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属于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白腹鼠属(Niviventer),关于该物种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极少。为获取社鼠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提取其基因组总DNA,参照近缘物种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设计34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扩增全部片段后进行测序,之后对其基因组组成及结构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社鼠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16 281 bp(GenBank收录号:KJ152220),包含22个tRNA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控制区;基因组核苷酸组成为34.0%A、28.6%T、24.9%C、12.5%G。将所得序列与社鼠近缘物种(川西白腹鼠、小家鼠、褐家鼠)的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四个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虽然在基因组大小、部分tRNA二级结构、部分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或终止密码子及控制区长度和碱基组成上有差异,但基因组结构和序列特征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四个物种线粒体全基因组间的遗传距离显示,社鼠与川西白腹鼠距离最近,而与小家鼠距离最远。该研究为利用线粒体全基因组信息进行啮齿类分子系统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许丽娟  马骁  王洋阳  王静  潘晴  刘梅 《生物磁学》2011,(20):3946-3950
目的:建立一种经济、快速且高质量提取人体外周凝血DNA的方法。方法:摸索最佳的匀浆条件,对外周凝血块进行匀浆,采用Ⅺ法对匀浆液进行基因组DNA的提取,通过凝胶电泳、单重PCR和多重PCR检测凝血基因组DNA的提取产量和质量。并分别与常规的凝血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即蛋白酶K消化法,以及提取抗凝血基因组DNA的Ⅺ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最佳的匀浆条件为:39000map,15秒。在此条件下提取的基因组DNA完整性好,纯度和产量与蛋白酶K消化法提取凝血DNA和KI法提取抗凝血DNA的结果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单重PCR和多重PCR也获得了理想的扩增结果。结论:与常规的外周凝血提取方法相比(蛋白酶K消化法),本方法节省了时间和成本,能快速、经济、有效地提取外周凝血基因组DNA,可用于后续的科研和临床诊断需要,解决了部分科研机构血液基因组DNA的样本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3.
三种人全血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改良酚一氯仿抽提法、盐析法、试剂盒法从人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的效果,以期建立一种快速、经济的提取高质量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从人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检测提取的基因组DNA的产量、纯度和质量。结果:改良酚一氯仿抽提法与试剂盒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相比,DNA的产量有统计学差异,DNA的纯度无统计学差异,但试剂盒法提取的基因组DNA有较明显的降解现象:盐析法与改良酚.氯仿抽提法、试剂盒法相比,基因组DNA的产量和纯度都存在统计学差异,并且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的稳定性也明显劣于另外两种方法;三种方法提取基因组DNA均能进行限制性内切核酸消化。结论:改良酚一氯仿抽据取法是一种经济、快速、高效、稳定提取人全血基因组DNA的方法,适用于批量临床标本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一种从酵母、无绿藻及丝状真菌中提取DNA以用于PCR反应的方法。方法 所用菌种包括临床分离的未知菌株和保藏菌株共23株:未知酵母菌(5株)、真皮毛孢子菌(1株)、糠秕马拉色菌(1株)、季也蒙念珠菌(5株)、未知丝状真菌(6株)、无绿藻(1株)、烟曲霉(2株)、拟青霉菌(1株)、茎点霉(1株)。用溶细胞酶(lyticase)结合Biospin真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A260/A280检测纯度并计算质量浓度,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真菌核糖体基因(rDNA)内转录间区ITS基因,经PCR扩增检验所提取的DNA质量。结果 成功提取所有23株真菌基因组DNA,其纯度及质量浓度能满足PCR反应的要求。结论 用溶细胞酶结合Biospin真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从酵母菌、无绿藻及丝状真菌提取的DNA可用于PCR反应。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以雌雄异株植物石刁柏为材料,利用基因组消减杂交技术对石刁柏雌雄核基因组中的性别差异核质体DNA(nuclear plastid DNA,NUPTs)进行了分离和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构建消减杂交文库共获得了52个雄性偏向序列,序列长度分布在63~297 bp之间,其中有19个差异序列属于叶绿体来源序列(命名为Ao1~Ao19),且这些序列与石刁柏叶绿体基因组的相似性均大于84%,Ao19与石刁柏叶绿体基因组相似性为100%。(2)利用基因组半定量PCR对19个NUPTs序列的性别差异分析表明,有4条序列为稳定的雄性偏向NUPTs序列,分别为Ao1、Ao3、Ao10和Ao18。(3)序列比对表明,转移到核基因组的NUPTs主要来源于叶绿体基因组的反向重复区(包含IRa和IRb区),说明石刁柏叶绿体基因组重复区序列更容易向核基因组进行转移形成雄性偏向的NUPTs序列。  相似文献   

6.
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 DSBs)是威胁基因组完整性和细胞存活的最有害的DNA损伤类型。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是修复DNA双链断裂的两种主要途径。DSB修复涉及到损伤部位修复蛋白的募集和染色质结构的改变。在DNA双链断裂诱导下,染色质结构的动态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严格调控,进而对DNA双链断裂修复过程进行精细调节。特定的染色质修饰形成利于修复的染色质状态,有助于DNA双链断裂修复机器的招募、修复途径的选择和DNA损伤检查点的活化;其中修复途径的选择对于基因组稳定性至关重要。修复不当或失败可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甚至促进肿瘤的发生。本文综述了染色质结构和染色质修饰的动态变化在DSB修复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文章还总结了在癌症治疗中靶向关键染色质调控因子在基因组稳定性维持、肿瘤发生发展以及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AA染色体组栽培稻的中高度重复序列C0t-1 DNA和基因组DNA作为探针,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宽叶野生稻(Oryza latifolia)(CCDD染色体组)进行了比较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宽叶野生稻染色体上,C0t-1 DNA的杂交信号没有基因组DNA的杂交信号明显;杂交信号主要分布在着丝粒、近着丝粒及端粒区域;随着洗脱严谨度的不同,杂交信号呈现出较高的种特异性。本研究以不同洗脱严谨度下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为依据,对宽叶野生稻进行的核型分析,可进一步提高稻属染色体识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第三代人类基因组测序公司——美国Complete Genomics公司,制造出自我装配DNA纳米球列阵(self-assembled DNA nano—bolearray),并将cPAL(C0mbinatorial probe anchor ligation)技术应用到该列阵上,用读取每个独立的碱基(unchained base)的方法,解读了个人的基因组。据说采用这种方法解读人的基因组时,消费品平均成本为4000美元,详细情况在2009年11月5日的Science杂志上有所报道。  相似文献   

9.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羊楼洞株)基因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多种限制性内切酶单酶切、双酶切分析了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羊楼洞株)基因组DNA,同时用[α-32p)-dATP对几种酶的酶切产物进行末端标记。结果表明,此株病毒基因组约129kb,组成比较单一。与国内其它分离株基因组大小及酶切电泳图谱均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0.
利用植物和动物的基因组信息推进品种改良的DNA标记育种技术。新一代DNA测序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等新技术的实用化正在加速进行。  相似文献   

11.
12.
一种适合AFLP分析的柑橘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让金  邓烈 《生物技术》2007,17(6):27-28
目的:通过对传统用于AFLP分析的DNA提取方法进行改善调和整得到一种效率较高,DNA损失较少适合于柑橘AFLP分析的DNA提取方法。方法:利用改善后的方法提取了13份参试柑橘材料(无病虫害的鲜叶)的DNA基因组,后用0.8%琼脂糖进行电泳检测,并进行了AFLP试验。结论:结果分别得到了清晰的DNA模板检测图和AFLP指纹图谱,表明该方法提取的DNA无降解且较纯,其质量完全满足AFLP技术的要求,并且在提取效率,减少DNA损失等方面体现出了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生物浸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有着重要意义,而群落分析的基础是提取纯度高、损失少的基因组DNA。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验通过比较两种较常用的DNA提取方法,煮沸裂解法和试剂盒法,寻找一种灵敏、快速、经济实用的制备浸矿细菌基因组DNA的方法。方法:分别用煮沸裂解法和试剂盒法提取6种浸矿菌的基因组DNA,从所提取的基因组DNA浓度、纯度、回收率和对PCR扩增反应的影响方面比较了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用两种方法来处理不同浓度梯度的一种菌,通过实时定量PCR来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性。结果:相同处理量(108个)的革兰氏阳性菌(1株)、革兰氏阴性菌(4株)、古菌(1株)经两种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差异较大,煮沸裂解法所得的6组基因组DNA更纯,其OD260/OD280的值更接近1.8-2.0(纯DNA的OD260/OD280在1.8—2.0之间),前者所提DNA回收率最大可达后者的16.7倍;煮沸裂解法只需较少菌(102个)便能让实时定量PCR检测到所提DNA模板浓度,比试剂盒法灵敏。结论:两种方法提取的基因组DNA均可用于后续的PCR扩增,此外,前者提取的DNA浓度随细菌浓度增加而呈线性增大,而后者随茵浓度增大,所提DNA量增加有限,因此,在生物浸出中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可直接采用简单快速的煮沸提取法,为实验节约成本和时间。  相似文献   

14.
多位点DNA指纹技术在保加利亚普通田鼠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炜  陈宏 《兽类学报》2007,27(1):101-104
DNA指纹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分子遗传学标记技术(Jeffreys et al.,1985),它所揭示的是生物体大量的、无遗传编码信息的、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卫星DNA(Chen,1996)。这些DNA序列往往占据了生物体基因组总量的80%以上,由于它不编码蛋白基因,在系统发育过程中,通常不被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得生物变异积累形成个体基因组间的巨大差异。因此,DNA指纹受到生物学家的青睐,以用于生物个体和群体的基因组分析(Burke and Bruford,1987;Buitmap et al.,1991;Weising et al.,1995)。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利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DNA)方法,选用20种10bp的随机引物(OPC-01-OPC—20),用于虹鳟鱼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其中发现一种引物(OPC-02)在虹鳟鱼群体中能扩增出多条带,说明该引物能反映其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可用于检测出不同品系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眼镜蛇科广西华珊瑚蛇(Sinomicrurus peinani)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与分析,并探究其与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广西华珊瑚蛇线粒体基因组是一条全长19 477 bp的环状DNA,基因组碱基构成为A(33.4%)、T(28.1%)、C(26.6%)和G(11.9%)。共编码38个基因,包含2个核糖体RNA(rRNA)基因、22个转移RNA(tRNA)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及1个线粒体基因控制区(D-loop)。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均采用AUG作为起始密码子,UAA和UGA作为终止密码子;蛋白质编码基因编码频率较高的氨基酸分别为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苏氨酸(Thr)和丝氨酸(Ser);相对密码子使用度(RSCU)频率最高的4个密码子依次是CGA、UGA、CUA和CCA。22个tRNA,除tRNASer(一臂两环)外其他均可形成典型三叶草结构。基于眼镜蛇科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与广西华珊瑚蛇关系最密切的是中华珊瑚蛇(Sinomicrurus macclellandi),其次是孟加拉眼镜蛇(Naja kaouthia)与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  相似文献   

17.
探索性临床研究(0期临床试验)是指在通常的Ⅰ期临床试验之前.给人体使用微量的药物、用人体来评价候选化合物的概念性试验。虽然在定义等方面有些差别.但是欧洲医药品管理局(EMEA)已于2003年1月发表了“关于药品实施单次微剂量临床试验的非临床安全性试验意见书”;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也于2006年1月发表了“关于探索性IND(新药临床研究)试验指南”.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旗下的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和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于2005年12月宣布,他们启动了一项应用基因组分析技术、特别是大规模基因组测序技术、旨在加速对癌细胞在分子水平上理解的综合性的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19.
改良CTAB法提取林木树种基因组DNA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验证改良CTAB法提取不同林木树种基因组DNA的效果,寻求一种对于不同林木树种基因组DNA提取普遍使用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22种木本植物基因组DNA,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及酶切分析。结果:采用本法可以去除多糖和其他次生代谢物并获得高质量的DNA。结论:该方法可以作为一种适于在实验室进行的林木树种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0.
毛竹基因组大小测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属禾本科(Poaceae)竹亚科(Bambusoid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是我国分布和栽培面积最大的经济竹种,有着广泛的开发前景。本实验以水稻(Oryza sativa)为内标,用流式细胞仪对水稻和竹子样品的PI发射荧光强度进行测定,通过比较水稻与毛竹样品峰值的倍数关系,计算出毛竹的基因组大小。对24组样品进行重复测试,测得毛竹基因组大小为2075.025±13.08Mb,即2C DNA含量为4.24pg(以1pg DNA=0.978×10^9bp计算)。毛竹基因组大小测定为毛竹基因组文库的建立及其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