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76年发掘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76年3—6月间,我们对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图1)进行了发掘。这次发掘获得了人类化石9件,石器13650件,还有一批骨、角器和20种脊椎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2.
考古标本微磨痕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亚梅 《人类学学报》1992,11(4):354-361
从周口店第1地点和马鞍山遗址选取了20件燧石制品,以微磨痕的实验研究为基础,以扫描电子显微镜 (简称电镜) 为主要手段,通过对比分析,尝试了不同遗址间考古标本的微磨痕分析。结果表明,周口店第1地点和马鞍山遗址的石制品的功能都具有多样性;“楔” 的功能见于马鞍山遗址,并为周口店第1地点 “使用石片较多” 的说法提供了微磨痕方面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3.
张森水 《人类学学报》2003,22(3):256-259
卞美年先生于 2 0 0 2年 1 0月 2 4日 ,因胃癌不治 ,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城告别人生 ,以 94岁高龄驾鹤西行 ,成为周口店遗址 (这是 1 96 1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用名称 )第一代研究人员最后的谢世者。笔者是卞先生的晚辈 ,上世纪 80年代前并无交往。此后他几次返国访问 ,仅向他问侯 ,没有交谈。上世纪末 ,受北京市之邀 ,撰写《周口店遗址文物志》(现名《周口店遗址志》) ,要求见物见人。所谓见人者是对周口店遗址研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要有简单的业绩介绍。卞先生是周口店遗址研究最辉煌时期研究者之一 ,应…  相似文献   

4.
《化石》1978,(1)
自从1959年在坦桑尼亚发现“东非人”头骨化石及175万年前的旧石器以来,东非成了古人类学界注意的中心。1972年在肯尼亚发现了KNM-ER1470号人类头骨化石以后,更加深了古人类学工作者对东非的向往。 1977年8月,我们中国科学院第四纪地质与古人类赴非考察组一行六人,应坦桑尼亚民族文化与青年部和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的邀请,访问了这两个国家。在主人的热情接待和周到的安排下,我们对重要的古人类遗址及化石地点都作了访问。此行收获很大,特别是两国朋友对我们的友情更使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5.
在1954年上半年,我校配合初中动物学举行过“蠕形动物小型展览会”及“节肢动物小型展览会”(图6、图7),配合达尔文主义基础的教学举行过“米丘林杂交育种小型展览会”(图1、图2、图8)及“从猿到人小型展览会”(图3、图4、图5);在1954年下半年,我们在讲完了达尔文学说之后,重点展览过一次“生物适应性小型展览会”;在今年上半年讲到人类起源一章时,我们又利用原有的图片、模型加上教育部最近拨给  相似文献   

6.
1976年8月初,我们地质地貌考察组到达藏北申扎县时,县委王书记向我们简述该县概况后,特意介绍了文部湖怪物一事。文部湖又名“唐古拉游牧错”和“当惹雍错”(错,藏语即湖)。此湖在申扎县西面,骑马要走七天路程才能到达。当地普遍传说,湖中栖息着一头巨大的黑色怪物,体大如房屋,眼睛似面盆。有人说是“大鱼”,有人称之为“龙”。由于我们未亲自看见实物或  相似文献   

7.
皮鳞鱼属(Rugogymnocypris)系岳佐和、黄宏金于1964年以采自西藏羊卓雍湖的皮鳞鱼Rugogymnocypris tibetanus为模式而建立的。所依据的主要特征是“全身被着排列不整齐、分布不均匀、较大、埋于皮下的鳞片”,并以其极相似于裸鲤属(Gymnocypris)而定的属名。 1962、1963和1965年我们在青海湖渔场先后收集到四尾具有类似皮鳞鱼鳞片的青海湖裸鲤标本(图1);1974年,在西藏班公湖采到一尾类似的高原裸裂尻鱼标本(图2)。访问当地渔工和群众,一致认为“皮鳞鱼”标本是极为罕见的。不由使人怀疑,“皮鳞鱼”所  相似文献   

8.
1993年3月24日至4月6日,笔者和黄万波先生应日本友人的邀请访问了日本,参观了久负盛名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地点——野尻湖(Nojiriko),参观了野尻湖第12次发掘的全过程。此次野尻湖之行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们以不少启迪。野尻湖位于日本长野县信浓町境内,处在平均海拔600米  相似文献   

9.
1.准备工作 (1)组织参观和访问在去年暑期开始的第二天,就介绍米丘林饲蚕小组同学去福建省农业厅参观和访问有关蓖麻蚕的饲养方法和设备,使同学预先得到一些饲养的基本知识。得到了农业厅的同志们热情支持和协助,送给蚕种约600粒,借给一些有关饲养蚕子的书籍(如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怎样饲养蓖麻蚕”、“蓖麻与蓖麻蚕”、“怎样推广蓖麻蚕”等书)并允许给我们以饲养技术上的指导,同时希望我们同学认真饲养和管理以免遭到不良效果,妨碍今后的推广工作。同学们在参观后,一方面感到高兴,实现了饲养计划,另方面因为初次饲养缺乏经验,同时  相似文献   

10.
去年冬天我们得到学校和区委的帮助先后访问了3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都是新近由低级社转到高级社的)。访问中通过听报告、座谈、联欢、田间参观以及和个别农户访问等形式,使我们收获很大。大家都不禁喊出了:“农村的变化多快呀!”年纪比较大的李老师也这样说:“如果我们不急起直追,学习农民这种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我们马上就落后于农村了。”我们这次下乡访问,不但改变了我们对农村的看法,而且也提高了我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对我们的工作也有极大的鼓舞。我们且看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即集体农庄)今年的规划与农民的积极性吧. 我们访问的一个高级社叫项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现有622户,贫农占421户,人口1953人,水田2979亩,山园752亩。自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指示贯彻后,农民们的热情沸腾,他们深深感到集体化的好处。成立高级社后,他们一次又一次地修订了规划,满有信心地提高了产量指标。例如1956年水稻的产量指标,他们计划平均每亩1,500斤(据说这个数字还是比较保守的,今后还须修订提高)。这个数  相似文献   

11.
侯亚梅 《化石》2006,(1):F0003-F0003
很早就知道巫山景色的瑰奇壮丽,“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也耳闻过龙骨坡遗址的大名,但这些信息就如同破碎的玉片一样没有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画,飘渺遥远,模糊难辨。2003年的金秋时节,我终于有机会走近那里揭开了这一层面纱,完成了已久的心愿。这一年的秋天,我做完了湖  相似文献   

12.
同志,您访问过龙骨山的地下博物馆吗?下面,听我们讲述它的故事中的几个片断吧! 没有文字的“史书”在伟大祖国首都西南郊周口店镇近旁,巍峨的西山脚下,有两座小山头。东边那座,林木葱郁,显得格外庄重。它,就是“北京人”之家——龙骨山。“龙骨”,是群众对哺乳动物化石的俗称。在这座小小的石灰岩山丘的洞穴和裂隙的堆积物里,埋藏有许多“龙骨”,很早就被采石工人所发现。于是,“龙骨山”一名,自然而然地被人们叫开了。1921年,根据采石工人提供的线索,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著名的“北京人”遗址。  相似文献   

13.
郭家山遗址是目前发现的距江苏南京城区最近的,较大型的湖熟文化遗址.遗址商代至西周春秋文化层的植硅体分析,揭示出南京地区在商代(约3 500-3 000 aBP)气候偏温、偏湿;西周(或西周早期)(约3 000-2 800 aBP)气候温和湿润;西周战国时期(约2 800-2 500 aBP)气候偏温、偏湿.与相邻地区同...  相似文献   

14.
甘薯(Ipomoea batatas)叶光合作用“午睡”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叶片光合产物水平与光合机构运转关系时,我们曾观测到田间甘薯叶片干重增长速率日变化进程中有明显的中午降低即“午睡”现象(图1)。为了揭示这一现象的形成机理,在人工气候室作了以下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河北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古地磁测年结果(朱日祥等,2004)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其确立了远古人类在亚洲北部首次出现的最早年代。除人类文化遗物外,马圈沟遗址还同时出土了大批对于我们理解上新世一更新世期间哺乳动物演化具有重要价值的化石材料。尤其重要的是该遗址第三文化层中的真象类牙齿标本(“Elephas sp.”:朱日祥等, 2004),已被鉴定为草原猛犸象(Mammuthus trogontherii)(魏光飚等,2003)。  相似文献   

16.
周口店位於我国首都——北京西南54公里,在西山的山脚下。为京汉铁路琉璃河支线的终点站。车站西北附近有一个小山头,名“龙骨山”,我们的远祖——中国猿人(图1)的化石就发现在龙骨山北坡的一个大洞穴里。这座小山头(图2)是奥陶纪石灰岩构成的,最高点越出现在河床约70馀米。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 1 1月 2 3日— 1 2月 1日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超荣应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学的邀请进行了学术访问。在同志社大学松藤和人教授的陪同下 ,先后访问了仙台市富地底森林遗保存馆、群马县岩宿文化资料馆、大和市鹤舞里历史资料馆、长野县尻湖古菱齿象博物馆、饭田市土资料馆、香芝市二上山文化博物馆和大阪市立历史博物馆等。野外考察了岩手县金取、长野县竹佐中原和羽曳市翠鸟园等旧石器时代遗址。在宫城县宫守村教育委员会、神奈川文化财研究中心和羽曳市教育委员会等单位观察了旧石器标本。 2 0 0 2年…  相似文献   

18.
我们所要讲述的这一段历史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而且也没有任何文字可考。但是,从地下发掘出来的文化遗物可以说是古代人用特殊的文字写成的记录,它向我们揭示出远古时代的往事,使我们增加许多历史知识,把华北和日本之间的悠久的文化联系进一步推早到1—2万年以前。这几年来,我们在桑干河中游河北阳原县虎头梁村附近(图1)古猎人的遗址中发掘出来的文化遗物,与日本列岛发现的文化遗物具有不容置疑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植被分片介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省植被,在全国植被区划中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据《中国植被》一书的划分,浙江省有三个“植被区(Province)”通过,即(1)浙皖山丘、青冈苦槠林栽培植被区;(2)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区;(3)浙南、闽中山丘,栲类、细柄蕈树林区。我们对这三区,研究了其中植被与生态条件的特点,区划为五个植被片(District)(图1)。关于“植被区”的划分,我们以为主要应依据其优势植物群系及其组合的特点;而植被片的划分,主要应依据其优势植物或群丛及其组合的特点,并结合它的生态条件来考虑。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学报》1988,7(4):388-388
二宫淳一郎教授率领的日本别府大学人类史教育研究访华团一行19人于7月29日至8月6日在我国进行访问。8月2日参观了蓝田猿人遗址及半坡博物馆,8月4日参观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及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肖) 美国夏威夷大学人类学教授皮特鲁索斯基(M,pitrusewsky)教授于7月25日访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同行商讨了可能进行合作研究的计划。在此之前他还访问了上海复旦大学、成都中医学院和重庆医科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