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营  余刚 《四川动物》1991,10(4):41-41
1990年,都江堰市九甸坪圈养繁殖场,配种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9头,有3头产出4只幼仔。现整理报道于后。1圈舍繁殖场海拔高800m,配种期的温度在22—30℃,产仔期的温度在-2—5℃。每个单圈5m2,产仔圈9m2。运动场总面积400m2,圈内设有水池。2试验动物参加繁殖的黑熊年龄均在4岁以上,发育及体况良好,无疾病及体外寄生虫,被毛光亮。种公熊5头均为未手术熊,母熊9头,其中未手术熊3头,手术后引流胆汁熊2头,手术引流胆汁后淘汰熊4头。原在笼内关养3年以上,活动量少,缺乏阳光,于1990年4月放入繁殖圈中饲养。3发情周期与发情表现人工饲养下黑熊…  相似文献   

2.
鸳鸯利用城市建筑物繁殖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鸳鸯(Aix galericulata)主要在我国东北地区繁殖,常在树洞里营巢.2008年7月,在广西桂林市城区发现鸳鸯利用居民厨房的通风道繁殖,产卵10枚,并孵出2只幼雏.这是鸳鸯利用建筑物营巢繁殖的首次记录,也是广西繁殖鸟类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牡丹峰自然保护区鸳鸯繁殖习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2008年在黑龙江省牡丹峰自然保护区对鸳鸯Aix galericulata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鸳鸯在牡丹峰自然保护区属夏候鸟,每年4月下旬迁来,9月下旬迁走,居留期约5个月.繁殖期间,其配偶关系为一雄一雌,筑巢一般由雌鸟承担,大约在7~8 d内完成.巢筑成后的5~6 d开始产卵.每窝5~10枚,平均窝卵数7.5枚,卵重平均34.2 g,最后一枚卵产出后开始孵卵,孵化期约为28~30 d,孵化率为90%.  相似文献   

4.
圈养大熊猫的繁殖特性和生命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最大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圈养种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圈养种群的研究,总结了圈养大熊猫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编制了大熊猫的生命表。大熊猫是季节性繁殖的动物,每年春季3~4月发情交配,8月(30.49%)和9月(48.88%)产仔,每胎平均产仔1.5只,圈养繁殖大熊猫的雌雄比为1.11。大熊猫的妊娠期和幼兽的初生体重变化很大,分别平均为139.8天和142.6g。性成熟的年龄,雌性是5.7±1.1岁,雄性是5.8±0.58岁。根据圈养大熊猫的生命表计算出圈养种群的净增长率R0为0.209,世代周期T为9.187年,内禀增长率r为-0.170,周期增长率λ为0.844。  相似文献   

5.
圈养繁殖在大熊猫保护生物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栖息地的日益恶化、片段化和种群孤岛化已成为保护大熊猫的严重障碍。尽管就地保护濒危物种是最有希望的措施,但对于大熊猫而言,研究表明圈养繁殖也是保护这一极危物和中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保护遗传多样性起以了重要作用,是延缓绝灭速率的保证。本文阐述了大圈养繁殖的必要性及其在保护生物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福州地区圈养小熊猫的饲养与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于1994年引进小熊猫进行人工饲养。2000年小熊猫繁殖成功。2000~2005年累计饲养成年雌性小熊猫54只,其中33只小熊猫出现发情行为,发情率61%。发情的小熊猫中19只怀孕和分娩,受胎率为57.6%,共产仔36只,幼子育成9只,育成率25%。本文报道了这期间小熊猫的饲养管理和繁殖情况,并讨论了两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自然条件下福寿螺繁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弄清福寿螺在自然条件下的繁殖特性,在湖南省资兴市水稻田内进行了为期3年的人工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福寿螺在湘南自然条件下1年可发生不完全3代.第1代、第2代和第3代(越冬代)雌螺的平均性成熟期分别为59.3、45.4和213.0 d.雄螺的平均性成熟期比雌螺早4.3d.福寿螺的自然性比(♀∶♂)为1.54:1.每次交配持续时间平均为19.2h,但并非每次交配后都会产卵.田间福寿螺月产卵块数与月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r=0.756).福寿螺卵块的平均孵化期(d)与日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r=-0.980),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726x+23.064.福寿螺卵块的平均孵化期为20.7d,平均孵化率为44.1%.雌螺与雄螺的平均寿命分别为2.40和1.98 a.平均每头雌螺一生可产卵13764粒,可繁殖幼螺6070头.  相似文献   

8.
圈养条件下白唇鹿行为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98年3~4月,我们对圈养条件下白唇鹿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雌雄间没有亲密行为发生,攻击行为也较少(只占5.93%)。而攻击行为主要表现于雄雄间(62.22%)、雌雌间(31.83%)。雌雄性个体对外界干扰因子均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9.
圈养条件下狍繁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狍(东北亚种)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1)在交配季节,雄狍具有卷唇嗅闻、扒土等行为;雄狍与雌狍的卧息、冲突行为差异显著,尾阴探究差异极显著。(2)妊娠雌狍选择隐蔽处分娩产仔。(3)在临产前,雌狍有临产表现,采取侧卧分娩姿势,仔狍娩出后,舔食仔狍的胎水和胎膜。  相似文献   

10.
为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的自然繁殖需求条件进行定量研究, 实验结合青海湖裸鲤自然产卵场原位生境调查, 通过室内人工模拟构建产卵环境诱发野生亲鱼自然繁殖, 解答可控环境中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的环境需求。结果表明, 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发生与水温、水深、流速、光照及底质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卵石河床质较细砂等底质环境可显著提升自然交配诱导率及繁殖效果; 在合适的底质条件下, 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的适宜条件: 水深为0.15—0.2 m、流速为0.2—0.4 m/s、水温为10.8—14.3℃; 15D﹕9L比例的光周期有利于促进青海湖裸鲤自然繁殖的发生。在人工模拟环境中, 水深≥0.45 m、流速≥0.8 m/s、温度≥17℃或≤6℃、全光照等环境中未观测到自然繁殖活动的发生, 这些被认为是其自然繁殖环境的限制条件。研究阐明了可控环境中青海湖裸鲤野生亲鱼自发产卵繁殖的环境需求, 构建人工模拟产卵环境技术, 为自然产卵场生境调查评估、改进人工繁育模式提供技术支撑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光镜、电镜、DNA Ladder法、流式细胞术、荧光染色对鸭呼肠孤病毒(DRV)诱导鸭胚原代成纤维细胞(DEF)凋亡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光镜可见细胞形态学上出现细胞皱缩,染色质浓染边移;电镜观察到细胞胞浆浓缩,细胞核染色质凝聚、部分形成凋亡小体;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在感染后24h有激发绿色荧光的凋亡细胞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激发红色荧光的死亡细胞数量增多;DNA Ladder检测到感染后24~144h的DNA样品呈梯形条带;流式细胞术于感染后24h检测到凋亡细胞,其数量在72~96h达到高峰,144h开始下降.研究结果表明,DRV在DEF增殖的过程中具有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检测鸭圆环病毒(DuCV)和鸭I型肝炎病毒(DHV)病原体的二重PCR技术。方法:根据DuCV和DHV的基因文库,分别设计了2对与DuCV和DHV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用这2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DuCV和DHV模板进行二重PCR扩增。结果与结论:用建立的方法均同时得到了2条特异性的大小与实验设计相符(DuCV:245bp;DHV:569bp)的二重PCR扩增带,而且对其他禽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能同时检出56Pg的DHVRNA模板和6Pg的DuCVDNA模板。  相似文献   

13.
鸭胚成纤维细胞中鸭瘟强毒的增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细胞培养物光学显微观察、细胞超薄切片研究、定量PCR检测技术对鸭胚成纤维细胞中鸭瘟强毒的增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鸭瘟强毒接种鸭胚成纤维细胞后42 h,可使细胞培养物出现大量明显的蚀斑病变.细胞培养物的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研究表明,病毒核酸在胞核内常集中分布,呈直径35~45 nm的圆形颗粒状;核衣壳在胞核和胞浆内都有分布,呈直径90~100 nm的网形颗粒状;成熟病毒位于胞浆空泡内,呈直径150~300 nm的圆形,有囊膜和皮层结构;病毒通过囊膜与胞膜融合入侵细胞,在核内生成核酸、装配核衣壳,在胞浆中得到皮层,出芽到胞浆空泡内获得囊膜,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胞外.定量PCR研究表明:鸭瘟强毒接种细胞后10 h开始明显复制,接毒后30 h时含量趋于稳定,接毒后22 h时开始向胞外释放,50 h时达最大值,细胞和上清中病毒含量的增幅均为103左右,病毒主要存在于细胞中,其含量为上清的102~103倍.  相似文献   

14.
Natural reproduction of anadromous rainbow trout in Norwa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x naturally reproduced 0+ rainbow trout were caught in a Norwegian river in 1994. This is the second report and first recorded sample of descendants from anadromous parents found in a Norwegian river. If this is not a unique event, the finding bodes ill for future conservation of native anadromous Salmonids.  相似文献   

15.
番鸭呼肠孤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从以软脚为主要临床症状,以肝、脾表面有多量灰白色坏死点,肾肿大及出血为主要病变的病番鸭肝、脾组织中分离到5株病毒(MW9710、MW9803、MW9806、MW9809和MW9810).雏番鸭和雏鹅经人工感染后出现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能回收到病毒.樱桃谷鸭、麻鸭和鸡人工感染不发病.经电镜观察,病毒呈球形,正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无囊膜,有双层衣壳,直径为60nm~73nm,病毒粒子在胞浆中增殖.病毒对乙醚、氯仿、胰蛋白酶、50℃处理1h和3%甲醛处理不敏感.对pH3处理2h、60℃处理30min和紫外线照射敏感.1mol/L Mg-Cl2不能增强病毒的感染力.病毒核酸型为dsRNA,病毒核酸具有禽呼肠孤病毒的特征:有10条带,按其大小可分为三类:大片段(L1~L3)、中片段(M1~M3)和小片段(S1~S4).但是MW9710株的M2和S1~S4片段的迁移率明显不同于鸡关节炎病毒(ARV)S1133株,而与番鸭呼肠孤病毒法国株(89330、89026株)的核酸电泳图谱极为相似.在血清中和试验中,ARV S1133和MW9710株互不交叉.并且,以针对ARV S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XZ11、XZ12对MW9710株等进行RT-PCR扩增,只能从ARV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而以MDRV89026株S1基因的特异引物HP11、HP12进行RT-PCR扩增,只能从MW9710等分离毒株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上述结果表明,MW9710株等5株病毒是上述疫病(番鸭"肝白点病")的病原,属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6.
While niche construction theory and developmental approaches to evolution have brought to the front the active role of organisms as ecological and developmental agents, respectively, the role of agents in reproduction has been widely neglected by organismal perspectives of evolution. This paper addresses this problem by proposing an agential view of reproduction and shows that such a perspective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 explanation of the origin of modes of reproduction, the evolvability of reproductive modes, and the coevolution between reproduction and social behavior. After introducing the two prevalent views of agency in evolutionary biology, namely those of organismal agency and selective agency, I contrast these two perspectives as applied to the evolution of animal reproduction. Taking eutherian pregnancy as a case study, I wonder whether organismal approaches to agency forged in the frame of nic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al plasticity theories can account for the goal-directed activities involved in reproductive processes. I conclude that the agential role of organisms in reproduction is irreducible to developmental and ecological agency, and that reproductive goals need to be included into our definitions of organismal agency. I then explore the evolutionary consequences of endorsing an agential approach to reproduction, showing how such an approach might illuminat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ary origination and developmental evolvability of reproductive modes. Finally, I analyze recent studies on the coevolution between viviparity and social behavior in vertebrates to suggest that an agential notion of reproduction can provide unforeseen links between developmental and ecological agency.  相似文献   

17.
鸭类mtDNA限制性酶切图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报道了番鸭、建昌鸭、杂交鸭(♀建昌鸭×(?)番鸭)和北京鸭的mtDNA限制性酶切图谱。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PsiⅠ、BamHⅠ和EcoRⅠ在番鸭mtDNA上分别有(?)、2、2和1个酶切位点。建昌鸭、杂交鸭和北京鸭的mtDNA限制性酶切图谱完全一致。以上4种内切酶在这3种鸭子mtDNA上分别有5、4、2和1个位点。比较研究4种限制性图谱,我们得到三点结论:(1)鸭类mtDN种间差异程度很高;(2)家鸭很可能不存在mtDNA种内异质现象;(3)鸭类mtDNA为母性遗传。  相似文献   

18.
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为番鸭"肝白点病"的病原体.该病毒自1972首次从发病番鸭中分离出来后,国内外各学者相继对各自分离株进行了研究,并在病毒特性、病毒基因组及病毒编码蛋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就该病毒的特性、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的研究作一综述,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气、液相色谱分析法(Gas-Liquid Chromatography,GLC)分析细菌代谢产物,结合微生物学鉴定和微量快速生化反应,在我国首次定量测定了麻鸭小肠、大肠每克内容物4种厌氧菌的菌数,初次确定在小肠有卵形类杆菌、发酵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空肠弯曲杆菌4个种;在大肠有卵形类杆菌、多形类杆菌、解脲类杆菌、发酵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短双歧杆菌、空肠弯曲杆菌和粪弯曲杆菌9个种。类杆菌和乳杆菌等是麻鸭肠道正常微生物群。  相似文献   

20.
棕色田鼠睾丸及附睾胚后发育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组织学方法,对产后1 d、10 d、25 d、45 d、60 d及70 d的棕色田鼠Lasiopodomys mandarinus睾丸和附睾发育进行了观察,以探讨其精子发生特点.结果 发现,1 d棕色田鼠的生殖细胞主要是生殖母细胞和前精原细胞;10 d出现大量精原细胞,睾丸间质细胞明显;25 d出现精子细胞;45 d有少量精子出现;60 d和70 d具有各级生精细胞,睾丸生精小管和附睾内出现大量成熟精子.睾丸生精小管管径和生精上皮厚度随日龄增加,于60 d达到最大;附睾管腔直径和附睾上皮厚度也于60 d达到最大.这些结果表明,棕色田鼠在生后45 d左右进入青春期,60 d左右达到性成熟,精子的产生及成熟与附睾的发育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