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Caco-2细胞培养模型,分析大肠杆菌K88感染Caco-2后的单层细胞跨膜电阻值(TEER)、甘露醇透过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分布的变化,并在培养液中加入蒙脱石,探讨蒙脱石对大肠杆菌K88感染Caco-2后的屏障功能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肠杆菌K88感染Caco-12细胞后,细胞单层TEER值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感染3 h后TEER值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而添加蒙脱石组TEER值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P>0.05).蒙脱石剂量在0~1 g/L的范围内,感染Caco-2细胞单层TEER值随着蒙脱石剂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加;蒙脱石剂量在1~1.67 g/L的范围内,TEER值变化趋平.感染Caco-2细胞的3H甘露醇表观渗透系数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各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蒙脱石组各时间点3H甘露醇表观渗透系数均显著低于大肠杆菌K88感染组(P<0.05).大肠杆菌K88感染后,相邻Caco-2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遭到破坏,occludin的表达减少,而蒙脱石处理后可使大肠杆菌K88引起的紧密连接结构受损减轻、occludin表达增多.结果提示蒙脱石可有效抑制大肠杆菌K88黏附Caco-2细胞引起的通透性增加、屏障功能损坏,改善紧密连接的结构和OCtludin的表达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株乳杆菌(植物乳植杆菌、罗伊氏粘液乳杆菌和副干酪乳酪杆菌)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缓解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法构建C57BL/6J小鼠急性UC模型,并在造模前后均给予乳杆菌干预治疗;测量各组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小鼠结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分析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组成情况;转录组测序分析小鼠结肠组织基因表达差异。结果与DSS模型组相比,植物乳植杆菌干预组(t=2.285,P=0.045)和副干酪乳酪杆菌干预组(t=2.360,P=0.040)小鼠体质量增加显著;植物乳植杆菌干预组(t=2.335,P=0.042)结肠长度显著增加;植物乳植杆菌干预组(ZO-1:t=4.975,P=0.003;Occludin:t=2.629,P=0.034)和罗伊氏粘液乳杆菌干预组(ZO-1:t=3.523,P=0.013;Occludin:t=2.525,P=0.040)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乳杆菌干预组结肠黏膜组织病理损伤得以缓解,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降低得以改善。植物乳植杆菌干预组vs DSS模型组共有69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 pathway分析提示差异基因富集于免疫调节、内分泌与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等通路上。结论3株乳杆菌对UC小鼠展现出较好的缓解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修复肠道屏障、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结构和降低肠道炎症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FattyAcids,SCFAs)具有提供能量、调节营养物质代谢、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等广泛的生理活性和生物学效应。【目的】利用建立的Caco-2细胞吸收SCFAs模型研究乳杆菌对肠吸收SCFAs的影响。【方法】通过跨膜电阻值(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细胞超微结构、苯酚红通透量及细胞增殖-毒性试验等来综合评价Caco-2细胞吸收SCFAs模型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乳杆菌干预前后模型中Caco-2细胞内丙酸和丁酸的含量。【结果】Caco-2细胞单层培养至第11天时的TEER值为1290.73Ω·cm~2,在第15天时为1 319.31Ω·cm~2,而且细胞间连接紧密并覆盖着一层垂直于细胞表面的微绒毛,苯酚红通透量小于1×10~(-6) cm/s,在1 mmol/L丙酸或丁酸分别作用3 h后,模型中Caco-2细胞的存活率较高,分别为99.03%和91.42%。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54、P58、P67、P97、P123及P198干预后,模型中Caco-2细胞内丙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未接菌(P0.05);而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 F146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1干预后,胞内丁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未接菌(P0.05)。【结论】试验的乳杆菌在模型中能够促进Caco-2细胞对丙酸或丁酸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杀菌型副干酪乳酪杆菌N1115(Lacticaseibacillus paracasei N1115)发酵乳饮品对小鼠免疫脏器指数、免疫球蛋白、巨噬细胞、NK细胞、B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SPF级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杀菌型副干酪乳酪杆菌N1115发酵乳饮品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连续灌胃30 d,进行免疫脏器指数测定、免疫球蛋白测定、碳廓清能力测定、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NK细胞活性测定、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迟发型变态反应、血清溶血素测定和抗体细胞生成实验。结果 杀菌型副干酪乳酪杆菌N1115发酵乳饮品低、中、高剂量组的小鼠碳廓清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3.926 2,P=0.000 7;t=6.000 1,P<0.000 1;t=5.314 4,P<0.000 1),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3.812 1,P=0.001 5;t=4.257 2,P=0.000 4;t=4.976 3,P=0.000 5)。结论 杀菌型副干酪乳酪杆菌N1115发酵乳饮品具有增强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力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8株乳酸菌中筛选能够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乳酸菌菌株,为后续研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益生菌制剂提供依据。方法 在8株乳酸菌菌株中,通过对幽门螺杆菌抑菌率的检测及构建人胃腺癌细胞感染模型检测8株乳酸菌对幽门螺杆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尿素酶活性的检测判断8株菌的抗幽门螺杆菌的能力。结果 在抑菌试验中,植物乳植杆菌HCS03-001(t=2.938,P=0.008)和副干酪乳酪杆菌HCS17-040(t=3.864,P=0.006)上清液的抑菌作用较强;植物乳植杆菌HCS03-001、罗伊氏粘液乳杆菌RH02100、副干酪乳酪杆菌HCS17-040能够降低幽门螺杆菌对AGS细胞的黏附能力;通过幽门螺杆菌菌悬液与乳酸菌菌悬液共培养,发现植物乳植杆菌HCS03-001(t=6.257,P<0.001)、副干酪乳酪杆菌HCS17-040(t=5.873,P=0.005)抑制尿素酶活性的作用更强。结论 植物乳植杆菌HCS03-001和副干酪乳酪杆菌HCS17-040具有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10株乳酸菌的活菌数,筛选高密度共生发酵和高黏附性的共培养菌株,为后期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对单个菌株及共培养菌株进行发酵活菌数的筛选,筛选出对Caco-2细胞黏附性强的优势菌株,并比较其耐酸、耐胆盐和抑制肠道致病菌能力。结果 10株益生菌菌株中,鼠李糖乳酪杆菌AI-11与发酵粘液乳杆菌AI-25、两歧双歧杆菌AI-91与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AI-01的组合菌株较单个菌株具有协同效应,活菌数显著高于单个菌株(均t=8.878 0,P<0.001),且具有较好的抑制肠道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效果,较好的耐受pH 2.5的酸性环境和胆汁盐环境的特性,较鼠李糖乳酪杆菌GG和发酵粘液乳杆菌CECT 5716具有较好的Caco-2细胞黏附性(t=9.004 1, P<0.001;t=11.301 2,P<0.001)。结论 筛选出的2个共培养组合菌株在发酵能力和细胞黏附性方面具有活菌数高、黏附性强的优势,可应用于食品、功能食品及膳食补充剂中,以增强改善肠道菌群的功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基因组学水平上,对干酪乳杆菌的碳源代谢特性及调控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基于BioCyc和MetaCyc数据库,利用Pathway Tools对菌株12A及7株已公布全基因序列的干酪乳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水平的碳源代谢比较分析。【结果】全基因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干酪乳杆菌12A可以将9种糖转运到细胞内代谢利用;可以将多种寡糖和多糖在细胞外水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干酪乳杆菌12A可经异型乳酸发酵或混合酸发酵途径生成乙醇及其副产物。【结论】干酪乳杆菌12A可以代谢多种类型碳源,底物选择范围宽泛,而且可以作为工业乙醇发酵的特定菌株;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建立基因结构与细菌代谢能力的联系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优化的猪乳铁蛋白乳杆菌表达系统,并比较重组猪乳铁蛋白的抑菌活性,根据乳杆菌使用密码子的偏嗜性优化合成猪乳铁蛋白成熟肽编码序列,将其克隆到乳杆菌表达载体pPG612.1的XhoⅠ/BamHⅠ位点,获得了plf乳杆菌表达载体质粒pPG612.1-plf。将获得的重组质粒分别电转化入干酪乳杆菌ATCC393、戊糖乳杆菌KLDS1.0413、植物乳杆菌KLDS1.0344和副干酪乳杆菌KLDS1.0652细胞内,获得4种表达猪乳铁蛋白的重组乳杆菌。经木糖诱导,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激光共聚焦检测重组猪乳铁蛋白的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和比较4种重组菌上清中表达猪乳铁蛋白的量,并用琼脂孔穴扩散抑菌法检测4种重组乳杆菌表达乳铁蛋白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乳铁蛋白在4种重组乳杆菌中均得到正确表达,其产物分子量约73 kDa,重组干酪乳杆菌、重组戊糖乳杆菌、重组植物乳杆菌和重组副干酪乳杆菌的重组猪乳铁蛋白表达量分别为9.6μg/mL、10.8μg/mL、12.5μg/mL、9.9μg/mL。重组猪乳铁蛋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和李氏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且4种重组乳杆菌中重组植物乳杆菌表达产物的抑菌效果优于其他重组菌的表达产物。结果表明在4种乳杆菌中重组猪乳铁蛋白的最佳表达系统为植物乳杆菌,该结果为猪乳铁蛋白的乳杆菌表达系统进一步开发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鼠李糖乳杆菌菌毛亚基Spa A多克隆抗体,研究其种属特异性。【方法】应用PCR方法从鼠李糖乳杆菌GG的基因组扩增出spa A,并连接到质粒p ET-28α(+)中。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和镍柱纯化制备重组SpaA。通过免疫BALB/c小鼠获得多克隆抗体,利用全菌ELISA、Western和Dot-blot分析了SpaA在18株乳酸菌(12个种)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达的重组SpaA分子量为36 k D,与预期大小一致;获得的Spa A抗体效价为1:12 800。Western结果显示抗体与天然Spa A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在测定的18株乳酸菌中,鼠李糖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3个种属菌株的spa A基因PCR和RT-PCR检测均为阳性。但全菌ELISA和Dot-blot结果显示,只有3株鼠李糖乳杆菌的全菌细胞与SpaA抗体呈特异性反应,而其它种属的菌株没有明显的交叉反应。【结论】尽管spa A基因在鼠李糖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中具有高度同源性,但SpaA蛋白只特异性地呈现在鼠李糖乳杆菌细胞表面。本研究中获得的Spa A抗体,为高黏附性鼠李糖乳杆菌的免疫磁珠分离及菌毛功能研究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干酪乳杆菌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加工和饲料行业,本研究拟构建表达甘露聚糖酶的重组干酪乳杆菌并进行相关评价。【方法】利用干酪乳杆菌表达载体pELX1和pELSH,将短小芽孢杆菌的β-1,4-甘露聚糖酶成熟肽的基因克隆到上述两个载体中,构建的重组质粒电转化到干酪乳杆菌宿主中,分别构建能够胞内表达和分泌表达甘露聚糖酶的重组干酪乳杆菌。【结果】重组干酪乳杆菌菌株经培养后,胞内表达的β-1,4-甘露聚糖酶在重组细胞总蛋白中最高可达23 U/mg,分泌表达培养基上清的β-1,4-甘露聚糖酶最高达到8.8 U/mL。【结论】本研究首次实现了甘露聚糖酶在干酪乳杆菌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该重组干酪乳杆菌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10株益生菌的各项生理功能,筛选抑制龋齿生成菌(变异链球菌)的优势共培养菌株,为后期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对组合菌株及单个菌株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筛选,并进一步探索对变异链球菌的抑菌机制。结果10株益生菌菌株中,植物乳杆菌AI-66、乳双歧杆菌AI-01、干酪乳杆菌AI-12和婴儿双歧杆菌AI-20抑制变异链球菌较其他菌株有优势;鼠李糖乳杆菌AI-11与发酵乳杆菌AI-25、婴儿双歧杆菌AI-20与副干酪乳杆菌AI-62、乳双歧杆菌AI-01与干酪乳杆菌AI-12这3个共培养组合菌株较单个菌株对变异链球菌的抑制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可能的抑菌物质在低pH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且对热不敏感,对胰蛋白酶敏感,可能是小分子多肽类物质。结论筛选出的3个共培养组合菌株在抑制龋齿生成菌(变异链球菌)效果上较单菌株有优势,可应用于食品、功能食品及膳食补充剂中,以降低龋齿、口臭等口腔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罗伊氏乳杆菌中Rib蛋白在细菌中的亚细胞定位,以及其在几种乳酸杆菌中的分布,探讨Rib蛋白潜在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以罗伊氏乳杆菌ATCC55730中Rib蛋白的基因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PCR获得Rib蛋白N末端非重复区序列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表达,经过亲和层析和分子筛获得纯化的Rib蛋白,制备Rib蛋白的小鼠多克隆抗体。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对11株乳酸杆菌中Rib类似蛋白进行检测。【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ib蛋白主要分布于罗伊氏乳杆菌的细胞壁上。PCR和Western blot均表明Rib类似蛋白在4株罗伊氏乳杆菌、6株植物乳杆菌和1株干酪乳杆菌中均可被检测到。【结论】Rib类似蛋白可能在乳酸杆菌中分布较广泛,它们主要存在于细菌细胞壁上的现象表明其可能对这些乳杆菌在宿主肠道的定殖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干酪乳杆菌典型株ATCC393在交互胁迫环境下的生理应答机制,应用二维电泳和iTRAQ技术在蛋白水平上比较了交互胁迫前后干酪乳杆菌蛋白质组的变化情况。在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细胞全蛋白的二维电泳分析中发现,干酪乳杆菌的主要蛋白分布在等电点pI4~7的范围,经酸预适应处理后细胞的蛋白表达产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iTRAQ技术对细胞在酸适应前后以及相应致死条件下蛋白表达的定性及相对定量分析得知,酸诱导所产生的热胁迫应激蛋白(dnaK,dnaJ等)、氧胁迫应激蛋白(mutS,YeaO)以及与代谢相关的酶类上调可能是提高细胞对交互胁迫耐受能力的主要原因,而酸适应后GTP环化水解酶I和GMP合成酶的高表达可能与这一过程的诱导有关。上述研究结果为提高工业生产菌株在发酵生产及加工过程中对外界不利环境的抵御能力,进而通过调控与微生物生理应答机制密切相关的功能元器件实现生产菌株的性能强化提供了重要的生物信息和可借鉴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干酪乳杆菌典型株ATCC 393在交互胁迫环境下的生理应答机制,应用二维电泳和iTRAQ技术在蛋白水平上比较了交互胁迫前后干酪乳杆菌蛋白质组的变化情况.在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细胞全蛋白的二维电泳分析中发现,干酪乳杆菌的主要蛋白分布在等电点pI 4~7的范围,经酸预适应处理后细胞的蛋白表达产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iTRAQ技术对细胞在酸适应前后以及相应致死条件下蛋白表达的定性及相对定量分析得知,酸诱导所产生的热胁迫应激蛋白( dna K,dna J等)、氧胁迫应激蛋白(mut S,rec O)以及与代谢相关的酶类上调可能是提高细胞对交互胁迫耐受能力的主要原因,而酸适应后GTP环化水解酶Ⅰ和GMP合成酶的高表达可能与这一过程的诱导有关.上述研究结果为提高工业生产菌株在发酵生产及加工过程中对外界不利环境的抵御能力,进而通过调控与微生物生理应答机制密切相关的功能元器件实现生产菌株的性能强化提供了重要的生物信息和可借鉴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背景】乳杆菌属是发酵食品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与食品的品质和安全密切相关,定量检测乳杆菌活菌数、解析乳杆菌群落组成对发酵乃至肠道微生物等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建立一种在种水平上定量检测5种乳杆菌活菌数的叠氮溴化丙锭-荧光定量PCR (propidium monoazide-quantitative PCR,PMA-qPCR)检测方法并探讨其适用性。【方法】以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短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等发酵食品中常见的5种乳杆菌为目标菌株,查找并筛选特异性引物用于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优化叠氮溴化丙锭(PMA)处理条件,测定PMA-qPCR检测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可靠性。最后利用PMA-qPCR法检测黄酒酿造过程中5种乳杆菌的活菌数。【结果】PMA最佳处理条件为:浓度20 μmol/L下暗处理15 min后曝光15 min,此时可抑制样品中99.89%的死菌DNA扩增。该方法特异性高,能够准确识别5种乳杆菌;线性关系强,R2>0.98;灵敏度高,检测限为101.8?103.2 CFU/mL;重复性好,Cq值变异系数小于1%;与平板计数相比差异不显著(统计学上),p>0.05。利用该方法检测黄酒中5种乳杆菌的活菌数,发现发酵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短乳杆菌是主要的乳杆菌(总计占比59%?89%),与已知黄酒酿造中乳杆菌群落组成相符。【结论】建立的PMA-qPCR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5种乳杆菌的活菌数,为解析样品中乳杆菌的实时组成及检测具有活性但不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的乳杆菌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短乳杆菌发酵时添加0.15%的烟酸可显著提高γ-氨基丁酸(GABA)的产量,为阐明烟酸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方法探究短乳杆菌添加(实验组)和不添加烟酸(对照组)发酵时的差异代谢物,并采用碘化丙啶(PI)单染色法分析了细胞膜的完整性。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显著性差异代谢物有33个,实验组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谷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组氨酸和鸟氨酸含量显著提高,烟酸核苷酸、2-磷酸甘油酸、腺苷一磷酸和酪胺的含量显著降低。碘化丙啶单染色实验表明实验组中具有红色荧光的短乳杆菌细胞显著多于对照组细胞。因此,烟酸的添加对短乳杆菌的生理代谢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其对GABA合成的促进作用可能与增加短乳杆菌细胞膜通透性进而导致的底物和产物更加容易进出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Caco-2肠上皮细胞单层屏障模型研究四种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屏障的影响。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control)、大肠埃希菌组(Eco)、肺炎克雷伯菌组(Kpn)、粪肠球菌组(Efa)、乳酸杆菌组(Lac)。加入各组细菌共培养,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均引起单层细胞跨膜电阻值(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ER)明显下降(P0.001);Eco组、Kpn组作用后细胞释放zonulin蛋白增加(P0.01),Efa组作用于Caco-2细胞单层后,zonulin释放量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o组、Kpn组三种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ZO-1表达明显减少,Efa组、Lac组occludin、claudin-1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胞浆蛋白ZO-1表达降低;细菌与细胞共培养6 h后免疫荧光观察紧密连接蛋白分布情况,Eco组、Kpn组可见荧光强度减弱,荧光不连续,甚至有缺口及裂隙,Efa组、Lac组荧光强度稍减弱,但仍沿胞膜分布,条带较清晰,与空白对照组差异不明显。肠道四种微生物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可能通过zonulin途径降低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改变蛋白分布,最终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受损,益生菌对肠道屏障无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株具有抑制单胺氧化酶作用的干酪乳杆菌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体外模型从健康人体粪便内分离筛选出具有抑制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的乳酸菌,为今后乳酸菌体内抗衰老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胺氧化酶体外抑制模型对乳酸菌的发酵上清及无细胞提取物进行了筛选,并对筛选出的样品进行了两种指标的测定,即样品的剂量效应,以及样品与酶的预保温时间对酶活抑制率的影响;同时利用膜分离技术对不同分子量范围的样品进行了MAO的抑制测定。以筛选出的菌株JH-23为目的菌,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及API细菌鉴定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筛选出的菌株JH-23无细胞提取物对MAO的抑制率达到33.7%。样品经冻干后,在反应浓度为16 mg/mL时抑制率达到53.2%,且MAO抑制率随预保温时间的增加而上升,在30 min之后抑制效果趋于平稳;粗样品经48 h透析后,透析液中的MAO抑制率较透析前明显升高。菌株JH-23的鉴定结果显示其属于干酪乳杆菌。【结论】开发了一种以单胺氧化酶作为靶位酶的新式体外筛选模型,该模型方便快捷且灵敏性高,对之后的抗衰老体内研究有所帮助。筛选出的干酪乳杆菌JH-23细胞裂解物对MAO有抑制作用,其中起到MAO抑制作用的主要是细胞内的小分子类物质。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益生菌粘附于肠道上皮细胞上是它的一种益生作用。本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分析嗜酸乳杆菌NCFM对粘附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利用GO (Gene Ontolog) 分类筛选Human Genome U133 Plus 2.0 Array基因表达谱芯片中的粘附相关基因,通过体外Caco-2细胞培养模型和体内小鼠粘附模型,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对粘附相关基因进行验证分析。【结果】经NCFM作用后,12个粘附相关基因呈上调表达。利用Real-time PCR验证,12个基因在体内和体外经嗜酸乳杆菌NCFM作用后亦均同样为上调表达,其中CCL2基因上调表达最为明显。【结论】经体内外研究表明,嗜酸乳杆菌NCFM粘附肠上皮细胞后能够引起宿主粘附相关基因出现特定表达变化,为今后深入揭示其粘附作用提供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NK细胞活性测定试验检验由植物乳植杆菌HEAL9和副干酪乳酪杆菌8700:2配制而成的复合益生菌粉对小鼠免疫力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0只雄性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以及益生菌粉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使用去离子水、转移因子口服液和相应浓度的益生菌粉进行灌胃给药,1次/d,连续30 d。实验过程中分别对小鼠进行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抗体生成细胞检测及血清溶血素生成试验。末次给药次日,对小鼠进行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试验、碳廓清试验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并委托细胞室进行靶细胞(YAC-1)传代,进行NK细胞活性试验。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粉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抗体积数及NK细胞活性均升高,益生菌粉高剂量组小鼠耳肿胀度、溶血空斑数、吞噬指数及吞噬百分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依照《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功能检验方法及结果判定,判定该复合益生菌粉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