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金松双黄酮联合紫杉醇对肺癌A549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的肺癌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紫杉醇组、金松双黄酮组、金松双黄酮联合紫杉醇组。采用MTT法研究金松双黄酮联合紫杉醇对肺癌A549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549细胞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金松双黄酮联合紫杉醇对肺癌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高达64.81%,显著强于单纯紫杉醇作用组(P0.05),且两药合用可显著升高肺癌A549细胞的凋亡率(P0.01),并抑制凋亡相关蛋白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结论:金松双黄酮联合紫杉醇能够增强紫杉醇对肺癌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凋亡基因Bc1-2、Bax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紫杉醇产生菌的细胞总核酸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状多节孢(Nodulisporium sylviforme)为中国新记录属种,首次发现它可产生特效抗癌药物紫杉醇,国内外尚未见其DNA提取等方面的研究报道。为了获得高质量的DNA,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其细胞总核酸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探索。找到了一套适合紫杉醇产生菌DNA的提取较为简便易行可靠的方法。用此法直接从紫杉醇产生菌中提取DNA,并将所提取DNA进行随机引物扩增(RAPD),得到了较清晰的扩增图谱。  相似文献   

3.
紫杉醇是一种用于癌症治疗的特效药物,微生物发酵法是生产紫杉醇的有效方法,采用RAPD技术对4株紫杉醇产生菌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重新从分子水平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鉴定;并将为下一步的基因工程育种工作中的基因定位和分子克隆提供丰富可靠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发根农杆菌对南方红豆杉转化的转化体系和毛状根中紫杉醇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采用发根农杆菌对南方红豆杉不同外植体进行诱导,并对影响毛状根转化的因素进行分析。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硅胶柱色谱法以及高效液相法对毛状根中的紫杉醇进行分离提纯;结果:成功构建了南方红豆杉毛状根诱导体系。其中农杆菌的种类、外植体类型、预培养和共培养时间、培养基中激素浓度均影响毛状根的转化率。毛状根经高压纸电泳检测显示表达冠瘿碱。毛状根中紫杉醇经超临界CO2法提取及硅胶柱色谱法分离提纯,采用高效液相法分析显示其纯度可达到98%。结论:发根农杆菌诱导南方红豆杉产生的毛状根中可产生紫杉醇,可作为紫杉醇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黄彤辉 《蛇志》2015,(1):13-14
目的研究多西紫杉醇对宫颈癌Caski细胞Wnt传导通路的影响,以探讨多西紫杉醇在治疗宫颈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多西紫杉醇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计算抑制率及IC50;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多西紫杉醇作用后细胞c-myc基因、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0.01、0.10、1.00、10.00μg/ml多西紫杉醇作用于Caski细胞24、48、72h,其抑制强度与药物浓度及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多西紫杉醇对宫颈癌Caski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诱导Caski细胞凋亡,凋亡作用的发生可能与多西紫杉醇诱导β-catenin蛋白和c-myc mRNA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6.
紫杉醇是一种二萜类生物碱,主要从红豆杉树皮中分离提取。目前采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是提高紫杉醇产率、保护稀缺资源红豆杉、解决紫杉醇药源紧缺的一种最有效方法。该文对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采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生产紫杉醇的研究进展,包括红豆杉细胞系的建立、悬浮培养条件的研究、生物反应器培养以及紫杉醇合成代谢调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重点论述了前体、诱导子和代谢支路抑制剂对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生产紫杉醇的影响,为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生产紫杉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几种真菌诱导子对云南红豆杉细胞产生紫杉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自1993年以来,紫杉醇(Taxol)已成为临床上治疗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重要药物。由于其药源植物—红豆杉属植物(TaxusL.)生长非常缓慢,体内紫杉醇含量很低,且资源有限,所以人们一直在寻找解决紫杉醇药源短缺的方法。用红豆杉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紫杉醇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方法之一,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虽然有关这方面的报道较多[1],但该研究仍处在试验阶段,还未见用此方法商业化生产紫杉醇的报道。其重要原因是目前红豆杉属植物离体细胞的紫杉醇产量还比较低,而且不稳。人们仍在继续寻找提高紫杉醇产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长循环紫杉醇纳米脂质体的合成及其活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淑燕  周彩存  粟波  李玮 《生物磁学》2009,(13):2407-2409
目的:研制甲氧基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mPEG2000-DSPE)修饰的长循环紫杉醇纳米脂质体(PEG-PTX-LP),减少市售紫杉醇制剂的不良反应并增强疗效。方法: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PEG-PTX-LP,采用激光散射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镜观察其物理性状,超滤法检测药物包封率,透析法检测药物缓释能力,通过细胞摄取试验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A549肺癌细胞对PEG-PTX-LP的摄取能力。结果:透射电镜显示长循环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呈圆形囊泡样结构,粒径检测其平均粒径为99.1 nm,制备后第2、7、14、21、30天的紫杉醇包封率均大于99%,在血清中的缓释能力优于泰素溶液,HUVEC、A549细胞对PEG-PTX-LP中紫杉醇的摄取量明显高于泰素溶液(Taxol)。结论:采用mPEG2000-DSPE修饰的PEG-PTX-LP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缓释能力,对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有一定的特异性,是一种更有效的紫杉醇新剂型。  相似文献   

9.
紫杉醇高产菌株的原生质体诱变选育及其遗传变异初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以紫杉醇产生菌NCEU_1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线和紫外线与氯化锂复合诱变方法对其原生质体进行诱变,获得了两株高产紫杉醇的突变株———UV4 0 - 1 9和UL50 - 6 ,其紫杉醇产量从出发菌株的314 0 7μg L分别提高至376 38μg L和392 6 3μg L ;同时,又采用RAPD和同工酶技术对出发菌株NCEU_1与两高产株UV4 0 - 1 9和UL50 - 6 间的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出发菌株与诱变菌株之间以及两诱变菌株之间都存在明显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与紫杉醇合成相关基因及诱变株产量提高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3′-N-去苯甲酰-2-脱氧紫杉醇苯甲酰转移酶(DBTNBT)是催化紫杉醇生物合成最后一步反应所需要的酶,负责将带有不完全侧链的紫杉醇前体催化形成紫杉醇。利用蔓地亚红豆杉的总DNA和总RNA为模板,采用PCR和RT-PCR技术克隆出DBTNBT基因的DNA序列和cDNA序列,测序结果显示长度分别为1465bp和1362bp,编码438个氨基酸的多肽。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碱基序列与已经报道的蔓地亚红豆杉的DBTNBT基因的一致性为99%,其氨基酸序列与已经报道的蔓地亚红豆杉的DBTNBT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为96%。DNA序列和cDNA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含有1个内含子。利用SWISS-PROT、DNAMAN等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其蛋白序列进行了分析,为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紫杉醇或其前体物质提供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1.
红豆杉中产紫杉醇内生真菌分离部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红豆杉不同部位在内生真菌分离效率以及产紫杉醇菌株筛选率方面的规律性,为红豆杉产紫杉醇内生菌菌株的分离与筛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从根、茎、叶3个器官取大小和表面积相同的太行山野生红豆杉(Taxous chinensis)材料,用组织块法分离红豆杉内生真菌,计算各部位内生真菌的分离效率;用高效液相法时分离到的内生真菌发酵液提取物进行紫杉醇含量分析,计算各部位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筛选率.结果 共分离到109株红豆杉内生真菌,根部、茎部和叶部分离效率指数分别为0.90、0.63和0.28;其中有28株产紫杉醇,紫杉醇菌株筛选率分别为31.48%、21.05%和17.65%.结论 在内生真菌的分离效率及其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筛选率上,均为根部>茎部>叶部,即根部在内生真菌分离效率和筛选产紫杉醇内生真菌效率上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产量稳定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磷酸盐双饥饿和秋水仙碱这两种经典的同步化方法处理悬浮培养的红豆杉细胞 ,以实现培养物的均一性 ,并比较了同步化与非同步化细胞及不同同步化方法处理的细胞紫杉醇产量。结果表明 ,不同同步化方法处理的细胞紫杉醇产量有差异 :秋水仙碱同步处理处于中期的细胞紫杉醇产量高于非同步化细胞 ,而磷酸盐双饥饿同步处理处于间期的细胞紫杉醇产量则相反。这表明紫杉醇产量与培养物的均一性有关 ,且与细胞同步的周期时相有关 ,采用同步化方法来选择合适的细胞周期时相有利于紫杉醇产量的稳定 ,通过比较不同同步化方法处理对细胞生物量和 POD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紫杉醇产量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TLC—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检测紫杉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TLC法进行了红豆杉培养细胞中紫杉醇的分离、纯化。展层剂为甲醇-氯仿(1:12)时,分离出与紫杉醇标准品Rf值相同的色斑。同时,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紫杉醇的定量检测,其平均回收率为HPLC法的91.82%。  相似文献   

14.
紫杉醇是一种二萜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抗癌活性。近年来围绕紫杉醇所进行的高水平研究越来越多。综述了紫杉醇来源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方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红豆杉紫杉醇提取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粉碎粒度、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红豆杉中紫杉醇得率的影响,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提取和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超声波提取法从红豆杉叶片中提取紫杉醇,用HPLC法对其进行鉴定,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将原料于95%烘箱内干燥至恒重,粉碎至100目,以95%甲醇为提取剂,于60℃提取20h,料液比为1:10,紫杉醇得率为0.086mg/g。结论:该法简单、快速、准确、适应性强,为紫杉醇的提取与检测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紫杉醇是重要的抗癌药物之一,已经证明其对多种癌症具有显著疗效。目前,人们主要是从红豆杉的树皮中提取、分离和纯化紫杉醇,但由于红豆杉为生长缓慢、散生、濒危的珍稀植物,且随着紫杉醇临床用途的不断拓宽,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单纯依靠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紫杉醇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为了解决紫杉醇的药源不足,科学家已把目光从红豆杉树分离提取紫杉醇转向了其他替代方法,如化学全合成、半合成、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紫杉醇等。因此,了解内生真菌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和遗传调控机制,对解析内生真菌紫杉醇生物合成机制、构建高产紫杉醇基因工程菌株和早日实现内生真菌紫杉醇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结合本课题组多年来的科研工作,概述了红豆杉细胞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内生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的优势、产紫杉醇内生菌的分离研究现状和生物多样性及紫杉醇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内生真菌生物发酵合成紫杉醇是可以无限生产、大量获取紫杉醇、解决紫杉醇药源短缺问题的很有前景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内生真菌紫杉醇生物合成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杉醇是重要的抗癌药物之一,已经证明其对多种癌症具有显著疗效。目前,人们主要是从红豆杉的树皮中提取、分离和纯化紫杉醇,但由于红豆杉为生长缓慢、散生、濒危的珍稀植物,且随着紫杉醇临床用途的不断拓宽,市场需求的稳定增长,单纯依靠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紫杉醇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为了解决紫杉醇的药源不足,科学家已把目光从红豆杉树分离提取紫杉醇转向了其他替代方法,如化学全合成、半合成、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紫杉醇等。因此,了解内生真菌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和遗传调控机制,对解析内生真菌紫杉醇生物合成机制、构建高产紫杉醇基因工程菌株和早日实现内生真菌紫杉醇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结合本课题组多年来的科研工作,概述了红豆杉细胞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内生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的优势、产紫杉醇内生菌的分离研究现状和生物多样性及紫杉醇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内生真菌生物发酵合成紫杉醇是可以无限生产、大量获取紫杉醇、解决紫杉醇药源短缺问题的很有前景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姜黄素和紫杉醇联用对前列腺癌PC3裸鼠移植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姜黄素和半量紫杉醇联用对前列腺癌PC3裸鼠移植瘤生长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PC3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溶酶对照组,姜黄素组,紫杉醇组和姜黄素+紫杉醇(半量)组(n=6)。姜黄素每隔2天腹腔注射100mg/kg,紫杉醇每3天腹腔注射10mg/kg,联合组紫杉醇减半,对照组注射药物溶剂。每6天测量计算移植瘤体积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药物注射30天后,取移植瘤组织标本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和定量RT-PCR,检测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移植瘤体积在24~30天时,姜黄素组和紫杉醇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姜黄素+紫杉醇(半量)组在第30天内肿瘤生长体积和紫杉醇组相近,30天后合用组肿瘤体积小于单纯紫杉醇组(P<0.05)。姜黄素和紫杉醇明显降低PC3移植瘤组织中PCNA和MMP2mRNA的表达(P<0.01)。姜黄素+紫杉醇(半量)组瘤组织中PCNA和MMP2的mRNA表达均低于紫杉醇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CNA和MMP2蛋白表达在治疗组均降低,和瘤组织中mRNA表达变化相一致。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一株产紫杉醇内生真菌YN6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树皮内表皮中分离得到75株内生真菌,采用基于紫杉醇合成关键酶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O-乙酰基转移酶(10-deacetylbaccatin Ⅲ-10-O-acetyl transferase,DBAT)和C-13苯丙氨基侧链CoA乙酰基转移酶(C-13-phenylpropanoid side chain-CoA acyltransferase,BAPT)基因为标志分子的快速筛选方法获得一株可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YN6,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质谱法对其紫杉醇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对内生真菌YN6的形态特征分析以及18S rDNA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sp.)真菌. 拟盘多毛孢YN6的紫杉醇产量约为120~140 μg/L,是目前已报道的紫杉醇产量较高的野生菌株之一. 拟盘多毛孢YN6的发现为微生物发酵生产紫杉醇提供了潜在的优良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配体(TRAIL)联合化疗药物多西紫杉醇对鼻咽癌CNE2细胞凋亡诱导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多西紫杉醇的抗癌活性,计算其亚毒性剂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多西紫杉醇及TRAIL单独或者联合作用于鼻咽癌CNE2细胞后的细胞凋亡发生率,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发生情况。结果:鼻咽癌细胞对TRAIL的作用敏感,多西紫杉醇可以增强其凋亡诱导作用。结论:TRAIL与多西紫杉醇具有协同抗鼻咽癌作用,有望应用于鼻咽癌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