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纯颈椎后路复位CPSS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95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单纯颈椎后路复位CPSS内固定治疗,而对照组采用单纯颈椎前路复位CPSS内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神经功能分级(ASIA)。结果:两组术前ASIA分级B、C、D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较佳,A级患者治疗后仍为A级,但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SAI等级在治疗后均有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断钉或螺钉松动等并发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间隙显著增宽,且后路组优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颈椎后凸畸形Cobb角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颈椎后路复位CPSS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处理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急性脊髓损伤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1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A组36例实施前路手术,B组44例实施后路手术,C组30例实施前后路联合手术。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2个月,三组患者Cobb角、椎体水平位移距离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C组患者改善程度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患者JOA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A、B组(P0.05);在术后随访过程中,三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可更好地恢复颈椎解剖结构,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7月我院采用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28例。损伤部位:C16例,C22例,C3~43例,C43例,C54例,C5~65例,C63例,C6~72例。脱位程度:I度脱位20例,II度脱位5例,III度脱位1例,Ⅳ度脱位2例。ASIA分级:A级2例,B级1例,C级3例,D级4例,E级17例。全部病例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并根据其结果行个体化椎弓根钉置入。术前和术后按ASIA神经功能评估方法评价手术疗效。结果:28例均获得8~1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随访期内无一例死亡。其中置入螺钉140枚,有128枚位置正确,12枚存在不同程度偏差,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无神经损伤加重。ASIA分级:A级3例中的1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B级,B级1例恢复至C级,C级3例中的1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E级,D级4例恢复至E级,E级17例仍为E级。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梁勇东 《蛇志》2012,24(1):89-90
颈椎骨折是由外力突然作用于患者的颈部而引起,重者可致颈髓损伤。颅骨牵引适用于颈椎骨折和脱位患者,但颅骨牵引术后需要长期卧床,并且骨钉置于颅骨两侧,为保持有效牵引,头颈部不能随意活动,处于绝对被迫卧位[1],故颈椎骨折颅骨牵引病人的体位护理相当重要,若翻身操作不当,可使病情加重,甚至迅速死亡[2]。我院于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颈椎骨折并进行颅骨牵引的患者28例,经规范化的体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蛇志》2015,(3)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0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对患者卧位、牵引前准备、牵引后护理等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正确的体位护理、有效的牵引、脊髓神经功能观察护理、呼吸道护理及并发症护理等措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压迫症状。结论针对性、系统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脊髓神经压迫情况,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伤残率,提高治愈率和好转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经口咽入路前路减压同时一期后路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方法,评价该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2月至2006年6月对11例有手术指征的寰枢关节脱位患者,其中外伤齿状突骨折畸形愈合4例、先天性寰枕融合畸形1例、齿突发育不良并不连6例。全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脊髓压迫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感觉障碍;ASIA分级C级3例、D级8例。行显微内窥镜辅助下经口咽入路前路减压,术中颅骨牵引复位后一期后路融合。结果:11例均获得脊髓充分减压,9例获解剖复位、2例部分复位,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四肢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恢复,A- SIA分级1例C级恢复至D级,2例C级恢复至正常,8例D级恢复至正常。内固定无松脱、无断裂及再脱位,植骨融合良好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随访6月-18个月,平均12个月,效果良好。结论:显微内镜下经口咽入路前路减压,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精确、损伤小的优点;充分前路减压可以术中即刻复位、一期后路融合,避免了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外科手术治疗距骨骨折脱住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4月~2008年12月,共外科手术治疗距骨骨折并脱位15例,其中10例前内侧手术入路治疗;5例采用后侧手术人路治疗.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率100%,平均随访4.3年(4个月~8年).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医生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进行评估[1],优良率为87%.结论:手术治疗距骨骨折并脱位疗效优良,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余筱慧  吴革珍 《蛇志》2001,13(1):75-75
脊椎因暴力所致骨折、脱位是脊髓损伤截瘫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自开展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后 ,从 1 997年至今共收治脊椎骨折 40例 ,其中 2 8例损伤脊髓造成截瘫。经系统的治疗和护理都有不同程度好转或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8例中 ,男 1 8例 ,女 1 0例 ,平均年龄 3 5岁。T1 1骨折脱位 1 2例 ,L1骨折脱位 1 6例。全部病例均因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临床症状表现为相应椎体疼痛 ,压痛 ,大小便失禁 ,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肌张力减弱 ,肌力减退或消失。2 护理体会2 .1 心理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截瘫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由于脊柱骨折、脱位造成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膀胱、肛门括约肌之功能不同程度丧失,多数病人终身残废。因此做好截瘫病人的护理始终贯穿在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我院于1994年1月至1998年3月共收治胸、...  相似文献   

10.
颈椎后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翬秀群 《蛇志》2006,18(3):236-237
随着颈椎后路手术技术的发展,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逐渐被临床推广应用,因颈椎手术难度高、风险大,与其相关的手术并发症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我科自2001年7月开展颈椎后路手术以来,由于积极采取预防观察和护理措施,降低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椎弓根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98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植骨及椎弓根系统内固定。结果:术中C臂及术后x摄片见植入椎弓根螺钉平行于椎体上下终板95例,3例有4°-6°的成角。伤前后突畸形平均25°,术后矫正至平均4°。术前伤椎压缩50%-75%,术后恢复至89%-95%。获随访1-3年,内固定松动2例,拔钉3例,断钉2例,椎体高度及Cobb角丢失5°-9°有6例。慢性腰痛12例。神经功能除A级有7例未恢复外,其余病例均有1-3级的恢复。结论:后路手术较完善,适应范围广,创伤小,对屈曲压缩型、骨折脱位型的整复及下腰椎的固定优于前路手术。特别强调准确的椎弓根植入技术及有效的植骨融合是保证后路手术脊柱稳定和防止远期并发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观察经咬肌颌后路对髁突中低位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00例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实验组100例(采用经咬肌颌后路进行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耳颞部入路治疗).随访跟踪1年,观察统计骨折恢复情况和治疗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在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达90.0%,对照组为7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复诊率为19.4%,低于对照组26.1%,满意度78.5%,高于对照组66.3%,后遗症发生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咬肌颌后路能有效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3.
谢晓明 《蛇志》2021,(3):301-303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伴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伴胸腰段骨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后路长节段切开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齿状突骨折不同术式的疗效,从而指导后期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齿状突骨折26例,对比观察前、后路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数字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等指标。结果: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手术时间105.7±35.3 min、出血量62.1±18.5 mL、平均住院时间7.0±1.9天、疼痛数字评分3.6±1.7分、NDI 24.3%±11.7%,后路寰枢椎融合手术时间148.2±36.2 min、出血量338.4±143.3 mL、平均住院时间11.2±2.1天、疼痛数字评分5.1±1.4分、NDI33.6%±13.4%。结论: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平均住院时间短、疼痛数字评分低、对颈椎活动功能影响小等优势,而后路寰枢椎融合术具有手术适应范围广、手术操作难度小等优势,而其对颈椎活动功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李铁雄 《蛇志》1998,10(2):63-64
我院对12例胸腰椎新鲜骨折并截瘫采用后路减压,R-F器复位内固定治疗经过1年至1年半随访,骨折复位满意,脊柱稳定,除完全截瘫外,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类法评定,均较术前进步1~2级,无1例症状加重。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  相似文献   

16.
曹旭栋  黄浩  张文俊  张亚俊  徐东来 《蛇志》2009,21(3):202-203
目的为了探讨AF系统手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中的效果及中医药在促进胸腰椎骨折脱位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手术组和手术加中药组),手术组切开复位采用AF系统内固定,手术加中药组在手术前后辨证给予中药治疗,平均随访2.5年,并分别于装、取内固定物时取标本行组织切片,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及组织学改变情况。结果两组胸腰椎骨折脱位均达良好的复位固定(P〉0.01);两组症状恢复比较,手术加中药组优于手术组(P〈0.01);组织学观察发现取出内固定时手术组组织较致密。结论AF系统手术能使胸腰椎骨折脱位达到满意的复位及固定.中药的使用促进了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7.
马家富 《蛇志》1999,11(2):61-62
脊柱损伤中,以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脱位最为常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较严重的损伤,如治疗不当,容易遗留或(和)并发多种后遗症。我们1988~1997年采用垫枕练功、中药内服、外敷等手法,药物局部熨烫以及手术治疗等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205例...  相似文献   

18.
吴红女 《蛇志》2007,19(2):157-158
颈椎外伤合并高位脊髓损伤伴截瘫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伤情常较严重而复杂,往往给患者造成致命的身心创伤甚至终生残疾,使患者丧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还会继发其他并发症,因此,护理工作显得特别重要。近年来,我科收治颈椎骨折脱位并发高位截瘫患者2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胸腰椎爆裂骨折是常见的脊柱损伤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较高是由胸腰段脊柱的解剖学特点所决定。国内外有多种脊柱骨折的分类,临床中使用较多的有AO分类及Denis分类,脊柱载荷分享分类现多用于评价患者是否适合于后路手术,而不能应用于评估手术指征。目前国内外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尚无统一定式,大多数学者倾向于积极的手术治疗,其中尤以后路手术治疗为主,后路手术多采取短节段椎弓根定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近些年又出现了经后路270°或360°椎管减压,重建脊柱的三柱稳定性。前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都有其各自的适应症。保守治疗多采取卧床休息、体位复位、外固定支具法及功能康复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最新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术在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给予后路内固定术联合椎体加椎间植骨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后路内固定术联合后外侧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术后3个月和12个月的椎体Cobb角、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有效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椎体Cobb角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但骨折愈合率、内固定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综合效果显著优于后路内固定术联合后外侧植骨术治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