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究适量饮酒对大鼠肠道菌群和血脂水平的影响以及肠道菌群与血脂水平相关性。

方法

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乙醇组、低剂量白酒1组及低剂量白酒2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酒精(1.83 g/kg)、白酒(1.83 g/kg和3.66 g/kg两个剂量),连续灌胃30 d。检测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采用16S rDNA测序分析各组肠道菌群差异菌种并分析肠道菌群与血脂水平相关性。

结果

实验表明适量饮用白酒组较乙醇组可降低大鼠血清TG和TC水平。16S rDNA测序分析显示适量饮酒组较乙醇组可增加肠道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005)、罗氏菌属(Roseburia)、别样棒菌属(Allobaculum)及粪杆菌属(Faecalibaculum)相对丰度。其中Desulfovibrio与TG和TC水平呈负相关,Ruminococcaceae_UCG-005和Allobaculum与TC水平呈负相关,Roseburia与HDL水平呈负相关,Faecalibaculum与HDL、TG和TC水平均呈负相关。

结论

适量饮酒可增加肠道菌群中与血脂水平成负相关的有益菌数量,从而对血脂代谢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动物模型和16S rDNA高通量测序,探究鸟苷酸环化酶C(guanylate cyclase C,GC-C)激动剂(利那洛肽)对便秘的治疗作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期为便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随机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平均分为对照组、便秘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10只。其中对照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便秘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给予洛哌丁胺灌胃构建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小鼠给予GC-C激动剂灌胃。干预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粪便含水率、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小肠推进率以及血清中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使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3组小鼠肠道菌群特点和差异。

结果

与便秘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粪便含水量、小肠推进率显著提升(t = 3.418,P = 0.003 1;t = 3.141,P = 0.005 6),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缩短(t = 4.756,P = 0.000 2);血清VIP水平降低(t = 4.894,P = 0.000 5),SP水平有升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便秘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门水平上,Firmicutes丰度升高和Bacteroidetes丰度降低;属水平上,便秘模型组小鼠MuribaculaceaeLachnospiraceaeAkkermansia丰度降低(均P<0.050 0),AllobaculumTuricibacterClostriclium丰度升高(均P<0.001 0),通过GC-C激动剂干预可以改善便秘引起的菌群改变,并显著提高了Lactobacillus丰度(P = 0.030 5)。

结论

GC-C激动剂可能通过影响血清中SP、VIP水平,并调节便秘小鼠的肠道菌群趋于正常,增加LactobacillusMuribaculaceae等产短链脂肪酸菌群丰度,提高肠道动力,从而起到改善便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慢性胃炎(CG)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点。

方法

采集我院青年CG患者(CG组)和健康人群(NC组)的粪便样品,对其细菌16S rDNA V3—V4区域进行扩增并进行高通量测序,然后运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分析。

结果

CG组与NC组对象肠道菌群在门和科水平上均有不同之处,其中CG组对象有较高丰度的Actinobacteriota和较低丰度的Ruminococcaceae。CG组对象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均一度均显著低于NC组(均P<0.05),但两者具有相似的丰富度水平。多元方差分析和相似性百分比分析均发现CG组和NC组对象肠道菌群有较大差异。BifidobacteriumBlautiaCollinsellaRuminococcus_torques_group和Streptococcus与CG患者密切相关。

结论

CG患者的肠道菌群存在较大变化,其中BifidobacteriumBlautia等细菌与CG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福州地区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特征。

方法

纳入60例STC患者和健康志愿者20例, 留取新鲜粪便样本, 冰块运送至实验室并存放于-80度冰箱, 应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 分析各组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与结构组成。

结果

测序后共得到1 702 004 524条有效序列, 样本序列平均有效长度为414.1 bp, 总样本平均序列条数为2 127 505.7条。与对照组比较, STC患者肠道菌群丰度指数Ace指数、Chao指数和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下降(P < 0.05), 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显著升高(P < 0.05)。在门水平上, STC组以拟杆菌门、放线菌门为主, 正常对照组以厚壁菌门为主。在属水平上, STC组以拟杆菌属(Bacteroide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丹毒杆菌属(Erysipelatoclostridium)、巨单胞菌属(Megamonas)为主, 正常对照组以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布劳特菌属(Blautia)为主。

结论

STC患者肠道菌群发生紊乱, 表现为丰度及多样性下降, 菌群结构发生改变, 可能与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慢传输型便秘(STC)脾虚证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初步探讨枳术丸对STC肠道菌群的可能干预机制。

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枳术丸组与莫沙必利组。造模组(模型组、枳术丸组与莫沙必利组)采用番泻叶灌胃,随后控制饮食饮水采用饥饱失常的方法造成脾虚便秘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枳术丸组给予中药水煎剂灌胃,莫沙必利组给予莫沙必利悬浊液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连续给药7 d后测定小鼠肠道推进率和血清D−木糖水平,采集小鼠结肠内粪便进行16S rDNA检测,分析样本菌群的多样性与丰度,分析门、属、种水平的物种组成。

结果

模型组肠道菌群丰富度指数(Chao1指数)与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较正常组均显著降低(P<0.05),说明STC发病过程中伴随肠道菌群物种丰富度水平和菌群物种数目的降低以及菌群多样性水平的降低。在门水平上,正常组与模型组均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主;在属水平上,模型组肠鼠杆菌属(Muribaculum)、拟杆菌属(Bacteroide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粪杆菌属(Faecalibaculum)丰度显著升高(P<0.05),Lachnoclostridium和艾森伯格菌属(Eisenbergiella)丰度降低(P<0.05);在种水平上,模型组产酸拟杆菌(Bacteroides acidifaciens)、Faecalibaculum rodentium和约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丰度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Eisenbergiella sp.丰度显著降低(P<0.05)。以上提示STC脾虚证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发生改变。经枳术丸治疗后,枳术丸组肠鼠杆菌属、拟杆菌属、乳杆菌属、粪杆菌属、Faecalibaculum rodentium和约氏乳酸杆菌丰度显著降低(P<0.05),Lachnoclostridium、艾森伯格菌属和Eisenbergiella sp.丰度升高(P<0.05)。

结论

枳术丸对STC脾虚证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变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并且其作用机制与调节特定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隔药饼灸对高脂血症兔属水平肠道菌群的作用,筛选相关菌属。

方法

将24只兔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隔药饼灸组,每组8只;干预12周后,观察TC、TG、LDL-C水平的变化,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属水平菌落差异。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组兔血清LDL-C、TG、TC水平均下降(均P<0.05)。隔药饼灸组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善,un_f_Muribaculaceaeun_o_Gastranaerophilales、瘤胃球菌科UCG-014属、阿克曼菌属相对丰度均显著提高(均P<0.05),毛螺菌属NK4A136、瘤胃梭菌属6、拟杆菌属相对丰度均降低(均P<0.05)。

结论

隔药饼灸能改善异常血脂及调整菌群结构,可能与上调un_f_Muribaculaceaeun_o_Gastranaerophilales、瘤胃球菌科UCG-014属、阿克曼菌属相对丰度,降低毛螺菌属NK4A136、瘤胃梭菌属6、拟杆菌属相对丰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二甲基亚砜(DMSO)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为DMSO的降解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提供肠道菌群方面的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分批发酵、气相色谱、气质联用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DMSO的降解量与肠道菌群结构间的关系。

结果

发酵液中主要检测到甲硫醚、二甲基砜、二甲基二硫醚及甲基硫代磺酸甲酯等DMSO相关代谢产物;与其他他汀相比,生理浓度氟伐他汀组菌群的DMSO降解效果最佳,可能与Proteobacteria及SolobacteriumEscherichia-Shigella等菌群的相对丰度增加有关。不同肠道菌群产二甲基硫醚(DMS)水平差异明显,DMS分解可能与硫代谢途径相关,涉及的微生物主要是Desulfovibrio

结论

人体肠道菌群可降解DMSO,其降解效率可能与Escherichia-Shigella的相对丰度有关,降解产物对人体肠道菌群结构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不同程度颅脑疾病患者肠道菌群分布情况, 探讨患者肠道菌群分布与疾病的关系, 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MiSeq PE2x300 bp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1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G1组, GCS≤8分)和14例轻度颅脑损伤患者(G2组, GCS > 8分)粪便样本中细菌的16S rRNA基因V3-V4可变区进行定性分析, 并对两组患者肠道菌群进行生物学分类比较、多样性分析和组间物种差异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G1组患者肠道厌氧球菌属(Anaerococcus)、埃希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数量高于G2组(均P < 0.05)。

结论

颅脑疾病患者肠道菌群紊乱, 其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显著下降, 有害菌数量升高, 有益菌数量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内毒素血症新生鼠肠道菌群的变化, 探究肠道菌群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方法

复制新生大鼠内毒素损伤模型, 注射LPS后第24小时、第3天、第7天分别处死新生大鼠, 留取粪便并将对照组(C1组6只、C3组5只、C7组7只)和LPS组(L1组5只、L3组5只、L7组5只)按处死天数各分为3组。高通量测序分析各组间菌群多样性及相对丰度差异。

结果

(1) Alpha多样性分析提示对照组和LPS组菌群多样性及丰度有显著差异, C3组较L3组Shannon指数均值小(t=-3.386 8, P=0.009 5), Simpson指数均值大(t=3.102 4, P=0.014 6);C7组较L7组Shannon指数均值大(t=2.459 4, P=0.033 7), Simpson指数均值小(t=-2.475 6, P=0.032 8)。(2)物种组成分析表明LPS组的菌群结构发生改变, 在门水平LPS组较对照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高, 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低; 在属水平上LPS组较对照组埃希菌-志贺菌属相对丰度高, 乳杆菌属相对丰度低; 且随着天数的递增LPS组埃希菌-志贺菌属呈递增趋势, 红球菌属呈递减趋势。

结论

内毒素血症可以改变新生鼠肠道菌群的组成, 并与肠道菌群失调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包衣益生菌产品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22年1月到3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功能性便秘患者10例,患者均服用包衣益生菌产品7 d,使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患者服用前后及停药后3 d和7 d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评价患者便秘情况是否改善。

结果

治疗后患者便秘相关生活质量(PAC-QOL)评分、便秘严重程度(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粪便性状好转。停用3 d和7 d时,患者肠道菌群Ace和Chao1指数均较服用前升高(均P<0.05)。服用后,在属水平上,患者肠道KlebsiellaLactococcus、Bacteroides相对丰度上升,BlautiaAnaerostipes相对丰度下降;在种水平上,肠道Lactobacillus plantarumKlebsiella quasipneumoniaeEnterococcus faeciumMegasphaera elsdenii相对丰度升高,Anaerostipes hadrus相对丰度降低。

结论

包衣益生菌产品对功能性便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够增加患者肠道菌群的丰度,使肠道菌群结构更加接近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深海鱼油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从60只SD大鼠中随机选择50只建模并随机分为5组,其余为假手术组。石杉碱甲组灌胃石杉碱甲注射液20 μg/kg,深海鱼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0.21 g/kg、0.42 g/kg、0.84 g/kg深海鱼油,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大鼠给药体积按照1 mL/kg。 结果 第2、3、4、5 d大鼠逃避潜伏期,Aβ40、Aβ42含量,拟杆菌门、瘤胃菌科、拟杆菌科、普雷沃氏菌科、拟杆菌属、螺杆菌属、普雷沃氏菌属、链球菌属水平,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P结论 深海鱼油可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减轻大鼠海马组织病变,改善大鼠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并分析其与认知损害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7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轻度认知损害筛查量表(sMCI)评估,根据认知损害发生情况,分为认知损害组和非认知损害组。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肠道菌群特征,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特征与认知损害的关系。

结果

17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出现认知损害91例(52.00%),未出现认知损害84例(48.00%)。认知损害组患者sMCI评分低于非认知损害组(P<0.05)。两组患者肠道菌群α多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对象肠道菌群的特征性物种在门水平为拟杆菌门(LDA = 2.54),厚壁菌门(LDA = 4.25);在纲水平为拟杆菌纲(LDA = 3.57),梭菌纲(LDA = 4.31);在科水平为产碱杆菌科(LDA = 4.23)和梭菌科(LDA = 2.76);在属水平为萨特菌属(LDA = 3.18)。认知损害组患者肠道拟杆菌门丰度高于非认知损害组,厚壁菌门丰度低于非认知损害组;拟杆菌纲丰度高于非认知损害组,梭菌纲丰度低于非认知损害组;产碱杆菌科丰度高于非认知损害组,梭菌科丰度低于非认知损害组;萨特菌属丰度高于非认知损害组(均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高丰度的拟杆菌门、拟杆菌纲、产碱杆菌科、萨特菌属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OR>1,均P<0.05);高丰度的厚壁菌门、梭菌纲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认知损害的保护因素(OR<1,均P<0.05)。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结构显著失衡,且部分菌群丰度与认知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抗生素对新生大鼠肠道菌群和肠道免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探讨口服抗生素对新生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及肠道免疫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30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抗生素组(A)、益生菌干预组(B)及对照组(C),每组10只,A组给予头孢克洛灌胃,B组先给头孢克洛灌胃,2h后再灌长双歧杆菌,C组每天灌以等量的生理盐水,持续2周后处死大鼠,留取盲肠内容物按照张秀荣方法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免疫组化方法进行肠组织CD4、CD8的测定。结果A组与B、C组相比,革兰阳性杆菌占肠道总细菌数比例明显下降,革兰阴性杆菌及革兰阳性球菌占总细菌数比例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肠组织中CD4、CD8表达程度受到抑制,与B、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C两组所有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抗生素的应用会抑制肠道菌群的正常定植,引起菌群紊乱,进而影响肠道免疫系统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芹菜素改善酒精性骨质疏松症大鼠肠道菌群、调节骨钙代谢的作用。

方法

60只SD健康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正常组、常规治疗组以及芹菜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每天上午用白酒(10 mL/kg)灌胃+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正常组大鼠每天上午用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常规治疗组大鼠每天上午用白酒(10 mL/kg)灌胃+碳酸钙、阿法D3混悬液(分别以85 mg/kg、0.05 μg/kg剂量溶于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芹菜素低、中、高剂量组每天上午分别用白酒(10 mL/kg)灌胃+芹菜素溶液(分别以20、40、80 mg/kg剂量溶于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持续16周。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测定各组大鼠右侧股骨骨密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股骨组织病理学改变;16S核糖体脱氧核糖核酸(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各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门、属水平相对丰度;Connectify法测定各组骨钙(Ca)含量,改良Neuman-Lorgan法测定各组骨羟脯氨酸(HOP)含量,并计算二者比值。

结果

模型组大鼠骨松质结构改变,骨小梁稀疏松散、粗细不匀,大量断裂,骨髓腔扩大明显,有大量纤维组织。常规治疗组和芹菜素3个剂量组以上病变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芹菜素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芹菜素中剂量组与常规治疗组差异不显著。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常规治疗组和芹菜素3个剂量组大鼠骨密度、骨Ca、骨HOP含量及二者比值、Chao1指数、Ace指数以及肠道菌群厚壁菌门、毛螺旋菌属、粪球菌属、乳杆菌属、普氏菌属、罗氏菌属和布劳特菌属水平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别样棒菌属水平相对丰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常规治疗组和芹菜素3个剂量组大鼠骨密度、骨Ca、骨HOP含量及二者比值、Chao1指数、Ace指数以及肠道菌群厚壁菌门、毛螺旋菌属、粪球菌属、乳杆菌属、普氏菌属、罗氏菌属和布劳特菌属水平相对丰度均升高,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别样棒菌属水平相对丰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芹菜素对骨密度、骨Ca、骨HOP含量及二者比值、Chao1指数、Ace指数以及肠道菌群门、属水平相对丰度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且芹菜素中剂量组与常规治疗组骨密度、骨Ca、骨HOP含量及二者比值、Chao1指数、Ace指数以及肠道菌群门、属水平相对丰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芹菜素能够提高酒精性骨质疏松症大鼠骨密度和骨Ca、骨HOP含量,推测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相对丰度,促进有益菌群生长,抑制致病菌群生长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攻补兼施法探讨在大剂量生白术的配伍下不同枳实剂量配伍的作用及枳术丸(ZZW)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将65只SPF级别昆明(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与模型组50只,空白对照组正常喂养,模型组使用番泻叶0.8 g/kg灌胃7 d,制成脾虚模型后禁食禁水,隔天喂食生大米,饮水0.5 h,连续8 d建立脾虚便秘模型。15 d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模型组、西药组、ZZW低剂量组、ZZW中剂量组、ZZW高剂量组。ZZW低、中、高剂量分别为9.7 g/kg、11.6 g/kg、13.7 g/kg,西药组给予莫沙必利2.5 mg/kg。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同等量蒸馏水。治疗1周后收集肠道内容物,行16S rRNA测序,取结肠组织HE染色行病理形态学观察。

结果

ZZW高剂量组能够显著提高肠道推进率(P<0.05)。结肠切片肉眼观察发现小鼠结肠组织黏膜光滑,未见充血、糜烂及器质性损伤。HE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模型组存在轻微水肿,腺体不齐现象,其余各组小鼠结肠黏膜无变薄、固有层炎症浸润,结肠腺体形态正常。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STC小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显著下降(P<0.05),菌群多样性升高(P<0.01)。门水平上,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升高、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ZZW低剂量组较模型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1),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升高(P<0.05),ZZW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P<0.05),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升高(P<0.05)。属水平上,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Prevotellamassilia、葡萄球菌属、拟杆菌属、丁酸弧菌属相对丰度升高(P<0.05),螺杆菌属、另枝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1),经治疗后ZZW低剂量组Prevotellamassilia、葡萄球菌属、拟杆菌属相对丰度降低(P<0.05),ZZW中剂量组丁酸弧菌属相对丰度降低(P<0.05);ZZW高剂量组Prevotellamassilia、葡萄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1)。此外,与模型组比较,ZZW低剂量组狄氏副拟杆菌属相对丰度降低(P<0.05)。

结论

攻补兼施代表方ZZW能明显缓解STC小鼠便秘症状,以ZZW高剂量组效果最佳,但治疗效果与枳实剂量不存在量效关系,其治疗机制可能与ZZW水煎液调整菌群丰度、多样性及菌群物种数目,恢复正常肠道生态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过膳食饲喂高脂饲料诱发的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方法 24只SD(Spra-gue 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连续饲喂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42 d,并于第0、9、18、30和42天采集大鼠粪便,应用DGGE(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和q-PCR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第42天时A、B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值(TC)分别为(2.01±0.14)mmol/L、(5.16±0.22)mmol/L,B组TC水平较A组明显增高(P〈0.05)。DGGE电泳图谱显示B组42 d时肠道菌群构成较0 d时变化显著,而A组不同时期肠道菌落构成无明显差异。q-PCR定量结果显示,随着饲喂高脂饲料天数的增加,B组小鼠肠道内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较0 d明显降低(P〈0.01),而拟杆菌门数量呈递减趋势且趋势比较平缓;梭菌属呈递增趋势且增幅相对拟杆菌门的变化较大。结论高脂饮食可导致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这种改变会进一步促进高脂血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新型嗜酸乳杆菌NCFM‒乳双歧杆菌Bi-07‒鼠李糖乳杆菌NH001三联益生菌制剂对便秘小鼠小肠蠕动的促进作用,以及其对小鼠肠道菌群构成比例的调节作用。方法 小肠推进率实验:将50只KM小鼠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0.165、0.330、0.990 g/(kg•bw)益生菌制剂,灌胃14 d后使用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观察小肠墨汁推进率;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实验:将42只BALB/c小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自身对比空白组,适应性饲养后将所有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各剂量组以相同剂量给予益生菌制剂灌胃。自身对比空白组于灌胃前无菌采集小鼠直肠粪便,所有小鼠灌胃30 d后无菌采集直肠粪便,使用16S rDNA基因测序对粪便中菌群DNA进行多样性及各水平菌群物种测定。结果 高剂量组便秘小鼠小肠推进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数量较灌胃前显著增加(P<0.05),大肠埃希菌属、梭菌属、肠球菌属较灌胃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三联益生菌能够有效促进便秘小鼠肠道蠕动能力,改善便秘症状;同时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新生大鼠口服抗生素对肠道免疫发育的影响及双歧杆菌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用50只7日龄新生SD大鼠,每组1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抗生素组(B)、益生菌组(C)、益生菌干预组(D)和生理盐水组(E).A组为空白对照,B组给予头孢克洛灌胃,C组给予双歧杆菌灌胃,D组先给头孢克洛灌胃,2h后再灌长双歧杆菌,E组每天灌以等量的生理盐水,持续2周后处死大鼠,取少许新鲜盲肠内容物粪便涂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末端回肠肠组织中CD4、CD8的表达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粪便涂片结果显示:B组与其余四组相比G+b占肠道总细菌数比率明显下降,G-b及G+c占总细菌数比率明显升高(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C组与E组肠黏膜绒毛和腺体发育良好,上皮结构完整,排列整齐,而A组腺体发育少,绒毛高度小;B组肠黏膜绒毛和腺体萎缩,黏膜水肿,部分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D组肠黏膜绒毛和腺体排列整齐绒毛显示清楚,少部分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组肠组织中CD4、CD8的表达:B组CD4、CD8表达程度受到抑制,灰度值增大(P<0.05);C组与E组相比CD4、CD8表达增加,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道菌群的正常定植,刺激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新生大鼠口服抗生素后肠黏膜结构被破坏以及干扰肠道菌群的定植,影响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长双歧杆菌的能预防抗生素引起的菌群紊乱,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性,保护肠道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新生SD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探讨添加双歧杆菌对新生大鼠NEC模型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应用双歧杆菌防治NEC提供依据:方法SD新生大鼠出生48h开始给予鼠配方奶人工喂养,100%氮气缺氧90s,4℃冷刺激10min,每天2次,连续3d,建立新生SD大鼠NEC模型。按析因设计,32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动物各8只。A组为NEC模型组并在出生48h起每日给予长双歧杆菌灌胃(1×10^8CFU/d);B组为NEC模型组,C组为对照组,都未添加双歧杆菌;D组为对照组并给予长双歧杆菌灌胃(1×10^8CFU/d)。在最后一次缺氧、冷刺激后24h空腹断头处死大鼠,留取回盲部近端肠管组织进行肠组织损伤评分,组织学评分≥2确定为NEC;实验前后留取各组新生鼠粪便,按照张秀荣方法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应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α=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结果开始造模后,A、B组新生SD大鼠相继出现腹泻、腹胀、萎靡、活动减少,A组程度较轻。A、B、C和D组肠组织损伤评分(^-x±s)分别为1.88±0.84、3.13±0.84、0.63±0.52、0.50±0.54,各组间肠组织损伤评分差异有显著性,与B组相比,A组肠组织损伤评分明显降低,但仍高于C、D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各组实验前肠道细菌总数,杆菌、球菌数,G^+杆菌、G^+球菌数差异均无显著性,肠道菌群中杆球菌比值在正常范围中。实验结束时,各组间新生鼠肠道细菌总数,杆菌、球菌数,杆球菌比值,G^+杆菌、G^+球菌数及其占肠道总菌群数的比率差异均有显著性;除B组杆菌数外,与实验前相比,各组新生大鼠实验结束后肠道细菌总数、球菌数、杆菌数、G^+杆菌数、G^+球菌数均有显著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A、B组肠道杆球菌比值和G^+杆菌数占肠道总菌群数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