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和比较了四川峨眉山、洪雅瓦屋山、昭觉与湖北利川等四地区原鉴定为杜氏泛树蛙Polypedatesdugritei的核型。结果表明,事实上显示了两种极易区别的核型。昭觉和利川两地者一致相同属于同一种,它不但区别于杜氏泛树蛙,也区别于同属的任何一种。基于核型的显著差异,它应是一个新的超种Superspecie。作者将其命名为昭觉泛树蛙Polype-dateszhaojuensis,并指定1993年7月2日采于四川昭觉七里坝的6883 ̄#雄性成体为模式标本。  相似文献   

2.
李家堂  吴贯夫  赵尔宓 《四川动物》2006,25(1):12-16,F0002
本文选择宝兴泛树蛙模式标本产地四川宝兴居群(背部有斑点和无斑点两种类型)、大瓦山居群、瓦屋山居群,也选择了被命名为昭觉泛树蛙的模式标本产地四川昭觉的居群,共两种泛树蛙4个居群的5类52号标本,进行染色体组型、次缢痕及Ag-NORs研究。本文结果主要有三:1、首次报道宝兴泛树蛙地模标本的染色体组型,且证明背部有斑点与无斑点个体在染色体学方面没有显著区别;因此将过去文献上对宝兴泛树蛙色斑的描述作了补充。2、对昭觉泛树蛙昭觉居群的研究,证实吴贯夫与曾晓茂(1994)关于昭觉居群是与宝兴泛树蛙形态虽然相似,但染色体特征之间有极显著差别的另一个种,但按照“优先权律”,本文正式恢复刘承钊根据昭觉燕窝塘标本命名的胡氏泛村蛙学名的有效性,同时将吴与曾命名的昭觉泛树蛙学名作为前者的次定同物异名。3、本文所研究的宝兴泛树蛙属于广泛分布的种,建议有必要补充其它居群(如四川巴塘居群)的染色体学资料,再作进一步的分析是否尚有隐存种(或亲缘种)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2016—2018年,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黄平县朱家山县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本底资源调查时,采集到数只泛树蛙属Polypedate物种标本,经过系统发育分析和形态学比较,确定为凹顶泛树蛙Polypedates impresus和布氏泛树蛙Polypedates braueri,为贵州省两栖动物新记录。  相似文献   

4.
记述采自云南省屏边大围山的树蛙科Rhacophoridae泛树蛙属一新种-屏边泛树蛙Polypedates pingbianensis sp.nov.。新种与蛾眉泛树蛙P.omeimontis近似,但有明显区别,新种无声囊及声囊孔,峨眉泛树蛙具单咽下内声,声囊孔长裂形。  相似文献   

5.
从海南尖峰岭的无声囊泛树蛙Polypedates mutus膀胱内检获多盘虫属Polystoma单殖吸虫1新种,以宿主种名命名为无声囊泛树蛙多盘虫Polystoma mutus sp.nov.。新种以后吸器长相对于虫体全长较小(1.0:7.9~1.0:8.2),锚钩形态,具9根生殖棘等特征而区别于近似种。本种为海南岛多盘虫属单殖吸虫的首次报道。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鱼类寄生虫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6.
1996 年5 月在云南普洱采到11 号树蛙科标本, 经研究鉴定订为新种普洱泛树蛙, 在形态上它与杜氏泛树蛙相近, 但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云南四种树蛙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无尾目:树蛙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分布在云南的4种树蛙(峨眉泛树蛙,黑点泛树蛙,无声囊泛树蛙和棕褶树蛙)垢核型,C-带及Ag-NORs它们具有相同的二倍体数(2n=26),除无声囊泛树蛙是6+7,其余均为5+8核型模式,种间SM的数目和顺序,次缢痕和Ag-NORs相互间有所差异。黑点泛树蛙Nos.3,12为SM,Ag-NORs位于10p^finter,峨眉泛树蛙Nfos2,3,4,6.9为SM,随体和Ag-NORs在12  相似文献   

8.
采用快速瑞氏-姬姆萨(Wright's-Giemsa's)染色法对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和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的外周血细胞进行观察,并与北部湾棱皮树蛙(Theloderma corticale)己有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三种蛙的血细胞均由红细胞、白...  相似文献   

9.
泛树蛙属Polypedates物种形态特征较相似,分布范围广,分布区部分重叠,对该属物种的分类鉴定与分布一直存有疑议。海南岛有泛树蛙属物种分布,但目前尚无该区域泛树蛙属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的系统调查,是否具有隐存种尚不清楚。2015年7月—2017年7月,根据海南岛的地形,在全岛范围内选取了30个泛树蛙属物种地理种群,采集了256号标本。通过对115号成体标本形态特征的比较及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确认海南岛泛树蛙属物种只有斑腿泛树蛙P. megacephalus和无声囊泛树蛙P. mutus,未发现隐存种。斑腿泛树蛙为全岛广布性物种,无声囊泛树蛙仅分布于海南岛中南部山区。此外,体型、体侧斑点及其后半部网纹、股后部斑点和胫跗关节前伸至眼/鼻/吻端的位置等特征可作为稳定且典型的鉴别特征。形态特征鉴定结果与分子数据鉴定结果一致,该特征可为其他分布区这2个物种的分类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寄生于杜氏泛树蛙多盘虫属单殖吸虫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于云南屏边县杜氏泛树蛙Polypedates dugritei David膀胱内检获单殖吸虫多盘科多盘虫属1新种:屏边多盘吸虫Polystoma pingbianensis sp.nov.,对其形态结构及宿主特异性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据宿主膀胱内寄生的产卵成虫测量形态分类数据和描述鉴定特征.虫体全长平均9.428 mm,后吸器大小平均0.869 mm×0.784 mm,后吸器吸盘的直径平均434.4μm,后吸器上两个中央大钩全长平均403.2μm.朝向外侧肠管无盲突,朝向内侧肠管每侧形成13~14个盲突,有1个或无过腹中线的肠联合,肠管于后端合并向后延伸至后吸器内,不形成盲突.卵巢较小,位于单个睾丸之前,卵巢长平均711.52 μm.卵相对较大,卵长平均306.6μm,卵宽平均164.6μm.  相似文献   

11.
徐大德  李军  李方满 《四川动物》2007,26(3):647-651
报道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 Hallowell)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根据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将胚胎发育过程分为25个时期,在室温(26±1)℃的条件下,胚胎发育历时128.58h。描述了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并讨论了发育中的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12.
田婉淑  赵尔宓 《四川动物》2000,19(3):105-107
本文介绍刘承钊教授生前本人或与合作者描述发表的两栖动物66个新种,分隶2目9科,计有尾目2科9种,无尾目7科57种(名单见附表)。其中,刘承钊和胡淑琴(1961)《中国无尾两栖类》将以下4种列为同物异名:108页:AelurophrynebrevipesLiu=胸腺猫眼蟾AglandulatusLiu[后改属名,称为胸腺齿突蟾Scutigerglandulatus(Liu)]。265页:胡氏树蛙RhacophorushuiLiu=杜氏树蛙RhacophorusdugriteiDavid[后改属名,称为杜氏泛树蛙Polypedatesd…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两栖类物种雌雄间的形态差异,不仅有助于理解物种两性异形的模式与机制,而且对其繁殖策略、繁殖投入和进化选择压力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以浙江省丽水市丽水学院校园永久池塘内的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为实验对象,共61只(♀12,♂49),测量其头体长、头长、吻宽、前肢长、后肢长等12项形态特征及体重来研究该物种的两性异形,并收集窝卵数和孵化数据分析雌性繁殖能力。结果表明:斑腿泛树蛙具有显著的两性异形,且雌性个体大于雄性个体;眼径、胫长和鼻间距在两性间无显著差异,头体长、头长、吻宽、吻长、眼间距、前肢长、后肢长、前臂及手长、足长和体重均具有显著差异;斑腿泛树蛙雌性个体产卵和孵化率受季节影响显著,其中4和5月窝卵数最多,6月卵孵化率最高;雌性怀卵数量与体长呈正相关关系。依据上述结果,本研究推测生育力选择是造成斑腿泛树蛙两性异形的主要因素,雌性个体通过增大个体体型来增加怀卵量,从而提高繁殖输出;斑腿泛树蛙繁殖期受季节影响,为更好地适应雨季的提前或推迟,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延长式繁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海南吊罗山3种稀有两栖爬行动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继超  史海涛  王力军  谢明东  李大江  邹强 《四川动物》2007,26(2):354-355,I0001
2005年7月至2006年5月在吊罗山保护区开展野外调查时,发现3种稀有两栖爬行动物:黑耳蛙(Rananigrotympanica Dubois、大泛树蛙(Polypedates dennysi Blanford)和脆蛇蜥(Ophlsaurus harti Boulenger)。确定黑耳蛙在海南的分布,补充记载了3种动物的基本生态资料。经详细比较,认为根据吊罗山1号标本命名的新种海南蛇蜥(Ophisaurus hainanensis Yang)应是脆蛇蜥的同物异名。建议今后发表新种至少依据2号以上标本,并应与已知相近种的标本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5.
本底资源是保护区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深入研究与保护重要的参考资料。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原始次生林区,生物资源相对丰富。自2014年以来,对区内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多样性及区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现有两栖爬行动物2目16科40属63种,其中两栖动物1目7科15属33种,爬行动物1目9科25属30种;无声囊泛树蛙Polypedates mutus和老山树蛙Rhacophorus laoshan是湖南省两栖动物新记录;核心区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缓冲区和实验区;动物区系成分缺乏古北界种类,以东洋界种类为主(48种,占76.2%),广布种有15种(23.8%);平均动物区系相似性比较发现,其与湖南省内其他6个保护区(森林公园)属于周缘关系。鉴于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的丰富性、典型性与代表性,应加强研究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河南树蛙科一新纪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2年5月采自河南商城县的一种树蛙科标本,经鉴定为河南省新纪录大泛树蛙(Rhacophorus dennysi)。  相似文献   

17.
宝兴泛树蛙不同地理居群的染色体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树深  费梁 《动物学报》1996,42(4):414-420
本文分析了比较了宝兴泛树蛙四个地理居群的核型,C-带和Ag-NORs,结果表明它们有相同的2n=26,NF=52,和相同的核型模式:5+8。但是,它们彼此之间在SM数目和顺序,次缢痕或随体的位置以及银染的位置,C-带类型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我国12种无尾类的鸣叫特征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 2种无尾类的求偶鸣叫特征参数,包括角蟾科(Megophryidae) 2种:峨眉角蟾(Megophrysomeimontis)、高山掌突蟾(Leptolalaxalpinus) ;雨蛙科(Hylidae) 2种:华西雨蛙(Hylaannectans)、秦岭雨蛙(H .tsinlingensis) ;树蛙科(Rhacophoridae) 5种:斑腿树蛙(Rhacophorusmegacephalus)、无声囊树蛙(R .mutus) ,宝兴树蛙(R .dugritei)、经甫树蛙(R .chenfui)、锯腿小树蛙(Philautusodontotarsus) ;蛙科(Ranidae)2种:弹琴水蛙(Hylaranaadenopleura)、沼水蛙(H .guentheri) ;姬蛙科(Microhylidae) 1种:花姬蛙(Microhylapulchra)。特征参数包括:(时域)时长和(频域)基频、主能峰、共振峰等9个。与已有的描述作了对比,发现差别较小,并简单讨论了差别出现的原因。此外,对同域分布且繁殖时间重叠的两个近缘种———宝兴树蛙和经甫树蛙的鸣叫比较发现,二者声音的9个参数除了音节间隔之外,差异都极其显著(P <0 0 0 1 ,α=0 0 5 ,two tailedtest) ,它们的鸣叫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半静态染毒法研究了二硫氰基甲烷(MBT)对斑腿泛树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蝌蚪的急性毒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浓度(0.6μg·L~(-1)、1.2μg·L~(-1)、1.8μg·L~(-1)、2.4μg·L~(-1)和3.0μg·L~(-1))的MBT对蝌蚪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BT对斑腿泛树蛙蝌蚪的48 h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8.024μg·L~(-1)和6.095μg·L~(-1)。蝌蚪的T-AOC和GSH-Px活力在短时间和低浓度下被诱导后,随着MBT浓度的增加逐渐被抑制而降低;在3.0μg·L~(-1)(96 h)和2.4μg·L~(-1)(48 h和96 h)的MBT溶液中,蝌蚪的T-AOC及GSH-Px活力显著被抑制。MDA含量在1.2μg·L~(-1)的MBT溶液明显降低后,出现增高的趋势并保持高值状态。研究表明蝌蚪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间接反映了环境中氧化胁迫的存在,MBT对斑腿泛树蛙蝌蚪会造成一定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寄生于蛙类膀胱的4种多盘虫科Polystomatidae吸虫:石林双睾吸虫Diplorchis shilinensis、锯腿树蛙多盘吸虫Polystoma carvirostris和分别寄生于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华西雨蛙Hyla a.annectans的2未定种的分类地位,并利用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重建.结果表明:4种多盘科吸虫为多盘虫属Polystoma和双睾虫属Diplorchis的4个分类单元,其中2未定种为多盘虫属未记录种;肠管、生殖系统、后吸器、大钩和生殖棘等为多盘虫属属内种定种的可靠性状.基于18S rRNA基因序列,4种多盘科吸虫呈现以下进化关系:1)寄生于昭觉林蛙和华西雨蛙的多盘虫属2未定种进入欧非混合进化支;2)锯腿树蛙多盘吸虫位于多盘虫属进化支的最基部;3)石林双睾吸虫进入澳洲进化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