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在卧龙     
汤纯香 《生命世界》2007,(11):40-43
圈养大熊猫被认为是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的"三难"动物。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大熊猫性喜独居,发情后才愿意进行异性间的接触。雌性大熊猫每年只发情一次,且其择偶性极强,非见"白马王子"不抛"绣球"。由于这种天性使然,大熊猫种群的繁衍危机已迫在眉睫,为了挽救国宝,人工繁育己成重要手段。多年的实践证明,大熊猫人工繁育、移地保护是拯救大熊猫的重要战略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发情期,对动物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的认识将有助于濒危动物繁育质量的提高。大熊猫为季节性单次发情动物,雄性发情期可持续30 d左右,而雌性大熊猫为几天至十几天,高峰期仅为1~3 d,且有与雄性不同步发情的现象。因此,进行发情期行为学方面的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于2013年3月1日—4月30日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8只发情期大熊猫进行行为时间变化和活动节律研究,每只每周记录2 d数据。结果表明:休息行为是发情期最主要的行为方式(雄性约46%,雌性约53%),其次是摄食和运动行为,而探究、求适和发情行为则较少,发情行为主要出现在00∶00—03∶00、09∶00—11∶00和15∶00—17∶00等3个时段,可配对交配;发情期雌雄个体在休息、求适、运动和发情行为上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探究行为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摄食行为上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且发情、探究行为与运动行为呈显著正相关(P<0.01)。对发情期圈养大熊猫昼夜活动行为的研究将为大熊猫的人工繁育及其配种提供行为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阴道粘液电阻值进行大熊猫排卵监测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只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间阴道粘液电阻值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4只发情表现正常的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阴道粘液电阻值呈现相似的V字形变化曲线,V形曲线的谷底所代表时期恰好与尿雌酮峰值期吻合,其中3只大熊猫于秋后产仔,结果提示测定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间阴道粘液电阻值可有效用于监测排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四川动物》1998,17(3):1
对5只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间阴道粘液电阻值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4只发情表现正常的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阴道粘液电阻值呈现相似的V字形变化曲线,V形曲线的谷底所代表时期恰好与尿雌酮峰值期吻合,其中3只大熊猫于秋后产仔,结果提示测定大熊猫发情配种期间阴道粘液电阻值可有效用于监测排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录一只因环境、饲料等因素改变而2001年春季未能发情的雌性大熊猫,于秋季9月中旬发情,并与另一只同期发情的公熊猫自然交配,当年冬季12月17日成功产仔的这一世界首例圈养大熊猫秋季发情配种的行为表现和配种经过,并对该大熊猫秋季发情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野外大熊猫的产仔、育幼,至今仍是一知半解。大熊猫在人工饲养下的配种难,受孕率低,雌兽育幼也差,截至1990年9月7日发稿时止,在世界范围内,大熊猫共产仔79胎次,幼仔119只,成活至3岁以上的共计20只,1—3岁的4只,16—76天的3只。过去大熊猫雌兽无论一胎产一仔或是二仔,一般只能带活一仔,甚至一仔也带不活,如压死,窒息死,带不好生病致死等,更没有二仔同时吃过一天初乳的。成都动物园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饲养繁殖的雌性大熊猫“庆庆”,于1989年4.5岁时用激素诱导排卵,受孕产仔养活后,今年5月6日和7日发情,进行了自然交配和冷冻精液人工授…  相似文献   

7.
雌性大熊猫发情行为观察与相关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2004年3月2004年5月以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11只3.5~17岁、体重约在80~115kg的成年雌性大熊猫为研究对象,采用全事件记录法对雌性大熊猫的整个发情周期的行为和生殖系统外观变化进行详细记录,并于2004年3月9日~5月10日测定了8只雌性大熊猫尿中雌二醇浓度;统计分析了1991~2004年间的雌性大熊猫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率。结果表明,除了大熊猫帼帼在2004年1月28日开始有发情行为表现外,其他10只均在3~5月期间发情,发情行为无异常现象,其中5只完成了配种;尿中雌二醇浓度均在发情高潮期的当天或头天达到峰值,并于发情后期迅速降至发情前水平;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率变幅在39.0%~97.0%之间,也表现为在发情高潮期增加并达到最大值,此值介于75%~90%被认为是最佳配种时期。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佳佳”六月底发情配种、冬季产仔汤纯香,陈猛,张和民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汶川623006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是季节性单发情动物,多在春季发情一次。但随纬度和海拔高度不同也有差异。在野外,多于4至5月中旬发情配种...  相似文献   

9.
人工繁殖大熊猫主要是通过检测尿液雌激素峰值和观察行为来判断配种时间,适时进行合笼配对或人工授精。本研究追踪了大熊猫“乐乐”发情期间,尿液中雌激素(E2)的变化和唾液涂片结晶情况。研究首次发现雌激素峰值出现后,唾液涂片上会生成的羊齿结晶图像。表明大熊猫唾液涂片出现羊齿结晶显示该个体处于发情配种高峰期,为判断雌性大熊猫配种时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发情率低是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饲养的难题之一,也是制约圈养大熊猫繁育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大熊猫圈养技术的不断进步,圈养大熊猫的发情率有了大幅提高,但并未达到特别高的水平。对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2006—2012年参与繁殖计划的圈养成年雌性大熊猫种群的发情率进行统计发现,2009—2012年每年雌性大熊猫的发情率高达90%以上,较2006—2008年的发情率有显著提高。2006—2012年,该大熊猫种群的饲养和管理模式、食物结构都未变化,但从2009年起圈舍环境有明显变化。经分析,该种群发情率的变化与圈舍面积、圈舍地形、圈舍植被覆盖率和植物种类等因素变化有关。本研究为提高圈养大熊猫的发情率从改善大熊猫圈舍条件的角度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