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理论内涵。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与现代医学提出的"脑-肠轴"理论是相通的,具体可理解为中枢神经系统与肠道菌群的密切关系。脑与肠道菌群是相关的,二者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互相影响。同时探讨了微生态学与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相关性,阐述了脑对肠道菌群的调控和肠道菌群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依据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和微生态学的临床应用,提出了用改善肠道菌群的微生态方法治疗和预防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脏腑理论密切关注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以中医经典《内经》“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为基础,探讨心、小肠、肠道微生态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可能是心系疾病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途径之一,这一发现可能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是由多种病理因素引起的复杂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表明冠心病与口腔和肠道菌群密切相关。菌群失调导致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脂质代谢失调和氧化三甲胺累积是参与冠心病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此外,口腔菌群与肠道菌群相关,参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在于辨证论治,而证型的判断缺乏客观标准。多项研究应用口腔菌群或肠道菌群分析了疾病的中医证型。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口腔菌群和肠道菌群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阐述了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菌群分析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开展此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机体由于饮食、药物等因素引起肠道菌群紊乱时,会造成有益菌的减少和有害菌的增多,肠道菌群释放的炎性物质进入血液中,容易引发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本文通过分析以往文献中肠道菌群在肥胖症、2型糖尿病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中药或方剂对其干预后的菌群变化,为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治疗代谢性疾病提供依据。同时阐述了肠道菌群在中医辨证分型、辨证施治中的潜在应用,有利于促进微生态与中医的结合,更有利于促进中医证型的客观化与规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与人体通过广泛信息交流形成互惠共生关系。肠道菌群结构稳定性、菌种多样性和微生态平衡性使其成为人体更易接触和调控的"生理中心",深刻影响人体健康。适宜运动可通过优化肠道菌群,促进宿主肠道微生态健康。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运动健康促进研究,为运动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研究呈现出新领域。基于宏基因组学、宏转录组学等微生态研究技术,揭示与人体疾病相关的肠道菌群失调,鉴定出疾病相关的特定菌群种类及功能,使得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运动精准干预人体健康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影响宿主的饮食、疾病发展、药物代谢和免疫系统调节等诸多生理方面。多糖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具有多种生理活性。肠道菌群与多糖相互作用,消化难以消化的多糖,多糖作为肠道菌群的重要能量来源,促进益生菌增殖。肠道菌群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多糖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疾病。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的启动和国内外学者对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多糖与肠道菌群的关系逐渐清晰,但多糖的结构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因此,本文综述了多糖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来改善疾病,以及从多糖的分子量、糖苷键、单糖组成三方面探讨多糖与肠道菌群的构效关系,同时对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治疗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参照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多种内分泌代谢紊乱为特征。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相关,肠道菌群和中医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和肠道屏障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总结了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今后研究中应进一步探索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的特异菌属,探索中药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为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肠道菌群是存在于人体内的庞大而复杂的微生物群落,菌群的变化会影响大脑的生理、行为和认知功能,而大脑可以通过免疫、内分泌和神经通路等途径调节神经生理行为,与很多神经和精神疾病(如癫痫、脱髓鞘疾病、阿尔茨海默症、自闭症等)的发生发展有关。近年来诸多证据表明自身免疫机制在癫痫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可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来影响疾病的进展。本文从肠道菌群与大脑间关系的认知、相互间功能影响及与癫痫的关系等方面,探讨通过肠道菌群干预治疗癫痫的机制与潜在应用前景,希望为菌群干预治疗与预防一些神经及精神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人类肠道中有500余种细菌,参与消化、代谢和免疫等生理活动。肠道菌群因其数量庞大、作用显著,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肠道菌群与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胃肠炎甚至肿瘤的发生息息相关。恶性肿瘤作为一种病死率极高的疾病,近年来与其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丰富。研究者们发现,肠道菌群在肺癌、黑色素瘤、消化道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等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对肠道菌群与各类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综合征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被认为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肠道菌群紊乱与肥胖、2型糖尿病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已被普遍接受,因此肠道菌群调控有望成为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新靶点。本文对肠道菌群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肠道菌群影响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机制以及与肠道菌群相关的调控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三阴性乳腺癌属于免疫原性较强的乳腺癌亚型,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仍属于难以治疗的乳腺癌类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通过干预宿主或微生物的色氨酸代谢,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从而影响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疗效。中药在以往的研究中已被证实可以有效调节肠道稳态,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等。然而,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三阴性乳腺癌之间的中医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文在中医辨证乳腺癌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回顾以往的文献,从肠道菌群和色氨酸代谢的角度出发,梳理中药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质的干预作用,探索其抗肿瘤的机制,以期能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益生菌及益生元调节骨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该病症的危害.肠道菌群是定殖在机体肠道内,与宿主形成共生关系的微生物,对宿主的免疫及代谢等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骨代谢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本文从肠道菌群与免疫、骨代谢与免疫、肠道菌群与骨代谢、益生菌及益生元调节骨代谢等几个方面阐述,肠道菌群有望成为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一个新靶点,通过益生菌或益生元来干预肠道菌群组成,进而调节免疫系统状态,抑制促炎因子的生成,从而降低骨吸收作用,达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肠道菌群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参与人体消化、免疫、神经系统调节机能的分子机理是特异性物质代谢通路在微生物与人体之间的协同耦合.酶是代谢通路中参与物质转化的基本功能单元,深入理解肠道菌群编码酶的分子催化机理将为以肠道菌群(或肠道酶)作为靶点的精准营养/医疗干预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特异性底物酶解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编码的酶系统不仅包含全部已知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s, CAZYmes)类,同时蕴含诸多潜在的新型CAZYmes.本文阐述CAZYmes的分类原则及催化机理,并主要从结构生物学方面综述人体肠道菌群来源的新型CAZYmes.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 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可能是未来冠心病的重要诊断标志物,改善肠道菌群微环境有望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新途径。作为肠道菌群参与合成的活性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 (Trimethylamine-N-oxide,TMAO) 水平的升高与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全因死亡率的增加有关;基础研究表明TMAO可能具有促动脉粥样硬化特性;这些研究提示TMAO可作为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潜在靶点。文中分析了当前调控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TMAO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及基础性研究,以期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人体内肠道菌群数量庞大,参与机体物质与能量代谢,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稳态在维持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调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神经疾病的发作密切相关。目前,针对PD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研究成果丰富,表明肠道菌群在PD发病中起着重要的诱导作用。本文梳理了肠道菌群紊乱与PD发生的相关国内外文献,通过深入分析P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讨论了PD与肠道菌群变化间的关系;同时,探讨了粪便移植技术在PD治疗中的应用,旨在为有效预防与治疗PD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多种途径影响宿主的代谢与生理功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与多样性,改善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归纳总结了近年来肠道菌群影响2型糖尿病的主要途径,为阐明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以及基于肠道菌群靶点的药物研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丹红注射液是在中医脑心同治理论指导下,采用活血化瘀中药丹参、红花为主要原料的一种制剂。目前,丹红注射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血管性痴呆等疾病的治疗,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凝血、降血脂、促血管新生等多方面作用,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对疾病进行干预。笔者通过搜索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中收录的文献,主要对近5年来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其种类、数量、比例、定位等要素的平衡对宿主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尤其与消化系统关系紧密。肝脏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器官,大量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可对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病、肝性脑病、肝硬化、肝癌以及自身自身免疫性肝炎等肝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肠道菌群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肠道菌群影响肝脏疾病的可能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肝病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心与小肠相表里"是传统中医理论对神智与胃肠道联系的高度概括,小肠主水液吸收,心主神明,心与小肠联系的内容与中医的脑、肾等概念密切相关,而又与HPA轴、脑-肠轴等现代医学理论契合。结合肠道菌群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临床实例,重新梳理相关中医概念并指出其微生态学基础,并分析情志改变的宿主-菌群相互作用对个体化诊疗的意义,指出"心与小肠相表里"这一中医理念对理解脑-肠轴功能的价值在于系统整合多方研究成果并指导临床,如心理肠胃学的未来应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肠道菌群与肠-脑轴的相互作用逐渐被认识,肠道菌群参与调控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机制也日益被关注,其中肠道菌群可参与调控多种慢性疼痛,包括内脏痛、炎性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头痛等。肠道菌群本身的成分以及其代谢产物和副产物会通过调控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及神经递质干预慢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对已发表的肠道菌群调控慢性疼痛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广泛检索及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综述肠道菌群参与慢性疼痛的机制,以期为研发通过调控肠道菌群而发挥镇痛作用的靶点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