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免疫佐剂CpG DNA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pG DNA存在广泛的免疫效应,其免疫效应有赖于DNA中的模体,同时具有种属特异性和细胞特异性。CpG DNA的作用机制目前还不很清楚,但此方面的研究导致了许多新的发现,目前CpG DNA已有了多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CpG免疫调节序列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施海晶  胡云章 《生命科学》2000,12(5):203-206
细菌等非脊椎动物的DNA和人工合成的寡聚核苷酸(ODN)中所包含的免疫刺激CpG序列(CpG-S)被抗原呈递细胞(APC)摄入后,经由pH依赖的胞内体酸化,产生活性氧(ROS),然后分别活化转录因子AP-1和NF-λB,激活细胞因子等基因的表达,从而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包括刺激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使机体产生快速高水平的抗体应答及细胞免疫应答。能产生这种刺激作用的最适序列为CpG5’端为  相似文献   

3.
CpG甲基化与基因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pG双核苷酸中的胞嘧啶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在哺乳动物的基因表达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有两类启动子:CpG岛启动子和CpG缺乏启动子.两种蛋白质因子通过与甲基化CpG的相互作用影响基因表达,CpG岛在基因组分析中也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4.
CpG 寡核苷酸的安全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pG 寡核苷酸(CpG ODN)作为免疫佐剂应用可行性.方法按要求配制CpG ODN检测内毒素,采用昆明小鼠和豚鼠进行异常毒性试验和超敏试验;分别以10 μg /只、100 μg /只、300 μg /只3个剂量组CpG ODN进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以10 μg /只、30 μg/只、90 μg/只3个剂量组的CpG ODN分别交替于双侧后肢胫前肌肌肉注射Balb/c小鼠,每周2次,连续4周,进行血液学、血生化、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和肿瘤坏死因子检测.结果内毒素检测阴性,实验期内所有动物均未出现异常毒性反应和超敏反应,实验结束后所有动物全部健存且体重增加. CpG ODN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为阴性结果;实验期间各组动物未见异常表现,体重增加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血液学、血生化和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未检测到ANA、ds-DNA.各剂量组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在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所选用CpG ODN作为生物制品使用是安全的;在受试剂量下微核试验阴性;在小鼠亚急性毒性实验中未引起毒性损害,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CpG岛甲基化检测技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pG岛过甲基化所致基因去表达是主要的表遗传学(epigenetics)改变之一,是一种在突变,缺失,异位等序列变异之外的非序列性变化。这种表遗传异常不仅与复制延迟,染色体压缩,转录机制密切相关,而且与疾病的易感性,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均有密切相关。很多肿瘤发生都涉及到基因组甲基化的改变。包括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和原癌基因的去甲基化,因此,检测甲基化的相关技术也随着甲基化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推陈出新,简便高效快捷检测方法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关键性CpG位点概念的建立增加了实验结果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朱波  陈正堂 《生命的化学》2001,21(5):377-379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CpG特征结构是脊椎动物免疫系统识别微生物DNA并产生针对抗原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的主要机制 ,它在体内及体外均能诱导以Th1细胞为主的高水平、高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 ;是质粒DNA疫苗及裸DNA疫苗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原因之一 ,在临床实验中CpG ODN已被用作抗原疫苗、DNA疫苗治疗肿瘤、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强有力佐剂。CpG特征结构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以Th1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应答是因为它能够作用于T细胞、B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是机体最主要的专职抗原呈递…  相似文献   

7.
徐薇  熊思东 《生命的化学》2001,21(3):198-200
机体的天然免疫 (innateimmnunity)在抵抗微生物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机体天然 (非特异性 )免疫系统识别病原微生物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来关于Toll样受体(TLR)的研究表明 :病原微生物通过呈现多种具有保守序列的分子格局 (molecularpat tern)被机体免疫细胞表面的格局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pattern)识别 ,从而诱导天然免疫应答。TLR家族是在进化中由昆虫到人类均保守的格局识别受体[1] 。而新近发现的TLR9可能是哺乳类细胞识别细菌DNA中免疫刺激序…  相似文献   

8.
正DNA上的化学标记会影响基因表达。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日本、西班牙和沙特阿拉伯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技术来校正这些化学标记发生的致病性异常。这些化学修饰统称为表观基因组,在发育和疾病中与基因组序列本身一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tegration of CpG-free DNA induces de novo methylation of CpG islands i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相似文献   

9.
正DNA上的化学标记会影响基因表达。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日本、西班牙和沙特阿拉伯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技术来校正这些化学标记发生的致病性异常。这些化学修饰统称为表观基因组,在发育和疾病中与基因组序列本身一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tegration of CpG-free DNA induces de novo methylation of CpG islands i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相似文献   

10.
<正>已经证明,脂质体疫苗配方中含有靶向天然免疫受体的刺激物会明显增加疫苗的免疫力。疫苗接种后,天然细胞群对免疫刺激物发生反应、吞噬和加工抗原,通过淋巴输入管道从注射点进入局部淋巴结。在这样的终端接受到的信号推动并塑造适应性免疫应答。然后效应淋巴细胞通过淋巴输出管离开淋巴结以执行其系统功能。作者直接将导管插入绵羊的淋巴管以详细研究疫苗用加入了Cp G的基于脂质体投递系统接种后,在局部淋巴引流网络中发  相似文献   

11.
在基因表达调控中,长度在200~500bp之间的短CpG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并没有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寻找短CpG岛。基于给定长度DNA片段上碱基随机分布的排列组合算法,我们定义了一种计算CpG观察预期比的新方法。结合DNA片段长度和GC含量这两个参数,该方法给出了人类21号和22号染色体上CpG岛分布的预测结果。根据CpG岛与基因功能区、Alu重复序列和UCSC的CpG岛对比分析,本研究给出了新的CpG岛判断准则:(1)CpG岛不小于200bp;(2)GC占比不小于50%;(3)CpG观察预期比不小于1.4。通过与Takai方法的对比分析显示,新方法能够显著地排除Alu重复序列对CpG岛预测的影响,并且能够准确预测具有更短长度的CpG岛在DNA片段上的分布。多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基因分析结果表明,短CpG岛是UCSC的CpG岛的核心组成部分,短CpG岛是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核心元件。本研究为预测和分析短CpG岛在人类基因调控中的作用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启动子区域的CpG岛的异常甲基化是识别癌症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已经建立的一些CpG岛的预测思想和方法都有自身的缺点,基于模糊理论的预测思想从贴进度的角度来判定CpG岛,能更容易地找到被以往方法所忽略的具有更多生物学意义的CpG岛。本研究通过构建属于CpG岛集合的隶属函数,计算候选序列的隶属度,找出所有的可接受隶属程度的CpG岛。将该方法应用于UCSC数据库中的一段序列(hg18.chr1.31618510.31623510.-1000)进行预测,发现提高了预测的精确度。可见应用模糊理论预测CpG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利用选取不同的截集,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CpG岛。  相似文献   

13.
CpGmotif是以CpG二核苷酸为核心的,未甲基化的特殊的DNA序列,在微生物基因组中的出现频率高于在脊椎动物中的出现频率,近年来发现这种特殊的基序具有许多免疫调节作用。如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泌细胞因子,产生IgG2a类抗体,诱导Th1类应答,本介绍这种独特的CpGmotif的特征,可能的调节机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CpG DNA:一种新型免疫佐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冬 《生命的化学》1999,19(5):244-245
美国依阿华大学医学院Krieg[1]等报道,一种含有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CpG)的DNA片段是一种强烈的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这种CpGDNA可作用于多种免疫细胞。用含CpG序列的细菌DNA可诱导小鼠95%的B细胞进入细胞增殖周期并分泌IgM、IL-...  相似文献   

15.
CpG DNA 对鸡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型免疫刺激剂CpG DNA在多数哺乳动物中展示了良好的免疫刺激效果。相应的研究在非哺乳类的家禽中也有广泛开展,并且表现出了与在哺乳类中有所不同的结果。该文将着重练述CpG DNA在家禽中的研究进展。为了更好地了解CpG DNA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的问题,作者也将引用其它动物中的某些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提高CpG基序重组菌的发酵水平,降低CpG重组质粒的生产成本,运用响应面法优化CpG重组菌发酵培养基。方法: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影响发酵水平的3个最显著因素:糖蜜、玉米浆和工业蛋白胨。然后用响应面设计试验并优化得到最显著因素的最佳浓度,并进一步通过发酵试验验证优化后的培养基。结果:得到一组具有较高菌浓及质粒产量且价格低廉的发酵用培养基:糖蜜4.5g/L,玉米浆8.5g/L,工业蛋白胨8.5g/L,甘油10mL/L,KH2PO41.5g/L,K2HPO42.3g/L,MgSO4.7H2O 0.25g/L,在此培养条件下,OD600实测值为0.6771,理论值为0.6643,两者接近,与标准LB培养基相比,质粒产量提高了15%左右。结论:最终筛选到的培养基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17.
免疫刺激序列CpG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特征结构如CpG核心、侧翼序列及其回文、磷酸戊糖骨架等都对免疫刺激特性有重要影响.本文就其构-效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CpG诱发免疫反应的能力对免疫预防是一大优点,但在基因治疗中,质粒中所含的CpG基元能够阻止基因转移或导致巨大副作用(炎症和毒性),本文简单综述了CpG基元的免疫学活性,主要作用和信号转导通路,并且针对它在基因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办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CpG序列的免疫激活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pG序列是一些在动物体内具有强烈的免疫激活功能的寡聚脱氧核苷酸。本文探讨了CpG 序列在动物体内激活免疫反应的作用机理,概述了CpG应用研究的进展,展望了CpG 序列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DNA纳米结构由于其结构稳定性、精确可控的尺寸、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近年作为新型药物运输载体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中,我们设计了一种DNA树枝状结构,具有多分支、组装速度快、产率高等优良特性。我们采用这种DNA树枝状结构携载具有免疫刺激功能的寡核苷酸序列(CpG序列)。通过层层组装的方式,在没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快速组装该DNA纳米结构。对组装的各层结构进行系列表征,证明DNA树枝状大分子具有很均一的形貌。MTT细胞活力测定实验验证该组装结构对于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无毒性。利用共聚焦显微镜研究运载CpG序列的DNA树枝状大分子的细胞摄取效果。研究表明,DNA树枝状大分子能够有效增加细胞对于核酸免疫药物的摄取,增强CpG序列进入细胞的能力。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检测中,由CpG特异刺激引起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DNA树枝状大分子运载的CpG序列,比单链CpG序列能够引起更高的免疫因子释放。DNA树枝状大分子是很有前景的药物递送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