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教材中"动物学习行为"的实验因场地、材料、方法等的限制,在教学中很少开设。对实验材料和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后,便于学生动手实验,并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让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提升。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不同个体的学习能力不同,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改进后的实验现象明显,可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十分必要。根据高中生物学课程的特点,将微博引入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主要将微博应用于课前预习、课后巩固、课外拓展和教学反馈等环节。研究结果表明,微博辅助生物学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素养和知识迁移能力,学生也能够体会到微博的学习意义,普遍认同微博的学习价值,微博辅助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着重介绍微博辅助生物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实施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营造了非常理想的环境,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构建高校创新教育体系提出了新思路、新课题。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学生实际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合理的启发、诱导学生,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有创新能力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现在教育形式发展的要求,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在大学校园越来越成为主导,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同时,学生还会接触信息检索、编程语言等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所以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势在必行。本文旨在探究大学生参加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后,带来的成果以及消极因素,并且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实践性、趣味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开展自主学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借助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教师和学生的交互性更强,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这一特点,通过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行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因此,任务设计非常关键,会直接影响教与学的效果,本文主要从这个方面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优化遗传学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顾蔚  张敏 《遗传》2004,26(6):934-940
遗传学教学中采用优化教学设计:加强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利用网络遗传信息资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强化研究性实验操作,培养综合能力;重视教与学双边活动,营造融洽互动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设计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为21世纪培养优秀的生物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让学生走进企业的生产线进行实践性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实习资源不足一直是限制微生物工程课程开展高水平实习教学的瓶颈。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的虚拟化生产线不但可以使学生从中学习复杂的生产系统中的理论性知识,还能进行更深层次的虚拟操作,从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为了更好地发挥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文中对微生物工程类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的教学价值进行了归纳,对其建设进展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对限制其共享应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生本教育"理论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体系。目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生本教育"的理念还处于摸索阶段。本文将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来探讨"生本教育"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创新型教学改革方案不断推出。借助信息技术,创新式的翻转课堂也越来越受关注。文中围绕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融合信息化手段,为教学发展提供新思路。微课作为创新翻转课堂的一种重要形式,短小精悍、趣味性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设计与制作微课将成为高校教师必备的技能。文中基于对全国高校生命科学类微课教学比赛参赛作品的分析,从微课的主要特点、主题导入方式、呈现方式、教学设计等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微课在生命科学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一线高校教师了解和设计微课提供参考,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互联网+"与教学紧密结合,使得教学工作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为了促进微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水平的提高,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依托超星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师生共同参与建设微生物学野外实习在线课程来辅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调查反馈认为互联网+实习的教育模式教学效果良好,能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建设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推动了微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有效促进了本校微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水平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的影响着我国高中生物的教与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一直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的应用于探究式教学成为当前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三方面的分析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归纳了信息技术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的必要性,指出了目前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如何更好地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打造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学生是职业教育的共同话题。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团队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本文就电子技术一体化课程,探讨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行动导向的一体化教学。  相似文献   

14.
今天,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迅速扩大,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已影响到我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这也为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现在,很多教育工作者仍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应是新形势下的学习模式和教育模式。我校生物教研组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以我校网络优势为契机,  相似文献   

15.
由于留学生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适应,医学微生物学的课程特点使留学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较困难,有必要探索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我国传统的LBL教学模式和国际上流行的PBL教学模式各有优缺点,我们融合PBL和LBL的优点,互补其缺点,对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课程采取PBL+LBL教学模式,既发挥PBL教学法打破学科界限,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能力的特点,又结合LBL教学法传授知识系统、完整,培养学生基础理论扎实等优势。教学实践证明,PBL+LBL教学法运用于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能激发留学生学习兴趣,在增强留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同时,培养留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医学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将高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缺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对高中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龚淑芬  陈大勇  贾莉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11):5203-5218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但由于环境微生物学概念抽象、内容繁冗,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难以理解和应用生物氧化过程、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等内容,教学效果较差。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感受,基于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实践结果表明改革后的课程激发了学生内在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具有了自学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在知识、能力、素质这3个方面取得了成效,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感受以及信息技术均得到提升和改进,加强了课程创新实践,提升了环境工程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许德文 《生命世界》2008,(12):104-106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而通过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9.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创新思维的影响下学生才能摆脱对知识的死板记忆,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同时,通过初中学习,高中生虽有一定的化学基础。但是在强大学习压力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发挥,学生学习的创新性明显不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从师生角色的互换入手,创新教学模式。再结合高中化学特点灵活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潜力,实现对知识运用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2001年,教育部办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