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目的比较金双歧、妈咪爱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科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两年间收治的新生儿随机分为金双歧组、妈咪爱组、对照组。将颅内出血Ⅲ-Ⅳ级、严重先天性疾病的患儿排除。金双歧组给予金双歧口服或鼻饲0.5 g tid,妈咪爱组给予妈咪爱口服或鼻饲1.0 g bi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口服或鼻饲1.0 mL bid,观察各组NEC发生率。结果金双歧组170例,发生NEC 4例,发生率为2.35%;妈咪爱组160例,发生NEC 10例,发生率为6.25%;对照组150例,发生NEC 20例,发生率为13.33%。结论口服益生菌对预防新生儿NEC有显著作用,可以降低其发病率。金双歧、妈咪爱对预防新生儿NE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金双歧组的发病率更低,秩和值更低。推荐临床上尽早使用金双歧预防NEC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治疗.观察两组不同胎龄和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NEC患病率、治疗前后肠道各菌群变化的差异.结果 (1)试验组NEC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试验组出生体重<1500g早产儿NEC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试验组细菌总数、球菌总数及杆菌总数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杆球菌比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歧杆菌可有效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应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有效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279例生后存活7d并且开始胃肠道喂养的早产儿,预防组142例,对照组137例.预防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原发病基础上每日给予双歧三联活菌片,每次0.5片,每日3次,用药至出院.观察治疗期间两组发生NEC的情况,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d分别留取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结果 预防组NEC发病率为1.41%,对照组NEC发生率为5.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两组患儿肠道细菌总数、杆菌、球菌总数及杆球菌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治疗前、治疗后7d杆球菌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早产儿预防性口服微生态制剂能够降低NEC发病率.其机制可能与口服微生态制剂后促进新生儿肠道正常菌群的定植和优势化、维持肠道正常菌群比率有关.  相似文献   

4.
益生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君  华子瑜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11):1050-1052,1055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早产儿中发病率高、预后差、死亡率高的严重肠道疾病;目前,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十几年,大量试验显示,口服益生菌能有效预防早产儿NEC,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在益生菌种类选择、给药方式(单药、联合给药)、疗效、安全性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口服微生态制剂预防早产低体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入院的82例早产低体重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口服微生态制剂预防治疗。对比两组早产儿NEC发生率和手术率,干预前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变化情况,肠道菌群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儿NEC发生率为7.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39%(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IgG、IgM、IgA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肠道细菌总数、球菌总数、杆菌总数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7 d、14 d后,两组患儿体质量均有所增加,且观察组患儿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口服微生态制剂可有效降低早产低体重新生儿NEC的发生率,促进早产儿肠道菌群稳定,增强患儿免疫能力,对改善早产低体重新生儿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南京地区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病原体特点,并观察益生菌辅助治疗对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影响NEC早产儿预后的因素。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就诊的87例NEC早产儿选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原体特点,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EC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革兰阴性菌是NEC早产儿的主要致病菌,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25株,27.78%)和大肠埃希菌(21株,23.33%)。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多粘菌素和阿米卡星敏感。益生菌干预后的NEC早产儿血清IL-1β、IL-10、TNF-α水平及TLR4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患儿(均P0.05)。发病前3 d内输血、新生儿窒息、益生菌干预、非营养性吮吸、腹膜炎、败血症、加奶速度、PDA均是影响NEC早产儿预后的相关因素(均P0.05),其中发病前3 d内输血、新生儿窒息、加奶速度、PDA是影响NEC早产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是NEC早产儿的主要致病菌,益生菌干预可有效降低NEC早产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于NEC早产儿的治疗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同时需关注影响NEC早产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宝乐安(酪酸梭菌CGMCC0313.1散剂)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疗效。方法将胎龄在28—35周的早产几90例,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出生后即喂服宝乐安,500mg/次,2次/d;对照组仅予原发病治疗。全部早产儿观察NEC的发病率及轻重程度、病程时间、NEC并发肺部感染及早产儿体重增长情况,予大便培养进行病原菌的检测。结果预防组的早产儿在NEC的发病率及轻重程度、病程时间、NEC并发肺部感染、体重增长、病原菌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检出情况等方面与对照组的早产儿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服用宝乐安可以降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并能缩短NEC的病程,减轻NEC病情,降低NEC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病率,有助于早产儿体重的恢复增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益生菌制剂在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联机检索数据库,应用RevMan 5.3软件,对益生菌制剂治疗预防NE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RCT文献中包涵2 058例新生儿,对预防NEC的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制剂预防NEC的效果优于对照组[OR=0.20,95%CI(0.12,0.33),P0.000 01]。结论给予益生菌制剂治疗,可降低NEC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益生菌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消化道严重疾病。近年来,益生菌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该文就肠道微生态在NEC发病中的作用及益生菌防治NEC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新生SD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探讨添加双歧杆菌对新生大鼠NEC模型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应用双歧杆菌防治NEC提供依据:方法SD新生大鼠出生48h开始给予鼠配方奶人工喂养,100%氮气缺氧90s,4℃冷刺激10min,每天2次,连续3d,建立新生SD大鼠NEC模型。按析因设计,32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动物各8只。A组为NEC模型组并在出生48h起每日给予长双歧杆菌灌胃(1×10^8CFU/d);B组为NEC模型组,C组为对照组,都未添加双歧杆菌;D组为对照组并给予长双歧杆菌灌胃(1×10^8CFU/d)。在最后一次缺氧、冷刺激后24h空腹断头处死大鼠,留取回盲部近端肠管组织进行肠组织损伤评分,组织学评分≥2确定为NEC;实验前后留取各组新生鼠粪便,按照张秀荣方法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应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α=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结果开始造模后,A、B组新生SD大鼠相继出现腹泻、腹胀、萎靡、活动减少,A组程度较轻。A、B、C和D组肠组织损伤评分(^-x±s)分别为1.88±0.84、3.13±0.84、0.63±0.52、0.50±0.54,各组间肠组织损伤评分差异有显著性,与B组相比,A组肠组织损伤评分明显降低,但仍高于C、D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各组实验前肠道细菌总数,杆菌、球菌数,G^+杆菌、G^+球菌数差异均无显著性,肠道菌群中杆球菌比值在正常范围中。实验结束时,各组间新生鼠肠道细菌总数,杆菌、球菌数,杆球菌比值,G^+杆菌、G^+球菌数及其占肠道总菌群数的比率差异均有显著性;除B组杆菌数外,与实验前相比,各组新生大鼠实验结束后肠道细菌总数、球菌数、杆菌数、G^+杆菌数、G^+球菌数均有显著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A、B组肠道杆球菌比值和G^+杆菌数占肠道总菌群数比  相似文献   

11.
近年,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n)发病率快速增加,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临床表现更为严重,还有部分患者因高尿酸血症症状严重,并用药物多,以致不能耐受现有治疗,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最终发展成为难治性痛风。因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经临床证实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例,怀疑或已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者在首次腹平片后,根据病情每6~24小时复查腹平片,动态观察病情发展及转归。结果:小肠胀气扩张72例,部分肠管狭窄变细、形态僵直38例,局部胃肠道见"泡沫征"者12例,肠壁囊样积气者25例,肠壁线样积气者6例,肠壁囊样积气及线样积气者13例,门静脉积气者8例,气腹者21例。结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X线表现为肠管僵直、狭窄;进展期典型X线表现为肠壁积气及门静脉积气。X线检查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联合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择150例于我院住院并诊断为慢性胃炎且~(14)C呼气试验阳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根除H.pylori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患者给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丽珠维三联。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C组患者在B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乳果糖口服液。分析3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结束后A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为70.95%,B组为88.00%,C组为89.47%。B组和C组患者的根除率均高于A组(均P0.05),但B组和C组的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7,P=0.829)。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8%,B组为8.00%,C组为10.53%。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χ~2=4.362,P=0.037),但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7,P=0.683)。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四联疗法能显著提升患者H.pylori的根除率,患者不良反应较少,但益生菌+益生元联合四联疗法与单纯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相比,未能体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14.
Both early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assessment of the acute abdomen in preterm infants are hampered by the lack of a sensitive and specific parameter for intestinal injury. In this p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 we wanted to estimate the value of intestinal (I-) and liver (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FABP) in diagnosing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 Using highly sensitive and specific sandwich ELISAs which employ recombinant human I- and L-FABP as standard proteins (limit of detection 0.1 ng/ml plasma), the L-FABP concentration (median 7.6 ng/ml) was determined to be about 3 fold that of I-FABP (median 2.52 ng/ml) in plasma of healthy preterm infants. I- and L-FABP concentration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birth weight (1.6 and 5.0 ng/ml per kg, respectively). At onset of symptoms, I-FABP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infants who later developed severe NEC compared to healthy infants and those, whose illness remained confined to stage I or II. L-FABP w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t onset of symptoms regardless of the further course of NEC. In conclusion, I-FABP appears to be a specific parameter for early detection of intestinal injury leading to severe NEC stage III. L-FABP, however, is a promising sensitive marker even for stage I of NEC.  相似文献   

15.
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兔生产性能及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兔生产性能、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开发应用新型添加剂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4只35日龄、体重相近的断奶仔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2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实验期为40 d。对照组Ⅰ饲喂基础饲粮,实验组Ⅱ、Ⅲ、Ⅳ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3%、0.5%的微生态制剂。测定日增重、饲料报酬、发病率、死亡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T淋巴细胞ANAE阳性细胞百分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Ⅱ、Ⅲ、Ⅳ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I提高了10.6%(P〈0.05)、23.967%、27.0%(P〈0.01),饲料报酬分别提高了6.8%、14.3%、15.1%,发病率分别降低了12.5%、18.7%、18.7%,死亡率分别降低了12.5%、12.5%、18.7%,脾脏指数分别提高了11.5%(P〈0.05)、29.5%、34.4%(P〈0.01),胸腺指数分别提高了2.3%、15.9%、17.9%,T淋巴细胞阳性率分别提高了17.7%(P〈0.05)、26.9%、28.4%(P〈0.01)。结论在断奶应激的情况下,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提高仔兔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动物微生态制剂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微生态制剂是在动物微生态理论指导下,采用已知有益的微生物所制成的生物制品或活菌制剂。综述了动物微生态制剂的产生起源、益生菌和微生态制剂的概念、微生态制剂所用菌株、作用机制、国内外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丽珠肠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病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微生态学改变及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60人,分成二组.治疗组:口服丽珠肠乐胶囊;对照组:口服氟哌酸胶囊,柳氮磺胺吡啶栓直肠给药.疗程一个月.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道内细菌数量双歧杆菌、乳杆菌显著下降(P<0.01),肠球菌显著增加(P<0.01).经丽珠肠乐治疗后,肠道内主要细菌的数量恢复正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肠道黏膜病理及组织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改善上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中医天人相应观是中医学的指导思想,贯穿中医学体系始终,体现了中医学的生态学理念。微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属于生态医学的范畴,尤其是近年对微生态学的深入研究,发现其研究结果与中医学观点存在共同之处,并已有学者论证二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回顾性分析了中医天人相应学说和微生态学内容,发现二者在理论起源、发病机制、防治和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并且创新性地从微生态学角度解读中医天人相应学说,从而论证中医学说的正确性和现实性,也为中西医的进一步融合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