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筛选HRV阳性粪便样品的方法,并分离纯化有模板活性的HRV ss RNAs,然后在麦胚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中进行翻译,每毫克HRV ssRNAs能合成3.5xi0‘cpm不溶于TCA的HRV各类多肽。经凝胶电泳分析,在1.1x10‘cpm的各种多肽中,相当于McCrae等人报道的VPl—vP4四种多肽位置的放射性有5.4×10’cpm,相当于VPS--VPl2八类多肽位置放射性有5.3×10’cpm左右,其数量的分布趋势与上述报道相似。  相似文献   

2.
人及动物体内有些蛋白质,在胚胎中存在,而在成年期含量极低,当发生肿瘤时又大量产生。甲胎蛋白是这类蛋白之一种。正常人体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极低,当体内产生原发性肝癌时,甲胎蛋白的水平可升高近百倍,甚至千倍以上。因此血清甲胎蛋白含量的测定,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和Ruoslahti比较了胚胎及肝癌来源的甲胎蛋白的物化性质,都证明二者相似。Gitlin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证明人体甲胎蛋白是由印黄囊及肝细胞合成。原发性肝癌发生过程中肝癌细胞是重要的合成部位。但是甲胎蛋白的大量合成与肝癌发病机制的关系至今还很不清楚。深入研究其合成过程的调节控制机制,显然有其特殊的意义。而用体外无细胞系统深入研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比用整体或完整细胞更便于认识和分析。真核细胞的无细胞翻译系统过去较多利用  相似文献   

3.
4.
利用活体-离体胚培养和胚愈伤组织诱导、再生植株技术有效地克服了节节麦远缘杂种胚的败育,高效产生了节节麦与硬粒小麦-簇毛麦双倍体、六倍体小黑麦、小麦、大麦间的杂种植株,从而为节节麦种质利用提供了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麦胚无细胞蛋白合成体系的特点是内源信息含量低,对外源RNA 反应灵敏,故在检测外源mRNA 和tRNA 的功能和蛋白质合成机制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按Marcus 等的方法,制备无tRNA 的麦胚无细胞蛋白合成体系S_(100-)  相似文献   

6.
应用寡聚胸腺嘧啶纤维素(简称OdC)柱层析从哺乳动物RNA样品中提取mRNA已被人们普遍采纳。这一方法首先需要用改良的酚-氯仿法提取总RNA,然后再经OdC柱层析分离得到mRNA(下称此法为间接法)。近年来,有人用0.5%十二烷基磺酸纳(SDS)解聚多聚核糖核蛋白体(简称多聚核糖体)后,直接经OdC柱层析分离某些mRNA获得成功。据报道这一方法(下称直接法)具有条件温和、产率较高及不影响翻译活力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8.
白蛋白与甲胎蛋白基因是由同一祖先基因进化而来。在小鼠,它们是一前一后定位在同一条染色体DNA上。在个体发育和肝癌变过程中,这两基因的相互关系也呈现相反的表达水平。因此,研究甲胎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与白蛋白基因是不可分割的。本文简要报道我们克隆了大鼠白蛋白mRNA 3′端顺序,为研究白蛋白基因结构和表达提供了必要的探针。白蛋白mRNA是从Wistar大鼠肝脏用双抗体免疫沉淀法提取。分子克隆技术基本是按“分子克隆”实验手册进行。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抗体免疫沉淀合成AFP的聚核糖体并合Poly(U)-Sepharose亲和层析的方法分离和提纯了大鼠肝癌BERH-2细胞的AFPmRNA。这种纯的AFPmRNA在2%聚丙烯酰胺—0.5%琼脂糖凝胶中以单一的22S带移动。用双抗体免疫沉淀的方法,鉴定麦胚抽提液中由AFPmRNA直接合成的蛋白。在纯甲胎抗体所沉淀的多肽中,有95%的放射性在凝胶电泳中与载体AFP一起移动。在最佳条件下,AFPmRNA在麦胚系统中翻译产物比AFPpRNA高54倍。用AMV反转录酶合成互补于AFP-mRNA的DNA(AFP~3H-cDNA),用分析AFP-mRNA.AFP~3H-cDNA杂化物的热变性来测定AFPcDNA的真实性。高达89℃的Tm值,表明所反转录的cDNA是AFP-mRNA真实的拷贝。  相似文献   

10.
<正> 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分离与测活,在基因表达与调控、核酸结构的分析、以及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一个目的基因的分离可以通过mRNA逆转录成cDNA而钩出此基因,所得基因可以进行核苷酸的序列分析,同时还可以进行调控序列的分析;又如可以借助mRNA探针从基因文库中钩出目的基因,也可以通过mRNA筛选出所需要的克隆。因此mRNA的研究已成为分子生物研究中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本室在乳鼠心肌细胞培养的基础上,最近又成功地培养了人胚心肌细胞。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妊娠17及18周的胎儿,经水囊引产娩出后,立即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心室肌,剪碎,以0.06%胰蛋白酶分次消化成单细胞,用含20%小牛血清的Eagle培养基(MEM)制成10~6细胞/毫升的心肌细胞悬液,进行原代人胚心肌细胞单层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的搏动及形态,拍摄照片,以及录制心肌细胞搏动的电视录像,并作扫描也子显微镜的观察。  相似文献   

12.
茅苍术胚培养与快速繁殖(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苍术种胚在MS 6-BA 1.0mg/L NAA 0.2mg/L培养基上可快速生长并分化出不定芽;不定芽在MS 6-BA 2.0mg/L NAA 0.2mg/L培养基上快速增殖,45d增殖倍数为4.5;增殖芽在1/2 MS NAA 0.5mg/L培养基上快速生根。  相似文献   

13.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mRNA在大鼠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Xing LY  Xing YT  Tang YM  Guo JX  Wang X 《生理学报》1998,50(4):423-430
最近,我们研究发现大鼠胸腺和淋巴结淋巴细胞中存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样免疫反应活性。应用人工合成的可特异扩增降钙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基因部分片断的寡核苷酸引物,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在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胸腺细胞及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中是否存在CGRP mRNA,进一步研究大鼠淋巴细胞能否合成CGRP。结果显示,通过RT-PCR从脊髓背根神经节(阳性对照)、胸腺和淋  相似文献   

14.
本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在大鼠睾丸恒冷箱切片上研究了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TRH-R)RNA的表达和定位。由DNA合成仪合成两个含48个碱基的寡核苷酸探针,两个探针分别与小鼠垂体TRH-R1005-1052和1332-1379区段的cDNA互补,生物素在5′末端标记寡核苷酸探针。结果显示TRH-R寡核苷酸探针与其互补的mRNA杂交信号集中在大鼠睾丸的间质细胞中,生精细胞地交信号,杂交信号的强度依探针浓度而增加,该结果表明RTH可能通过自分泌调节生殖功能和发育,TRH-R作用途径可能与在垂体的作用类似。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致死率第3的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第5大常见癌症。肝癌在临床上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患者的总生存率也很低。因此,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总生存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最早发现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肝癌标志物之一。目前,多项研究表明,作为一个特异性的癌基因,AFP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中有巨大的研究价值。文中简述了AFP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在肝癌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中的作用,着重阐述AFP作为重要的肝癌靶标分子在肝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马拉巴栗(Pachiraaquafica)也称发财树,属木棉科乔木,原产中美洲,为木本油料植物,种子可烤食。其树干直立,树冠塔形,花大而美观,花期长,因此也是一种观赏植物和风景树,特别是其球茎和叶更具观赏价值,很多商店门口摆设着这种植物,意味着生意兴旺。由于马拉巴栗种子来源少,据调查全省仅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于1962年引进该树种进行少量栽培,目前市场上供观赏用的盆栽马拉巴栗,大都是进口的,所以价格较高。本实验利用离体胚培养技术,对马拉巴栗离体胚进行再生植株实验。实验材料取自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胚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甲胎蛋白已广泛应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上海市肿瘤防治研究协作组,1973)。为了建立一株甲胎蛋白阳性的肝癌大鼠模型,我们于1973—1974年用DENA诱发大鼠肝癌,并对诱癌过程的甲胎蛋白变化作了定性和定量观察,本文将主要结果作一简报。至于所诱发的甲脂蛋白阳性肝癌已在我所建成一株移植型大鼠肝癌(强家模等,1978)。  相似文献   

18.
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是一甲胎蛋白阳性的肝癌细胞系,适用为研究甲胎蛋白基因表达调控的体外模型。本文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沉淀法在非同步的和同步的细胞样品中检测了甲胎蛋白在不同周期时相细胞内的合成情况。从免疫荧光反应结合~3H-TdR脉冲标记放射自显影和鉴别不同时相染色方法对比分析,说明该系肝癌细胞在晚G_1期荧光反应很弱,进入早S期胞质荧光明显增强,至晚S期胞质荧光又有减弱。免疫沉淀法检测同步的晚G_1、早S和晚S期细胞的结果,与细胞学所得结果一致。甲胎蛋白量是早S期高于晚S期,而S期又明显地高于晚G_1期。早S期是该系肝癌细胞合成甲胎蛋白的高峰时相。甲胎蛋白合成在不同时相细胞之间有明显差异,提示控制细胞周期进程有可能对甲胎蛋白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9.
Bax蛋白在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动态观察Bax蛋白在实验性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肝细胞的表达,探讨Bax蛋白与肝癌发生的关系及其生物学意义。用DEN饲喂大鼠,分别于第4、8、12、16、18周处死大鼠,取其肝脏,石蜡切片,ABC法免疫组织化染色。结果显示:正常成年大鼠肝细胞均有中等程度Bax蛋白表达。至诱癌第4周大鼠肝小叶内有少数肝细胞呈Bax蛋白免疫阳性反应,随诱癌发展进程,呈Bax蛋白免疫阳性反应肝细胞进一步减少,第12周,只可见肝细胞增生结节的多数肝细胞呈Bax蛋白免疫阳性反应。诱癌晚期(第18周),癌结节内肝癌细胞均呈Bax免疫反应阳性,其强度较正常肝细胞明显增强,Bax蛋白免疫反应产物为胞质内粗大的棕褐色颗粒。部争肝细胞胞质和胞膜均呈阳性,肝癌细胞最为常见。结果表明:Bax蛋白表达减少或缺失是肝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可能参与肝癌的启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的表达及意义,本研究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同时选取肝硬化患者60例,慢性乙肝患者60例及健康志愿者60例,采用亲和吸附离心管法检测不同受试者血清中AFP-L3水平。研究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AFP-L3 (122.13 ng/mL)水平显著低于肝硬化患者,并且显著高于慢性乙肝患者和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血清AFP-L3水平在肿瘤大小≤3 cm (171.14 ng/mL)和TNM分期为Ⅰ~Ⅱ期(147.53 ng/mL)患者中显著高于肿瘤大小3 cm和TNM分期为Ⅲ~Ⅳ期患者(p0.05);血清AFP-L3高表达(≥122.13 ng/mL)的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2.76月)与血清AFP-L3低表达的肝癌患者(122.13 ng/mL)(22.04月)差异不显著(p0.05)。本项研究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L3水平明显上升,并且与患者的肿瘤大小和TNM分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