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使用恒河猴胚肾(MEK)细胞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和适应了甲肝病毒W和X,通过阻断实验、中和实验、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实验、RT-PCR对其进行特异性鉴定,证明是甲肝病毒.W株和X株第7代在MEK细胞上的抗原滴度分别为1∶512、1∶1024,感染滴度(logTCID50/mL)分别为8.17、8.50.只有分离株W可以适应于Vero细胞,第6代21d抗原滴度为1∶256,感染滴度(logTCID50/mL)为8.00.  相似文献   

2.
使用恒河猴胚肾 (MEK)细胞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和适应了甲肝病毒W和X ,通过阻断实验、中和实验、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实验、RT PCR对其进行特异性鉴定 ,证明是甲肝病毒。W株和X株第 7代在MEK细胞上的抗原滴度分别为 1∶5 12、1∶10 2 4,感染滴度 (logTCID50 /mL)分别为 8.17、8.5 0。只有分离株W可以适应于Vero细胞 ,第 6代 2 1d抗原滴度为 1∶2 5 6 ,感染滴度 (logTCID50 /mL)为 8.0 0。  相似文献   

3.
用现行生产用L-A-1株甲肝病毒进行了系列细胞外释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病毒感染细胞后1~5周,病毒持续释放,平均两度为5.46logTCID50/ml。上清液经超滤浓缩,平均滴度达7.19logTCID50/ml略高于细胞抽提物病毒滴度(7.01logTCID50/ml)。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Vero细胞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在无血清条件下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无血清培养Vero细胞生产脊髓灰质炎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选择直接适应(直降组)和序贯适应(驯化组)两种无血清培养方法,观察Vero细胞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在无血清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及其病毒滴度。结果 Vero细胞在两种无血清条件下均生长良好,其中驯化组细胞生长速度更接近对照组。以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株Ⅰ型分别感染直降组、驯化组和对照组细胞的病毒滴度平均值分别为8.94、8.81和8.94 LgCCID50/mL;Ⅱ型病毒滴度平均值分别为8.84、8.25和7.94 LgCCID50/mL;Ⅲ型病毒滴度平均值分别为8.91、8.57和8.63 LgCCID50/mL;且3组的变异系数( CV)均小于10%。结论 Vero细胞在无血清条件下生长良好,无血清培养的Vero 细胞可用作脊髓灰质炎疫苗生产的基质。  相似文献   

5.
研究甲型肝炎病毒H2快速复制株在人二倍体细胞中的生长特性,并缩短甲肝病毒的培养周期。将甲型肝炎病毒H2株感染人二倍体细胞(KMB17细胞株),采用高病毒感染复数(MOI)将病毒培养时间从26d缩短至10d后收获病毒,并通过连续传代进行适应研究,建立H2株快速复制毒种库,在不同培养时间检测病毒抗原、感染性滴度,绘制病毒生长曲线,进行传代稳定性验证和病毒形态学的观察。甲肝H2株快速复制病毒株在KMB17细胞上培养10d后收获,连续传代从第5代至第9代,抗原含量均在512~2 048之间,感染性滴度均在8.33 lgCCID50/mL±0.125lgCCID50/mL,H2株快速繁殖至5代病毒和9代病毒在电镜下观察到多为成熟的实心颗粒。在5批次的重复试验中,病毒培养至10d、16d、22d时,收获的病毒感染性滴度无显著差异(P>0.005)。筛选后的甲型肝炎病毒H2株的快速复制株缩短了甲肝病毒的培养时间,且保持较...  相似文献   

6.
将甲肝患者粪便中分离的甲型肝炎病毒在Vero细胞中进行适应性培养 ,选育高滴度适应株应用于甲肝灭活疫苗研究。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代 ,测抗原滴度和感染性滴度 ,满意后按WHO推荐的甲型肝炎灭活疫苗规程进行灭活疫苗试制研究。经Vero细胞 14次适应性传代后 ,病毒抗原滴度可高达 1∶2 5 6 0 ,感染性滴度为 8.2 3LogC CID50 /ml。试制的灭活疫苗HPSEC检测在 2 80nm时仅有一个高峰 ,SDS PAGE电泳 ,在 2 2kD、2 6kD和 33kD处有三条蛋白带 ,和HAVVP3、VP2和VP1的位置相同。ICR小鼠效力试验表明疫苗剂量 16 0 0EU/ml与Merck疫苗5 0U效果相似。通过研究获得了Vero细胞甲肝病毒适应株YN5株 ,初步证明可作为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狂犬病病毒固定毒CTN-1V株在人二倍体细胞Walvax-2株上的传代适应株。方法用狂犬病病毒固定毒CTN-1V株经昆明小鼠鼠脑回传后的病毒接种Walvax-2细胞,连续传代,检测各代次病毒的滴度及免疫原性。结果 CTN-1V株能较好地适应Walvax-2细胞,通过连续带毒传代至第7代,病毒滴度可达6.78 lg LD50/mL,并在第10~15代内滴度维持在7.0 lg LD50/mL以上,15~30代滴度稳定在7.0 lg LD50/mL左右。以15代适应毒株CTN-1V-HDC P15制备的疫苗原液,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2010版)的要求,疫苗效力在6.0IU/剂以上。结论所获人胚肺二倍体细胞Walvax-2株传代适应狂犬病毒固定毒株CTN-1V-HDC可用于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生产开发。  相似文献   

8.
用CV-1细胞从急性腹泻病儿7份粪便标本中直接分离出4株人轮状病毒(HRV),并适应传代14代。感染细胞出现特征性细胞病变,经电镜、ELISA、免疫荧光染色及病毒RNA电泳等试验证实HRV毒株在CV-1细胞中的繁殖及抗原特异性。病毒滴度为10~(6.0)TCID_(60)。分离的4株HRV毒株均为RNA电泳型长型,经CV-1细胞传7~14代后,RNA图型与原粪样相比未见变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外增值、制备动物感染来源的RT-SHIV病毒中国恒河猴适应株,比较PBMCs和CEMx174两种细胞制备出病毒的差异,同时用TZM-bl、CEMx174、PBMC三种细胞滴定测定病毒TCID50。方法用RT-SHIV病毒静脉感染中国恒河猴,定期采血测定血浆病毒载量,当病毒载量达高峰时采血分离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PBMCs),与正常恒河猴PBMCs或CEMx174细胞共培养,定期测定培养液中的P24抗原水平,当病毒复制达高峰期时收集培养上清,分装并冻存;测定病毒RNA载量、P24抗原浓度,滴定病毒的TCID50。结果本研究共制备了78 mL PBMCs来源的RT-SHIV病毒和85 mL CEMx174细胞来源的RT-SHIV病毒。RT基因序列和原始序列的相似度为99%,仅在第254和265位的氨基酸发现突变。RT-SHIV(PBMC)和RT-SHIV(CEMx174)病毒载量分别为1.641×108 copies/mL和8.375×108 copies/mL,P24抗原水平分别为20.745 ng/mL和4.28 ng/mL,TZM-bl、CEMx174、PBMC细胞测定病毒的TCID50分别为3.16×105 TCID50/mL和1×104 TCID50/mL,5×102 TCID50/mL和5×105 TCID50/mL,5×102 TCID50/mL和5×103 TCID50/mL。结论 PBMCs细胞来源制备的病毒较CEMx174制备的病毒具有更高的感染性。  相似文献   

10.
选用在Vero细胞上初步适应的LR1(Ⅰ型)、R22(Ⅱ型)株病毒,经乳鼠脑或腹腔接种,收剖感染鼠脑并在Vero细胞传代适应,此收获病毒与直接以Vero细胞传代的病毒比较表明:抗原效价、毒力滴度有明显提高。用LR1、LR22株病毒感染的Vero细胞培养物制备单价粗制疫苗和双价精制纯化疫苗免疫家兔,经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检测中和抗体,结果表明经乳鼠和Vero细胞交替传代适应后的LR1、R22株病毒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1.
董宣  刘娟  赵鹏  苏帅  杜燕  李薛  崔治中 《病毒学报》2011,27(6):521-525
为了研究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在细胞上接种后的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量(TCID50)与p27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S/P值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意义。本试验将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NX0101株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细胞),换维持液后连续10d取样,检测10d的TCID50值与p27抗原的S/P值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将该毒株在DF-1细胞系上传代至20代,取其中的第1代、第5代、第10代、第15代和第20代分别进行TCID50滴度的测定和p27抗原检测。结果表明:在CEF细胞上接种的NX0101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连续10d的TCID50值与p27抗原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85277;P<0.0001)呈正相关;在DF-1细胞系上传的不同代数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r=0.93000;P=0.0220)。由此可以推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TCID50与p27抗原呈显著正相关,因而可以用ELISA法测得的p27抗原的S/P值对病毒的TCID50值进行估测。  相似文献   

12.
Beagle乳狗(5-10日龄)肾块用热消化法制成细胞批放液氮保存,检定合格后做下列试验:(1)复苏培养长满单层后更换维持液,其细胞能维持4天以上,克服了常规消化培养细胞维持时间短(36小时)的缺陷。(2)传代14-2株病毒时,1代病毒的滴度即达6.04-6.24LogPFU/ml,1代后的各代(至11代)病毒滴度无明显提高。(3)该细胞接种14-2株病毒时不产生明显的破坏性病变(CPE),在收毒前采取冻溶1次比冻溶前的病毒滴度提高0.27-0.5LogPFU/ml。以BDK细胞传1代的14-2株病毒作生产毒种,收毒前冻溶1次等工艺法制备五批疫苗,全面检定结果均符合《乙脑活疫苗规程》的质量标准。其中病毒滴度为6.09-6.24LogPFU/ml;免疫效价(ID50=ml)为1.9-4.0×10-5,与相同滴度的原毒株14-2PHK苗对照无明显差异(t=0.968P>0.05),表明其免疫原性与原毒株相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重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株作为主工作种子批在Vero细胞连续传代中的高产特性和传代稳定性,为疫苗开发提供前期研究。将重组获得的H7N9流感病毒Vero细胞适应株(A/Anhui/1/2013Va)按照病毒感染复数(MOI) 0. 01的病毒量接种于Vero细胞,并连续传15代。血凝试验检测每代病毒血凝效价,并绘制病毒在Vero细胞上的生长曲线;每代病毒用MDCK细胞检测病毒的感染性滴度;通过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对重组病毒H7N9的第1及第16代进行型别鉴定;取第1、5及16代病毒,用鸡胚半数感染量及致死量检测病毒在传代过程中毒力变化;分别提取第1和16代H7N9流感病毒的RNA,反转录及克隆后测序,对比病毒在连续传代过程中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连续传代过程中,病毒效价越来越趋于稳定,血凝效价稳定维持在384~448;病毒感染性滴度维持在7 Log10TCID50/mL左右;病毒在传代过程中毒力未发生显著变化; HA和NA在连续传代过程中并未出现因基因变异导致的编码氨基酸改变的状况。H7N9安徽株病毒在Vero细胞传代过程中不仅产量稳定,其毒力和基因也很稳定,可以将其作为H7N9流感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14.
通过基因组定量研究猪瘟病毒在细胞中的增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Real-time PCR和病毒感染滴度(TCID50)测定技术,分别从病毒抗原、病毒基因组RNA复制水平和病毒感染滴度变化3个方面,研究了猪瘟病毒(CSFV)在PK-15细胞中增殖的特点,用猪瘟病毒石门株感染96孔板培养的细胞,1×102个TCID50/孔,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8h能检测到被荧光抗体染色的感染细胞,随感染时间的延长,出现荧光的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在感染后72h,几乎所有细胞均能出现荧光。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在细胞感染初期的8~24h,病毒的基因组RNA复制呈加速趋势,其拷贝数在感染后72h达到高峰。此外,在感染后8h能检测到病毒基因组负链RNA转录,不过负链RNA在病毒增殖过程中维持在较低的水平。TCID50测定结果表明CSFV的感染滴度增加趋势与基因组类似,在病毒感染8h后能检测到具有感染性的子代病毒,感染滴度在8~20h之间逐渐增长,24~48h之间增长速度稍减慢,在感染后48~52h达到高峰,能在72h之内维持较高的感染滴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D36株在MDCK细胞和Vero细胞上培养的适应性,确定其培养的最佳细胞基质及培养条件。方法将D36株以MOI 1.0按不同培养瓶分组接种MDCK细胞和Vero细胞,补充含有不同浓度胰酶的维持液,于不同时间观察两种细胞病变的情况,同时抽样检测病毒滴度,分析两种细胞对D36株的敏感性。结果D36株病毒感染MDCK细胞后第6天病毒滴度达到最高,为(5.00~5.50)lgCCID50/mL;而D36株病毒感染Vero细胞后病毒滴度于第8天达高峰,为(4.50~4.75)lgCCID50/mL。另外,在两种细胞维持液中加入约0.8μg/mL的胰酶均可提高病毒滴度。结论两种细胞系在同等条件下感染D36株病毒后,MDCK细胞比Vero细胞出现病变的时间早,每一批MDCK细胞培养物病毒滴度高于同批次试验的Vero细胞培养物。  相似文献   

16.
以Vero细胞为基质制备马抗狂犬病血清用抗原,以期建立有效、经济、简便的抗原制备方法。用含10%马血清营养液对Vero细胞作适应性培养,接种狂犬病毒,以含1%~3%马血清营养液作维持液培养病毒,于第5,8天收获病毒液,经灭活、浓缩、离心等制成抗原。第5,8天收获病毒滴度可稳定在7.010gLD50/mL以上,灭活抗原具良好的抗原性,用NIH法测定效价达6.0IU/mL以上,可用作抗原生产抗狂犬病血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临床诊断提供HBV进入HPT-8的依据。方法:HBV阳性血清(1.5×10~8拷贝/毫升)体外感染HPT-8细胞48h,设感染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提取感染后传代的各代细胞中DNA用于PCR检测HBV DNA。免疫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HBV DNA的滴度。采用乙肝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标记的胶体金探针对感染的HPT-8细胞中的乙肝表面抗原进行标记示踪。结果:ELISA检测感染组细胞第1、2代培养上清中HBsAg阳性,PCR检测感染组第1、2代细胞HBV DNA,结果均阳性。免疫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组细胞上清在第1、2代、3代48h的HBV滴度分别为8×10~4、4.6×10~3、<10~3(拷贝/毫升)。通过胶体金探针的标记:乙肝表面抗原存在于感染细胞的溶酶体内、细胞膜和绒毛上。结论:血清中的HBV病毒能进入胎盘滋养细胞,并可从感染滋养细胞的树脂切片中获得乙肝表面抗原的超微结构定位。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Sabin 3型人胚肺二倍体细胞新适应株,将原来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对KMB17细胞适应较差的Sabin 3型病毒与适应较好的Sabin 1型病毒混合培养11代,经噬斑筛选81个克隆后,感染性滴度检测表明,大部分筛选的克隆感染性滴度较低,仅33号克隆滴度最高,达8.125LgCCID50/ml。经全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该克隆(Sabin 3.33)为Sabin 1型和Sabin 3型的型间嵌合株,其中5’NCR为Sabin 1型,其余区域与Sabin 3型相同。经型别鉴定为Sabin 3型,与毒力直接相关的位点5’NCR的第480位核苷酸及位于VP2的第2034位核苷酸都未发生变异,表明已初步获得一株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B17的新适应株。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更好地分离犬瘟热病毒(CDV)并确诊犬瘟热,本实验比较了Vero及Vero-dst细胞对此病毒的敏感性。方法将CDV标准毒株Snyder Hill株及临床犬瘟热阳性犬组织匀浆分别接种Vero及Vero-dst两种细胞,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检测病毒滴度(TCID50),并通过RT-PCR法进行比较,分析两种细胞对CDV的敏感性。结果接种病毒后Vero细胞盲传5代始终未见细胞病变,而Vero-dst细胞12 h出现了明显的合胞样细胞病变,且RT-PCR扩增出了CDV基因特异性片段。结论 Vero-dst细胞对CDV表现了良好的敏感性,是体外分离培养CDV的一个有效细胞系。而所本实验中使用的Vero细胞并不适于CDV的分离与培养。另外,本实验利用Vero-dst细胞从临床犬瘟热阳性病例中成功分离到了野毒株,并确定其毒力较标准毒株毒力强,可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种细胞培养与实时荧光RT-PCR相结合的快速检测甲肝病毒滴度的方法。方法根据甲肝病毒(HAV)L-A-1株5'端基因组序列,设计了2条基因特异性引物及一条探针,建立实时荧光RT-PCR法,结合细胞培养检测甲肝病毒滴度,并与ELISA检测法进行比较。结果实验中建立的方法能特异检测甲肝病毒,细胞培养8d检测病毒滴度为lg107.0CCID50/mL。同一样本重复检测3次,批内样本Ct值的变异系数最大为0.89%,批间样本Ct值变异系数最大为1.66%。建立的细胞培养结合实时荧光RT-PCR法(细胞培养8 d)与细胞培养ELISA法(细胞培养28 d)检测甲肝病毒滴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等优点,应用于疫苗常规检测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