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母乳和混合喂养方式对西安地区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收集24例0~2月龄西安地区健康婴儿粪便样本,根据婴儿的喂养方式,将样本分为母乳喂养组(17例)和以奶粉为主的混合喂养组(7例)。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肠道菌群进行测序,比较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和菌群差异的影响。

结果

母乳喂养组婴儿粪便样本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高于混合喂养组(t = 4.886,P<0.05;t = 6.855,P<0.05),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混合喂养组(t = 2.126,P<0.05)。门水平上,2组样本均以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主,但比例存在差异。相比混合喂养组,母乳喂养组婴儿粪便样本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丰度显著升高(U = 6,P<0.05;U = 0,P<0.05),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显著降低(U = 24,P<0.05;U = 16,P<0.05)。属水平上,母乳喂养组婴儿粪便样本双歧杆菌相对丰度(72.04%)显著升高,同时发现罗氏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相对丰度也高于混合喂养组(U = 17,P<0.05;U = 28,P<0.05);而混合喂养组婴儿粪便样本中,克雷伯菌属、肠球菌属及韦荣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U = 19,P<0.05;U = 12,P<0.05;U = 28,P<0.05)。

结论

母乳喂养可能通过提高婴儿肠道菌群丰富度和部分益生菌相对丰度,同时降低条件致病菌比例等方式影响婴儿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首发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的差异,探讨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和抑郁症状间的关系,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首发抑郁症患者及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分为抑郁组(n = 23)和健康组(n = 31)。对研究对象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中V4−V5区域片段进行基因测序,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对象抑郁症状进行评估。检测两组对象肠道菌群α多样性、β多样性和组间差异。

结果

首发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对象肠道拟杆菌门和拟杆菌纲的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对象芽胞杆菌目等的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和种水平上,两组对象分别有28个菌属和40个菌种的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EfSe分析显示,拟杆菌科、艾克曼菌科等10种菌科是造成两组对象肠道菌群差异的主要细菌。

结论

首发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多样性未发现显著差异,但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与健康人群相比发生了改变,主要体现在拟杆菌属等细菌在抑郁症患者肠道中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其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1月于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62例IBS-C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11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受试者肠道菌群的构成,分析菌群多样性,比较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干预前后IBS-C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点及便秘症状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肠道菌群Ace指数(P=0.001)、Chao指数(P<0.001)、Shannon指数(P=0.020)、Sobs指数(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在门水平上,研究组患者肠道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的丰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拟杆菌门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干预后,患者肠道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均显著下降,拟杆菌门丰度显著提高。在属水平上,研究组患者肠道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干预后,患者肠道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粪杆菌属丰度均显著上升。干预后IBS-C患者的便秘症状积分(P<0.001)、GIQLI评分(P<0.001)、WC评分(P<0.001)、PAC-QOL评分(P=0.005)均较干预前差异显著,排便次数也显著增加(P<0.001)。

结论

IBS-C患者肠道菌群显著紊乱,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患者肠道菌群失衡,同时能够改善胃肠道功能,缓解便秘。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粪便标本检测急性脑卒中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情况,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肠道菌群结构。

方法

通过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对10例健康者(对照组)及1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疾病组)粪便样本进行菌群结构测序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急性脑卒中患者粪便样本中物种OTU信息量显著增加(P < 0.01), 菌群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物种均一度指数(Evenness)也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门水平上, 疾病组患者肠道Bacteroidetes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Firmicutes数量显著减少(均P < 0.05)。属水平上, 疾病组患者肠道BacteroidesBilophilaButyricimonas比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而CollinsellaCoprococcusClostridium等比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 < 0.05)。

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与健康人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并分析其与认知损害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7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轻度认知损害筛查量表(sMCI)评估,根据认知损害发生情况,分为认知损害组和非认知损害组。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肠道菌群特征,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特征与认知损害的关系。

结果

17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出现认知损害91例(52.00%),未出现认知损害84例(48.00%)。认知损害组患者sMCI评分低于非认知损害组(P<0.05)。两组患者肠道菌群α多样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对象肠道菌群的特征性物种在门水平为拟杆菌门(LDA = 2.54),厚壁菌门(LDA = 4.25);在纲水平为拟杆菌纲(LDA = 3.57),梭菌纲(LDA = 4.31);在科水平为产碱杆菌科(LDA = 4.23)和梭菌科(LDA = 2.76);在属水平为萨特菌属(LDA = 3.18)。认知损害组患者肠道拟杆菌门丰度高于非认知损害组,厚壁菌门丰度低于非认知损害组;拟杆菌纲丰度高于非认知损害组,梭菌纲丰度低于非认知损害组;产碱杆菌科丰度高于非认知损害组,梭菌科丰度低于非认知损害组;萨特菌属丰度高于非认知损害组(均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高丰度的拟杆菌门、拟杆菌纲、产碱杆菌科、萨特菌属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OR>1,均P<0.05);高丰度的厚壁菌门、梭菌纲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认知损害的保护因素(OR<1,均P<0.05)。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菌群结构显著失衡,且部分菌群丰度与认知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丰度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我院40例脑卒中患者在中风常规针刺基础上,予以电针治疗(双侧天枢穴、双侧足三里穴、双侧曲池穴),最后纳入30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另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状态(mRS评分),同时收集患者新鲜粪便标本,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结构。

结果

经电针治疗,30例患者mRS评分显著改善,其中显效26例,治愈2例,无效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3.3%。与对照组比较,脑卒中患者治疗前粪便中拟杆菌门丰度减少,厚壁菌门丰度增加,拟杆菌门/厚壁菌门(B/F)比例显著减少(均P<0.05);且梭菌纲作为厚壁菌门下的主要细菌纲其丰度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粪便中拟杆菌门丰度较对照组和同组治疗前均显著增加(均P<0.05),厚壁菌门丰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但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均P<0.05);B/F比例较对照组减少,而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均P<0.05)。

结论

电针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同时可通过调节肠道B/F比例,增加有益菌,减少炎症相关致病菌,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蜥蜴胃康方对胃癌肝转移裸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60只裸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 造模组用HGC-27胃癌细胞通过脾脏注射制备胃癌肝转移模型, 造模4周时, 随机取正常对照组1只与造模组5只, 取裸鼠肝组织通过病理切片对比验证造模是否成功。随后剩余造模组45只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组以及蜥蜴胃康方高(2.6 g/mL)、中(1.3 g/mL)、低(0.6 g/mL)剂量组, 每组9只。取最后一次灌胃2 h后各组裸鼠新鲜粪便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

结果

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裸鼠肠道菌群在门水平表现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丰度下降, 放线菌门、蓝藻菌门丰度富集。属水平表现为Muribaculaceae丰度显著降低(t=3.514 4, P=0.024 6), 拟普雷沃菌属丰度显著富集(t=-4.660 1, P=0.009 6), 副拟杆菌属丰度显著富集(t=-4.284 7, P=0.012 8), 瘤胃球菌属丰度显著降低(t=3.342 7, P=0.028 8)。经蜥蜴胃康方干预后, 胃癌肝转移裸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得到了改善, 门水平表现为厚壁菌门丰度增加, 放线菌门丰度降低, 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619 9, P=0.040 4);蓝藻菌门丰度降低,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433 1, P=0.043 4)。属水平表现为Muribaculaceae丰度升高, 拟普雷沃菌属、副拟杆菌属丰度降低; 瘤胃球菌属(H=14.658 4, P=0.011 9)、乳杆菌属(H=11.386 0, P=0.044 2)丰度显著富集, 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蜥蜴胃康方能增加厚壁菌门丰度, 降低放线菌门、蓝藻菌门丰度, 提高益生菌乳杆菌属、瘤胃球菌属丰度, 降低致病菌肠杆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丰度。其中以蜥蜴胃康方高剂量组对肠杆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的抑制作用最显著, 并能有效提高乳杆菌属丰度, 从而调节胃癌肝转移裸鼠肠道菌群的平衡, 增强肠黏膜免疫屏障, 激活免疫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来发挥对胃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不同分期肠道微生态的菌群多样性及丰度变化。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A组)、COPD稳定期患者(S组)以及正常对照者(N组)各30例。收集3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 留取粪便标本, 通过16S V3-V4区引物进行细菌多样性鉴定, 对序列进行可操作分类单元(OTU)聚类和物种注释, 分析3组研究对象肠道菌群结构、丰度以及多样性变化。

结果

完成研究且标本合格者80例, 其中A组29例、S组29例、N组22例。比较3组研究对象肠道菌群组内多样性指标(Alpha多样性)和组间多样性指标(Beta多样性), 均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3组研究对象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 在门水平, 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软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梭杆菌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在属水平, 29种菌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进一步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LEfSe分析)找出3组的差异菌。

结论

与正常对照相比, 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肠道菌群多样性均有下降, 而急性加重期下降更显著; 3组研究对象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显著, 菌群结构改变可能与急性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肠道菌群变化及与血糖的相关性。

方法

2020年9月—2021年3月,选取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44例,根据妊娠24~28周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22例)及正常对照组(22例),收集孕妇的一般资料。通过Illumina Miseq平台对受试者粪便细菌DNA进行16S rDNA测序,比较两组肠道菌群的结构、丰度及多样性。

结果

肠道菌群ɑ−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GDM组孕妇Chao1、Shannon、Ace、Coverage指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肠道菌群的共同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GDM组弯曲杆菌门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LEfSe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丰度有显著差异的物种共有28种,其中24种在GDM组中富集,4种在正常对照组中富集。通过Bray-Curtis dbRDA分析发现,肠道菌群结构与75 g OGTT 0 h血糖及75 g OGTT 1 h血糖呈负相关(P<0.05)。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两组肠道菌群与OGTT血糖值的相关性,发现瘤胃球菌属、链球菌属、丁酸球菌属与OGTT 0 h血糖呈负相关(P<0.05);小杆菌属、布劳特菌属、Monoglobus与OGTT 1 h血糖呈负相关(P<0.05);毛螺旋菌属、普雷沃菌属与OGTT 2 h血糖呈负相关(P<0.05)。

结论

16S rDNA高通量测序有助于分析GDM孕妇肠道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为研究GDM孕妇肠道菌群结构的特点及与血糖的相关性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哮喘模型小鼠呼吸道菌群的变化情况。

方法

将12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 每组6只。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方法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后, 进行支气管组织切片病理学观察, ELISA法检测血清IgE水平, 测定肺指数, 采集咽拭子后提取DNA行高通量测序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小鼠血清IgE水平明显升高(P < 0.05), 肺指数明显上升(P < 0.05), 可见支气管上皮粘膜有水肿, 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平滑肌增生。模型组小鼠呼吸道菌群与对照组比较, 菌种丰度升高, 厚壁菌门较对照组减少(P < 0.05), 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增多(P < 0.05), 菌群结构有明显差异。

结论

哮喘小鼠存在呼吸道微生态菌群失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肠道微生物组成、丰度及差异基因功能变化。

方法

收集我院呼吸科10例确诊COPD患者(COPD组)和10例对照受试者(对照组)粪便样品进行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分析。

结果

PCA分析组间比较发现2组研究对象粪便样品微生物群落差异大,具有可比性。物种组成分析显示:对照组粪便样品中高度富集的菌科主要包括毛螺菌科、理研菌科、韦荣球菌科、优杆菌科、臭杆菌科、氨基酸球菌科、乳杆菌科等,属层面富集的主要包括罗斯菌属、胃瘤球菌属、小杆菌属、真杆菌属、拟杆菌属、粪球菌属、双歧杆菌属等;COPD组粪便样品富集菌群主要包括紫单胞菌科、Selenomonadaceae、巨单胞菌属和韦荣球菌属。物种多样性分析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多样性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 = 87,P = 0.0039)。物种相关性网络图分析显示与其他门类菌群相比,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与其他物种的关联性最强(size = 52.07、18.87、14.01)。组间差异基因进行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差异基因均富集在如细胞学过程、刺激应答、生物学黏附及调节、代谢过程及信号通路等。KEGG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途径包括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合成、淀粉和蔗糖的合成、抗生素的合成等。

结论

COPD患者肠道内存在菌群及基因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太原地区健康成年人的肠道菌群结构及多样性。方法 采集太原地区20份健康成年人的粪便样本,提取DNA、构建菌群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高通量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测序获得优质序列1 383 680条,平均序列为69 184条±551条,归类于455个OTUs;所有样本共含有10个菌门,101个菌属,141种菌;其中核心菌门3个,依次为拟杆菌门(63.13%)、厚壁菌门(31.14%)和变形菌门(5.10%),占所有样本微生物总量的99.37%;丰度最高的前10个菌属依次为拟杆菌属(43.34%)、普氏菌属(15.51%)、栖粪杆菌属(4.92%)、罗氏菌属(4.73%)、毛螺菌属(3.27%)、萨特菌属(2.50%)、粪球菌属(2.38%)、布劳特菌属(2.31%)、瘤胃球菌属(2.18%)和副杆状菌属(1.61%),占样本微生物总量的82.75%,未分类的菌属占6.84%。结论 健康成年人肠道微生物群落复杂,但主要菌群相对稳定,为进一步研究人体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Guo X  Xia X  Tang R  Wang K 《Anaerobe》2008,14(4):224-228
Firmicutes and Bacteroidet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body fat in humans and mice, which are the two dominant bacterial divisions of gut microbiota in mammals. Here real-time PC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eishan pigs had a 34% reduction in percentage Bacteroidetes (P=0.008) and a significantly lower proportion of Bacteroides (P=0.013) than Landrace pigs. The percentage of Bacteroidetes or Bacteroides ha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body fat (R(2) was 0.63 for Bacteroidetes and 0.57 for Bacteroides, P<0.05). There was a tren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Firmicutes in Meishan pigs was higher in numerical value than in Landrace pigs, although this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290) between the two breeds. These suggested that body fat correlated with the percentage of Bacteroidetes division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 the common pig breed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gut microbial ecology in obese versus lean animals may be analogous.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检测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清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2(FGF-2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就诊并住院的首发抑郁症患者40例(抑郁症组)和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人员4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的FGF-22和GFAP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价研究对象的抑郁症状,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试研究对象的执行功能,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分析血清FGF-22和GFAP水平与HAMD-17评分及执行功能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FGF-22、GFAP的诊断价值。结果:抑郁症组患者血清GFAP水平、HAMD-17评分、WCST持续错误数和随机错误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FGF-22水平、WCST正确应答数和完成分类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抑郁症组患者血清FGF-22浓度与WCST正确应答数和完成分类数呈正相关(P<0.05),与HAMD -17评分、WCST持续错误数和随机错误数呈负相关(P<0.05);抑郁症组患者血清GFAP水平与WCST正确应答数和完成分类数呈负相关(P<0.05),与HAMD-17评分、WCST持续错误数和随机错误数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GF-22诊断首发抑郁症的最佳界点为194.3 ng/mL,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和72.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8(95%的置信区间为0.755-0.941);GFAP诊断首发抑郁症的最佳界点为1128 ng/L,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85.0%,AUC为0.866(95%的置信区间为0.785-0.948)。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清FGF-22和GFAP水平与患者抑郁严重程度和执行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5.
Human gut microbiota and bifidobacteria: from composition to functional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human gut is the home of an estimated 10(18) bacterial cells, many of which are uncharacterized or unculturable. Novel culture-independent approaches have revealed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human gut microbiota consists of members of the phyla Bacteroidetes and Firmicutes. Nevertheless the role of bifidobacteria in gut ecology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Actinomycetes and other Actinobacteria that may be underestimated. The human gut microbiota represents an extremely complex microbial community the collective genome of which, the microbiome, encodes functions that are believed t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human physiology. The microbiome is assumed to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metabolism of amino and glycan acids, the turnover of xenobiotics, methanogenesis and the biosynthesis of vitamins. Co-colonisation of the gut commensals Bifidobacterium longum and 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 in a murine model system revealed that the presence of bifidobacteria induced an expansion in the diversity of polysaccharides targeted for degradation by Bacteroides and also induced host genes involved in innate immunity. In addi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dividual human gut microbiomes has revealed various strategies that the microbiota use to adapt to the intestinal environment while also pointing to the existence of a distinct infant and adult-type microbiota.  相似文献   

16.
【背景】肠道微生物在宿主肠道微环境稳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多因子,如抗生素、饮食和年龄等会干扰这种微平衡,引起菌群平衡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机体健康状况。太子参具有心肌保护、增加免疫、抗氧化、抗糖尿病、抗应激、抗疲劳等药理活性,而太子参内生菌代谢物对肠道微生物的调控作用以及可能对机体健康的影响目前还未见报道。【目的】研究太子参内生菌RPB-32分类地位及其代谢提取物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的调节作用,以探讨其对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对RPB-32进行传统方法和分子鉴定。将120只KM小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3%乙醇)及石油醚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n=12)。小鼠灌胃处理14 d后采集粪便,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及宏基因组测序[溶剂对照(S.F.1为3%乙醇溶液)、乙酸乙酯提取物高剂量组(S.F.2)]检测灌胃前后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变化。【结果】常规传统方法与分子鉴定结果表明RPB-32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给予内生菌代谢提取物的乙酸乙酯中剂量组、乙酸乙酯高剂量组、正丁醇低剂量组、正丁醇中剂量组及正丁醇高剂量组乳酸菌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As a complicated micro-ecosystem, gut microb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metabolic disease, immune disease and tumor (such as constipation. Long-term constipation would cause intestinal mucosal injury, enteritis, ileus, etc., thus inducing intestine cancer). In this research, intestine cancer model group and Codonopsis foetens treatment group wer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nd the variation of intestinal microbes were analyzed by 16S rRNA sequenc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changes in bacteria abundance of Firmicutes, Bacteroidetes, Proteobacteria, Deferribacteres, Tenericutes, and Actinobacteria, etc. Codonopsis foetens coul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 the growth and metabolism of Deferribacteres by altering the nutritional ingredient and pH value of intestine “medium”, thus affecting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intestinal microbes.  相似文献   

18.
沈妃  王清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3,35(10):1196-1200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健康状况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我院BD患者(BD组)和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的粪便样本,使用QIAamp® DNA粪便抽提试剂盒进行粪便样本的总DNA提取,随后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使用主成分分析(PCoA)探究健康对照组和BD组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情况。采用BD患者自我报告健康问卷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结果

BD患者肠道菌群Shannon指数(P = 0.020 5)、Chao指数(P = 0.025 1)和Simpson指数(P = 0.020 8)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加权的Unifrac PCoA分析表明,BD组患者肠道菌群相似性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对象肠道菌群门水平上有差异的菌群为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属、种水平上的差异菌群有普氏粪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和瘤胃球菌属。两组对象在功能性身体健康(PCS)、心理健康(MCS)、睡眠质量(PSQI)、抑郁(PHQ-9)、焦虑(GAD-7)和狂躁(ASRM)的平均总成绩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D患者的功能性身体健康得分与肠道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呈负相关,与普氏粪杆菌以及瘤胃球菌属呈正相关。

结论

健康对照组和BD组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大致相似,BD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低于健康对照组,BD患者健康状况与肠道菌群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