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种子活力与蛋白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种子活力的研究是目前种子生理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对种子活力的机理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本文主要叙述了种子活力与蛋白的关系研究进展,包括种子活力与贮藏蛋白的关系、种子活力与热激蛋白等逆激蛋白的关系、种子活力与泛肽、钙调蛋白的关系等,并探讨了与种子活力有关的逆激蛋白之间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2.
种子活力与蛋白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对种子活力的研究是目前种子生理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对种子活力的机理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本文主要叙了种子活力与蛋白的关系研究进展,包括种子活力与贮藏蛋白的关系、种子种力与热激蛋白等逆激蛋白的关系、种子活力与泛肽、钙调蛋白的关系等,并探讨了与种子活力有关的逆激蛋白之间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3.
<正>种子活力是种子发芽率、幼苗生长潜势、植株抗逆能力和生产潜力的总和.它能直接反应植株性状的优劣,是评价种子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1].1950年,国际种子会议明确区分种子活力和发芽力,并确定种子活力为种子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20世纪70年代,种子活力的研究日益增多,现已成为种子生理学研究中十分  相似文献   

4.
种子活力和DNA甲基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活力在发育中逐渐形成,成熟期随着水分的减少,种子获得最大活力。期间发生了许多重要的生理生化反应,如营养物质大量积累、酶和mRNA的钝化等,为种子活力的保持和萌发做好准备。植物中有20%~30%的核基因组DNA胞嘧啶处于甲基化状态,DNA甲基化可以调节基因的表达,维持植物基因组稳定。而植物的DNA甲基化状态在不同器官、不同组织、甚至发育的不同阶段都是不同的,这与遗传和外界环境的刺激相关。在种子的活力形成和萌发过程中,DNA甲基化状态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种属特异性。种子活力的遗传基础复杂,且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种子经历逆境胁迫时,DNA甲基化状态会发生改变,种子活力水平也会下降,这可能是由于逆境胁迫相关基因的DNA甲基化状态发生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设置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3个关键要素,即冰冻保护液处理、玻璃化溶液脱水时间和冷冻处理,研究了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对大叶藻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冰冻保护液处理和玻璃化溶液脱水时间对大叶藻种子活力无显著影响;冷冻处理组种子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冰冻保护液和玻璃化脱水处理对冷冻后种子活力的影响不显著,表明冰冻保护液和玻璃化溶液未对种子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未冰冻保护液处理组玻璃化溶液脱水4h时种子活力显著低于其他脱水时间,而冰冻保护液处理组脱水4h时与其他脱水时间无明显不同,表明较长时间的玻璃化溶液脱水处理需使用冰冻保护液进行预处理.研究结果为超低温保存大叶藻种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我国总产与平均单产最高的主要农作物,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种子活力是衡量种子质量和应用价值的关键指标,高活力种子是确保作物高产、稳产的基础。赤霉素是重要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具有解除种子休眠、促进萌发的作用,外源赤霉素的喷施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以提高作物产量。目前赤霉素对玉米种子活力的影响研究多侧重于施加外源GA影响种子活力的相关生理指标上,而赤霉素调控玉米种子活力的作用机理尚需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赤霉素的生物合成、信号转导、作用机制以及对玉米和其他作物种子活力影响的研究进展,旨为深入探究GA对于玉米种子活力的调控机制乃至玉米育种实践中高活力玉米新种质的创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 CO2 激光对石刁桕种子活力影响的研究基础上 ,应用多项式回归对种子活力指标进行了数学模拟。分别得到了发芽种子的胚根长、下胚轴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出苗率与 CO2 激光照射时间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不同温度条件下水稻种子活力QTL的定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揭示基因型与环境温度之间的互作对种子活力的影响,利用1个粳籼交来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纸卷法在15、20和25℃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考察了发芽率、芽长、根长及干重等4个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结合一张含有198个DNA标记的连锁图谱,用作图软件QTL Mapper1.0定位与种子活力相关的QTL。共检测到34个主效应QTL。这些QTL中的绝大多数(82%)成簇分布于第3、5和8号染色体的5个不同染色体区段上,分别被命名为QTL qSV-3-1、qSV-3-2、qSV-5、qSV-8-1和qSV-8-2。其中,QTL qSV-3-1、qSV-3-2和qSV-8-1对种子活力的效应大小和方向在3个温度条件下均较一致;而QTL qSV-5和qSV-8-2主要在20和25℃条件下起作用,在15℃低温条件下作用甚微或不起作用。表明种子活力QTL具有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温度之间的互作,而且这种互作具有明显的QTL特异性。芽长是唯一同时受5个与种子活力高度相关的染色体区段共同影响的指标,因此,相对而言,作为水稻种子活力的测定指标,芽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9.
CO2激光照射对石刁柏种子活力指标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在CO2激光对石刁柏种子活力影响的研究基础上,应用多项式回归对种子活力指标进行了数学模拟。分别得到了发芽种子的胚根长、下胚轴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出苗率与CO2激光照射时间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缺苞箭竹(Fargesia denudate Yi)种子的老化机理和不同大小种子间的差异,对其进行了人工老化处理和大、中、小三组种子的区分,并分别对种子活力,总抗氧化能力,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电导率进行测定。发现经人工老化后种子活力显著降低,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随老化程度加深而上升,总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氢酶活力随老化程度加深而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则出现上升的趋势,但超氧化物歧化酶与丙二醛的比值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与丙二醛的比值能够很好的反映种子老化的程度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总抗氧化能力、电导率和种子活力有很好的相关性。中等大小种子活力最高,总抗氧化能力和几种酶活性均随种子增大而提高,丙二醛含量和电导率则随种子增大而减小,种子大小是与各指标相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种子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各种遗传和外界因素的调节,显著影响农作物特别是禾谷类作物的种子活力和产量与质量。脱落酸(ABA)是调控种子发育和萌发最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其活性水平、信号转导及其LAFL网络在种子发育包括胚胎发生和成熟过程的调控中起关键作用。该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ABA调控种子发育的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ABA代谢和信号转导对种子发育的调控,ABA与种子成熟转录因子(AFL-B3、FUS3、ABI3、LEC2等)的作用,以及ABA在种子发育中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为深入理解种子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从而提高种子的活力、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金钟藤种子低萌发率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钟藤种子在室内萌发率很低,为进一步探讨金钟藤种子的特性,阐明其种子萌发率低的主要原因,对金钟藤种皮的透水性、种子解剖结构、种子活力和种子内源抑制物的生物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钟藤种皮透水性较差,完整种子比破皮种子吸水达到最高水平慢38h;种子空瘪粒多,占所有种子的30%;种子活力较低,平均活力仅为35%;金钟藤种子甲醇粗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率、根长和芽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浸提液浓度在25mg/mL时,严重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和生长,即金钟藤种子内部含有较高的内源抑制物质。金钟藤种子萌发率低,表明其近年来突发性蔓延成灾主要不是由种子生成新个体造成的,导致其蔓延成灾的关键因素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种子品质的优劣对于农牧业生产、经济与遗传资源有效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群落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作用.种子老化是其在贮藏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现象,是随着种子贮藏时间延长而发生和发展的自然不可逆过程,不仅关系到后续种、苗生长与产量、品质等问题,还对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和开发等均具有重要影响.种子老化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珍稀濒危植物珙桐不同采收期的种子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比较研究了国家一级保护濒危植物珙桐不同采收时期的种子特性。结果显示:不同采收期每50粒珙桐果实的出种量最高为101粒,最低为53粒,平均80.78粒,变异系数19.43%;果实出种量不随采收时间的推迟而增长,这表明在相似生境条件下珙桐植株间的有性生殖是非同步的。各采收期珙桐果实的出籽率都非常低,最高仅为1.63%,由于种子包装格局与果皮包装格局资源损耗的相对独立性,提示果实表型特征与种子发育程度不存在相关性。测定分析不同采收期珙桐种子电导率,11月5日所采集的种子在9份样品中种子质量最高。而种子形态数据与百粒重却显示11月5日所采集的种子在这两方面最小,长19.85cm、宽4.94cm、厚2.95cm,百粒重18.82g,这表明珙桐种子形态大小不能反映种子质量的高低。用0.5%TTC溶液测定珙桐种子活力,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采收期珙桐种子活力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Seed vigor is an index of seed quality that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rapid and uniform germin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trong seedlings in any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Strong seed vigor in low-temperature germination condition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direct-sowing rice production systems. However, seed vigor has not been selected as an important breeding trait in traditional breeding programs due to its quantitative inherence. In this study, we identified and mapped eight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s) for seed vigor by using a recombinant inbred population from a cross between rice(Oryza sativa L. ssp. indica) cultivars ZS97 and MH63.Conditional QTL analysis identified qSV-1, qSV-5b, qSV-6a, qSV-6b, and qSV-11 influenced seedling establishment and that qSV-5a, qSV-5c, and qSV-8 influenced only germination. Of these,qSV-1, qSV-5b, qSV-6a, qSV-6b, and qSV-8 were low-temperature-specific QTLs. Two major-effective QTLs, qSV-1, and qSV-5c were narrowed down to 1.13-Mbp and 400-kbp genomic region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provide tightly linked DNA markers for the marker-assistant pyramiding of multiple positive alleles for increased seed vigor in both normal and low-temperature germination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6.
种子活力能够预测幼苗的生长势和适应性,可作为评价采种母树的重要指标。赛黑桦作为东北林区木质坚硬的树种之一,关于其种子活力研究尚未见报道。比较不同家系赛黑桦种子活力,对赛黑桦采种母树进行初步评价,可为赛黑桦优良家系的选择提供参考。本研究以赛黑桦蛟河、集安和珲春3个采种地共30个半同胞家系为试材,对采种地及家系间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出苗率和幼苗健壮率等7个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遗传力估算、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参试家系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赛黑桦种子活力指数和幼苗健壮率在不同采种地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7个性状在不同家系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出苗率和幼苗健壮率外,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均高于0.68;7个性状间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JH6、JA1、JA7、JH10、JH3、HC1和HC10等7个家系为优良家系,这些家系的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出苗率和幼苗健壮率的平均值分别比总平均值高3.87%、30.29%、30.22%、31.99%、58.22%、11.88%和30.60%。初步认为这些优良家系的母树是赛黑桦采种的首选母树。  相似文献   

17.
茎瘤芥品种‘永安小叶’老化种子经聚乙二醇(PEG)浸种后,其种子活力和幼苗生长与PEG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浓度PEG浸种后的茎瘤芥种子膜透性均降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增大,幼苗根干重、茎干重和根长也均增大,幼苗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幼苗生长与种子活力的变化趋势一致,PEG浓度小于30%时呈增大趋势,大于30%时呈减小趋势,但均大于不做PEG处理的;幼苗叶片中MDA含量与种子膜透性变化趋势一致,PEG浓度小于25%时,呈降低趋势,大于25%时则呈升高趋势,但这些指标均低于不做PEG处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