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浙江天台盆地晚白垩世网形蛋类新类型及网形蛋类的分类订正(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记述了产自浙江省天台盆地的网形蛋类新材料,建立一新蛋属——拟网形蛋属(Paradictyoo lithusoogen.nov.),两个新蛋种:庒前拟网形蛋(Paradictyoolithus zhuangqianensis oogen.etoosp.nov.)和下西山拟网形蛋(P.xiaxishanensis oogen.et oosp.nov.)。在此基础上,重新系统描述其他已知4种网形蛋属成员的结构特征,并对网形蛋类的分类进行了订正:网形蛋属(Dictyoolithus)仅保留红坡网形蛋(D.hongpoensis Zhao,1994)一个蛋种;建立一新蛋属:原网形蛋属(Protodictyoolithus oogen.nov.),将发现于河南西峡盆地的内乡网形蛋(D.neixiangensis Zhao,1994)和发现于山东莱阳盆地的蒋氏网形蛋(D.jiangi Liu&Zhao,2004)分别修订为:内乡原网形蛋(修订种)(Protodictyoolithus neixiangensis(Zhao,1994)comb.nov.)和蒋氏原网形蛋(修订种)(P.jiangi(Liu&Zhao,2004)comb.nov.);此外,发现于吉林公主岭早白垩世的公主岭网形蛋(D.gongzhulingensis Wang et al.,2006)并不属于网形蛋类,而应归入似蜂窝蛋类(Similifaveoolithus),将其修订为公主岭似蜂窝蛋(修订种)(Similifaveoolithus gongzhulingensis(Wangetal.2006)comb.nov.)。 相似文献
2.
湖北安陆新的恐龙蛋类型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记述的恐龙蛋化石标本,采自湖北省江汉盆地公安寨组下部.蛋化石保存完好.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蛋壳的显微结构完整,清晰可见.根据钙质蛋壳基本结构单位的形态及排列特征,笔者建立了—新属,新种——Dendroolithus wangdianensis gen. et sp. nov.,代表恐龙蛋类一个新科——Dendroolithidae fam. nov.此外,残存的卵壳膜纤维化石的发现,将为进一步研究恐龙蛋卵壳膜的结构和氨基酸组成提供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3.
4.
河南淅川盆地的恐龙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记述了河南淅川盆地10个地点发现的恐龙蛋化石计6种,分属于4个科6个属.其中新属1个、新种2个。新属、新种滔河扁圆蛋(Placoolithustaohensis)以其特有的壳单元分枝特征成为树枝蛋科的新型分子;另一新种渐川树枝蛋(Dendroolithusxichuanensis)与湖北安陆王店树枝蛋(D.wandianensis)性质相似,两者时代应彼此相当;含滔河扁圆蛋的马家村组下部应与其下含淅川树枝蛋的高沟组划归同一时段为宜,即晚白垩世早期;含副圆形蛋、椭圆形蛋、长形蛋、南雄蛋的马家村组中、上部和其上的寺沟组,时代应属晚白垩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5.
辽宁昌图上白垩统泉头组恐龙蛋化石的分类订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发现于辽宁省昌图地区的恐龙蛋化石。通过对这些标本的宏观和微观形态特征的观察与测量数据分析,将其归入圆形圆形蛋(Spheroolithus spheroides)和厚皮圆形蛋(Spheroolithus megadermus),这是目前这两个蛋种的第二次化石记录。这两个蛋种首次发现于山东莱阳上白垩统将军顶组,根据昌图及其邻近地区恐龙蛋化石与山东莱阳恐龙蛋化石群的对比,结合松辽盆地近年来泉头组的研究成果,认为泉头组的地质时代为晚白垩世早、中期。 相似文献
6.
7.
2002年8月以来,江西省萍乡市博物馆考古专业人员在萍乡市开发区、白源镇、芦溪镇和安源镇等多处建设工地的上白垩统紫红色粉砂岩中,发现258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恐龙蛋化石;2008年5月底又在开发区发现和收集到一些残破恐龙骨骼化石。萍乡发现的这些恐龙蛋化石基本上是成窝或部分呈窝状保存,说明在晚白垩世时期,有多种恐龙曾在这里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8.
广东南雄晚白垩世恐龙蛋孵化期的微环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测量南雄盆地晚白垩世的三种恐龙蛋的蛋壳结构,估算了胚胎在正常发育的情况下蛋壳对水蒸汽和呼吸气体的传导率.结果发现,同现生鸟蛋的有关量相比,南雄恐龙蛋的气体传导率很高,蛋窝微环境具有湿度高、氧气含量低和二氧化碳含量高的特点.笔者推测这三种恐龙蛋是埋藏孵化的.从蛋壳结构来看,导致高气体传导率的直接因素是蛋壳上单个气孔的平均横截面积较大.南雄的这三种恐龙蛋的气体传导率与蒙古"原角龙"的蛋的相应值很接近,而与法国恐龙蛋的相差很多. 相似文献
9.
江西乐平、瑞金早二叠世栖霞组的Cystomichelinia和Protomichelin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江西乐平、瑞金早二叠世栖霞组Cystomichelinia和Protomichelinia的性质,与国内外有关的种进行了比较;通过分析这两属的内部构造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珊瑚体的壁刺发育与否、床板生长密度、体径大小及体壁厚度等特征,拟立了该两属的种的鉴别表;描述了7种,其中4新种和1新亚种。 相似文献
10.
11.
Daniel E. Barta Krista M. Brundridge Jasmine A. Croghan Frankie D. Jackson David J. Varricchio Xingsheng Jin 《Historical Biology》2014,26(2):183-194
Numerous discoveries in the Tiantai basin of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enrich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rataxonomy, paleobiology and taphonomic histories of fossil eggs from a diverse array of Cretaceous oofamilies. We describe the most abundant of these egg types catalogued in the Zhejiang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Spheroolithus cf. zhangtoucaoensis (oofamily Spheroolithida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here utilised for the first time on Spheroolithus eggs from Tiantai, and petrographic microscopy reveal 0.81–1.37-mm thick eggshell composed of a single structural layer of calcite with slightly flaring shell units, irregular pores, horizontal accretion lines and a sweeping extinction pattern under crossed polars. This contradicts previous reports of the presence of two structural layers in Tiantai Spheroolithus. Clutches consist of 2–13 eggs arranged in an irregular, single-layered pattern. As these eggs are among the oldest Asian examples of Spheroolithus currently known, they may shed light on the early evolution of this oogenus. This study establishes the definitive presence of the Spheroolithidae in the Tiantai basin, contra recent reports, and provides the framework for ongoing examination of egg diversity and taphonomy in the Tiantai basin. 相似文献
12.
1985-2030年江西泰和县森林植被碳储量的时空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第6次森林清查小班数据,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和平均生物量法估算了2003年江西省泰和县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碳储量,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了泰和主要森林类型年龄与碳密度的曲线关系,并结合小班轮伐信息,估算了全县1985—2003年的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分析了期间的时空动态特征,并以2003年为基准年,假定到2020、2030年泰和县森林植被面积保持稳定、且不考虑轮伐期,推算了此情景下2020、2030年泰和县植被碳储量.结果表明:2003年,泰和县森林林分总面积15.74×104 hm2,总生物量6.71 Tg,植被碳储量4.14 Tg C,平均碳密度26.31 t C·hm- 2. 1985、1994、2003、2020、2030年泰和县森林植被碳储量分别为1.06、2.83、4.14、5.65和6.35Tg C,森林植被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由东西部向中部递减.人工造林使泰和县林分面积大幅增加,全县森林植被的固碳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根据第6次森林清查小班数据,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和平均生物量法估算了2003年江西省泰和县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碳储量,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了泰和主要森林类型年龄与碳密度的曲线关系,并结合小班轮伐信息,估算了全县1985—2003年的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分析了期间的时空动态特征,并以2003年为基准年,假定到2020、2030年泰和县森林植被面积保持稳定、且不考虑轮伐期,推算了此情景下2020、2030年泰和县植被碳储量.结果表明:2003年,泰和县森林林分总面积15.74×104 hm2,总生物量6.71 Tg,植被碳储量4.14 Tg C,平均碳密度26.31 t C·hm- 2. 1985、1994、2003、2020、2030年泰和县森林植被碳储量分别为1.06、2.83、4.14、5.65和6.35Tg C,森林植被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由东西部向中部递减.人工造林使泰和县林分面积大幅增加,全县森林植被的固碳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
记述了山西天镇晚白垩世灰泉堡组发现的一鸭嘴龙超科恐龙新属种:天镇大同龙Datonglong tianzhenensis gen.et sp.nov.。标本为一保存较完好的右侧齿骨并带牙齿。与其他鸭嘴龙超科恐龙不同,大同龙每个齿槽有两个功能齿,而且舌面齿冠上嵴的发育也具有独特的特征组合(主嵴向远中方向偏移;次嵴发育;无其他附嵴;主嵴上半段略后弯)。对比研究发现,在较进步的非鸭嘴龙科鸭嘴龙超科类群中齿骨和牙齿的演化过程复杂,许多鸭嘴龙科的特征在这些类群中时而出现,如:巴克龙Bactrosaurus齿冠具有较大的高/宽比;吉尔摩龙Gilmoreosaurus齿冠上只有一个主嵴和纤弱的附嵴;张衡龙Zhanghenglong齿冠上主嵴中置;南宁龙Nanningosaurus下颌冠状突前倾;大同龙Datonglong每个齿槽有两个功能齿。这表明为了获得更有效的牙齿咀嚼方式,在鸭嘴龙科起源前它的姐妹群们曾进行过多种尝试;这也告诫我们,受大量趋同演化的影响,要厘清这些类群间的关系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绿色发展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绿色发展区划研究,是江西省主动适应“绿色崛起”、“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新形势,实现从以“治山、治江、治湖、治穷”的应急抢救型为主的生态治理模式,转变为“富山、富水、富民、强生态”的减压增效型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前提和基础.以往的区划研究重生态保护理念、轻绿色发展.本文基于江西省地形、地貌、生态、农业、林业、草业、湿地、经济、旅游等空间数据,建立定性与定量、生态与经济、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44项指标体系,评价各研究单元的发展条件与方向,科学划分了4类一级区、17类二级区和51类三级区.首次实现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以县域资源及其发展优势为基础,以各单元绿色发展途径为出口的区划.该区划结果有助于明确各县绿色发展方向,便于指导资源的优化利用与产业的合理布局,并可为推进江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江西省发现泰坦尼亚彩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13年7月和8月,在江西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溪村(26°37.143′N,114°10.875′E,海拔777 m)和朱砂冲林场(26°33.703'N,114°11.232'E,海拔805 m)使用竖琴网分别采集到7号(6雄1雌)和5号(全雌)森林性蝙蝠标本。上述蝙蝠标本体型较小,前臂长30.16~33.85 mm,颅全长13.90~14.76 mm;无鼻叶,耳廓呈漏斗状,耳屏略呈披针形;脑颅骨略显扁平,齿式为2.1.3.3/3.1.3.3=38;核型中染色体数(2n)为32,常染色体臂数(FN)为52。经鉴定均为泰坦尼亚彩蝠(Kerivoula titania),是江西省翼手目分布新纪录,同时也为中国大陆地区(除海南和台湾)翼手目分布新纪录。本文给出了泰坦尼亚彩蝠的外形和头骨特征及其相关测量数据,并对江西产该种蝙蝠雌雄性标本间的形态数据以及江西产标本与东南亚产该种标本测量数据分别进行t检验,该种性二型分化不明显,但江西和东南亚两地区种群在形态上出现了一定的分化;同时对其染色体核型、生态及保护地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标本现保存于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18.
赣州产江西省三新记录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产自江西省赣州市的三新记录属,即:夹竹桃科山橙属(Melodinus J.R.et G.Forst.)及一新记录——种尖山橙(Melodinus fusiformis Champ.ex Benth.),兰科鹤顶兰属(Phaius Lour.)及1新记录种——鹤顶兰[Phaius flvus(Bl.)Lindl.],莎草科裂颖茅属(Diplacrum R.Br.)及一新记录种——裂颖茅(Diplacrum caricinum R.Br.)。这些新记录属、种均为热带区系成分,佐证了江西25°40′N以南地区的植物区系应属于华南植物区系的观点。标本存放于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植物标本室(CAN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