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生命世界》2007,(7):108-108
现代田径比赛中的起跑技术分为站立式和蹲踞式两种,而短跑运动中最好的起跑技术是蹲踞式。那么,蹲踞式起跑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1888年,来自袋鼠之乡——澳大利亚的短跑运动员舍里尔在观察黑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运动,身体会出现不同的反应。如果自然环境适于运动,那么心情会舒畅,运动效果也好。对运动员来讲也是这样,如果自然环境糟糕,将会影响比赛成绩。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如期举行的时候,北京的天气会是怎么样?如果下雨或有其他异常天气出现,对运动员又有哪些影响呢?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服食黑蒜对长跑运动员的抗氧化与抗发炎作用,本研究招募8位大学生长跑运动员为受试者,采用双盲交叉实验分别进行14 d黑蒜或安慰剂服食,并在第15天进行10 000 m运动测试。通过采集服食前与运动后运动员的血液,并对超氧化歧化酶(SOD)、总抗氧化状态(TAS)、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等氧化能力指标与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数(WBC)等发炎指标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在10 000 m运动测试后,黑蒜组体内抗氧化参数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发炎情况中白细胞数指标在黑蒜组中显著低于安慰剂组。本研究表明,服食黑蒜可以显著降低抗氧化指标SOD、TAS与GPx活性及白细胞数量,有效维持体内抗氧化能力及降低运动后发炎情况。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不同水平运动员在400m和1500m跑前及跑后恢复期中进行了摄氧量(VO2)、心输出量(CO)、血乳酸浓度(LA)和血气指标的测定,其目的是探讨影响运动酸碱失衡恢复快慢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1.不同水平运动员血液缓冲能力及运动后15min酸碱失衡恢复无显著差异(P>0.05),但他们运动后LA和pH有显著差异(P<0.05)。这提示LA和PH变动的多少不是由血液缓冲能力的强弱所致,LA上升越少则酸碱失衡恢复过程越短。2.较高水平运动员心肺机能动员快,潜力大,与一般水平运动员有显著差异(P<0.05)。心肺机能的强弱一方面对运动中LA生成的多少有影响,另一方面与LA缓冲能否顺利进行有关。因此它对运动酸碱失衡恢复的快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0名较高水平(HL)和12名一般水平(NL)运动员以按实际成绩换算得出的跑速在活动跑台上进行了800m和1500m跑的测定,其目的是探讨非稳态Vo2半反应时间(T1/2vo2)与酸碱失衡及其恢复过程的关系。结果显示:800m和1500m跑时非稳态Vo2呈单指数函数曲线。HL者由于氧的运动和利用能力动员快,故Vo2增加迅速,T1/2vo2短。体内缺氧少使得酸碱失稀失衡程度轻,运动能力强,运动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对人体生理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部分运动相关基因如α-肌动蛋白-3、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Ⅱ型活化素受体B的基因多态性会明显影响运动员的运动天赋和体能。建立优秀运动员基因库,发现和鉴定可影响运动能力的基因变异体,使得在儿童中开展DNA测试,挑选适合某种特殊体育项目的运动天才和优化训练方法具有一定现实操作意义。另一方面,随着滥用基因技术以提高运动能力的可能性不断提高,部分基因有可能作为基因兴奋剂,通过基因转移的方法导入人体,其所涉及的伦理问题、对人类健康及社会的潜在危害等,已经引起了来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领域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反应时间     
反应时间是指机体受到声音、光等刺激时通过效应器而产生反应所需的时间。反应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出人对信息处理、反应的速度和准确程度,因此,常常被用作判断人是否有事故倾向性的一个指标。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优秀司机与常出事故的司机相比,反应错  相似文献   

8.
采用实验及数理统计法,对被试验者的视觉反应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与练习的次数有密切联系;反应的时间有显著地个体差异;被试验者的疲劳程度也影响反应时间的长短;数据越复杂,反应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传统的转筒式运动条纹刺激及电视运动条纹图形刺激两种方法进行了OKN实验,对所引起的OKN反应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证明两者的刺激效果是相似的;用电视运动图象刺激方法,分别在中心视场和周边视场进行刺激实验,阐明了OKN主要是由作用于视网膜中央区域的运动图象刺激所引起的;并对OKN的动态反应进行了实验分析,在正弦速度刺激下,OKN增益主要取决于刺激运动的加速度,而不是单纯取决于刺激运动的速度或频率,并在脉冲速度刺激的OKN实验中,用动态反应时间阐明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共振呼吸调节对运动员认知任务表现的提升作用。方法: 将30名射击运动员随机分为试验组(n=15)和对照组(n=15)。试验组运动员进行每次30~40 min、每周5 d,共计4周的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训练(HRV训练),掌握共振呼吸调节方法,以相同频次进行呼吸调节(每分钟6次);试验采用试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设计,利用第三版神经行为测试评价系统(NES-C3)、生理相干和自主平衡系统SPCS采集运动员的选择反应时和心率变异性(HRV)数据;正式检测,首先让所有运动员经历安静阶段并进行选择反应时测试,随后试验组运动员进行共振呼吸调节,而对照组运动员休息,最后所有运动员再次进行选择反应时测试,测量运动员的心率变异性。结果: 与安静阶段相比,试验组运动员心率(HR)显著下降(P<0.05),心脏总功率(TP)和低频功率(LF)与安静阶段相比显著增加(P<0.01),低频/高频功率(LF/HF)也显著增加(P<0.05),自我调节后的选择反应时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共振呼吸调节法可以显著增强运动员的心率变异性水平,进行调节后反应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运动强度对运动员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从八一游泳队中随机抽取五名健将级专业运动员(女性,年龄16~19岁)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间运动员的饮食保持相对固定。所有运动员先进行一个月的高强度运动训练,中间间隔一个月后,再进行一个月的低强度运动训练,在两个训练阶段中,每两天采集一次新鲜粪便样品,然后在Illumina Miseq平台对粪便元基因组DNA的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主坐标分析表明,运动员的肠道菌群分布特征及其对运动强度的响应程度均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不同个体的肠道中响应运动强度的关键细菌类群不同,但大多数属于Firmicutes,且在高强度运动阶段,运动员肠道中均富集一些丁酸盐产生菌,如Blautia、Roseburia、Anaerostipes及Butyricicoccus。本研究表明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运动员的肠道菌群适应了运动刺激并能快速响应运动强度的变化,可能通过富集一些有益菌来保护机体免受高强度训练带来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收缩间期等指标与运动酸碱失衡及恢复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名中跑运动员,10名长跑运动员和12名正常人以按实际换算得出的跑速在活动跑台上进行了400m和1500m跑的测定,其目的是通过对收缩间期诸指标与运动后血乳酸浓度(LA)和pH值的相关分析,从中得出反映运动酸碱失衡的可靠指标。结果显示:在反映运动酸碱失衡上,运动后射血前期/左心室射血时间的可信度最高,它与LA和pH值的半时恢复时间存在显著相关(r>0.86,P<0.01),方程可靠性检验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由于酸碱失衡的恢复与疲劳的消除一致,因此利用回归方程可对运动后疲劳恢复过程进行间接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CoQ10补充对青少年运动员肝线粒体功能和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8名进行耐力训练的男性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单盲随机分为Q组及P组,分别补充CoQ10 100mg/d或安慰剂28d。结果:①补充后Q组血浆CoQ10浓度显著增高,且显著高于P组;②补充后Q组安静状态的血浆MDA水平无显著改变,且显著低于P组;③首次恒定负荷运动后总体血浆CoQ10浓度较安静状态显著降低;④总体血浆CoQ10基础浓度与首次递增负荷运动中测定的VO2max显著正相关;⑤补充前后在1h耐力运动中动脉血酮体比的改变程度Q组与P组无组间差异;⑥Q组与P组VO2 max、个体乳酸阈和运动节省化的改变程度无组间差异。结论:尽管急性耐力运动中机体对CoQ10的需求增加,CoQ10补充也可降低血浆脂质过氧化水平,外源性CoQ10不能改善青少年运动员的肝线粒体功能和有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赛艇运动员肱二头肌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的变化差异,以便为微循环指标更好的应用于运动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在晨起空腹状态下,用PeriFlux System5000系列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60名不同性别的赛艇运动员(其中男、女各30名)右侧肱二头肌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进行无创测试。结果:男子赛艇运动员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基础值大于女子赛艇运动员,其储备能力小于女子赛艇员,但二者差异均不显著。结论:赛艇运动员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相关研究可不必针对性别进行分组,若综合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影响因子的变化应针对性别这一因素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2名普通高中男性学生和28名(长泳、举重、柔道三组)男性运动员进行了踏车功量计渐增极限负荷实验,观察各组负荷运动前后血清游离氨基酸(FAA)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负荷运动后,血清17种氨基酸中,丙氨酸、胱氨酸、精氨酸各组都呈不同幅度增加,其中丙氨酸增加幅度最大(26.3~52.3%),其余14种氨基酸各组均呈不同程度下降,以色氨酸下降最多(22.6~30.8%)。此结果与其他作者的比较,本研究的短时间运动与其他作者报导的长时间运动或超长时间运动对血中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有所不同。提示作为运动员的氨基酸营养补充应根据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急性低氧对耐力运动员无氧代谢阈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急性低氧对耐力运动员无氧代谢阈值的影响,探讨了急性低氧对耐力运动员体力活动能力的影响,并分析与上述影响强弱有关的若干可能因素。18名青年耐力运动员分别吸入21%O_2(常氧对照)和12.8%O_2(急性低氧),进行逐级递增体力负荷运动,直至最大耐受量。观察运动期间每分通气量、氧耗量、二氧化碳排出量、动脉血氧饱和度、心率和氧脉搏,并测定无氧代谢阈值。结果表明,急性低氧使耐力运动员的无氧代谢阈值明显降低。各个体无氧代谢阈值的降低程度分别与该个体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及氧脉搏的降低程度呈正相关。急性低氧下无氧代谢阈值降低提示了体力活动能力的削弱,而低氧下心肺代偿功能较弱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较低者,其体力活动能力的削弱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10名中跑运动员,10名长跑运动员和12名正常人以按实际换算得出的跑速在活动跑台上进行了400m和1500m跑的测定,其目的是通过对收缩间期诸指标与运动后血乳酸浓度(LA)和PH值的相关分析,从中得出反映运动酸碱失稀的可靠指标。结果显示:在反映运动酸碱失稀上,运动后射血前期/左心室射血时间的可信度最高,它与LA和PH值的半时恢复时间存在显著相关(r>0.86,P<0.001),方程可靠性预测值与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血尿素氮、肌酸激酶生化指标的监测,以找出评价举重项目的运动负荷和机能评定的有效指标。方法:采用追踪研究,从2014年6月至8月共12周,对8名陕西省女子举重队员夏训期间生理指标变化进行监测,以3周为一个训练周期,每个训练周期的第一日为测试日。本实验在夏训各周期测试日的清晨6:30~7:00(早操前)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测试,以本次的测试数值作为上一周期的指标数据。结果:举重运动员血尿素氮安静基础值高。举重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两星期,肌酸激酶具有同步增长的趋势,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回到安静值,表明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过度训练。结论:血尿素氮、肌酸激酶值有同步增长的趋势,且较长时间亦不能恢复到基础值,表明运动员已达到运动疲劳。说明在第一、二周期时负荷强度偏大,身体机能恢复慢,运动疲劳没有完全恢复。血尿素氮、肌酸激酶值对控制训练负荷,判断运动疲劳,防止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的发生,有效的挖掘运动潜力,提高竞技能力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运动员良好状态的保持需要有均衡的营养补给作为基础。营养补给的效果体现在运动员身体适应力、运动体力恢复和运动疾病的预防。合理的营养补充,可以减轻运动疲劳,避免运动疾病的发生。本文通过运动员营养补充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分析,旨在为运动员营养补充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全国优秀划船运动员进行了肱骨X线摄片与测量,同时,将划船运动员与非运动员以及划船运动各专项运动员分别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划船运动,尤其是划艇专项训练对肱骨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影响。本文资料可作为体育训练及运动员选材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