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爽  魏云巍 《微生物学通报》2021,48(9):3065-3070
结直肠癌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多数患者伴有肠道菌群的改变。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通过microRNA调节宿主基因的表达,而宿主的microRNA同样调节菌群的生长和基因表达。因此,本文概述了肠道菌群与宿主microRNA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以及这种交互作用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治疗阶段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PCR-DGGE技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黏膜局部菌群多样性进行研究,为结直肠病变的防治提供微生态调节思路。方法收集正常对照组、结直肠息肉组及结直肠癌组患者各30例,采集结直肠黏膜局部肛拭子,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用PCR-DGGE对肠道黏膜局部菌群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结直肠息肉组和结直肠癌组患者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显示3组肠道黏膜局部菌群多样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3组肠道黏膜局部菌群发生了显著的菌群变迁。结论 PCR-DGGE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肠道黏膜局部菌群多样性变化对监测肠道局部微生态变化在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肠道菌群大多与宿主共生进化,菌群结构、数量恒定形成稳态,能有效预防有害病菌的入侵和炎性疾病的发生。目前多项研究结果显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联,包括2型糖尿病、肥胖症、肝硬化、结直肠癌和类风湿关节炎。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是影响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发病的环境因素,其中涉及的机制有肠道菌群-黏膜稳态的失衡,其不利于肠道适应性免疫的形成,使得免疫系统不能识别常驻菌与致病菌,引起黏膜紊乱;另一种机制是肠道菌群失调激活免疫因子,引起全身免疫反应。由此可见,肠道菌群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既有肠道黏膜与菌群的局部调节,也有全身性免疫因子的共同参与。本文主要对肠道菌群失调诱导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予以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关节炎早期预防及病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余莉  李红  王思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4):404-409, 414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机体免疫、炎症、营养指标的相关性,为结直肠癌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30例和同期健康查体的老年人群30例,收集粪便标本,采用FloraCheck~(TM)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中所有细菌的16S rRNA V3-V4区进行DNA测序,序列通过MiSeq 16S宏基因组APP及QIIME软件,分析两组人群间属水平上显著差异性菌群。比较两组人群炎性指标(TNF-α、IL-6、IL-1、IL-12)、营养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免疫指标(CD3~+、CD4~+、CD8~+、NK)的差异。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营养、炎症、免疫的内在联系。结果老年结直肠癌组和老年健康组人群免疫指标CD3~+、CD4~+、CD8~+、NK和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炎性指标老年结直肠癌组TNF-α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3.769,P=0.001),两组人群IL-1、IL-6、IL-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指标老年结直肠癌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t=-4.107,P=0.001;t=-4.366,P=0.001),两组人群总蛋白、转铁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结直肠癌组肠道差异性菌属变化,包括Eubacterium、Ruminococcaceae_UCG-002、Peptostreptococcus、Porphyromonas和部分炎症指标、营养指标、免疫指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患者机体免疫损伤、炎症反应、营养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有针对性地对肠道菌群结构进行优化,改善肠道菌群对宿主的影响,是一种帮助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促进健康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脓毒症已成为入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对于脓毒症尚无特效性治疗办法。针对脓毒症病理生理的研究发现,免疫紊乱在脓毒症的发病及病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共生体,研究显示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宿主的免疫状态,但确切机制尚无统一报道。基于肠道菌群在宿主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本文从肠道菌群产物的角度综述了肠道菌群在脓毒症免疫调节中的机制,指出肠道菌群一方面能够调节宿主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另一方面,脓毒症诱导的肠道菌群失调也将导致菌群产物的改变,从而丧失对免疫系统的正常调节作用,这可能是促进脓毒症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而基于肠道菌群的生物疗法,或许有望成为脓毒症常规治疗外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是一种涉及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风险因素的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菌群与消化道之间的共生作用对维持肠道内环境的稳定也十分重要。菌群在炎症、药物代谢,甚至癌症的发展中扮演着许多角色,然而由感染、饮食或生活方式等变化引起的菌群组成的改变却可影响这种共生关系。同样,菌群组成的变化使部分菌种在肠内引发炎症反应甚至致癌,从而对结肠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综述将总结目前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之间潜在的联系,重点关注细菌在肠道中所参与的各种反应,从而为治疗结直肠癌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第三大癌症,涉及因素众多,而肠道菌群失调、菌群致病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期的研究发现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ucleatum)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具核梭杆菌为革兰阴性厌氧菌,广泛存在于人体肠道中。分子机制研究发现,其能影响宿主细胞因子水平,促进血管生成、巨噬细胞M2极化和抑制机体免疫调节能力,进而增强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及转移。本文就具核梭杆菌与结直肠癌相关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人体肠道菌群由大批能够产生激素类信号分子的微生物组成,其组分及多样性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调节。肠道菌群与运动、机体免疫功能间存在复杂的关系。肠道菌群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肠道菌群失衡及多样性下降则与免疫相关性疾病有关。运动应激会影响肠道环境及肠道菌群,进而影响免疫功能。因此,肠道菌群可能成为运动与免疫调节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信息动态     
人体肠道菌群由大批能够产生激素类信号分子的微生物组成,其组分及多样性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调节.肠道菌群与运动、机体免疫功能间存在复杂的关系.肠道菌群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肠道菌群失衡及多样性下降则与免疫相关性疾病有关.运动应激会影响肠道环境及肠道菌群,进而影响免疫功能.因此,肠道菌群可能成为运动与免疫调节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肠道菌群是居住于人体肠道内的正常微生物群体。肠道菌群通常与宿主成共生关系,并与宿主的消化、代谢、免疫调节等生理活动息息相关。靶向作用于免疫检查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新星,有着逆转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然而研究发现,有部分人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无响应,而导致其无响应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肠道菌群的异常。因此,本文对肠道菌群与肿瘤免疫治疗特别是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16S rRNA和非靶向代谢组测序分析的方法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和其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 新鲜粪便为实验样品,收集10个结直肠癌患者组样本和6个正常对照组样本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组成、多样性和物种差异,并对预测差异肠道菌群代谢功能;取8个结直肠癌组样本和6个正常对照组样本进行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测序,分析代谢产物变化情况并进行功能预测。结果 结直肠癌组的菌群多样性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直肠癌组的优势菌群为疣微菌门,结直肠癌组葡萄球菌、嗜冷杆菌属、毛螺菌科NK4A136、梭状芽孢杆菌vadinBB60和CAG-56相对丰度增加(P<0.05),CAG-352、瘤胃球菌属、粪球菌属和挑剔真杆菌相对丰度降低(P<0.05)。KEGG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菌群在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处理和新陈代谢等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测序检测出两组样本有367种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对差异代谢物进行功能预测发现与咖啡因、嘌呤、氨基糖和核苷酸糖和生物素等的代谢相关。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和代谢物与健康个体存在差异,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是一种与炎症反应、神经免疫关系密切的神经精神疾病。微生物,尤其是肠道菌群,则与人类免疫调节机制形成、感染和炎症反应息息相关。研究已证实,肠道菌群在炎症性肠病、哮喘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这些探讨非感染性疾病与微生物的关系的研究和理论形成了卫生学假说,亦即"老朋友"假说。目前,很多研究正在运用卫生学假说的观念,探索肠道菌群与抑郁症发生、发展、预防和治疗之间的联系,并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重点就肠道菌群失调是否能够促进抑郁症发生及其可能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建立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是当今防治结直肠癌的首要任务。随着肠道菌群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肠道菌群与CR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具核梭杆菌、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大肠埃希菌等这些特异性菌群与CRC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就这些特异性菌群在CR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研究CRC和实现对其早期筛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结直肠癌术后肠道菌群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常规禁食、肠道准备,采用开放根治性结/直肠癌切除手术治疗,术后予以围手术期常规治疗,并予以等氮量、等热量的营养支持。观察组术后第3天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630mg/次,2次/d,连用7d。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治疗7d后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及肠黏膜通透性指标[血清二胺氧化酶(DAO)]的变化,并比较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7d后,两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粪肠球菌数量较前明显下降,大肠埃希菌数量较前明显上升(t=2.17、2.25、2.21、2.32、2.89、3.08、2.97、3.12,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的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t=2.14、2.25、2.18、2.23,P0.05);两组血清DAO水平均较前明显上升(t=2.27、3.21,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t=2.23,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感染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03,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存在一定程度的肠道菌群的紊乱,肠黏膜通透性上升和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双歧三联活菌胶囊用于结直肠癌术后可纠正与调节肠道菌群的紊乱,降低肠黏膜通透性,保护与修复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减少或避免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细菌耐药影响肠道菌群及其宿主免疫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在养殖业、医疗业及制药业的广泛应用导致环境中的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环境中的抗生素及耐药细菌一旦进入人体肠道,将破坏肠道菌群稳态,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而残存于饮食中的环境污染物则加剧了细菌耐药造成的人体健康影响。文中在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细菌耐药对人体和动物肠道菌群的影响机制及其相关的机体免疫调控,以环境中影响人体肠道菌群获得耐药性的来源作为切入点,阐述抗生素和耐药细菌进入人体肠道后对人体肠道菌群结构和耐药基因组成的影响,以及与人体免疫和免疫调节相关疾病之间的相关机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真菌菌群是肠道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肠道微生态稳态的维持和宿主的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真菌失调通常和肠道疾病甚至肠道外疾病有关。本文就肠道真菌的定殖与组成、真菌菌群对肠道微生态的调控、菌群失调促进疾病的发展机制、基于肠道真菌的治疗策略和肠道真菌的鉴定分析方法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旨在系统认识肠道真菌调节宿主健康和促进疾病发生的机制,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在多国多年居高不下,肠道微生态的失衡在CRC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被许多学者所证实。专家一致认为,积极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可取的。CRC患者术前肠道菌群已经出现改变,术后肠道菌群失衡加重,化疗会进一步加重这种失衡状态。肠道微生态的稳态对机体肠道功能和免疫功能等起着重要作用。益生菌作为一种可调节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制剂,已显现出在CR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对益生菌在CRC患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作为动物体内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直接参与机体的免疫调控作用,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发育,维持正常免疫功能。同时,免疫系统对肠道菌群又有调控和制约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肠道菌群的组成以及影响肠道菌群变化的因素,系统阐述了肠道菌群与疾病相互作用的机制,总结了肠道菌群在宿主感染与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为开展肠道菌群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肠道是集消化、吸收、内分泌、免疫、屏障等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器官,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与人体的健康、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机体的快速康复息息相关。结直肠癌变是个逐步发生发展的过程,从局部炎性反应、腺瘤、癌前病变到恶化的过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结肠癌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且潜伏期较长,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贻误最佳治疗时机。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脆弱拟杆菌、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具核梭杆菌等细菌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这为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进行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人体内肠道菌群数量庞大,参与机体物质代谢以及免疫应答反应,成为目前众多研究的热点。肠道菌群对于维持呼吸系统稳态,特别是肺部的稳态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结果证明肠道菌群对机体免疫系统具有诱导和调节作用,这种免疫反应的改变对于结核病的发病和治疗有着深远意义。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肠道菌群与结核病相关的文献,讨论了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分析肠道菌群对机体免疫应答的影响机制,探讨了饮食结构以及微生态制剂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以期为有效预防和治疗结核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