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分为限制因子的草地优化收获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浑善达克退化沙地草地生态恢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选择草地退化十分严重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开展恢复生态学研究 ,试图寻求沙地草地生态恢复的新途径。采取“以地养地”模式 ,在小范围的土地上 ,建立高产饲草基地 ,使牲畜的压力逐步向高效地集中 ,同时改变畜群结构 ,解决当地牧民生活出路 ;而大面积的退化草地 ,主要借助自然力恢复。结果表明 ,自然力在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群落生物量、平均高度和总盖度 2年后均随恢复时间增加而增加 ( P<0 .0 5 )。流动沙丘的裸沙 ,经 2 a自然恢复后 ,生物量达 1 0 1 2 g/m,总盖度高达 60 %。与对照相比 ,封育 2 a后固定沙地群落盖度增加近 3倍 ;滩地群落生物量提高了 9倍 ,平均高度增加 4倍。植被组成方面 ,恢复前固定沙地以冷蒿 ( Artemisia frigida)、糙隐子草 ( Cleistogens squarrosa)和寸草苔 ( Carexduriuscula)等为主 ,恢复 2 a后冰草 ( Agropyron cristatum)、褐沙蒿 ( Artemisia intramongolica)等占优势 ;滩地植被中 ,羊草 ( L eymus chinensis)、披碱草 ( Elymus dahuricus)等逐步取代了灰绿藜 ( Chenopodiumglaucum)和尖头叶藜 ( Chenopodium acuminatum)等。生态恢复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得以保护 ,而且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项目中的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牧民 ,在实验示范前后  相似文献   

3.
杭州西湖水体中异养细菌生长的限制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添加不同营养盐类的纯种和自然培养试验,对异养细菌生长的限制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可利用的有机碳是主要的限制性营养因子,而氮源和磷源的影响相对较小;湖水的高pH、丰富的藻类和浮游动物生物量也制约了异养细菌的生长.此外还发现,在自然水体中添加0.5%葡萄糖后,一些自生固氮细菌得到富集;添加C+N+P后,有大量霉菌生长,添加0.01%牛肉膏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细菌由原来的30%提高到57%;湖水进行实验室培养时细菌的最大生长量可达10^5个·ml^-1。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奈曼草地热量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内蒙古奈曼草地热量平衡的研究李胜功,何宗颖,申建友(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兰州730000)原 芳信(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筑波305)HeatbudgetorNaimangrasslandininnerMongolia.¥LiShenggon...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半干旱黄土高原区不同退耕模式下植被恢复的比较,对3种不同人工豆科牧草多年生紫花苜蓿alfalfa(Medicago sativa)、多年生沙打旺erect milkvetch(Astragalus adsurgens)、2年生草木樨sweetclover(Melilotus officinalis))和一种自然撂荒(fallow)进行了实地种植比较。通过3a研究发现:紫花苜蓿是耗水最严重的牧草,水分利用效率仅高于撂荒;沙打旺具有最高的地上总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紫花苜蓿和沙打旺地块中杂草生物量逐年降低,物种数量最低且没有增加。2年生草木樨地物种数和地上生物量逐年增高,草木樨对暴雨的入渗贮存能力最大,显著高于自然撂荒。草木樨结束生活史后第1年地上总生物量(和撂荒一样全为杂草)是撂荒地的两倍,且略高于紫花苜蓿的地上总生物量,同时物种数量也和物种数目最多的撂荒地没有显著差异(p<0.05)。草木樨显著降低了10~40cm土壤剖面的容重,草木樨结束生活史后残留根系有助于深层土壤水分恢复,水分状况恢复良好且优于紫花苜蓿和沙打旺。可见短期的人工干扰下两年生草木樨的种植有利于促进自然植被的恢复,优于自然撂荒和其他牧草种植的方式,容易推广且实际可行。  相似文献   

6.
皇甫川流域退化草地和恢复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常被作为植物所需营养元素的转化因子和资源库,是表明土壤发育状况和生化强度的一项主要指标。在内蒙古伊盟准格尔旗皇甫川流域,对退化草地和恢复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依次为0~10>10~20>20~30>30~40>40~50cm,随土层加深而递减;0~10cm土层细菌和丝状微生物生物量超过其他土层;恢复草地各土层中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均高于退化草地;恢复草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水分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53,自引:8,他引:53  
水分是制约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重建的决定性因子,在分析现有关于该区植被建设中的水分生态环境的各项研究的基础上,从水资源,土壤水分背景,土壤水分动态,土壤干层,土壤水分的林草生产力,水分性质分区,林草对策等7个方面,对黄土高原的土壤水分环境进行了阐述,针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展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文昌县滨海沙土草地植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基于土壤水分平衡的沙地草地最优植被覆盖率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高琼  董学军  梁宁 《生态学报》1996,16(1):33-39
本文从土壤水分平衡出发,用动态仿真模型方法研究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沙地草地土壤不分平衡与立地条件,如坡度、坡向、土壤物理性状及植被覆盖率之间的关系。有如下初步结论和论点产生:(1)地表因植被的存在而形成的结皮对降水入渗到土壤中的阻滞作用几乎可以忽略。只有在坡度很大,瞬间降水强度很大时,结皮表面才可形成较大的迳流;(2)土壤水分的平衡随植被的覆盖率变化的情况取决于立地条件的差异,笼统地讲“植被覆盖率越  相似文献   

10.
王萍  殷立娟  李建东 《生态学报》1994,14(3):306-311
本文对不同程度盐碱生境下羊草的生物量及生理指标做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羊草的生态分布幅度很宽,具有较强的适应盐碱生境的能力,在土壤的电导率为0.074─1.74mS/cm,pH为8.4─10.3土壤上均能正常生长。它对盐碱生境的适应性表现为大量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离子和通过体内积累脯氨酸进行渗透调节。在土壤的电导率低于0.7mS/cm时,主要靠吸收无机离子进行调节,在土壤的电导率为0.7─1.2mS/cm时,靠脯氨酸积累和吸收无机离子共同进行调节。当土壤的电导率高于1.2mS/cm时,脯氨酸积累成为渗透调节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沙地草地景观的降水再分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沙地草地的三级台阶(硬梁、软梁、滩地)景观内各组成部分的降水再分配模型。基本假设是当土壤水分小于田间持水量时,再分配流动可以忽略。而当降水强度较大,以致使土壤水分大于田间持水量时,超过田间持水量部分的土壤水会很快流往较低的台阶。还以实际降水数据检验了降水强度的指数分布,在此基础上求出了模型的解。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系统仿真的方法对松嫩平原碱化草地植物-环境系统进行模拟。模型的系统变量包括植物种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水分、有机质、可溶性和交换性Na ̄+和Ca ̄++浓度和植物的凋落物生物量。模型所考虑的过程有:不同土壤碱化条件下的植物生长季节动态;土壤水、盐运动;植物的蒸腾作用;土壤表面的蒸发;凋落物的积累和分解;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矿化;地下生物量对土壤持水和导水特性的控制作用,以及收获强度对系统平衡的影响等。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植物生物量形成过程与环境之间的动态耦合、相关作用。模拟结果说明:与地下生物量密切相关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与土壤的碱化和脱碱过程有极强的相关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改变土壤的饱和持水量来实现的。非毛管孔隙度随地下生物量增加.导致饱和含水量增加和脱碱作用加强。收获强度过大导致地下生物量的减少、非毛管孔隙度的减少和碱化作用的加强。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肝素钠产量动态数据进行分析,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建立肝素钠产量的Logistic模型,并对其机理进行分析。x~2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理论值与实测值适合性极显著。由此得到D_254树脂的最适添加量,肝素钠产量增长率计算公式以及饱和产量的预测式。  相似文献   

16.
流域生态学研究内容的整体表述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9  
吴刚  蔡庆华 《生态学报》1998,18(6):575-581
流域,作为一个在自然地理方面有着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换,普遍存在因果关系的特殊区域,其经济开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长江流域最大的特点是丰富的水资源。但水体常作为水透明的、异质的嵌块在景观地图上被描绘,而水体科学家不常借用景观生态学的工具和概念解释它们。因为淡水生态系统格局很难被看到(多一个水的介质、可视的格局也很短暂),而且淡水是陆地海洋的“生境岛屿”(空间上断裂、功能上隔离)。也由于水生态系统的脆  相似文献   

17.
羊草草地放牧退化演替中种群消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羊草草地是东北西部及内蒙东部草原区主要的天然放牧场和割草场、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是由于长期过度放牧,草地已严重退化并盐碱化。本文采用数学手段,以植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相对优势度为指标,用植被在放牧退化演替系列上的空间分布序列推断其在时间上演替系列的方法,研究羊草等5种植物种群的优势度随放牧退化演替消长的规律及其数学模型。羊草按D=124.2e-0.35T衰退,寸草苔和糙隐子草分别按D=2.13T3.3e-0.15T2和 D=1.77T3.7e-0.29T2消长,而角碱蓬和虎尾草分别按D=0.11e1.3T和D=0.38e0.94T增加。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83年至今12年定位监测的结果,提出了一个描述典型草原在过大的牧压下退化和封育恢复演替的数学模型。建模的生态学公设是:1.植物群落占据的空间范围内环境因素视为均匀一致;2.退化和恢复演替进程中尚未发生植物种的消失和侵入;3.牲畜采食将增大牧草死亡率;4.草原群落内植物种群的竞争存在一个优胜顺序;5.植物种群增长遵循逻辑斯蒂克规律。对这一模型的稳定性分析说明:1.退化草原长期围封后可恢复到顶极状态;2.随着牧压的增强,草原群落将达到一个新的退化状态;3.退化过程和恢复过程的轨迹是不同的;4.草场改良措施改变了草原群落的演替轨迹和速率,使优质牧草在较大的种群尺度下向顶极状态演替。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自行设汁的蒸散仪和加拿大Campbe 11科学仪器公司生产的自动气象设备测定了松嫩草原碱化草地角碱蓬群落的蒸散、蒸腾量、太阳辐射及空气温度等环境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季的睛天条件下,角碱蓬群落的蒸散、蒸腾速率的日进程均为单峰曲线,且各月份间差异很大。群落蒸腾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环境因子紧密相关,其中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生长季降雨量和土壤含水量在角碱蓬群落水分循环与平衡的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1992年6~8月的生长季中,角碱蓬群落总的水分亏缺较少(6.3mm),但各月份间差异很大,其中6月份水分亏缺最高(30.1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