特征之处,亦即与周围不同的奇异点上;(2)对复杂图象刺激,眼动注视点位置决定于受试者的已有概念模型及其兴趣所在;(3)对中文单字进行辩认时,其眼动模式也是取决于受试者对该单字的知识(也即概念模型)。以上结果提示,视觉图象辨认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top-down)的信息处理方式才完成.由中枢控制眼球运动,将注视点落到中枢决定的图形奇点上来,通过注视停顿对中枢认为的关键信息之处进行抽提,以实现辨认。这种处理方式不是只取决于输入的图像信息,也不必对目标图像的每个象素进行处理,而只需对图象中少量的关键信息部位进行重点的检测和处理,从而提高了图象信息处理的能力及效率。  相似文献   

3.
曹洋  孙复川 《生理学报》1997,49(6):632-638
研究视动震颤眼动系统在同时包含两个二维运动的复合运动条纹刺激下的反应特性,并探讨两种子条纹运动方向的夹角和运动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在一定参数范围内,复合运动条纹引起了双重交替OKN反应,即KON交替地跟踪合成运动和分别运动;在跟踪分别运动中,又是交替地跟踪两种子条纹的运动。  相似文献   

4.
用亮度相等的不同颜色构成的等亮度彩色运动条纹(Isoluminant chromatic moving gratings)来进行OKN眼动跟踪实验,探讨它是否与由亮度差别构成的黑白运动条纹图象一样引起OKN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等亮度彩色运动条纹图象(没有亮度差别只有颜色差别)刺激下,视动系统可产生与黑白运动条纹刺激下同样的OKN反应,并且与各单原色运动条纹刺激下的OKN反应也一致。说明0KN眼动跟踪中的运动检测存在颜色通道。本文并提出了一种基于颜色的运动检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国民航飞行驾驶员和乘务员视眼动功能试验和前庭眼动反射试验检查结果的特征,并探讨视眼动功能试验和前庭眼动反射试验检查运用于民航飞行人员日常体检的可能性.方法:应用美国EDI公司的红外视频眼震电图仪,对我国40名民航飞行驾驶员和40名乘务员,进行视眼动功能试验(包括平稳跟踪试验、视动试验和扫视跟踪试验)和前庭眼动反射试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前庭眼动反射试验结果与视眼动功能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且与视眼动功能试验相比前庭眼动反射试验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前庭眼动反射试验检查技术有高频、宽频和操作方法简便等优点,适合应用到民航飞行人员的年度体检中,对民航飞行人员的前庭功能状态进行初步评定.  相似文献   

6.
根据心理物理实验和电生理实验的结果,选用对非零视差有选择性反应的视差敏感复杂细胞来检测视差信息,并把所提取的视差信息直接投射到聚散式眼动细胞(vergencecel)以控制聚散式眼动。同时,综合考虑了复杂细胞编码范围的限制、近细胞和远细胞的相位关系以及跳跃式眼动后增强效应(post-saccadicenhancement)等因素。得到的模拟结果与心理物理实验结果定性地符合  相似文献   

7.
韦敏  孙复川 《生理学报》1997,49(1):7-12
本工作用不同运动图形分别同时刺激家兔左右眼,通过检测正常及单侧前庭迷路损伤后家兔的OKN反应,证明在这种刺激情况下,正常家兔的眼动反应为交替的OKN反应,为进一步探讨交替OKN的控制机制及控制部位建立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视觉图像辨认眼动中的Top-down信息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视觉图像辨认过程中,眼球不是均匀地扫描全幅图像,而是通过一系列快速的眼球跳动来改变注视点位置,有选择地通过注视停顿来采集图象中的关键信息。通过实验对不同图像刺激时的眼动轨迹进行记录与分析,发现:(1)对于简单的几何图形,眼动注视停顿主要集中在图像中几何特征之处,亦即与周围不同的奇异点上;(2)对复杂图象刺激,眼动注视点位置决定于受试者的已有概念模型及其兴趣所在;(3)对中文单字进行辩认时,其眼动模式也是取决于受试者对该单字的知识(也即概念模型)。以上结果提示,视觉图象辨认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top-down)的信息处理方式才完成.由中枢控制眼球运动,将注视点落到中枢决定的图形奇点上来,通过注视停顿对中枢认为的关键信息之处进行抽提,以实现辨认。这种处理方式不是只取决于输入的图像信息,也不必对目标图像的每个象素进行处理,而只需对图象中少量的关键信息部位进行重点的检测和处理,从而提高了图象信息处理的能力及效率。  相似文献   

9.
用眼动测量方法,对字频为4*10^-3至1.6*10^-5范围内笔画数为4至14的常用汉字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汉字识别时间与笔画数无关,而是存在识别时间随字频减小而增大的字频效应,  相似文献   

10.
快速眼动(REM)睡眠期行为障碍(RBD)是REM睡眠期出现肌张力缺失并伴有与噩梦相关的复杂运动为特征的发作性疾病,RBD与帕金森病(PD)密切相关,在PD患者中的发生率高。伴RBD的PD患者临床上多表现为强直型,病程更长,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更重,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损害更突出。RBD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主要涉及脑桥被盖部、蓝斑/蓝斑下区复合体及其投射通路功能的紊乱。诊断RBD主要依据特征性临床表现及视频多导睡眠图(v-PSG)的监测结果。治疗上除了积极干预PD外,应对患者及其床伴采取保护措施;当患者的异常睡眠行为对其造成严重的困扰并具有危险性时,需给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用运动文字的阅读眼动实验来研究运动图像识别与眼动控制的关系,并与一般OKN眼动及一般正常阅读进行对比,探讨了速度及位置信息处理与内容信息处理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一般正常文字阅读的眼动是Saccades眼动与注视停顿;运动文字识别阅读的眼动中没有注视停顿,而是快、慢交替的OKN眼动,在其慢相期间即运动文字与视网膜相对静止期间采集内容信息进行处理,慢相期间既处理文字内容信息又处理运动速度信息,说明对运动速度与内容信息的处理是并行的.(2)在运动文字运动速度高达80°/s以上时,已不能阅读甚至不能识别单字意义,但仍可产生OKN眼动;这一方面证实阅读速度的受限不在于眼球运动的跟踪能力,而在于高级识别中枢的解码速度,另一方面也说明OKN眼动不是在识别后才产生,而是进行运动图象识别的必要条件.(3)运动文字识别阅读的速度不低于一般正常文字阅读的速度.本文的结果还证实OKN眼动的快相眼动有别于Foveating Saccades.  相似文献   

12.
大量电镜和光镜观察发现,雄虻复眼背前区光感受器视细胞中视小杆是沿其长轴扭曲的。用LSM-10型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系统定量测量了虻复眼视网膜细胞感杆的扭曲角度。视感杆扭曲程度,感杆分为三段:在近心和远心段感杆轻微扭曲或不扭曲,扭曲曲线斜率为0.25度/μm;中段感樾扭曲明显,扭曲斜率为1.5度/μm。小眼中视细胞R2和R3的视小杆扭曲方向一致,R1,4,5,6,7视小杆扭曲方向一致,并和R2,3相  相似文献   

13.
双翅目昆虫复眼性特化光感受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性双翅目昆虫,包括家蝇Musca domestica、丽蝇Calliphora erythrocephala、华虻Tabanus mandarinus和憎黄虻Atylotus miser Szilady,其复眼性特化光感受器中央小网膜细胞R7的分布从背区扩展到腹区。在雄性家蝇、华虻和憎黄虻复眼中,性特化光感受器中央小网膜细胞R7的感杆延伸到基底膜,并同中央小网膜细胞R8的感杆并列排列。但在雄性丽蝇复眼中,性特化光感受器中央小网膜细胞R7的感杆不延伸到基底膜。在雌性双翅目昆虫复眼中,性特化光感受器中央小网膜细胞R7仅仅分布在复眼的腹区,其数量比中央小网膜细胞R8少得多。  相似文献   

14.
油松林对油松毛虫危害的补偿与超补偿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从油松毛虫的优化管理出发,在油松林-油松毛虫生态系统中,将油松林视为一个子系统,通过人工模拟摘叶和油松毛虫自然危害的方法,从宏观上进行了油松生长指标的测定,从微观上进行了油松生理指标的分析,均证明了油松在一定失叶率条件下,具有补偿与超补偿效应。并进一步组建了不同龄级油松的补偿与超补偿模型,同时寻求了相应的补偿点和超补偿点。通过1988—1991年在北京部分地区的应用,有力地说明了该项研究成果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为制定油松毛虫综合防治的新策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亚洲玉米螟蛾趋光行为及复眼结构节律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行为实验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比较了夜间暗适应处理和日间暗适应处理的亚洲玉米螟蛾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趋光反应及小眼的显微结构。(1)夜间暗适应处理组的趋光反应率明显高于日间暗适应处理组。5个照度行为实验中,前者最高反应率达80%,最低23%,总反应率近48%,而后者分别只有35%、10%和21%。(2)夜间暗适应与日间暗适应的复眼其屏蔽色素分布大体相同,但小网膜细胞核的分布区域有明显差异,表明亚洲玉米螟蛾小眼结构变化存在一定的节律性。这种结构节律变化可能是导致趋光反应昼夜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我们用dystrophin基因的cDNA全顺序(长14 kb)为核酸分子杂交探针,对中国人dystrophin基因内的RFLPs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结果中给出了PvuⅡ/1 a、Taq Ⅰ/2 b—3、PvuⅡ/2 b—3、TaqⅠ/5 b—7、Xba Ⅰ/10五种杂交中所见的六个RFLPs 的预期杂合频率和受检女性的实际杂合频率;其中PvuⅡ/2 b—3(A 1=26.0 kb,A 2=3.8 kb)和Taq Ⅰ/5 b—7(A 1=10.0 kb,A2=8.4 kb)的2个RFLPs为本文首次报道。PvuⅡ/1 a的2个RFLPs 的等位片段频率与日本人的同类研究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Taq Ⅰ/2 b—3、Taq Ⅰ/5 b—7、Taq Ⅰ/8、EcoR Ⅴ/9和Xba Ⅰ/10的5个RFLPs 与高加索人的数据比较,发现其中4个RFLPs 的等位片段频率的差异有极其显著性。这提示了东西方人在dystrophin 基因的分子结构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这些差异之中,Taq Ⅰ/2 b—3、Taq Ⅰ/8和EcoR Ⅴ/9检出的RFLPs 等位频率,中国人低于高加索人;而Xba Ⅰ/10检出的RFLPs 等位频率则显著高于高加索人;另外Taq Ⅰ/5 b—7检出的RFLPs的等位片段频率则与高加索人相近。实验结果还提示PvuⅡ/1 a、Taq Ⅰ/5 b—7和Xba Ⅰ/10这三种杂交,对于在中国人群中检测DMD/BMD 基因携带者以及产前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