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本文中将短柱银莲花(于2004年被归并于毛果银莲花)、凉山银莲花和鲁甸银莲花(二种于2001年被降级作为匙叶银莲花的二变种)的种级地位予以恢复;描述了自我国西南部发现的银莲花属2新变种(直柱凉山银莲花和宽叶湿地银莲花),并给出其等的特征纪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中国河北省小五台山的毛茛科Ranunculaceae银莲花属Anemone一新组--小五台银莲花组sect. Leptothece W. T. Wang &; Bing Liu及其一新种--小五台银莲花A. xiaowutaishanica W. T. Wang &; Bing Liu, 并绘出墨线图。此新组与钝裂银莲花组sect. Himalayicae同具以下形态特征: 垂直的根状茎, 丛生的基生叶, 具1花的聚伞花序, 条形花丝, 具三沟的花粉粒, 具小刺的覆盖层, 钻形花柱, 而与后者相近缘; 但其总苞苞片分裂程度较大, 3深裂或3全裂, 每花只有3枚心皮, 子房强烈两侧扁压, 而与后者相区别; 同时, 根据上述进化特征可见新组比钝裂银莲花组演化水平高, 可能自后者分化而出。小五台银莲花的分布区很小, 只分布在河北小五台山的山涧口附近的一山谷中, 显然是一狭域分布种; 此外, 再根据其上述进化形态特征, 推测其可能是一新特有种。  相似文献   

3.
国产毛茛科银莲花族十七种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国产毛茛科银莲花族Trib.Anemoneae 17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10种银莲花属 Anemone L.植物中,1种(西南银莲花A.davidii)为x=8的四倍体(2n=4x=32),5种(匍枝银莲花A. stolonifera、草玉梅 A.rivularis、卵叶银莲花A .begoniifolia、水棉花A.hupehensis f. alba、大火草A.tomen- tosa)为x=8的二倍体(2n=2x=16),4种(鹅掌草A.flaccida、湿地银莲花A.rupestris、蓝匙叶银莲花 A.trullifolia var.colestina、拟条叶银莲花A.trullifolia var.holophylla、展毛银莲花A.demissa)为x=7的 二倍体(2n=2x=14)。罂粟莲花Anemoclema glaucifolium 为x=8的二倍体。6种铁线莲属Clematis L.植 物(滇川铁线莲C.kockiana、长花铁线莲C.rehderiana、毛茛铁线莲C.ranunculoides、扬子铁线莲C. puberula var.ganpiniana、短尾铁线莲C.brevicaudata、金毛铁线莲A.chrysocoma)均为x=8的二倍体。银 莲花属中x=7的种类的核型彼此十分相似,均由6对大型具中部着丝点的染色体和1对具端部着丝点 的染色体组成;x=8的二倍体种类的核型与罂粟莲花属和铁线莲属植物的核型十分相似,均由5对大型 具中部着丝点和3对具端部或近端部着丝点的染色体组成。  相似文献   

4.
通过标本检查,发现毛茛科涪陵银莲花(Anemone fulingensis W. T. Wang & Z. Y. Liu)与川西银莲花(A. prattii Huth ex Ulbr.)属于同一种植物,故将前者处理为后者的异名。揭示川西银莲花的花粉具6~10 带沟。澄清了川西银莲花的地理分布,讨论了与其近缘种滇川银莲花(A. delavayi Franch.)的形态区别。  相似文献   

5.
通过标本检查, 发现毛茛科加查银莲花(Anemone jiachaensis W. T. Wang)与西藏银莲花(A. tibetica W. T. Wang)属于同一种植物, 故将前者处理为后者的异名。加查银莲花发表时被置于鹅掌草组[A. sect. Stolonifera (Ulbr.) Juz.], 但其花粉为三沟而非多沟, 与岩生银莲花亚组[A. subsect. Rupicolae (Tamura ex Chaudhary & Trifonova) Starod.]的岩生银莲花(A. rupicola Camb.)(西藏银莲花亦属于该亚组)的花粉类型一致, 而与鹅掌草组植物的多沟花粉明显不同, 从而进一步表明加查银莲花与西藏银莲花确为同一种植物而且应为岩生银莲花亚组的成员。  相似文献   

6.
中国重庆毛茛科银莲花属一新种——涪陵银莲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中国重庆市涪陵区的毛莨科Ranunculaceae银莲花属Anemone一新种——涪陵银莲花A.fulingensisW.T.Wang&Z.Y.Liu,并绘出墨线图。根据此新种的总苞苞片无柄,花具4-5枚萼片,花丝丝形,花粉具散沟等特征,可以确定此种应是属于银莲花属鹅掌草组Anemone sect.Stolonifera的一个成员;在该组中,此种以其独特的由2-10个块茎组成的念珠状根状茎而与该组的其他种相区别。鉴于在银莲花属中块茎出现于不同的演化路线中,以及这些块茎的出现系次生现象,可见此新种应是鹅掌草组的进化种。  相似文献   

7.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21,41(Z1):1-118
该文对中国毛茛科银莲花属(Anemone L.)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共收载86 种,可将这些种划分为10 组:其中5 组,即草玉梅组、西南银莲花组、钝裂银莲花组、短柱银莲花组和直果银莲花组均是该属具中等演 化水平的分类群;另外5 组,即银莲花组、鹅掌草组、卵叶银莲花组、二岐银莲花组和打破碗花花组则均是具 高度演化水平的分类群。 在这10 组中,钝裂银莲花组与银莲花组有相近的亲缘关系,短柱银莲花组与鹅掌 草组有相近的亲缘关系,而其余6 组之间的亲缘关系情况,目前尚未了解。 该文写出了区别所有属下分类 群的检索表、所有分类群的文献引证和地理分布,并对每一种均指出了研究的重要标本,对多数种均提供插 图。 描述了2 新组(短柱银莲花组和直果银莲花组)、4 新系(鹅掌草组的鹤峰银莲花系和加查银莲花系,以 及直果银莲花组的兴义银莲花系和直果银莲花系)、13 新种(九龙银莲花、柏枝山银莲花、狭萼银莲花、道孚 银莲花、泸定银莲花、波密银莲花、嘎隆拉山银莲花、三小叶银莲花、折多山银莲花、宝兴银莲花、贡嘎银莲 花、福贡银莲花和盘蕊银莲花)、1 新亚种(长柄钝裂银莲花)以及4 新变种(紫萼折多山银莲花、矮展毛银莲 花、疏毛川西银莲花和泸水银莲花)。 此外,还将变种条叶银莲花提升为种级分类群;将涪陵银莲花降级作 为川西银莲花的一个变种;由于Anemone rupestris Hook. f. & Thoms. 为一不合法的晚出异物同名,遂拟出一 新名(Anemone neorupestris W. T. Wang);小花草玉梅在过去多年间被处理为草玉梅的一个变种,在该文中其 原来种级群的地位得到恢复;1939 年,H. Handel ̄Mazzetti 将变种云南银莲花归并于展毛银莲花,将稀果银莲 花归并于滇川银莲花,对此二归并,该文赞同并采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标本检查,发现小五台银莲花(Anemone xiaowutaishanica W.T.WangBing Liu)与银莲花(A.cathayensis Kitag.ex ZimanKadota)属于同一种植物,故将前者处理为后者的异名。由于银莲花属于银莲花亚组[subsection Omalocarpus(DC.)Tamura],故同时将根据小五台银莲花而建立的小五台银莲花组(section Leptothece W.T.WangBing Liu)处理为银莲花亚组的异名。  相似文献   

9.
通过标本检查,发现福贡银莲花(Anemone yulongshanica W.T.Wang var.glabrescens W.T.Wang)(毛茛科)与光叶银莲花(A.obtusiloba D.Don ssp.leiophylla W.T.Wang)没有本质区别,应属于同一分类实体,故将前者处理为后者的异名。  相似文献   

10.
国产毛莨科银莲花族十七种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国产毛茛科银莲花族Trib.Anemoneae17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10种银莲花属AnemoneL.植物中,1种(西南银莲花A.davidii)为x=8的四倍体(2n=4x=32),5种(匍枝银莲花A.stolonifera、草玉酶A.rivularis、卵叶银莲花A.begoniifolia、水棉花A.hupehensis f.allba、大火草A.tomentosa)为x=8的二倍体(2n=2x=16),4种(鹅掌草A.flaccida、湿地银莲花A.rupestris、蓝匙叶银莲花A.trullifolia var.colestina、拟条叶银莲花A.trulifolia var.holophylla、展毛银莲花A.rupestris)为x=7的二倍体(2n=2x=14)。罂粟莲花Anemoclema glaucifolium为x=8的二倍体。6种铁线莲属ClematisL.植物(滇川铁线莲C.hkockiana、长花钱线莲C.rehderiana、金毛铁线莲A.chrysocoma)均为x=8的二倍体。银莲花花属中x=7的种类核型彼此十分相似,均由6对大型具中部着丝点的染色体和1对具端部着丝点的染色体组成;x=8的二倍体种类的核型与罂粟莲花属和铁线莲属植物的核型十分相似,均由5对大型具中部着丝点和3对具端部或近端部着丝点的染色体组成。  相似文献   

11.
该文描述了自云南西北部发现的毛茛科银莲花属一新组,即维西银莲花组(sect. Deinostigma)和一新种,即维西银莲花(Anemone weixiensis)。此组与卵叶银莲花组有亲缘关系,与后者的区别在于其心皮较少(约11枚),子房被短柔毛,柱头明显,呈椭圆体形,瘦果被短柔毛,不扁,无肋,顶端具椭圆体形宿存柱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太白银莲花皂苷B(Anemone taipaiensis saponin B)是第一次从太白银莲花中经过系统化学分析和分离鉴定的皂苷之一,所以它的生物学效应目前仍然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体外研究太白银莲花皂苷B对胶质瘤细胞系的生物学效应,观察它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太白银莲花皂苷B对胶质瘤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Hoechst 33342细胞核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太白银莲花皂苷B对胶质瘤细胞U87MG和U251MG有强烈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得出太白银莲花皂苷B对U87MG细胞72 h的抑制浓度为IC25=5.2μmol/L,IC50=6.7μmol/L and IC75=8.7μmol/L,U251细胞的抑制浓度为IC25=6.2μmol/L,IC50=7.9μmol/L and IC75=10.5μmol/L。Hoechst 33342细胞核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以及光学显微镜下细胞形态观察显示出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学特征,经过皂苷B处理后,细胞皱缩成圆球形,细胞核碎裂或者致密浓染,向核膜边缘聚集,染色质浓缩为半月状、车轮状或者马蹄状,凋亡小体出现。这些特征在24 h时更明显。结论:体外实验初步显示,太白银莲花皂苷B对U87MG和U251MG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具有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反萼银莲花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跃进  张小燕  吴金山   《广西植物》1991,11(2):149-152
本文报道反萼银莲花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其核型公式为K(2n)=6m+4sm(1SAT)+4st(1SAT)+2t,按照Stebbins的核型对称性分类标准应属于“2A”型。同时对本属的进化等问题也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有罂粟莲花和小花异裂菊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茛科的罂粟莲花属 (AnemoclemaW .T .Wang)是中国特有的单种属 ,仅分布于云南、四川 (应俊生等 ,1994 )。Franchet (1886)曾将罂粟莲花置于银莲花属 (Anemone) ,但是其心皮具有被毛的长花柱 ,且花柱在受精之后多少伸长成尾状 ,而与白头翁属 (Pulsatilla)相似 ,Huthcheson (1898)据此而将它移到白头翁属。王文采 (1964)根据其独特的羽状深裂或全裂的基生叶和其他性状 ,如花构造及花粉形态等区别于银莲花属和白头翁属的性状 ,将其单独成属。菊科的异裂菊属 (HeteroplexisC…  相似文献   

15.
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植物种群的生态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采用Levins 公式,对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植物群落的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湿地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排序为漂筏苔草(0.907)>毛果苔草(0.864) >狭叶甜茅(0.855) >小叶章=睡菜=球尾花=二歧银莲花(0.500).毛果苔草、漂筏苔草、睡菜与球尾花之间,以及狭叶甜茅、小叶章与二歧银莲花的生态位重叠值均较高,说明几种植物在同一资源位上出现的频率相近,利用资源的能力相似,在对资源利用上具有一定的竞争性.睡菜与小叶章和二歧银莲花,以及球尾花与小叶章和二歧银莲花的生态位重叠值均为0,表明几种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水分是导致湿地植物生态适应性差异的主导因子,植物对环境生态位适应的程度是水分和营养状况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湿地植物的生态位特征能较好地表征各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分布幅度.  相似文献   

16.
该文首次报道了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垂萼银莲花(Anemone pendulisepala Y.N.Lee)在中国的分布,提供了该种的中文形态描述,并简要讨论了该种的系统学地位与命名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野生和栽培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该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野生和栽培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野生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的真菌多样性显著高于栽培阿尔泰银莲花(P<0.05),而细菌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 NMDS分析结果显示,野生和栽培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更显著。(2)细菌9 566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涉及39门127纲315目500科886属,真菌2 670个OTUs涉及15门57纲138目293科597属。在门水平上,细菌群落中的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及真菌群落中的担子菌门、子囊菌门、被孢霉门均为野生和栽培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优势菌门,但其相对丰度在不同生长方式下存在差异。(3)环境因子关联分析(RDA)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P<0.05),土壤pH、碱解氮和有效磷是影响真菌群落的主要因子(P<0.05)。综上认为,野生和栽培下的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生长条件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密切的联系,该研究结果对阿尔泰银莲花科学种植以及土壤改良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火草化学成分及其拒食活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火草(Anemonetomentosa(Maxin.)Pei)系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在中国西北、西南各省均有分布,民间药用其根茎可治疗疟疾、痢疾等症,并可杀虫[1]。迄今为止,大火草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未见报道,现将我们的部分研究结果简要报道如...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采样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上两个海拔间3种常见毛茛科植物条裂银莲花(Anemone trullifo-liavar.linearis)、粗距翠雀花(Delphinium pachycentrumHemsl.)和钝裂银莲花(Anemone obtusiloba)的繁殖性状和资源分配进行了研究,并对植物在极端环境下采取的繁殖策略及繁殖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1)3个物种的株高都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同一物种的花大小在不同海拔间均无显著差异;条裂银莲花单个种子重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但虫食数/株、结籽率和种子数/株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少;钝裂银莲花的繁殖分配、虫食数/株、种子数/株和单个种子重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2)不同海拔条裂银莲花的个体大小与单花重、雄蕊重、虫食数/株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回归斜率在海拔间有显著差异.粗距翠雀花花期的雄蕊重与个体大小呈显著正相关,但这种异速关系不受海拔和个体大小的影响;钝裂银莲花的个体大小与花期的所有繁殖特征以及果期的种子重/果实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海拔间个体大小与种子重/果实的斜率差异显著,且与花期各繁殖性状异速关系的截距差异显著.研究表明海拔对植物的个体大小以及种群间的繁殖对策和繁殖成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标本检查,发现越南产毛茛科沙巴银莲花(Anemone chapaensis Gagnep.)与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拟卵叶银莲花(A.howellii J.F.JeffreyW.W.Smith)属于同一种植物,故将前者处理为后者的异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