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丽  王勇  王劼  胡忠军  张美文  李波 《四川动物》2005,24(2):132-137
对洞庭湖3种不同生态类型区(农区、林区、农林交错区)不同季节黑线姬鼠消化道各器官长度、鲜重和干重的测量表明,在3种生态类型区中,黑线姬鼠消化道各器官鲜重和干重季节变化显著。农区和林区消化道各器官的鲜重和干重在春季和冬季显著重于夏季和秋季,农林交错区消化道各器官鲜重和干重在春季显著重于夏季和秋季,这可能与春季和冬季黑线姬鼠能量需求增加、食物缺乏和食物质量下降有关。在同一季节,3种生态类型区之间消化道各器官长度、鲜重和干重均无显著性差异。这与3种生态类型区间黑线姬鼠食物变化较小有关。关于消化道各器官长度变化方面,除了农区的大肠长度有显著季节性差异外,其它指标均无显著季节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黑线姬鼠消化道各器官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能产生不同的反应,消化道形态的变化是黑线姬鼠面临外界胁迫因子时的一种消化对策。  相似文献   

2.
山东部分地区小兽类寄生恙螨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鼠笼捕捉活鼠,收集体外恙螨,分类计数,定量分析小兽类体外寄生恙螨的群落结构。探讨山东小兽类体外寄生恙螨群落结构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地5种小兽类体外共有6种寄生恙螨。黑线姬鼠、大仓鼠体外寄生螨种较丰富,各有5种寄生螨。小盾纤恙螨宿主范围广,在4种小兽的体外均有发现。大仓鼠体外太平洋无前恙螨的带螨率和带螨指数最高(72.73%、52.00),临淮岗纤恙螨、泰山纤恙螨、须纤恙螨普遍寄生于黑线姬鼠、大仓鼠体外。黑线姬鼠与大仓鼠寄生螨群落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黑线姬鼠寄生螨群落与大仓鼠的相似系数最大(39.2)。黑线姬鼠体外恙螨群落结构随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恙螨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以冬季(12~2月)最低,春、秋季较高。  相似文献   

3.
大鳍鳠鱼体能量密度及其预测模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于2000年11月至2001年10月由嘉陵江收集野生大鳍鳠成鱼100尾,其中冬季(12月)、春季(3月)、繁殖前(6月)、繁殖后(8月)、秋季(10月)雌雄各10尾。测定了这10个样本的鱼体能量密度及生化组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鱼体各生化成分含量,能量密度的性别间差异在各个季度均不显。在雌性群体中,秋季样本的蛋白质含量(16.23%),脂肪含量(5.84%),干物质含量(26.67%)和能量密度(6.14kJ/g)显高于其余各样本的相应指标。春季样本中鱼体脂肪含量和能量密度最低(2.39%,4.55kJ/g)。在雄性群体中,秋季样本的蛋白质含量(16.34%)与能量密度(5.85kJ/g)最高;春季样本中脂肪含量(1.3l%)、干物质含量(22.49%)、能量密度(4.16k.J/g)最低。各样本能量密度均分别与干物质和脂肪含量呈显的直线相关关系。通过协方差分析,将雌性群体中冬季、春季、秋季以及繁殖后样本共4个样本的能量密度与干物质含量的公共回归方程作为以干物质含量(D)预测大鳍鳠雌性群体在非繁殖期能量密度(E)的预测模型:E=-5.573 0.437D;将繁殖前雌性样本的能量密度与干物质含量的回归方程作为预测大鳍鳠雌性群体在繁殖期的能量密度的预测模型:E=-0.605 0.250D;将冬季、春季、秋季以及繁殖后雄性4个样本的能量密度与干物质含量的公共回归方程作为预测大鳍鳠雄性群体在非繁殖期的能量密度的预测模型:E=-6.046 0.456D;将繁殖前雄性样本的能量密度与干物质含量回归方程作为预测大鳍鳠雄性群体在繁殖期的能量密度的预测模型:E=-3.64 0.366D。  相似文献   

4.
黔西北地区农田鼠类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黎道洪  罗蓉 《兽类学报》1996,16(2):136-141
本文根据黔西北地区农田鼠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将该地区农田鼠类划分为如下4个鼠类群落:A.高山姬鼠+社鼠群落,B.黑线姬鼠+锡金小家鼠+高山姬鼠群落,C.黑线姬鼠+大足鼠+锡金小家鼠群落和D.黑线姬鼠+小家鼠群落。在群落B中多样性指数(1.433)和均匀性指数(0.689)最高,最低是群落A,分别为0.889和0.457;最高的优势度指数(0.505)是群落A,而群落B是0.303为最低;群落B和群落C之间的相似性指数(0.750)最高,群落A和群落D之间是0.075为最低。  相似文献   

5.
高原鼠兔褐色脂肪组织成分及功能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德华  孙儒泳 《兽类学报》1993,13(4):271-276
本文研究了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褐色脂肪组织(BAT)的化学组成及BAT线粒体蛋白含量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BAT脂肪含量春季最高,夏季最低;水分含量则夏季显著高于春冬季,蛋白含量冬季最高,夏季较低;BAT线粒体蛋白含量春冬季高于夏秋季。在季节性环境驯化过程中,随着温度降低,BAT功能活性增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适应。  相似文献   

6.
瓦氏黄颡鱼不同季节鱼体的化学组成及能量密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军辉  谢小军 《生态学报》2003,23(1):122-129
以三峡库区即将淹没的嘉陵江下游 段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的成鱼群体为实验对象,于2000年12月至2001年10月期间,分冬、春,、繁殖期、繁殖后、秋季5个时间共采集到标本114尾(体重变幅为47.60-165.30g)。其中冬、春、繁殖后、秋季分别采集雌、雄性标本各10尾;繁殖期的雌性标本为14尾,雄性20尾。测定了这10个样本的鱼化化学组成,估算了其能量密度,并对鱼体的化学组成与能量密度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为三峡工程截流后鱼类种群变动的对比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实验结果表明:各时期样本能量密度均分别与干物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呈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冬季雌性和秋季雄怀样本的能量密度与蛋白质含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性,繁殖后雌性样本及春季、繁殖期、繁殖后和秋季雄性标本的能量密度与灰分含量也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对10个样本各自的能量密度(kJ/g)分别与其干物质含量(D,%B.W.)的直线回归主程的协方差分析(ANCOVA),可将雄性5个样本的回归方程合并为一个公共方程作为预测雄性鱼体能量密度(EA)的模型:EA=-4.33 0.408D,将雌性冬季、春季、繁殖后及秋季的4个回归方程合并为一个公共方程作为预测雌性鱼体非繁殖期的能量密度(EB)的模型;EB=-3.09 0.395D,而雌性繁殖期的能量密度(EC)的预测模型为:EC=-3.16 0.381D。通过讨论发现,该种鱼的脂肪含量占体重的变幅为8.72%-14.3%(B.W),占其干物质含量的变幅为30.5%-43.7%(D.W)。高于文献报道的大多数鱼类的相应的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7.
银杏黄酮苷和萜类内酯含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银杏(Ginkgo biloba L.)2年生实生苗和大树为试材,分析根、茎和叶中银杏黄酮苷及萜类内酯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银杏叶中萜类内酯含量从春季起逐渐增加,至夏末秋初达最高值,随后逐渐减少;根和茎中萜类内酯含量的季节变化与叶中相类似,但在冬季休眠期维持较高含量,进入春季伴随叶的萌发生长降低到全年的最低点。银杏茎中萜类内酯含量最低,相当于叶含量的1/3和根含量的1/2。叶中白果内酯含量在总萜类内酯中所占比例较高,而在根和茎中所占比例则较低。随着树龄增加,银杏叶萜类内酯含量下降,这可能与萜类内酯合成能力下降有关。银杏黄酮苷含量在春季幼叶中最高,夏季和秋季相对较低且变化不明显;长枝叶中槲皮素较多,而短枝叶中山柰黄素较多。对不同季节和不同部位的不同成分含量的相关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黑斑侧褶蛙肥满度及脏器重量的性别和季节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脏器官的大小能反映动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生理生态状况,可作为动物对环境适应的近似指标。以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a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012年夏季、秋季及2013年春季其体重、体长、含水量、肥满度及脏器重量的性别和季节差异。结果显示:1)雌蛙的体重和体长均高于雄蛙,两性都在秋季最高;胴体湿重和干重无性别差异,胴体湿重夏季最高,胴体干重无季节差异。2)含水量和肥满度无性别差异,前者夏季和春季高于秋季,后者秋季高于春季;躯体肥满度和干体肥满度雄蛙均高于雌蛙,雄蛙无季节差异,雌蛙夏季最高,春季最低。体重与体长的比值(K WL)雌蛙高于雄蛙,两性都在秋季最高,春季最低。3)除肺干重雄蛙大于雌蛙,肾脏干重雌蛙大于雄蛙外,其他内脏器官的湿重和干重均无性别差异。肺湿重春季高于夏季和秋季,肾脏湿重无季节性差异;雄蛙的肺干重春季高于夏季,肾干重秋季高于夏季和春季,雌蛙均无季节差异。心脏和脾脏湿重都在夏季最高,秋季或春季最低,但干重均无季节差异。脂肪体和肝脏及卵巢和输卵管的湿重和干重均在秋季最高,春季或夏季最低。精巢的湿重及干重均无季节差异。结果表明,K WL可较好地反映成年黑斑侧褶蛙整体水平的营养和生理状况,多种器官重量有季节性的可塑性,这可能与雌、雄蛙的繁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9.
以2015年1月至12月捕自四川荥经县的310只成体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雄鼠174只,雌鼠136只)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体重及7种内脏器官湿重的性别和季节差异,以及妊娠对内脏器官湿重的影响。1)雌、雄鼠的体重无性别和季节差异。2)心湿重雌、雄鼠差异显著,春季雄性大于雌性,夏季相反;肝、脾、肺和肾的湿重均无性别差异。3)肝湿重夏、冬季高于春、秋季;脾湿重秋季高于冬季和春季;肺湿重春季最高,夏季最低;肾湿重冬、春季高于夏季;心湿重雄鼠秋季高于夏、冬季,雌鼠夏、秋季高于冬季;睾丸和子宫湿重都在春季最高,秋季最低。4)妊娠鼠肝、肺和肾湿重均高于未妊娠鼠。结果表明,随着季节更替赤腹松鼠的体重维持稳定,雌、雄鼠心湿重差异显著,且器官湿重表现出了一定的弹性,这可能与雌、雄鼠的繁殖状态及季节性环境的多样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啮齿动物作用下退耕地山杏种子扩散与贮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啮齿动物对植物种子的取食和扩散影响种子的时空分布,继而影响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建成,因而在森林更新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国有济源市愚公林场,选择退耕地生境,于春季、夏季、秋季分别释放人工标记的山杏种子,观察啮齿动物扩散与埋藏山杏种子的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1)退耕地中的啮齿动物主要包括大林姬鼠、社鼠、黑线姬鼠;2)山杏种子扩散速率在春季显著慢于夏季,夏季显著慢于秋季;3)种子搬运量受季节和种子状态交互作用影响,春季显著少于夏季,夏季显著少于秋季;4)不同季节种子平均搬运距离不同,秋季不同状态种子的搬运距离均大于春季和夏季;5)啮齿动物对山杏种子的贮藏点大小多为1粒种子,少量为2、3粒种子,且贮藏点大小与季节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春季单粒种子的贮藏点数量显著少于夏季和秋季,而夏季与秋季的贮藏点则倾向于多粒种子;6)在夏季和秋季各有5枚(共释放1800枚)被啮齿动物分散贮藏的山杏种子建成幼苗.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区社鼠的繁殖生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美文  黄璜  王勇  李波 《生态学报》2006,26(3):884-894
在洞庭湖区域,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种群主要栖息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的林地内.总体而言,其种群雌性比基本维持在50%左右,但在季节间和年龄组间有一定的差别,雌性比在冬、春季较低,夏、秋季的雌性比都超过50%.年龄组间,雌性比最高的为幼年组66.7%,亚成年和成年组的雌性比接近50%,而老年组的雌性比为最低,为33.3%.所有雌鼠全年的怀孕率为31.1%,平均胎仔数为3.7只,繁殖指数为0.58.春、夏季怀孕率较高,冬季没有捕获到怀孕的雌鼠,仅捕获到有怀孕经历(有宫斑)的雌鼠.繁殖指数在夏、秋季维持高峰水平.雌性社鼠总的参产率为53.3%,各季间呈现从春、夏到秋逐渐增加的趋势,冬季停止怀孕.可见夏、秋季为雌鼠的繁殖高峰期.随着年龄组增长,平均胎仔数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老年组胎仔数最高,而繁殖指数以成年组最高,说明成年组是种群中繁殖的主体.雄性社鼠的睾丸下位率全年总计为75.6%,分四季平均为86.0%,夏、秋季维持在较高水平,冬、春季稍低,低谷在春季.下位睾丸的重量与大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呈现春、夏、秋、冬逐渐下降的规律,春季与冬季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开春后,雄性社鼠在生殖潜能上已有明显变化.这些特征与雌鼠的繁殖高峰基本吻合.说明社鼠主要在春、夏、秋季繁殖,繁殖盛期在夏秋季.从不同年龄组看,幼年组个体不参与繁殖,亚成年组个体开始参与繁殖,繁殖主体是成年组个体.  相似文献   

12.
桉树与针叶树、阔叶树生理生化指标季节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广西桂林灵田乡桉树、针叶树和阔叶树生理生化季节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桉树与其它4个针阔叶树种的生理生化指标因季节更替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其中5个树种叶片的比叶面积是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其均值依次为桉树>红锥>黧蒴栲>杉木>马尾松;叶片叶绿素含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总叶绿素含量四季平均值为桉树>黧蒴栲>红锥>杉木>马尾松;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桉树的平均可溶性糖最高;叶片蛋白质含量都在春季最高、夏季最低,阔叶树种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针叶树种,桉树的平均蛋白质含量最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顺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桉树的平均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综上所述,在自然生长环境下,这5个树种的生理生化等指标对季节的响应机制不同,但桉树的生理指标大于其他几个树种。这反映了人工种植的桉树具有高生产力和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13.
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芦苇群落土壤氮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典型芦苇植物群落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土壤氮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土壤氮对水热季节变化的响应趋势。结果表明:土壤有机氮在全氮中所占比例较大,0~10 cm土层的全氮与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速效氮季节变化特征一致,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10~20 cm和20~30 cm土层的全氮和有机氮均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0~10 cm土层的有机氮和10~20 cm土层的速效氮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各层土壤硝态氮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并与铵态氮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季节变化趋势相一致。20~30 cm土层的铵态氮与0~10 cm和20~30 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时间动态一致,均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10~20 cm土层的微生物量氮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的趋势。土壤铵态氮含量明显高于硝态氮,各层土壤铵态氮含量基本呈现出不规则"M"形的双峰曲线变化。会仙喀斯特湿地典型芦苇植物群落不同土层土壤各形态氮含量的动态特征对水热变化的季节响应差异较大,不同月份之间有所不同,但均在冬季含量最低,与月均气温和月均降雨量的变化关系表现为不完全的同步趋势。土壤氮含量季节变化特征的差异主要与气温、水分条件、不同生长期芦苇吸收利用、土壤有机碳、凋落物养分的归还以及有机氮矿化等影响有关。该研究结果为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功能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不同地理种群在适应当地栖息环境过程中的差异,于1996年利用直线夹地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平原和由齐沙地环境,两个种群基因交流严重受阻的黑线仓鼠种群生殖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雌雄必比在平原环境较大,且秋季雌性明显增多,沙地环境全年维持稳定,平原环境雄性睾丸下降率在各季高于沙地环境近20%。平原环境雌性在夏季性成熟率较高,沙地环境季最高。平原环境中雌性怀孕率为春、夏季较高,沙地环境仅在春季最高,且小胎仔(窝仔数少于4)所占缃例较高(19.5%),两个种群平均胎仔数分别为6.0(平原)和5.9(沙地),这一结果说明不同地理种群生殖特性的差异受环境条件限制明显。  相似文献   

15.
赵志军  曹静  陈可新 《兽类学报》2014,34(2):149-157
为阐明小型哺乳动物体重和能量代谢的季节性变化以及生理调节机制,将黑线仓鼠驯化于自然环境下12个月,测定其体重、能量收支、身体组织器官和血清瘦素水平的季节性变化。黑线仓鼠能量摄入和支出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冬季摄入能、基础代谢率(BMR)、非颤抖性产热(NST)显著高于夏季。体重季节性变化不显著,但身体组织器官重量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冬季肝脏、心脏、肾脏以及消化道重量显著高于夏季。体脂含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冬季显著低于夏、秋和春季(P <0.01)。血清瘦素水平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夏季瘦素水平比秋、冬季分别高88.2% 和52.4% (P <0.05)。结果表明,黑线仓鼠体重维持季节性稳定,与“调定点假说”的预测不同;但脂肪含量和血清瘦素季节性变化显著,符合该假说。夏季血清瘦素升高具有抑制能量摄入的作用,冬季血清瘦素可能是促进代谢产热的重要因子,瘦素对能量代谢和体重的调节作用与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笼养雌性褐马鸡的静止代谢率(RM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型陆生动物呼吸仪”,在不同季节的不同温度下,测定了笼养雌性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的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RMR与环境温度(Ta)之间可用等式RMR=A BTa CTa^2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季节下的特定温度(special temperature):春季22.6℃,夏季25.9℃,秋季22.2℃,冬季20.7℃。同时得到以下结论:笼养雌性褐马鸡的RMR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春季与秋季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7.
对嫩江下游流域人工林区两同域共存优势种黑线姬鼠东北亚种(Apodemus agrarius mantchuricus)与黑线仓鼠三江平原亚种(Cricetulus barabensis manchuricus)夏季主要食物组成及消化道形态结构的适应性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二者均以当年生植物嫩茎、叶、种子及昆虫为主要取食对象,但黑线姬鼠对茎和叶的采食频次小于黑线仓鼠,而种子、根和昆虫类在黑线姬鼠的食物中出现的频次则相对较高.与食物组成相适应,黑线仓鼠的胃、盲肠和大肠在长度及重量上均显著大于黑线姬鼠,这是黑线仓鼠对高纤维和低蛋白食物的适应性调整.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啮齿动物在长期的进化中产生了不同的食物资源利用模式,而其消化道形态结构的变化则可能是其在长期的种间竞争和进化压力下进行食物资源分享的一种功能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茶树蒸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茶树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因品种、叶位不同而异.抗旱性强的品种具有低的气孔导度;鱼叶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接近或高于真叶.茶树叶片蒸腾速率夏、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在晴天,茶树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呈单峰型,以中午前后最高;其日变化与光量子通量密度、叶温、蒸汽压亏缺等因子显著相关;光量子通量密度对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5种木本豆科植物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测定了鹤山丘陵地豆科阔叶混交林中5种植物(大叶相思、马占相思、绢毛相思、海南红豆和新银合欢)在林地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以及5种植物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植物在冬季和春季的光合速率较低,夏季和秋季都相对较高。年日平均光合速率(μmolCO2m-2s-1)绢毛相思最高6.13,海南红豆最低4.65;植物的呼吸各异,其中新银合欢的呼吸作用最强,海南红豆最低;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不存在相关关系。从国外引种植物(包括新银合欢和3种相思树)的光合速率高于乡土树种海南红豆,表明这几种引种植物适应南亚热带丘陵地区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20.
毛竹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季节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Li-6400测定毛竹光合作用对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子响应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毛竹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合量子效率的年均值分别为7.30、19.15、1075mmol.m-2.s-1,0.032;最大净光合速率夏季>秋季>冬季>春季;春季的光补偿点最高,夏季次之,而秋季和冬季均较小;光饱和点与光合量子效率的季节变化均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毛竹CO2补偿点、CO2饱和点、羧化效率的年均值分别为73.52、1500μmol.mol-1,0.033。CO2补偿点春季>冬季>秋季>夏季;CO2饱和点春季>秋季>夏季>冬季;羧化效率夏季>秋季>冬季>春季。毛竹光合最适温度均在20~30℃,光合最适温度在春、秋季与实验前3天最高气温的平均值十分接近,而夏、冬季与测定前10天的最高气温平均值较为接近,光合最适温度在春、秋两季相当,夏季稍高,冬季最低。光合最适湿度为40%~65%,季节变化趋势:秋季>夏季>冬季>春季。总体而言,毛竹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季节响应与环境因子的季节变化、叶片的生理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